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部分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志英 李海英 +7 位作者 张彤 黄晓婕 魏飞力 徐萌 焦艳梅 徐小宁 陈德喜 吴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620,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HIV-1的分子流行情况,监测该地区人群HIV毒株的最新流行情况。方法提取17例男男同性恋者HIV-1抗体阳性样本全血基因组DNA,直接进行巢式PCR扩增HIVenv基因C2-V5区及gag...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HIV-1的分子流行情况,监测该地区人群HIV毒株的最新流行情况。方法提取17例男男同性恋者HIV-1抗体阳性样本全血基因组DNA,直接进行巢式PCR扩增HIVenv基因C2-V5区及gag基因P17-P24区,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果17例患者中,共存在CRF01-AE、B亚型和CRF07-BC3种亚型,其中CRF01-AE9例(52.94%),B亚型5例(29.41%),CRF07-BC3例(17.65%)。结论小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地区部分男男同性恋人群中主要存在CRF01-AE、B和CRF07-BC3种亚型;CRF01-AE已取代B亚型而成为北京市MSM人群中HIV主要流行亚型,CRF07-BC重组亚型在北京市MSM人群中增长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同性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亚型 系统进化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HIV-1感染人群神经认知损害初步筛查 被引量:16
2
作者 宋凤丽 张玉林 +5 位作者 乔录新 丁渭 徐树莹 张彤 吴昊 陈德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610-615,共6页
目的初步调查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感染者神经认知损害情况。方法通过国际HIV痴呆量表和神经心理评估,结合症状评分和临床相关资料对我国HIV-1感染人群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1associated ne... 目的初步调查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感染者神经认知损害情况。方法通过国际HIV痴呆量表和神经心理评估,结合症状评分和临床相关资料对我国HIV-1感染人群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1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HAND)患病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①我国HIV-1感染人群HAND患病率为37%;②认知障碍是主要症状,其次是行为异常;③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病毒载量与外周血病毒载量密切相关,但与HAND无关,同样HAND与CD4计数也无关。结论结果显示中国HIV-1感染人群HAND患病率约为37%,以认知障碍症状为主;CSF与外周血病毒载量呈一致性变化,但是CD4计数和病毒载量不能作为诊断和预测HAND病情的指标,上述结果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调查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认知障碍 患病率 临床表现 中国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齐多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方案对HIV-1感染人群初始治疗的疗效评价和现场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彤 陈谐捷 +16 位作者 刘正印 周枫 朱红 陈建霞 王文辉 梅珊 李莉 魏飞力 乔晓春 张立 赵新萍 董学平 孙志唐 Jiao Jin Hua Chamberlin Judith 李太生 曹韵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采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3CT-AZT)、依非韦仑(EFV)联合治疗方案对中国农村HIV-1感染者治疗52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如何在资源匮乏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研究现场以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方法自2005... 目的采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3CT-AZT)、依非韦仑(EFV)联合治疗方案对中国农村HIV-1感染者治疗52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如何在资源匮乏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研究现场以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共入选100例18岁以上、CD4+T淋巴细胞(CD4)<350/μL、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慢性感染者,接受每日2次3CT-AZT和1次睡前服用EFV600mg持续52周的前瞻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分别于治疗1、2、3、4、8、12、24、36、48和52周末随访检查,详细记录病毒载量(VL)、T淋巴细胞亚群和耐药情况以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和分析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在中国贫困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治疗研究现场,并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报告、转诊和会诊网络。②治疗前CD4计数和VL分别为(204.0±101.0)个/μL和(4.47±0.87)log拷贝/mL。治疗结束时,CD4计数升至(313±137.2)个/μL,87例患者VL<400拷贝/mL。③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者13例。④至2007年2月4日,72例到达研究终点,28例提前退出研究。结论①3CT-AZT与EFV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IV-1复制,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多数不良事件轻微。②在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临床治疗研究可采用地方CDC和医院共同参与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综合性国际艾滋病研究项目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关爱-支持”健康管理模式实践 被引量:8
4
作者 袁晓青 福燕 +7 位作者 段义 北方 高美霞 孙盈红 陈艳霞 李冬梅 邹孟烜 李星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1期1334-1338,共5页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PLWHA)"关爱-支持"模式实践效果,为其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3年9-12月招募到497例PLWHA为研究对象,由护理人员、感染者志愿者组成"关爱-支持"小组并提...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PLWHA)"关爱-支持"模式实践效果,为其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3年9-12月招募到497例PLWHA为研究对象,由护理人员、感染者志愿者组成"关爱-支持"小组并提供相应干预措施,并对PLWHA的社会支持、用药依从性和健康管理需求与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PLWHA的客观支持得分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较干预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健康管理中的药物相关知识、生理知识、心理知识中的如何受人尊重、家人理解和支持,社会交往知识中的获得社会帮助和结交朋友的满意度与需求度之间的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LWHA"支持-关爱"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PLWHA服药依从性,并能基本满足PLWHA对治疗及基本生活知识、社会交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关爱-支持”模式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发病和治疗中细胞因子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美 吴昊 张宏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625-628,共4页
