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2型糖尿病共同管理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鹏 仇丽霞 +3 位作者 许姗姗 张洋 张晶 杜晓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846-2851,共6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和2型糖尿病(T2DM)是全球常见的两大代谢性疾病,目前二者共病存在较高的流行率,同时能加速疾病的进展,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是当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MAFLD和T2DM相互影响,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制...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和2型糖尿病(T2DM)是全球常见的两大代谢性疾病,目前二者共病存在较高的流行率,同时能加速疾病的进展,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是当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MAFLD和T2DM相互影响,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制定有效的MAFLD和T2DM共同管理策略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T2DM合并MAFL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筛查监测、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详细阐述。本综述表明T2DM合并MAFLD为已成为临床的普遍现象,二者可互相影响,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在T2DM患者中应开展MAFLD的筛查,无创诊断模型如纤维化指数4、脂肪肝纤维化评分等多种模型可用于常规筛查,但准确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被证实可用于治疗T2DM合并MAFLD,同时能有效改善疾病的预后及预防心血管事件等。本文为T2DM合并MAFLD的临床诊疗策略的优化以及临床“糖肝共管”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糖肝共管 代谢疾病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关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倪雪桐 王若羲 +1 位作者 张晶 杨兴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33-2038,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其与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专家小组提出将其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NAFLD/MAFLD不仅可能导致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其与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专家小组提出将其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NAFLD/MAFLD不仅可能导致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相关。本文对NAFLD/MAFLD的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并总结了NAFLD/MAFLD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结果表明,NAFLD/MAFLD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是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且MAFL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高于NAFLD患者。本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对NAFLD/MAFLD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依据,提示临床医生在处理NAFLD/MAFLD患者时,除了关注肝脏疾病的治疗外,还应重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疾病 关联性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病毒学特征的分层分析
3
作者 吕翎娜 李琦 +2 位作者 马文霞 丁惠国 刘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3-1348,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病毒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治疗后停药6个月以上的CH... 目的分析不同分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病毒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治疗后停药6个月以上的CHB合并MAFLD患者131例和单纯CHB患者1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根据肝脏病理的炎症活动度(G)及肝纤维化分期(S)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层,并依据肝脂肪变性程度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炎症活动度评分(NAS)对CHB合并MAFLD患者进一步分析,比较各组病毒学(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特征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HB合并MAFLD患者中男性、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的比例,血生化指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ALT、GGT、尿酸和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单纯CHB患者(P值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CHB患者(P值均<0.05)。肝纤维化分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单纯CHB组和CHB合并MAFLD组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2~4)的HBV DNA水平均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0~1)(P值均<0.05);单纯CHB组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2~4)的HBsAg水平明显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0~1)(P<0.05)。炎症活动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CHB合并MAFLD组高炎症活动度患者(G3)的HBV DNA水平高于低炎症活动度患者(G1~2)(P<0.05);CHB合并MAFLD组低炎症活动度患者(G1~2)的HBsAg水平明显低于单纯CHB组低炎症活动度患者(P<0.05)。肝脂肪变性程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水平随脂肪变性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脂肪变性重度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而HBsAg水平在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NAS分层分析结果显示,NAS≥4分组的HBV DNA和HBsAg水平均明显高于NAS<4分组(P值均<0.05)。结论CHB合并MAFLD患者具有明显的代谢指标和转氨酶水平异常,而病毒学指标在不同分层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病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2025年版)》解读
4
