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CYP3A5*1基因多态性指导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莉 栗光明 +3 位作者 林栋栋 刘晋宁 王鑫 王璐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460,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细胞色素P450(CYP)3A5*1基因多态性指导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FK506)个体化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连续入组的100例首次行肝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术前对供、受者进行CYP... 目的评价基于细胞色素P450(CYP)3A5*1基因多态性指导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FK506)个体化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连续入组的100例首次行肝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术前对供、受者进行CYP3A5基因检测,并根据CYP3A5*1基因型确定FK506用药方案。观察术后7、14、28 d以及3、6、9、12个月两组受者FK506目标血药浓度达标率、肝功能恢复正常率以及随访过程中FK506调整用量次数。记录两组受者1年移植物存活率,及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急性肾损伤、消化道症状、新发高血压、新发糖尿病、感冒、皮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受者术后7、14 d FK506目标血药浓度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28 d及3、6、9、12个月FK506目标血药浓度达标率及术后7个观察时间点肝功能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者随访期间FK506剂量调整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两组受者术后及随访期间1年移植物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根据CYP3A5*1基因多态性指导肝移植术后FK506个体化用药是安全的,能在术后早期提高受者FK506目标血药浓度达标率,并且可以有效减少随访期间药量调整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他克莫司 细胞色素P4503A5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用药 不良反应 治疗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池萍 曹英浩 +6 位作者 贺海丽 郭晓东 孙莉 彭科军 权哲峰 李昕 卢实春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中应用手术床旁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替代治疗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肝移植且术中应用CVVHDF...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中应用手术床旁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替代治疗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肝移植且术中应用CVVHDF替代治疗肝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量、尿量、补液量、CVVHDF替代治疗时间及手术情况等。测定CVVHDF替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血清总胆红素等,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术后2周观察转归。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治疗前后两组Scr、Ccr、BUN和血清总胆红素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CVVHDF治疗时间(415±197)min,脱水量为50~200ml/h。手术期间总尿量116(60,437)ml,尿量0.18(0.07,0.78)ml/(kg·h)。出血量3950(2200,5225)ml,补液量8837(7690,10012)ml。CVVHDF替代治疗后,Scr和BUN有下降趋势,Ccr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VVHDF替代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P<0.05)。2例患者分别于CVVHDF替代治疗2d及6d后,肾功能逐渐恢复;2例死亡,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原发性移植物失功所致肾衰竭;4例术后继续CVVHDF替代治疗及综合支持治疗。结论对于肝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的肝移植手术患者,应用CVVHDF替代治疗,有助于平稳渡过手术期,减轻肾功能损害,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肾综合征 麻醉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兵辉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238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螺旋型鼻饲管连同胃管置入患者胃内,术中由术者将鼻饲管...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238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螺旋型鼻饲管连同胃管置入患者胃内,术中由术者将鼻饲管插入十二指肠,导管末端可随肠蠕动进入空肠,建立肠内营养的通道。术后6~12h主要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以补充水和电解质为主。术后第1日生命体征稳定后,先用5%或10%葡萄糖溶液200~500ml,以20ml/h速度由鼻饲管泵入。术后第2日开始使用短肽链乳清蛋白为主的肠内营养制剂(百普力),用量从200ml/d开始,逐渐增加至500ml/d,滴速由40ml/h逐步增加至100ml/h。所用营养液的温度均由电子加温器控制在37℃~40℃。术后3~5d可经口进流质饮食,并随进食量的增加,逐步减少鼻饲用量,直至完全过渡到经口饮食。观察患者鼻饲管留置时间、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所需时间及肠内营养不良反应等。结果 238例患者的鼻饲管留置时间为7~10d,在留置期间均未出现堵塞现象,从留置鼻饲管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d。肠内营养期间,23例患者出现腹胀,给予减慢输注速度和加入促胃肠动力药后缓解。结论肝移植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肠内营养 百普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供者器官安全应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何莉 栗光明 +3 位作者 林栋栋 刘晋宁 王鑫 许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2-70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感染性供者器官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者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部位将受者分为3组,血流感染组(供者非耐药菌感染,16例)、非血流感染组(供者血流以外部位存在感染,20例... 目的探讨应用感染性供者器官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者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部位将受者分为3组,血流感染组(供者非耐药菌感染,16例)、非血流感染组(供者血流以外部位存在感染,20例)和未感染组(31例)。比较3组受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包括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观察受者术后1、3、7、14、21 d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受者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观察受者术后感染指标恢复情况,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降钙素原(PCT)。记录受者限制级别抗生素应用率及应用时间。结果3组受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流感染组受者术后3、7 d的NE%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受者(均为P<0.05),血流感染组受者术后3、7、14 d的PCT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受者(均为P<0.05)。血流感染组受者的限制级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均明显高于或长于非血流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受者(均为P<0.05)。结论在尽早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应用非耐药菌血流感染或其他局部感染捐献者的供肝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来源性感染 器官捐献 肝移植 肝功能恢复 血流感染 耐药菌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 并发症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