免疫激活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一个重要特点,CD4T细胞免疫激活与稳态调节和炎性反应有关,而CD8T细胞免疫激活则与HIV复制和炎性反应有关。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IL-7)、Ⅰ型干扰素和炎... 免疫激活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一个重要特点,CD4T细胞免疫激活与稳态调节和炎性反应有关,而CD8T细胞免疫激活则与HIV复制和炎性反应有关。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IL-7)、Ⅰ型干扰素和炎性反应细胞因子在HIV感染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γc细胞因子和干扰素α在HIV感染的治疗中的作用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对于免疫细胞的恢复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免疫激活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免疫状态与牙周指数的关系
6
作者 郭莹 夏炜 +5 位作者 高琦 李维弟 王潇 张燕升 范忠 陈世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状态与牙周指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HIV感染者75例,分为轻、中度免疫抑制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检查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测外... 目的:探讨无症状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状态与牙周指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HIV感染者75例,分为轻、中度免疫抑制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检查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对于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轻、中度免疫抑制组,牙周指数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PLI、GI和SBI三个指数与CD4计数之间无相关性.但随着SBI评分增加,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加重的可能性增加.结论: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下的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轻、中度牙周炎性病损较为常见,牙周指数与免疫状态之间没有相关性,SBI评分的升高提示无症状期感染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可能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期 HIV感染者 免疫状态 牙周指数 HAA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张文中 郭秋艳 刘海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41-344,共4页
从肝病患者的体液及血液中分离、鉴定革兰阴性细菌菌株 ,同时测定革兰阴性细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率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以了解细菌感染的分布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结果 :肝病患者革兰阴性病原菌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 从肝病患者的体液及血液中分离、鉴定革兰阴性细菌菌株 ,同时测定革兰阴性细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率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以了解细菌感染的分布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结果 :肝病患者革兰阴性病原菌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气单胞菌属占多数。产酶株主要分布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 ,其敏感性低于非产酶株。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患者 革兰阴性细菌 产酶株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析 感染 抗生素 大肠杆菌 菌株 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Q热导致血管病变及椎旁脓肿1例
8
作者 杨柳 吉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公务员,间断发热4月余于2024-04-03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150/90 mmHg,目前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47.5mg/d,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水平。萎缩性胃炎病史多年,未用药;对磺胺类过敏。吸烟多年,每日40支。患者... 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公务员,间断发热4月余于2024-04-03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150/90 mmHg,目前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47.5mg/d,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水平。萎缩性胃炎病史多年,未用药;对磺胺类过敏。吸烟多年,每日40支。患者4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初为低热,最高体温未超过38℃,伴有肌肉酸痛、乏力、腰背痛明显;自行口服药物效果不佳,2023-11-26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期间检查发现腹主动脉瘤形成伴环状腹壁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热 贝氏柯克斯体 血管瘤 椎旁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感冒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侗曾 蔡妙甜 +3 位作者 张美 段忠辉 牟丹蕾 梁连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2-367,共6页
目的研究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季节流感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流感老年患者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3月确诊流感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同时留取患者的鼻咽拭子进行流感病... 目的研究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季节流感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流感老年患者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3月确诊流感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同时留取患者的鼻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收集流感老年(年龄≥65岁)患者64例,非老年患者39例,均未接种流感疫苗。老年患者中单纯甲型流感55例(85.9%),体温≥38.5 ℃的患者占65.6%;其他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95.2%)、咯痰(87.5%)、乏力(84.4%)、胸闷(46.9%)、流涕(45.3%);合并心肌损伤46例(71.9%),合并细菌性肺炎40例(62.5%);实验室检查显示C反应蛋白[中位数38.5(23.4,89.1)mg/L]、降钙素原[中位数0.09(0.05,0.68)μg/L]轻度升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中位时间为6.0(5.0,8.0)d,共6例患者死亡,占9.4%。非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结果均较老年患者表现轻。老年患者中死亡组合并细菌性肺炎、既往器官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脓毒症、酸碱失衡的概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流感疫苗接种率低,流感老年患者病情较重,易合并心肌损伤、细菌性肺炎等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关注流感老年患者脏器功能,进行综合多方位的防护,避免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流感 临床特点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3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蔡妙甜 李侗曾 +3 位作者 张龙玉 徐辉 牟丹蕾 梁连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204,共9页
