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Q热导致血管病变及椎旁脓肿1例
1
作者 杨柳 吉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公务员,间断发热4月余于2024-04-03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150/90 mmHg,目前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47.5mg/d,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水平。萎缩性胃炎病史多年,未用药;对磺胺类过敏。吸烟多年,每日40支。患者... 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公务员,间断发热4月余于2024-04-03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150/90 mmHg,目前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47.5mg/d,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水平。萎缩性胃炎病史多年,未用药;对磺胺类过敏。吸烟多年,每日40支。患者4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初为低热,最高体温未超过38℃,伴有肌肉酸痛、乏力、腰背痛明显;自行口服药物效果不佳,2023-11-26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期间检查发现腹主动脉瘤形成伴环状腹壁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热 贝氏柯克斯体 血管瘤 椎旁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感冒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侗曾 蔡妙甜 +3 位作者 张美 段忠辉 牟丹蕾 梁连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2-367,共6页
目的研究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季节流感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流感老年患者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3月确诊流感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同时留取患者的鼻咽拭子进行流感病... 目的研究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季节流感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流感老年患者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3月确诊流感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同时留取患者的鼻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收集流感老年(年龄≥65岁)患者64例,非老年患者39例,均未接种流感疫苗。老年患者中单纯甲型流感55例(85.9%),体温≥38.5 ℃的患者占65.6%;其他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95.2%)、咯痰(87.5%)、乏力(84.4%)、胸闷(46.9%)、流涕(45.3%);合并心肌损伤46例(71.9%),合并细菌性肺炎40例(62.5%);实验室检查显示C反应蛋白[中位数38.5(23.4,89.1)mg/L]、降钙素原[中位数0.09(0.05,0.68)μg/L]轻度升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中位时间为6.0(5.0,8.0)d,共6例患者死亡,占9.4%。非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结果均较老年患者表现轻。老年患者中死亡组合并细菌性肺炎、既往器官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脓毒症、酸碱失衡的概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流感疫苗接种率低,流感老年患者病情较重,易合并心肌损伤、细菌性肺炎等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关注流感老年患者脏器功能,进行综合多方位的防护,避免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流感 临床特点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3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妙甜 李侗曾 +3 位作者 张龙玉 徐辉 牟丹蕾 梁连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204,共9页
背景2020年3月后,我国新增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死亡病例明显减少,但境外确诊病例快速增加,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COVID-19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目的探讨COVID-19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 背景2020年3月后,我国新增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死亡病例明显减少,但境外确诊病例快速增加,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COVID-19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目的探讨COVID-19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93例成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病情分型,依据住院期间最严重病情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主要临床表现、入院24 h内基线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量表(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影像学检查、合并症和并发症、治疗及结局。结果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57例(61.3%)、重型22例(23.7%)、危重型14例(15.0%)。普通型、重型患者以女性为主,危重型患者以男性为主,但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中位年龄分别为45.0、62.0、81.0岁,各组>60岁患者比例分别为15.8%、54.5%及9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普通型组及重型组,危重型组SARS-CoV-2核酸转阴率较低,发病后病毒脱落持续时间较长,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间隔时间较短(P<0.05)。发热、咳嗽是最常见临床表现,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8.2%及87.1%,但各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危重型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31.6%)(P<0.05)。危重型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9.1%)及重型组(59.1%)(P<0.05)。急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并发症(58.1%),其在重型组及危重型组中发生率(77.3%、92.9%)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2.1%)(P<0.05)。中药总体使用率为75.3%,其中重型组中药使用率(90.9%)显著高于危重型组(50.0%)(P<0.05)。糖皮质激素在重型组(63.6%)及危重型组(64.3%)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5.3%)(P<0.05)。6例(6.5%)患者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拔管成功率仅为16.7%(1例)。9例患者死亡,全因病死率9.7%。