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翠娥 邵英 +3 位作者 王玉江 刘安 孙欣 徐莲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2002年9月—2008年3月期间收治的13例艾滋病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平均体重47.90 kg...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2002年9月—2008年3月期间收治的13例艾滋病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平均体重47.90 kg,恶病质表现;CD4^+细胞计数11例<0.05×10~9/L,2例在(0.05~0.1)×10~9/L之间,平均0.038×10~9/L。结论:艾滋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常发生在晚期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应加强早期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新生隐球菌 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山西2164例经血传播HIV/AIDS患者的皮肤表现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艳青 吴昊 +5 位作者 黄晓婕 张可 孙欣 刘翠娥 刘安 黄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3-505,共3页
目的:观察和统计经血感染HIV/AIDS患者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河南、山西两地2164例经单采血浆或输血传播的HIV/AIDS住院和门诊患者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总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计数,并将CD4+T细胞计数和... 目的:观察和统计经血感染HIV/AIDS患者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河南、山西两地2164例经单采血浆或输血传播的HIV/AIDS住院和门诊患者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总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计数,并将CD4+T细胞计数和皮炎湿疹类疾病及念珠菌感染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这一人群中皮肤病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最常见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其次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浅部真菌病。结论:HIV感染/AIDS患者皮肤病高发,河南、山西两地经血传播HIV人群中以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及真菌感染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人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皮肤黏膜表现 CD4^+T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合并HIV感染6例报告 被引量:19
3
作者 高艳青 黄晓婕 +3 位作者 吴昊 张彤 郭彩萍 梁连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梅毒合并H I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例梅毒合并H IV感染者的性别、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梅毒合并H IV感染的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 目的探讨梅毒合并H I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例梅毒合并H IV感染者的性别、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梅毒合并H IV感染的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其中3例脑脊液有异常改变,所有患者对青霉素治疗均反应良好。结论男性同性恋人群是梅毒和H IV共感染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迅速进展到神经梅毒。主要依靠梅毒血清学试验和全面细致的查体进行诊断。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治疗后的密切随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共感染 神经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慢性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细胞增生、消亡情况的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任翊 刘意 +3 位作者 李海英 张彤 吴昊 陈新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HIV-1慢性感染者(病程>12个月)CD8+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纯真CD8+T细胞(TN)、中心记忆CD8+T细胞(TCM)、效应记忆CD8+T细胞(TEM)和效应记忆CD8+T细胞RA(TEMRA)的增生、消亡情况。方法观察2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病程大于12个月... 目的探讨HIV-1慢性感染者(病程>12个月)CD8+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纯真CD8+T细胞(TN)、中心记忆CD8+T细胞(TCM)、效应记忆CD8+T细胞(TEM)和效应记忆CD8+T细胞RA(TEMRA)的增生、消亡情况。方法观察2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病程大于12个月的HIV-1感染者以及16例健康对照者,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根据CD45RO,CD27表达情况,CD8+T细胞分为TN(CD45RO-CD27+)、TCM(CD45RO+CD27+)、TEM(CD45RO+CD27-)和TEMRA(CD45RO-CD27-)。以Ki-67抗原的表达代表细胞的增生,AnnexinV检测阳性代表细胞的消亡,比较HIV-1慢性感染者和健康者CD8+T细胞及其各亚群增生消亡的情况;并把HIV-1慢性感染者按CD4+T细胞计数200个/mm3以及350个/mm3为观察点分成3组,比较3组间的CD8+细胞及其各亚群增生消亡的情况。结果健康组(n=16)CD8+细胞各亚群检出率为TN34.92%±12.68%、TCM25.44%±10.36%、TEM14.64%±10.58%和TEMRA25.00%±12.59%;与之相比HIV-1慢性感染组(n=23)检出率为TN17.14%±8.03%(t=5.368,P=0.000)、TCM31.40%±14.02%(t=-1.448,P=0.156)、TEM20.17%±13.17%(t=-1.393,P=0.172)和TEMRA31.48%±15.16%(t=-1.405,P=0.168)。CD8+T细胞增生率为:健康组0.15%±0.09%,感染组1.33%±0.90%(z=-4.655,P=0.000);健康组消亡率为8.74%±4.73%,感染组24.08%±13.72%(z=-4.169,P=0.000)。HIV-1慢性感染者按CD4+T细胞计数分成CD4≤200个/mm3组(A组,n=5)、CD4计数200~350个/mm3组(B组,n=12)和CD4≥350个/mm3组(C组,n=6),3组间各亚群组成比中TN所占比例在A组明显减少,而CD8+T细胞各亚群的增生率、消亡率在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1慢性感染者CD8+T细胞及其各亚群消亡率增加,增生率也相应大幅增加,细胞进入高速更新的状态;②HIV-1慢性感染者CD8+TN亚群的检出率明显下降,并在CD4≤200个/mm3组降至最低,CD8+TN资源随病情进展不断耗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CD8^+T细胞 增生率 消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u-LTR PCR检测整合型HIV-1实验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娟 焦艳梅 +3 位作者 画伟 张彤 吴昊 高艳青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1-634,共4页