背景2020年3月后,我国新增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死亡病例明显减少,但境外确诊病例快速增加,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COVID-19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目的探讨COVID-19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 背景2020年3月后,我国新增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死亡病例明显减少,但境外确诊病例快速增加,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COVID-19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目的探讨COVID-19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93例成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病情分型,依据住院期间最严重病情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主要临床表现、入院24 h内基线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量表(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影像学检查、合并症和并发症、治疗及结局。结果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57例(61.3%)、重型22例(23.7%)、危重型14例(15.0%)。普通型、重型患者以女性为主,危重型患者以男性为主,但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中位年龄分别为45.0、62.0、81.0岁,各组>60岁患者比例分别为15.8%、54.5%及9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普通型组及重型组,危重型组SARS-CoV-2核酸转阴率较低,发病后病毒脱落持续时间较长,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间隔时间较短(P<0.05)。发热、咳嗽是最常见临床表现,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8.2%及87.1%,但各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危重型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31.6%)(P<0.05)。危重型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9.1%)及重型组(59.1%)(P<0.05)。急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并发症(58.1%),其在重型组及危重型组中发生率(77.3%、92.9%)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2.1%)(P<0.05)。中药总体使用率为75.3%,其中重型组中药使用率(90.9%)显著高于危重型组(50.0%)(P<0.05)。糖皮质激素在重型组(63.6%)及危重型组(64.3%)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5.3%)(P<0.05)。6例(6.5%)患者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拔管成功率仅为16.7%(1例)。9例患者死亡,全因病死率9.7%。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74岁〔OR(95%CI)=33.714(3.021,376.211),P=0.004〕、基线SOFA评分≥2.5分〔OR(95%CI)=15.447(1.331,179.260),P=0.029〕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者更易出现肝、肾、心等脏器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年龄及基线SOFA评分可用于早期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成年人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妙甜 李侗曾 +2 位作者 段忠辉 牟丹蕾 梁连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并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5月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利奈唑胺治疗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并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5月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利奈唑胺治疗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Cox回归模型评价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对肝硬化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52例,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50×10~9/L且减少≥25%基线值)累积发生率为51.9%(27/52),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50%基线值)比例为85.2%(23/27)。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小板计数≤110×10~9/L(OR=6.989,95%CI:1.192~40.971,P=0.031)、利奈唑胺疗程≥7 d(OR=9.478,95%CI:1.349~66.587,P=0.024)及剂量≥17 mg·kg^(-1)·d^(-1)(OR=0.062,95%CI:0.010~0.383,P=0.003)为肝硬化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肝硬化患者院内病死率与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但并未显著加剧治疗期间患者脏器出血及院内死亡风险;对于基线血小板计数较低、利奈唑胺疗程较长的肝硬化患者应加强血小板等指标的监测以减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反向PCR检测HIV-1整合位点的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焦艳梅 画伟 +5 位作者 李娟 刘志英 陈德喜 李在村 张彤 吴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5-638,共4页
关键词 HIV-1RNA PCR检测 整合位点 CD4^+T细胞 病毒治疗 病毒复制 病毒基因 低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8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侗曾 田亚昆 +1 位作者 李在村 吴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院88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途径、血气分析、血常规、血清清蛋白、血乳酸脱氢酶、治疗和转归情况等临床资料。按照PaO2...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院88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途径、血气分析、血常规、血清清蛋白、血乳酸脱氢酶、治疗和转归情况等临床资料。按照PaO2水平将88例AIDS患者分为轻度异常组(PaO2>70mmHg),中度异常组(50mmHg≤PaO2≤70mmHg)和重度异常组(PaO2<50mmHg)3组,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3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水平、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两组比较,PaO2和SaO2下降以及是否需要呼吸机呼吸支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O2、血清清蛋白水平下降是发现AIDS合并PCP患者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的指标,治疗中应予重视并尽早给氧和营养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梁连春 王景泉 +1 位作者 郭彩萍 吴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5-2005年期间在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55例(100%),咳嗽34例(61.8%)、盗汗29例(52...