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阳性者家庭聚集性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单晶 王璐 +9 位作者 李卓 刘英 高冀蓉 庞艳雷 李俊红 庞福民 郭新会 池洪治 张长庚 李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aqⅠ和FokⅠ位点多态性与家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聚集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家系设计,征集27个病例家系成员288名和27个对照家系成员230名,分析VDR基因多态性;应...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aqⅠ和FokⅠ位点多态性与家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聚集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家系设计,征集27个病例家系成员288名和27个对照家系成员230名,分析VDR基因多态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VDR基因TaqⅠ和FokⅠ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VDR-TaqⅠ的TT基因型的频率在病例家系显著高于对照家系(P<0·05),VDR-FokⅠ的CC基因型的频率在病例家系显著高于对照家系(P<0·05);Taq IT-Fok IC单体型在病例家系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家系(OR=1·67,P<0·05),而Taq IC-Fok IT单体型在病例家系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家系(OR=0·24,P<0·05);用感染过HBV的家系血源亲属进行分析,结果相近。结论VDR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家庭HBsAg阳性者聚集的重要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阳性者家庭聚集 维生素D受体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免疫酶斑点法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时红波 谢立 +1 位作者 黄德庄 贺立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3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筛查早期HCV感染者的简单快捷方法。方法制备特异性的抗HCV核心蛋白和抗HCVNS3的单克隆抗体(mAb)酶标记物,应用免疫酶斑点法检测各种类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HCV-Ag,并与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HCV-Ag及RT-PCR检测HCVRN... 目的建立一种可筛查早期HCV感染者的简单快捷方法。方法制备特异性的抗HCV核心蛋白和抗HCVNS3的单克隆抗体(mAb)酶标记物,应用免疫酶斑点法检测各种类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HCV-Ag,并与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HCV-Ag及RT-PCR检测HCVRNA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酶斑点法检测表明,HCV-Ag的检出率在抗HCV抗体阳性、乙肝和非甲非戊肝炎患者中,分别为15.4%(8/52)、1.73%(19/1099)和1.03%(1/97);在81例甲肝和67例戊肝患者及50例正常人中均未检出。免疫酶斑点法与双抗体夹心ELISA及RT-PCR的检测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其与RT-PCR检测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免疫酶斑点法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捷,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为HCV的早期诊断和常规筛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免疫酶斑点法 抗原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灌流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对C3A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3A活性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闫丽 陈煜 +3 位作者 郑素军 赵军 武志明 段钟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32-933,936,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未经灌流处理的重肝血浆及处理过的重肝血浆对CYP3A的影响,阐明C3A细胞安定代谢变化的原因,为未来C3A细胞的改造与功能优化奠定基础。方法:制备血浆和培养C3A细胞;实验分为4组:正常胎牛血浆(NFBP)组,正常人血浆(NHP)组,体... 目的:通过比较未经灌流处理的重肝血浆及处理过的重肝血浆对CYP3A的影响,阐明C3A细胞安定代谢变化的原因,为未来C3A细胞的改造与功能优化奠定基础。方法:制备血浆和培养C3A细胞;实验分为4组:正常胎牛血浆(NFBP)组,正常人血浆(NHP)组,体外灌流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HPP)组,体外未灌流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CSHP)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活性即CYP4503A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CYP4503A4的表达。结果:CSHP组ERD活性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ERD活性也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ERD活性高于CSHP组(P<0.05);CSHP组CYP4503A4的表达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CYP4503A4的表达也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CYP4503A4的表达高于CSHP组(P<0.05)。结论:经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培养的C3A细胞,CYP4503A活性及蛋白表达降低。与之相比,经过体外灌流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其C3A细胞CYP4503A活性及蛋白表达有所增加,CYP4503A活性增加可能是导致安定代谢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灌流 C3A细胞 慢性重型肝炎 细胞色素P450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受体表达水平与HIV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英 刘宁 +4 位作者 计云霞 魏征 张彤 陈德喜 娄金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5(chemokine receptor5,CCR5)的表达,比较健康人群、HIV急性期患者和HIV慢性期患者之间CCR5表达的差异,明确CCR5表达在正常人和HIV感染者之间的差异,以及CCR5表达与HIV病情进展的关系,...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5(chemokine receptor5,CCR5)的表达,比较健康人群、HIV急性期患者和HIV慢性期患者之间CCR5表达的差异,明确CCR5表达在正常人和HIV感染者之间的差异,以及CCR5表达与HIV病情进展的关系,以明确CCR5在HIV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意义,并为CCR5拮抗剂在HIV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临床标本依据。