作者 徐曼曼 邹怀宾 +2 位作者 段钟平 韩涛 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4-850,共7页
202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及营养再生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联合编写了我国首部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该指南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首次提出较为统一的慢... 202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及营养再生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联合编写了我国首部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该指南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首次提出较为统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并针对其诊断、治疗与管理提出指导性建议。本文对指南要点进行解读,旨在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诊断 治疗学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在终末期肝病营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耿楠 孔明 +1 位作者 陈煜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93-2496,共4页
终末期肝病患者因营养摄入减少、能量消耗增加、禁食适应性受损、肝糖原储备减少、蛋白质消耗增加常导致营养不良。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第三腰椎横断面肌肉的面积/身高平方)是反映终末期肝病营养不良的重要指标,具有客观性强、... 终末期肝病患者因营养摄入减少、能量消耗增加、禁食适应性受损、肝糖原储备减少、蛋白质消耗增加常导致营养不良。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第三腰椎横断面肌肉的面积/身高平方)是反映终末期肝病营养不良的重要指标,具有客观性强、受水钠潴留影响小、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回顾了L3-SMI在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和接受肝移植患者营养不良诊断的相关研究。分析表明,L3-SMI可系统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营养状况和营养干预的效果,有望成为终末期肝病营养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营养不良 身体成分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肌少症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6
作者 陈慧娜 孔明 +3 位作者 张思琪 徐曼曼 陈煜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5-1142,共8页
目的旨在结合肌少症及其他临床指标,构建并验证一个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死亡风险的新预测模型,以提高对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ACLF患者380例,采用分层随机... 目的旨在结合肌少症及其他临床指标,构建并验证一个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死亡风险的新预测模型,以提高对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ACLF患者380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6∶4的比例将其分为训练组(n=228)和测试组(n=152)。在训练组中,通过CT图像测量第三腰椎骨骼肌面积,计算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肌少症的诊断依据前期多中心研究建立的中国北方正常成年人L3-SMI参考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结合肌少症及临床风险因素的“肌少症-ACLF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展示。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不同模型间AUC的差异比较采用De Long检验。结果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将肌少症(HR=1.962,95%CI:1.185~3.250,P=0.009)、总胆红素(HR=1.003,95%CI:1.002~1.005,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HR=1.997,95%CI:1.674~2.382,P<0.001)和乳酸(HR=1.382,95%CI:1.170~1.632,P<0.001)纳入肌少症-ACLF模型。训练队列中,肌少症-ACLF模型预测ACLF患者90天死亡风险的AUC为0.80,较MELD-Na评分的AUC(0.73)有所提高(Z=1.97,P=0.049)。测试队列中,肌少症-ACLF模型的AUC为0.79,显著高于MELD评分(AUC=0.69)(Z=2.70,P=0.007)和MELD-Na评分(AUC=0.68)(Z=2.92,P=0.004)。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预测的死亡风险与实际观察结果之间一致性较好。DCA结果显示,在一定的阈值概率范围内,训练队列和测试队列中的肌少症-ACLF模型均表现出较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更高的净收益。结论本研究开发的肌少症-ACLF模型为预测ACLF患者90天死亡风险提供了更准确的工具,可支持临床决策和优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肌减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领域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闫惠平 刘燕敏 张海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7-742,共6页
本文通过大数据回顾了2001年—2020年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领域获得国家级研究项目和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结果展现了二十年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介绍了新发布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治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回顾了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文通过大数据回顾了2001年—2020年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领域获得国家级研究项目和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结果展现了二十年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介绍了新发布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治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回顾了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分析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管炎 硬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8