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5-2005年期间在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55例(100%),咳嗽34例(61.8%)、盗汗29例(52.7%)、体质量下降28例(50.9%)、呼吸困难13例(23.6%)、胸痛11例(20%)。临床类型:单纯肺结核8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单部位淋巴结核12例,播散型肺结核25例,其他部位结核7例。常见影像表现:肺中下叶的局灶性或弥散性渗出病变、淋巴结肿大、胸膜炎、弥散性粟粒或结节影。免疫功能:CD4^+0.002×10^9~0.164×10^9/L,平均(0.049±0.043)×10^9/L。治疗:23例未同时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组中,2年后因结核死亡12例;27例同时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组中,2年后因结核死亡5例。结论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中播散型结核多、临床和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及时抗结核治疗和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AIDS) 结核 诊断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代丽丽 李威 +4 位作者 胡海军 李世雄 张彤 吴昊 郭彩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信息。方法对近3年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4例AIDS并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以头痛为主诉入院,10例(71.4%)有发热、呕吐等主要伴随症状...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信息。方法对近3年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4例AIDS并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以头痛为主诉入院,10例(71.4%)有发热、呕吐等主要伴随症状,脑膜刺激征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发生率也较高,分别为7例(50.0%)和8例(57.1%),抽搐及意识障碍等脑实质受损的表现发生率较低,分别为3例和2例。85.7%(12/14)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100/μL。85.7%(12/14)的患者颅内压增高,其中一半患者脑脊液压力大于35 cmH2O,13例(92.9%)患者的脑脊液细胞数和9例患者(64.3%)的脑脊液蛋白水平轻度增高,6例(42.9%)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减低,8例(57.1%)氯化物水平减低。11例(78.6%)脑脊液隐球菌涂片阳性,6例(42.9%)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12例(85.7%)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4例(28.6%)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表现异常,包括脑实质损伤2例,脑积水1例及占位性病变1例。经治疗2例(14.3%)死亡,1例自动出院,11例病情好转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60 d。结论 AIDS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多以头痛为主诉,伴发热及颅内压增高等表现多见,而脑实质损伤的表现较少。患者的CD4+细胞数多低于100/μL,脑脊液压力大多明显增高,隐球菌抗原检测灵敏度较高,而影像学检查很少有特异性发现。该病目前的诊断及治疗仍相对困难,临床医师应当予以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 脑膜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转移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消融术后发生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蔡妙甜 梁连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消融术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后发生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经TACE/消融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原...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消融术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后发生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经TACE/消融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肝脓液、血液培养分离菌株及药敏试验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TACE组15例,消融组34例。TACE组共检出35株病原菌(肝脓液25株,血液10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4.3%、40%及5.7%;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25)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n=5)、屎肠球菌(n=5),铜绿假单胞菌(n=3)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10)主要为屎肠球菌(n=4)、大肠埃希菌(n=1)、枸橼酸杆菌(n=1)等。消融组共检出64株病原菌(肝脓液43株,血液21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9.4%、39.1%及1.6%;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43)主要为大肠埃希菌(n=10)、肺炎克雷伯菌(n=9)、屎肠球菌(n=4)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21)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n=5)、大肠埃希菌(n=3)、粪肠球菌(n=3)等。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占26.3%(5/19)及43.8%(7/16),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分别占10.5%(2/19)及12.5%(2/16)。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10.5%;大肠埃希菌对所检测头孢菌素、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药物耐药率为43.8%~62.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为18.8%、12.5%。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中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分别占13.3%(2/15)及0,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分别占13.3%(2/15)及28.6%(2/7),未检出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肝癌TACE/消融术后肝脓肿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等为主,治疗时应根据相应药敏结果选择用药,减少耐药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脓肿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消融技术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HIV/AIDS患者CD_4^+T淋巴细胞与淋巴细胞总数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景泉 沈成利 +2 位作者 郭彩萍 梁连春 吴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2期1859-1861,共3页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血清淋巴细胞总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进行测定,并根据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将淋巴细胞总数分为3类,以对应不同的CD4+T...