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转肿瘤上皮间质化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霓 谢立 +2 位作者 王延军 陈德喜 朱晓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81-1485,共5页
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的重要生物学过程,是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的重要启动步骤,与恶性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EMT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理研究的重要靶点。... 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的重要生物学过程,是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的重要启动步骤,与恶性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EMT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理研究的重要靶点。该文从药理筛选模型、靶向药物、细胞毒类药物、天然药物几个方面综述近几年来有关逆转肿瘤EMT药理方面的研究,对于研发能够逆转恶性肿瘤EMT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上皮间质化 抗转移 药物 标志物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ASPP2重组腺病毒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爽 许坚吉 +1 位作者 刘晓霓 陈德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1-885,共5页
目的对人ASPP2重组腺病毒制剂进行质量分析,并针对其关键质量特性建立质控方法。方法采用PCR法对重组腺病毒的载体结构特征基因E2B和目的基因ASPP2进行扩增,琼脂糖电泳进行分子量鉴定;采用UV-SDS法测定重组腺病毒的病毒颗粒数;采用组织... 目的对人ASPP2重组腺病毒制剂进行质量分析,并针对其关键质量特性建立质控方法。方法采用PCR法对重组腺病毒的载体结构特征基因E2B和目的基因ASPP2进行扩增,琼脂糖电泳进行分子量鉴定;采用UV-SDS法测定重组腺病毒的病毒颗粒数;采用组织培养半数感染剂量法(TCID50)测定重组腺病毒的感染滴度;采用Western blot法对重组腺病毒感染靶细胞后目的蛋白ASPP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通过MTT实验观察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采用A549细胞进行重组腺病毒的复制型病毒检测。结果腺病毒载体E2B基因和目的基因ASPP2的鉴定结果与理论值相符;重组腺病毒的病毒颗粒数为每毫升5.6×10^(12)VP,病毒滴度为每毫升2×10^(11)IU,比活性为3.5%;病毒感染靶细胞24 h后可检测出ASPP2蛋白的表达;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复制型腺病毒(RCA)水平小于1 RCA/3.0×10^(10)VP,符合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标准。结论建立了人ASPP2重组腺病毒的关键特征的质量控制方法,为该重组腺病毒质量标准的建立及相关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腺病毒 ASPP2 质量控制 病毒比活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抗肿瘤传统和天然药物相关文献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霓 谢棒祥 +4 位作者 谢立 王延军 张爱英 陈德喜 朱晓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22-2526,共5页
目的:为基因芯片技术在传统和天然药物防治肿瘤研究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00年1月-2014年1月所有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抗肿瘤传统和天然药物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从文章发表情况、药物干预种类、研究领域、样品... 目的:为基因芯片技术在传统和天然药物防治肿瘤研究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00年1月-2014年1月所有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抗肿瘤传统和天然药物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从文章发表情况、药物干预种类、研究领域、样品来源、芯片平台、芯片技术重复、差异基因评判标准和验证性等方面总结基于基因芯片技术传统和天然药物防治肿瘤的相关经验和成果,深入分析该技术应用的不足之处。结果:基因筛选实验多局限在细胞水平,应该更加关注动物水平和临床水平的实验;在芯片平台的选择上,学者多关注m RN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而对于基因调控水平和表观遗传研究的micro RNA芯片和DNA甲基化芯片关注度较少;基因芯片实验缺少重复性,直接影响差异基因的评判结果,降低了差异基因筛选的可信度;基因筛选结果的验证,不仅包括m RNA水平的验证,还应该增加蛋白水平的验证。结论:基因芯片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基因表达水平检测技术之一,在传统和天然药物抗肿瘤的研究领域应用广泛,研究者在实验设计中如果涉及到了基因芯片技术,应该尽量避免上述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天然药物 传统药物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慧娟 段钟平 +1 位作者 张桓虎 任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08-2212,共5页
母婴垂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的主要途径,HBV感染率随着母亲携带HBV病毒量的增加逐步升高。虽然目前新生儿主被动免疫预防已基本实施,但HBV母婴垂直传播率仍在10%左右。孕妇高病毒载量时应在孕期采取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量,... 母婴垂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的主要途径,HBV感染率随着母亲携带HBV病毒量的增加逐步升高。虽然目前新生儿主被动免疫预防已基本实施,但HBV母婴垂直传播率仍在10%左右。孕妇高病毒载量时应在孕期采取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量,从而预防及阻断HBV母婴传播,减少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详细描述了抗病毒药物在孕期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日后指导孕期服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抗病毒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在肿瘤免疫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媛月 林明华 +2 位作者 殷继明 庄园 王延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0-754,共5页