作者 孟彤彤 段维佳 +18 位作者 李昕宇 牛俊奇 丁惠国 韩莹 谢雯 周璐 王邦茂 郭丽萍 李婕 贾蓓 张岭漪 王亮 徐小倩 王宇 欧晓娟 赵新颜 尤红 贾继东 孔媛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无肝移植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特征PSC患者生存率的统计学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识别影响PS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关键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共纳入107例PSC患者,其中55.6%(55/99)为大胆管型,29.0%(31/107)合并炎症性肠病(IBD),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为32.9%(24/73),50.0%(40/80)伴有免疫球蛋白(Ig)G/Ig M升高,症状出现至确诊的中位时间(症状-确诊间隔时间)为1年(<1~4.0),38.3%(41/107)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总体中位无肝移植生存期为114(95%CI:62~166)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6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HR=1.006,95%CI:1.002~1.010,P=0.001)和症状-确诊间隔时间延长(HR=1.252,95%CI:1.059~1.480,P=0.00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交互分析结果显示,与TBA<50μmol/L的女性患者相比,TBA≥50μmol/L的男性患者(HR=16.563,95%CI:2.103~130.449)和女性患者(HR=17.009,95%CI:2.113~136.93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P值均<0.001);与<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相比,年龄≥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HR=10.729,95%CI:1.325~86.859)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显著增加(P=0.026)。与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女性患者相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男性患者(HR=4.825,95%CI:1.725~13.64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03);与<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相比,<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HR=4.983,95%CI:1.366~18.173)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15)。结论与西方报道相比,我国PSC亦以大胆管型为主但占比相对较低,合并IBD者和ANCA阳性比例亦低。TBA水平升高和症状-确诊间隔延长是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且与年龄、性别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提示需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性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营养评估与管理
9
作者 王立杰 杨颜榕 +1 位作者 陈煜 董金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67,共7页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更易出现感染、腹水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尤为重要,使用合理的营养评估工具评定营养状态,制订个体化的营养补充方案,从而促进疾病恢复,改...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更易出现感染、腹水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尤为重要,使用合理的营养评估工具评定营养状态,制订个体化的营养补充方案,从而促进疾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阐述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筛查、评估及管理的具体方法,通过系统化的营养筛查和评估,可以早期识别出营养不良的患者,从而及时进行干预。个体化的营养补充方案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其营养需求,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和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提升长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酒精性 营养不良 营养评价 营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不典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早诊早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春洋 刘燕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753,共6页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疾病,主要由于自身免疫异常引起,包括以肝细胞损伤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胆管损伤为主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也包括具有上述两种疾病主要特征的重叠综合征,近来IgG4相关肝胆疾病也被列入此类...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疾病,主要由于自身免疫异常引起,包括以肝细胞损伤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胆管损伤为主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也包括具有上述两种疾病主要特征的重叠综合征,近来IgG4相关肝胆疾病也被列入此类,如不及时诊治,可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病均有各自特点,随着自身免疫性肝病知识普及,专业医生对此类疾病认识程度逐渐增加,多数较典型自身免疫性肝病能够早期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但也有一些患者表现或化验指标不典型,易被延误诊断,所以对于不典型自身免疫性肝病及早辨别,及时诊治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管炎 硬化性 早期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患者外周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水平及其与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明 徐曼曼 陈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55-1459,共5页
背景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或吸收异常,但相关检测在临床尚未普及,终末期肝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确切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干预缺乏针对性。... 背景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或吸收异常,但相关检测在临床尚未普及,终末期肝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确切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干预缺乏针对性。目的检测分析肝硬化、ACLF患者外周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水平及其与病因(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住院的ACLF(含前期)患者共21例为ACLF组。选择同期住院进行择期内镜下治疗或复查的肝硬化患者9例为肝硬化组,患者均为代偿期。