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血清淋巴细胞总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进行测定,并根据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将淋巴细胞总数分为3类,以对应不同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范围。建立两者间的回归方程,同时绘制ROC曲线,总结三种用外周血淋巴细胞预测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方法。结果经决策树分析,对应3类淋巴细胞界值数的CD4+T淋巴细胞预测数分别为62个/μl、177个/μl和354个/μl;经相关性分析,非线性回归二者间相关系数为0·635,直线相关性回归二者间相关系数为0·607;经ROC曲线分析,针对CD4+T淋巴细胞数<50个/μl、100个/μl、200个/μl、350个/μl求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830、0·816和0·780。结论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作为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的替代指标,对资源有限地区评估疾病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CD4^+ 淋巴细胞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HIV/AIDS患者耐药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飞力 吴昊 +5 位作者 张彤 李庆 刘志英 王蕊 焦艳梅 陈德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6-630,共5页
目的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失败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基因型耐药检测,了解HAART过程中HIV-1耐药位点的产生,分析基因型耐药检测在HAART过程中的必要性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Versant H... 目的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失败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基因型耐药检测,了解HAART过程中HIV-1耐药位点的产生,分析基因型耐药检测在HAART过程中的必要性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Versant HIV-1RNA3.0检测病毒载量;采用TriTEST CD4FITC/CD8PE/CD3PerCP Reagent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Trugene HIV-1Genotyping Kit和OpenGene DNA系统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用Blast等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HIV-1亚型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保存有治疗前的血浆标本,其中1例在治疗前即存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耐药相关突变。20例患者均进行了治疗后耐药检测,其中3例未检出耐药相关突变。其他17例检出耐药相关突变,其中13例出现NNRTIs耐药相关突变;突变位点主要为K103N、Y188L、Y181C、V106M和G190A;11例显示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nucleotide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耐药相关突变,突变位点主要为M184V、T/215Y/F、D67N、K70R以及K219E/Q;3例出现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耐药相关突变,其中主突变为M46I/L、V82F/A,而次级突变中以M36I、L63P出现的频率最高。20例患者中B亚型9例(45%,9/20),CRF01_AE重组亚型5例(25%,5/20),CRF07_BC重组亚型5例(25%,5/20),CRF06_CPX1重组亚型1例(5%,1/20)。结论对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HAART失败的原因,并指导治疗方案的优化;亚型分析显示HIV-1病毒亚型的流行与感染途径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基因型耐药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治疗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彩萍 王景泉 +2 位作者 李在村 梁连春 吴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4期2041-2043,共3页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AMB)对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不同免疫学分级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分别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依据卫生部标准判断其预后及不良反应。结...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AMB)对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不同免疫学分级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分别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依据卫生部标准判断其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治愈3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5例;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预后有影响;AMB与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预后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效和无效患者的疗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依次是头痛15例、低钾血症15例、发热14例、一过性抽搐、失明及意识丧失12例、暂时性瘫痪2例、肝功能损伤1例,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影响因素较多,但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及合理、全程应用两性霉素B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脑膜脑炎 脑膜炎 隐球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维 侯维 +5 位作者 李侗曾 李爱新 潘闻 金荣华 梁连春 胡中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描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74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74例确诊为COVID-19的连续住院患者,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21日至2月11日... 目的描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74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74例确诊为COVID-19的连续住院患者,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21日至2月11日,最终随访日期为2020年2月17日。收集并分析流行病学、人口学、临床、实验室、放射学、治疗和转归的数据。结果74名COVID-19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52.7±19.1)岁,男性35例,女性39例。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时间为(5.1±2.8)d。有湖北疫区旅居史者39例(47.3%)、聚集性发病患者48例(64.9%)。常见症状包括发热67例(90.5%)、干咳20例(27%)。42例(56.8%)患者观察到淋巴细胞减少,35例(47.3%)患者观察到白细胞减少。放射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斑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阴影。在所有74例患者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7例(9.5%),并发休克患者5例(6.8%),入住重症监护室11例(14.9%),治愈出院患者55例(74.3%),平均住院时间为(12.3±4.4)d。结论COVID-19呈聚集性发病,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龄和基础病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