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CD38表达对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石峰 赵艳杰 +1 位作者 高颖 宋清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CD38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肿瘤免疫微环境及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食管切除术的142例ESC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CD38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肿瘤免疫微环境及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食管切除术的142例ESC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组织内CD38、CD4、CD8、Ki-67、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ESCC患者中,CD38的表达率与总生存期有显著相关性(P=0.03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38个月。未经调整和调整的高CD38表达风险比分别为0.46(95%CI:0.21~0.98)和0.32(95%CI:0.13~0.76)。CD38的表达率与肿瘤细胞PD-L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ESCC患者来说,CD38高表达与更好的生存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CD38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 免疫微环境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NK细胞和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晓云 张永宏 +7 位作者 马丽娜 金怡 于海滨 郑艳红 刘宁 刘金花 王健 陈新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08-513,共6页
目的:观察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NK细胞和Treg细胞动态变化,分析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入组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1例(初治组30例和无应答组11例)和健康对... 目的:观察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NK细胞和Treg细胞动态变化,分析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入组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1例(初治组30例和无应答组11例)和健康对照(HC)者11例,初治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 mg·kg-1·d-1治疗48周,无应答组给予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5 mg·kg-1·d-1治疗72周;动态留取细胞和血清,进行HCV RNA、肝功能和NK细胞和Treg细胞的检测,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和24周随访,初治获得SVR者17例(56.7%),未获得SVR(nSVR)者13例;无应答组获得SVR者3例(27.2%),未获得SVR(RFP)者为8例(72.7%)。基线总体患者的NK细胞频率低于HC 组,Treg细胞频率高于HC组;同时抗病毒治疗疗程中,初治获得SVR者24周NK细胞频率较基线和4周明显增加,Treg细胞频率较基线和4周明显下降;同时初治nSVR者Treg细胞频率24周时较基线和4周明显升高;无应答组再治疗仍未获得SVR者无论NK细胞频率或者Treg细胞频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NK细胞频率的降低以及Treg细胞频率的增加与HCV慢性感染有关;抗病毒治疗后NK细胞及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可以预测抗病毒疗效:疗程中NK细胞频率的增加以及Treg细胞频率的下降与疗效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抗病毒药 杀伤细胞 天然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对HIV/HCV共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金花 赵艳 +6 位作者 孙焕芹 刘宁 乔桂芳 王子康 徐杰 李昂 张永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HCV对HIV/HCV共感染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8月到北京佑安医院随访的HIV/HCV共感染者29例及HIV单独感染者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HIV感染时间及感染方式、感染的HIV病毒亚型均具有可比性。外周血生化指标检... 目的探讨HCV对HIV/HCV共感染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8月到北京佑安医院随访的HIV/HCV共感染者29例及HIV单独感染者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HIV感染时间及感染方式、感染的HIV病毒亚型均具有可比性。外周血生化指标检测并采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评估肝脏功能及纤维化程度,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细胞绝对计数。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IV/HCV共感染组ALT、AST及TBil水平分别为(76.16±81.25)U/L、(87.66±71.32)U/L、(14.21±9.56)μmol/L,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组[(27.74±20.63)U/L、(45.65±16.95)U/L、(10.26±3.2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5及0.046)。与HIV单独感染组相比,HIV/HCV共感染组Stiffness指数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9,P=0.080)。HIV/HCV共感染组HIV病毒载量(拷贝/ml)的对数值为3.66±0.97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组的3.02±0.90(t=2.251,P=0.030)。HIV/HCV共感染组、HIV单独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T/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374.25±185.48)/μl及(0.33±0.17)、(496.45±230.98)/μl及(0.46±0.27),HIV/HCV共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T/CD8+T细胞比例低于HIV单独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43。共感染组艾滋病发病率(27.59%)呈现出较HIV单独感染组(5%)高的趋势(P=0.063)。结论HCV促进HIV/HCV共感染者肝脏损伤,增强HIV复制,加剧机体免疫功能损伤,HCV可能加速HIV/HCV共感染者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共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效应功能T细胞的保护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臧超然 覃岭 +3 位作者 刘桂海 孙坚萍 李康 张永宏(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循环中T细胞的表型特点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离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介入中心收治的39例HCC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合成5种肿瘤相关抗原(TAA)多肽,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法(ELSPOT)及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循环中T细胞的表型特点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离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介入中心收治的39例HCC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合成5种肿瘤相关抗原(TAA)多肽,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法(ELSPOT)及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反应及表型。结果:TAA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阳性率为56.41%;阳性患者消融治疗后无复发生存期显著优于阴性患者(P<0.01),其CD4+和CD8+T细胞中TTE的百分比显著高于阴性患者[CD4:0.83%(0.34%,1.33%)vs 0.36%(0.24%,0.58%),P=0.02;CD8:7.57%(3.46%,11.29%)vs 4.76%(2.42%,6.77%),P=0.03];在阳性患者中,进展期患者CD8+PD1+和CD8+CD152+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早期患者[(40.65±4.39)%vs(27.66±2.64)%;(17.96±1.72)%vs(11.84±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HCC患者外周血中存在的TAA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具有保护作用,诱导特异性效应T细胞免疫反应并阻断T细胞耗竭是HCC免疫治疗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相关抗原 T细胞 效应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TIGIT 被引量:1
5
作者 臧超然 张永宏(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47-2151,共5页
免疫检查点在调节免疫功能、维持免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抑制过强的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反应,另一方面,在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中表现出了限制效应。至此,被发现和研究的免疫检查点有很多,但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而深入的PD-1... 免疫检查点在调节免疫功能、维持免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抑制过强的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反应,另一方面,在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中表现出了限制效应。至此,被发现和研究的免疫检查点有很多,但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而深入的PD-1在肿瘤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治疗相关机制仍是一大难题。另外,其他免疫检查点在肿瘤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此,针对TIGIT免疫检查点进行综述,阐述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IT NK细胞 T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调节肝脏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亚楠 臧超然 张永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404-2409,共6页
肝窦内皮细胞(LSECs)作为肝脏重要的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其在抗原物质的清除以及调节肝脏免疫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诱导肝脏免疫耐受的主要细胞,明确LSECs调节肝脏免疫耐受的机制,对于了解在病毒感染以及肝脏肿瘤发生发展中肝脏免... 肝窦内皮细胞(LSECs)作为肝脏重要的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其在抗原物质的清除以及调节肝脏免疫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诱导肝脏免疫耐受的主要细胞,明确LSECs调节肝脏免疫耐受的机制,对于了解在病毒感染以及肝脏肿瘤发生发展中肝脏免疫无功能的可能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LSECs对循环抗原的清除、对肝脏的免疫调节以及诱导CD8+T细胞和CD4^+T免疫耐受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旨在通过了解LSEC诱导肝脏免疫耐受的机制,以及感染状态下其调节免疫应答的机制,可以为将来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明确持续病毒感染或抗肿瘤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提供新的有效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内皮细胞 T细胞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