选择5例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病因将ACLF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分为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应用质谱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维生素B_(1)、维生素B_(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及微量元素血锌、血锰、血硒水平,分析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与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ACLF组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MELD评分均高于肝硬化组,ALB低于ACLF组(P<0.05)。ACLF组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血硒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和肝硬化组血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维生素B_(1)、维生素B_(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血锰、血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血硒水平低于非酒精性肝病亚组(P<0.05)。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与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与MELD评分呈相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 C级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结论肝硬化和ACLF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肝硬化和ACLF患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血硒明显降低,临床治疗中可酌情予以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肝硬化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维生素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慢加急性肝衰竭》摘译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曼曼 耿楠 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21-2327,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硬化急性失代偿的一种严重形式,以多器官功能衰竭、系统性炎症反应、短期高病死率为特征。2023年欧洲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诊断ACLF,作出分诊决定(是否...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硬化急性失代偿的一种严重形式,以多器官功能衰竭、系统性炎症反应、短期高病死率为特征。2023年欧洲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诊断ACLF,作出分诊决定(是否需要转入ICU治疗),识别和管理急性诱发因素,识别需要支持或替代治疗的器官,定义ICU治疗无效的潜在标准,并确定肝移植的潜在适应证。本文对该指南中上述主要内容进行摘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诊疗准则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指导意见》摘译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姗 郑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0,共3页
HBV感染目前无法完全根治,强效、安全的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NUC]长期治疗可通过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但长期治疗有利有弊。由于NUC抑制病毒作用强、口服方便、耐受性好、不... HBV感染目前无法完全根治,强效、安全的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NUC]长期治疗可通过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但长期治疗有利有弊。由于NUC抑制病毒作用强、口服方便、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等优点,临床应用普遍。但NUC不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难以获得HBsAg清除,HBsAg年转阴率仅为0.15%~0.33%。停用NUC导致病毒学复发和转氨酶升高,继而增加了肝功能失代偿、纤维化进展、HCC或肝病相关死亡的发生风险。亚太肝病学会(APASL)NUC停药指导意见提出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NUC停药标准和后续随访策略,以使停药后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酸类 核苷酸类和核苷类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雅欣 丁惠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9-414,共6页
白蛋白由肝脏生物合成,当肝脏严重损伤时,白蛋白不仅合成减少,其结构亦发生变化(如甲基化、糖基化等增多),导致循环中有效白蛋白浓度显著降低。白蛋白不仅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还具备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和物质运输等非胶体功能。目... 白蛋白由肝脏生物合成,当肝脏严重损伤时,白蛋白不仅合成减少,其结构亦发生变化(如甲基化、糖基化等增多),导致循环中有效白蛋白浓度显著降低。白蛋白不仅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还具备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和物质运输等非胶体功能。目前,指南推荐人血白蛋白短期用于肝硬化患者大量放腹水、肝肾综合征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低钠血症、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和肝性脑病中可能改善预后。但是,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中应用的剂量及长期应用的效果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类 肝硬化 腹水 肝肾综合征 肝性脑病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精准技术与全程规范化管理
15
作者 刘福全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6,共1页
本视频以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精准技术及全程规范化管理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术前规范、术中精准技术、术后随访及临床意义,涵盖了门静膜高压的多种病因和治疗方法,包括内科、外科、介入微创等,并特别强调了介入微创中TIPS的重要性。本... 本视频以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精准技术及全程规范化管理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术前规范、术中精准技术、术后随访及临床意义,涵盖了门静膜高压的多种病因和治疗方法,包括内科、外科、介入微创等,并特别强调了介入微创中TIPS的重要性。本视频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情况和处理方案,如门静脉血栓、双侧颈静脉完全闭塞等,并展示了多种手术方法和技巧。同时强调术后管理和随访的重要性,包括监测压力、预防并发症等。本视频最后分享了全程规范化管理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全程规范化 门静脉血栓 TIPS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完全闭塞 术后管理 介入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过去、现状与未来
16