方法收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60例HIV感染者和6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其中急性期感染者98例、慢性期感染者162例,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中PBMC,在显微镜下进行淋巴细胞计数,应用直接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表面CD4分子及CCR5进行染色,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表达;对流式细胞术所得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结果表明:(1)HIV急性期患者和HIV慢性期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IV慢性期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显著高于HIV急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项研究表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表达的差异与HIV的易感性、疾病进展情况密切相关。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表达的检测,将对HIV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CR5 急性感染期 慢性期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灌流处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对C3A细胞CYP450 mRNA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时红波 陈煜 +3 位作者 闫丽 赵军 段仲平 武志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90-1191,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未经灌流处理和体外灌流处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对C3A细胞CYP4503A表达的影响,为改善C3A细胞的功能活性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正常人血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体外灌流处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 目的:通过比较未经灌流处理和体外灌流处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对C3A细胞CYP4503A表达的影响,为改善C3A细胞的功能活性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正常人血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体外灌流处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培养C3A细胞,RT-PCR法测定上述血浆培养的C3A细胞CYP4503A4 mRNA表达,凝胶成像系统获取CYP4503A4/β-action相对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经灌流处理和体外灌流处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培养的C3A细胞CYP3A4 mRNA表达均低于正常人血浆培养组(P<0.05),而体外灌流处理的血浆培养的C3A细胞CYP3A4 mRNA表达高于未经灌流处理的血浆培养组(P<0.05)。结论:在进行生物人工肝治疗之前,配合血液灌流技术对患者血浆进行适当的处理,从而改善生物反应器中细胞的功能活性,将可能提高生物人工肝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A细胞 慢性重型肝炎 CYP4503A 血浆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KKA^y小鼠的肝损害 被引量:4
6
作者 娄金丽 王谦 +3 位作者 杨硕 张锦 郑宏 黄启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02-903,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肝损害的发生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KKAy糖尿病小鼠高脂饮食喂养,28周后处死小鼠,分别取血清和肝组织,全自动生化法检测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HE、M...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肝损害的发生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KKAy糖尿病小鼠高脂饮食喂养,28周后处死小鼠,分别取血清和肝组织,全自动生化法检测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HE、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TUN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变化;放免法检测肝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等。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KKAy糖尿病小鼠血清中GLU、TG、TC均增高(P<0.01),血清中ALT、AST增高(P<0.01),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可见肝细胞呈脂肪变性,肝组织纤维化,并可见肝细胞凋亡;肝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KKAy小鼠存在肝损害;IL-1β、TNF-α可能是其损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损害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延军 孙斌 +2 位作者 刘道洁 武彦宁 赵敬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7-909,913,共4页
目的:检测细胞感染巨细胞病毒后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将巨细胞病毒感染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HELF),抗体标记细胞表面HLA-A2分子,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感染细胞HLA-A02表达强度;将感染的HELF、荷载外源性多肽的自身PBMC以及未感染的HE... 目的:检测细胞感染巨细胞病毒后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将巨细胞病毒感染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HELF),抗体标记细胞表面HLA-A2分子,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感染细胞HLA-A02表达强度;将感染的HELF、荷载外源性多肽的自身PBMC以及未感染的HELF,分别与PBMC共同孵育,FCM检测CD8+T细胞内IFN-γ的表达作为应答指标。结果:感染细胞HLA-A分子表达强度较未感染组降低78.24%±19.72%。感染并荷载外源性多肽的HELF诱导产生的刺激应答率,高于单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HELF和荷载多肽的未感染HELF所诱导应答比率。结论:尽管巨细胞病毒下调MHCI分子表达,但可能不减弱细胞递呈外源多肽的能力,并足以诱导产生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原性 抗原递呈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在大鼠全脑脑片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丽君 韩伟娟 +1 位作者 崔红 黄德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全脑脑片特定核酸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在静态全脑脑片培养的基础上,将培养的脑片进行冰冻切片,然后联合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全脑脑片特定核酸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在静态全脑脑片培养的基础上,将培养的脑片进行冰冻切片,然后联合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片冰冻切片的质量可以进行后续的实验;与单纯应用一种方法相比,联合应用两种技术可同时在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待测基因,两种显色方法不相互冲突,且可以更直观地显示核酸和蛋白的表达模式。结论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明显优于单纯的原位杂交技术或免疫组化;该双染技术可用于脑片培养中的基因和蛋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标记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脑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