目的对Alu-LTRPCR检测整合型HIV-1的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方法收集20例HIV-1感染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抗凝血标本,纯化CD4+T细胞并提取DNA,根据整合型HIV-1DNA的特点设计引物,首轮PCR5′端引物来自于人类保守的Alu序列,3′端引物来自于H... 目的对Alu-LTRPCR检测整合型HIV-1的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方法收集20例HIV-1感染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抗凝血标本,纯化CD4+T细胞并提取DNA,根据整合型HIV-1DNA的特点设计引物,首轮PCR5′端引物来自于人类保守的Alu序列,3′端引物来自于HIV-1LTRU5区序列,扩增片段包含了整合位点上游的人类基因组DNA序列和整合的HIV-1LTR的序列。第二轮引物针对HIV-1LTRU3区的序列。在首轮PCR基础上,PCR产物稀释后进行第二轮PCR。结果经过优化的Alu-LTRPCR,20例HIV病人全部检测到整合的HIV-1。结论经优化后,Alu-LTRPCR检测整合型HIV-1的实验方法的灵敏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PCR 整合型HIV-1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u-LTR PCR方法检测HAART治疗系列各细胞亚群的整合型HIV-1 DNA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娟 焦艳梅 +3 位作者 高艳青 寇卜心 张彤 吴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应用Alu-LTR PCR方法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系列的CD4+T,CD8+T及B细胞进行检测,明确不同细胞亚群及HAART治疗的不同阶段是否存在整合的HIV-1 DNA。方法收集20例HIV-1感染患者HAART治... 目的应用Alu-LTR PCR方法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系列的CD4+T,CD8+T及B细胞进行检测,明确不同细胞亚群及HAART治疗的不同阶段是否存在整合的HIV-1 DNA。方法收集20例HIV-1感染患者HAART治疗过程中0、4、12周及10例健康对照的抗凝血标本,纯化CD4+T,CD8+T及B细胞并提取DNA,应用Alu-LTR 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例HIV-1感染者HAART治疗系列中CD4+T细胞及CD8+T细胞成功扩出目的片段,CD8+T细胞所扩条带亮度均低于CD4+T细胞,HAART治疗系列0、4、12周标本所扩条带亮度没有明显差异。B细胞及10例健康者均为阴性。结论 CD4+T及CD8+T细胞存在整合型HIV-1 DNA,HIV储藏库主要存在于CD4+T细胞内。B细胞内不存在整合型HIV-1 DNA。随着HAART治疗的进程,整合型HIV-1 DNA仍然存在,进一步证明HAART不能根除HIV储藏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LTR PCR 整合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CD4+T细胞 CD8+T细胞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梅毒对HIV感染者CD4^+ T细胞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舒燕 吴昊 +5 位作者 张明 孙欣 黄晓婕 焦艳梅 李娟 高艳青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分析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早期梅毒对HIV感染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建立HIV感染者新发早期梅毒的研究队列,确诊梅毒后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梅毒感染前、感染期间和成功驱梅治疗后3个月... 目的分析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早期梅毒对HIV感染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建立HIV感染者新发早期梅毒的研究队列,确诊梅毒后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梅毒感染前、感染期间和成功驱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外周血CD4细胞,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对比梅毒感染前与感染期间、感染期间与成功驱梅治疗后3个月、6个月CD4的变化。结果 HIV合并早期梅毒感染者共50例,其中有45例驱梅治疗成功。与梅毒感染前相比,感染期的CD4计数降低(P=0.04);驱梅治疗后3个月CD4计数较感染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CD4计数较感染期显著升高(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梅毒螺旋体的早期感染使HIV感染人群的CD4计数下降,而成功的驱梅治疗可以逆转这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苄星青霉素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的研究
8
作者 李在村 代丽丽 +6 位作者 高艳青 李海英 黄晓婕 汪雯 郭彩萍 张彤 吴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42-3044,共3页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HIV/HCV共感染患者,男51例(55.4%),女41例(44.6%)。年龄9~62岁,平均(39.5±9.4)岁。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肝损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HIV/HCV共感染患者,男51例(55.4%),女41例(44.6%)。年龄9~62岁,平均(39.5±9.4)岁。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肝损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肝损害组20例(33.9%)有抗结核治疗史,39例(66.1%)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37例(62.7%)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无肝损害组患者4例(12.1%)有抗结核治疗史,13例(39.4%)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14例(42.4%)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等于0.023、0.013、0.03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肝炎病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