作者 何杨兰 丁惠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6,共9页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porto-sinusoidal vascular disorder,PSV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的肝血管疾病,是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CPH)定义的扩展。相较于INCPH,PSVD的诊断标准...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porto-sinusoidal vascular disorder,PSV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的肝血管疾病,是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CPH)定义的扩展。相较于INCPH,PSVD的诊断标准基于更为明确的肝脏病理特征。当肝脏病理符合诊断标准时,PSVD的诊断不再将门静脉高压作为必要标准,并允许合并门静脉血栓及其他已知病因的慢性肝病,从而弥补了INCPH诊断的局限性。PSVD的自然史和预后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显著不同,约70%的患者在初诊时被误诊为“不明原因肝硬化”,PSVD误诊和延迟诊断仍是挑战。目前,PSVD的门静脉高压治疗和管理多沿用肝硬化的策略,亟需建立适用于PSVD标准的个体化管理模式。未来,各类组学,尤其是影像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联合应用为PSVD的无创诊断和个体化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需要更多的大型、多中心研究验证这些新技术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 诊断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临床指标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对中国肝病型Wilson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7
作者 梁晨 刘晖 +8 位作者 白洁 任艳 王泰龄 刘念晨 白丽 刘霜 陈煜 段钟平 郑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见临床指标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与中国肝病型Wilson病(WD)的关系,及其对进展期肝纤维化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1996年5月—2020年4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236例中国W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有肝脏病理且临床资... 目的探讨常见临床指标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与中国肝病型Wilson病(WD)的关系,及其对进展期肝纤维化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1996年5月—2020年4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236例中国W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有肝脏病理且临床资料齐全的肝病型WD患者26例,应用METAVIR评分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将患者分为进展期肝纤维化(F3期、F4期)和非进展期肝纤维化(F0期、F1期、F2期)两组,计算3种无创肝纤维化评分(Sheth指数、APRI指数、FIB-4指数),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数、相关临床指标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检验。应用Spearman秩相关对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分析,筛选出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的临床指标及评分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本研究患者多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发病,其中有10例(38.5%)患者K-F环为阳性,17例(65%)患者处于进展期肝纤维化阶段。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肝纤维化患者比较,WBC(Z=-2.102,P=0.036)、Hb(t=-2.860,P=0.009)、PLT(t=-4.053,P<0.001)、DBil(Z=-2.130,P=0.033)、Alb(t=-2.875,P=0.008)、Sheth指数(Z=-3.36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BC、Hb、PLT、Alb水平与W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7、-0.610、-0.656、-0.411,P值均<0.05),DBil和Sheth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6、0.711,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DBil、Sheth指数、Hb、PLT、Alb的AUC均>0.7,其中Sheth指数的AUC最大,为0.908,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6%和100.0%,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和64.3%。结论Sheth指数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余单一临床指标,对中国肝病型WD进展期肝纤维化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CTP评分系统对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贞利 范作鹏 +1 位作者 柳雅立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62-2466,共5页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eotte-Pugh评分(CTP评分)系统预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7月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新...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eotte-Pugh评分(CTP评分)系统预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7月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家医院收治的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49例,随访3年,终点事件为死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资料,计算患者MELD和CTP评分,根据CTP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CTP A级组(评分5~6分)(n=8)、CTP B级组(评分7~9分)(n=23)及CTP C级组(评分≥10分)(n=18);根据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12)和生存组(n=37)。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用于判定CTP、MELD评分对死亡的预测能力。Kaplane-Meier生存曲线用于判定不同CTP、MELD评分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采用log-rank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MELD评分中位数为13.443(8.792~18.379),死亡组MELD评分为19.844(15.487~25.412),明显高于生存组11.578(8.597~15.785)(Z=-3.511,P <0.001)。CTP分值在6~12分,CTP A、B、C级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6.3%(8例)、46.9%(23例)及36.7%(18例)。随着CTP评分增加,患者病死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78,P <0.05)。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A、B、C级组病死率分别为:0、13.0%、50%(χ~2=10.343,P <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MELD <14.294 4组(n=26)患者3年预后显著优于MELD≥14.294 4组(n=23)(χ~2=14.893,P <0.001)。