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74岁〔OR(95%CI)=33.714(3.021,376.211),P=0.004〕、基线SOFA评分≥2.5分〔OR(95%CI)=15.447(1.331,179.260),P=0.029〕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者更易出现肝、肾、心等脏器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年龄及基线SOFA评分可用于早期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成年人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蔡妙甜 李侗曾 +2 位作者 段忠辉 牟丹蕾 梁连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并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5月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利奈唑胺治疗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并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5月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利奈唑胺治疗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Cox回归模型评价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对肝硬化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52例,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50×10~9/L且减少≥25%基线值)累积发生率为51.9%(27/52),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50%基线值)比例为85.2%(23/27)。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小板计数≤110×10~9/L(OR=6.989,95%CI:1.192~40.971,P=0.031)、利奈唑胺疗程≥7 d(OR=9.478,95%CI:1.349~66.587,P=0.024)及剂量≥17 mg·kg^(-1)·d^(-1)(OR=0.062,95%CI:0.010~0.383,P=0.003)为肝硬化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肝硬化患者院内病死率与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但并未显著加剧治疗期间患者脏器出血及院内死亡风险;对于基线血小板计数较低、利奈唑胺疗程较长的肝硬化患者应加强血小板等指标的监测以减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维 侯维 +5 位作者 李侗曾 李爱新 潘闻 金荣华 梁连春 胡中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描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74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74例确诊为COVID-19的连续住院患者,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21日至2月11日... 目的描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74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74例确诊为COVID-19的连续住院患者,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21日至2月11日,最终随访日期为2020年2月17日。收集并分析流行病学、人口学、临床、实验室、放射学、治疗和转归的数据。结果74名COVID-19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52.7±19.1)岁,男性35例,女性39例。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时间为(5.1±2.8)d。有湖北疫区旅居史者39例(47.3%)、聚集性发病患者48例(64.9%)。常见症状包括发热67例(90.5%)、干咳20例(27%)。42例(56.8%)患者观察到淋巴细胞减少,35例(47.3%)患者观察到白细胞减少。放射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斑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阴影。在所有74例患者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7例(9.5%),并发休克患者5例(6.8%),入住重症监护室11例(14.9%),治愈出院患者55例(74.3%),平均住院时间为(12.3±4.4)d。结论COVID-19呈聚集性发病,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龄和基础病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转移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消融术后发生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妙甜 梁连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消融术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后发生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经TACE/消融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原...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消融术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后发生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经TACE/消融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肝脓液、血液培养分离菌株及药敏试验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TACE组15例,消融组34例。TACE组共检出35株病原菌(肝脓液25株,血液10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4.3%、40%及5.7%;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25)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n=5)、屎肠球菌(n=5),铜绿假单胞菌(n=3)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10)主要为屎肠球菌(n=4)、大肠埃希菌(n=1)、枸橼酸杆菌(n=1)等。消融组共检出64株病原菌(肝脓液43株,血液21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9.4%、39.1%及1.6%;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43)主要为大肠埃希菌(n=10)、肺炎克雷伯菌(n=9)、屎肠球菌(n=4)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21)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n=5)、大肠埃希菌(n=3)、粪肠球菌(n=3)等。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占26.3%(5/19)及43.8%(7/16),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分别占10.5%(2/19)及12.5%(2/16)。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10.5%;大肠埃希菌对所检测头孢菌素、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药物耐药率为43.8%~62.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为18.8%、12.5%。