CTP评分等级越高,患者3年转归越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3,P <0.05)。CTP分级对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的AUC为0.780(95%CI:0.639~0.922),MELD评分的AUC为0.840(95%CI:0.722~0.958),两种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63,P> 0.05)。结论 MELD及CTP评分均可预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死亡风险,两者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相当,其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扩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终末期肝病模型 CHILD-PUGH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伟鸿 刘晖 +1 位作者 丁惠国 李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30-2235,共6页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3年HBV DNA和HBsAg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单用TDF治疗≥3年157例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基线HBeAg...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3年HBV DNA和HBsAg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单用TDF治疗≥3年157例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基线HBeAg水平分为HBeAg阳性组(n=73)和HBeAg阴性组(n=84)。收集患者在治疗基线、1年、2年、3年时的血清HBV DNA定量、HBsAg定量资料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重复测量资料先进行对数转换,组内或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TDF治疗第1年和2年时HBeAg阳性患者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低于HBeAg阴性患者(第1年:65.8%vs 81.0%,χ^(2)=4.676,P<0.05;第2年:87.7%vs 98.8%,P<0.05),TDF治疗3年两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3%vs 100%,P>0.05)。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基线HBsAg水平分别为10 633.6(2 084.8~24 005.7)IU/mL和1 402.8(311.0~2 863.5)IU/mL,经过TDF治疗3年后HBsAg水平分别降至1 534.9(912.7~5 885.9)IU/mL和677.8(119.4~1 974.8)IU/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56,P<0.001)。HBeAg阳性患者第1年中位HBsAg下降值[1 856.5(158.4~12 103.1)IU/mL]显著高于第2年[879.8(130.5~2 382.5)IU/mL]和第3年[479.9(95.0~1 662.4)IU/mL](F=10.972,P<0.001),HBeAg阴性患者HBsAg下降速度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3,P>0.05)。此外,TDF治疗3年,59.2%的患者达到HBsAg<1500 IU/mL,HBsAg转阴率为1.3%。结论 TDF治疗3年,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定量全部转阴,而HBeAg阳性患者中97.3%实现HBV DNA转阴,仍然有2.7%的患者病毒定量可测及。HBsAg水平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不断下降,且HBeAg阳性患者HBsAg水平下降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特点。单用TDF治疗3年,59.2%的患者达到HBsAg<1500 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基因rs1800591变异与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风险的关系
20
作者 赵锦涵 张晶 +5 位作者 张洋 徐潇艺 勾钰淞 徐航飞 万妍 吴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2-561,共10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TP)基因rs1800591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的临床队列建立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门矿医院,2020年1月11日—2021年9月30日在北京门头沟社区共招募参加健...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TP)基因rs1800591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的临床队列建立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门矿医院,2020年1月11日—2021年9月30日在北京门头沟社区共招募参加健康体检1098例老年志愿者,其中NAFLD患者614例,非NAFLD患者484例,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MTTP rs1800591基因型,收集人口学资料并检测受试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频率的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H-W)平衡检验以确认样本的群体代表性。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以评估基因多态性与NAFLD发生风险及其他合并症的关系。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比于非NAFLD组,NAFLD组的BMI、腰臀比、TG、ALT、AST、CAP、LSM水平均显著提高,而HDL明显降低(P值均<0.05)。NAFLD组中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比例也均高于非NAFLD组(P值均<0.05)。MTTP rs1800591多态性在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χ^(2)=1.097,P=0.29)。MTTP rs1800591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NAFLD患者与对照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总人群中T等位基因(GT+TT,n=351)携带率在男性中比例偏低,而BMI和CAP值显著高于非携带者(GG,n=747)(P值均<0.001)。相比于非携带者,T等位基因携带者(GT+TT,n=232)中肥胖患者比例明显提高,但NFS评分却显著降低(P值均<0.05)。在NAFLD受试者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男性比例和腰臀比显著降低,T等位基因携带者HDL高于非携带者(GG,n=382),T等位基因携带者NFS评分仍明显低于非携带者(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性别、年龄、BMI混杂因素后,MTTP rs1800591 GT+TT型仍显著增加了NAFLD的发生风险(OR=1.643,95%CI:1.226~2.203,P=0.001),而T等位基因携带则增加了总人群中肥胖的发生风险(OR=1.371,95%CI:1.051~1.788,P=0.02)。结论老年人群中MTTP rs1800591多态性与NAFLD的发生有关,T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促进了NAFLD肝脏脂肪变性,增加肥胖症发生风险,但可能抑制了肝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基因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