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中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分别占13.3%(2/15)及0,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分别占13.3%(2/15)及28.6%(2/7),未检出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肝癌TACE/消融术后肝脓肿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等为主,治疗时应根据相应药敏结果选择用药,减少耐药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脓肿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消融技术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危重症预警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侗曾 梁连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3774-3778,共5页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疾病特点是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治疗难点在于危重症病例往往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若早期识别危重症病例,进而早期干预和治疗,可实现降低该病病死率的目标。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疾病特点是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治疗难点在于危重症病例往往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若早期识别危重症病例,进而早期干预和治疗,可实现降低该病病死率的目标。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手足口病危重症病情进展的早期预警和诊断指标,总结了手足口病危重症的早期预警评估方法,以期为该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危重病 综述 预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复制情况与肝脏损伤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召波 林栋栋 +4 位作者 段钟平 胡中杰 殷继明 徐斌 栗光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749-2752,共4页
目的分析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infectio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病毒复制情况与肝脏损伤关系。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9例普通型及重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及肝... 目的分析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infectio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病毒复制情况与肝脏损伤关系。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9例普通型及重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及肝脏酶学指标变化的关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采用RT-PCR定性检测,肝脏酶学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共纳入19例确诊患者,其中普通型患者13例,重型患者9例。19例患者中12例患者(63.2%)出现ALT升高,10例患者(52.6%)出现AST升高,2例患者(10.5%)出现TBil升高,以上指标以一过性升高为主,出院时可降至正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核酸阳性期间与核酸转阴后ALT、AST及TBil升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普通型及重型COVID-19患者会出现ALT、AST,TBil等肝脏生化指标水平的异常升高,但以一过性升高为主,SARS-CoV-2病毒复制与COVID-19患者的肝脏损伤未见明显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 肝功能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丽 杨华升 +7 位作者 勾春燕 汪晓军 罗晓岚 张佳莹 李红艳 李侗曾 梁连春 李秀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分析认识46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中医临床特征。方法采集患者的病史、中医证候及诊疗过程资料,分析不同分型患者证候演变及转归。结果46例患者中疫毒袭肺证(普通型)27例,湿毒郁肺证(普通... 目的分析认识46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中医临床特征。方法采集患者的病史、中医证候及诊疗过程资料,分析不同分型患者证候演变及转归。结果46例患者中疫毒袭肺证(普通型)27例,湿毒郁肺证(普通型)13例,疫毒闭肺证(重型)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药治疗,中成药26例,中药汤剂20例。早期(0~3 d)症状相对较少,但已表现出特征性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或白腻的特点,进展期(4~14 d)半数以上患者出现发热(89.13%)、咳嗽咳痰(71.40%)、口干口渴(68.60%)、乏力(60%)、咽干或咽痛(57.10%)、纳呆(54.30%),重症患者舌腻而干或少苔。恢复期(>15 d)多数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咳痰(72.20%)、口干口渴(66.70%)、汗出(50%)仍较突出,舌苔由厚转薄,苔腻的程度有所改善、苔色由黄逐渐转白,舌象改变较为缓慢。普通型与重型的中位病程分别为16.5 d(14~26 d)和25 d(21~27 d),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3.24±4.36)d、(19.73±2.33)d。病毒核酸中位转阴时间分别为11.41 d(4~22 d)、14.5 d(9~24 d),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病灶开始吸收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 d(5~19 d)、15.5 d(8~21 d)。结论本病湿热证候突出,病程长,对中医不同证型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中医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证候 证候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脑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文献证素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洋 梁腾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总结肝性脑病中医证素特点,并与血管性痴呆比较,突出该病病机特点,为今后研究肝性脑病和轻微型肝性脑病提供借鉴。方法:按照检索策略检出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提取证候和证素信息,总结肝性脑病中医证素特点,并与血管性痴... 目的:总结肝性脑病中医证素特点,并与血管性痴呆比较,突出该病病机特点,为今后研究肝性脑病和轻微型肝性脑病提供借鉴。方法:按照检索策略检出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提取证候和证素信息,总结肝性脑病中医证素特点,并与血管性痴呆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肝性脑病以热毒内陷心包、痰蒙清窍、痰热腑实,腑气不通、阴阳俱脱、湿热蒙窍、瘀阻清窍、肝风内动、气阴两竭、痰火扰心、肝脾失调等证型多见,其中实证较多。2)肝性脑病组火热、湿、毒等实邪扰动心神,风邪内动所致比例明显高于血管性痴呆组,而阴虚、血瘀、气虚比例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组,湿、风、疫毒为肝性脑病组特有。结论:肝性脑病病位以心、肝为主,病性以实邪为多,兼有虚实夹杂。实以火热、痰、毒扰动清窍为主,虚以阴虚、气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血管性痴呆 辨证论治 证候 证素 病机 比较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