整合素是表达在多种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能够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和激活,对细胞信号转导至关重要。在癌症的进展中,整合素参与调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许多过程并在其中起关键作用。我们总结了整合素的结构、免疫调节、整合素对... 整合素是表达在多种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能够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和激活,对细胞信号转导至关重要。在癌症的进展中,整合素参与调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许多过程并在其中起关键作用。我们总结了整合素的结构、免疫调节、整合素对肿瘤免疫的影响,涵盖来自组织培养、疾病动物模型和基因敲除动物的体内外研究及在肿瘤免疫诊断治疗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肿瘤模型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雪婧 尹玲 +4 位作者 寇卜心 柴梦音 陈德喜 刘晓霓 汪晓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145,共7页
中空纤维肿瘤模型(hollow fiber tumor model)或中空纤维测定法(Hollow Fiber Assay,HFA)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 Cancer Institute,NCI)设计的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初步筛选模型,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可行地进行初步体内疗效的评估... 中空纤维肿瘤模型(hollow fiber tumor model)或中空纤维测定法(Hollow Fiber Assay,HFA)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 Cancer Institute,NCI)设计的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初步筛选模型,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可行地进行初步体内疗效的评估。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并且有了新的改良优化和应用。本文系统综述了中空纤维肿瘤模型在抗肿瘤药物筛选方面的优势特点以及近10年最新应用进展,研究认为,HFA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HFA的改良模型在个体化癌症治疗和机制研究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测定法 抗肿瘤 药物筛选 应用价值 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4
7
作者 时红波 时红林 +3 位作者 张向颖 陈德喜 段钟平 任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29-333,共5页
目的利用D-氨基半乳糖(D-Gal N)/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细胞自噬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Gal N/LPS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DGal N/LPS组、雷帕霉... 目的利用D-氨基半乳糖(D-Gal N)/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细胞自噬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Gal N/LPS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DGal N/LPS组、雷帕霉素+D-Gal N/LPS组、三甲基腺嘌呤(3-MA)+D-Gal N/LPS组、Atg7 siRNA+D-Gal N/LPS组。观察不同分组中小鼠的生存情况,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肝损伤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TNFα和IL-6基因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情况。多样本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方差齐时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Games-Howell法。结果与D-Gal N/LPS组相比,应用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干预后,小鼠生存率明显升高(80%vs 40%),肝脏出血、炎症和坏死明显减轻,肝细胞凋亡明显减少,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ALT:(427.4±195.5)U/L vs(977.7±247.3)U/L,P=0.002;AST:(378.2±169.7)U/L vs(1100.0±438.0)U/L,P=0.004],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NFαmRNA:0.288±0.010 vs 1.136±0.267,P=0.003;IL-6mRNA:0.272±0.061 vs 0.869±0.317,P=0.010];应用自噬抑制剂3-MA和Atg7 siRNA干预后,小鼠生存率明显降低(0、10%vs 40%),肝脏出血、炎症和坏死明显加重,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ALT:(1836.0±560.5)、(1654.0±627.6)U/L vs(977.7±247.3)U/L,P值分别为0.006、0.034;AST:(1948.0±645.5)、(1804.0±492.6)U/L vs(1100.0±438.0)U/L,P值分别为0.029、0.033],肝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026±0.342、1.994±0.286 vs 1.136±0.267,P值分别为0.006、0.005]。结论在D-Gal 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细胞自噬发挥着重要的保护性作用,其调控机制可能与自噬抑制炎症因子和肝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肝功能衰竭 急性 己糖胺酶类 脂多糖类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介导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促进肝细胞凋亡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向颖 郭媛媛 +6 位作者 张莉 温韬 朴正福 时红波 陈德喜 段钟平 任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氧化应激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肝HL-7702细胞为研究对象,H2O2/抗霉素A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建立肝细胞凋亡模型。SB216763为GSK3β特异性抑制剂,在H2O2/抗霉素A给药前2 h干预。采用...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氧化应激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肝HL-7702细胞为研究对象,H2O2/抗霉素A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建立肝细胞凋亡模型。SB216763为GSK3β特异性抑制剂,在H2O2/抗霉素A给药前2 h干预。采用钙黄绿素乙酰甲酯/碘化丙啶(PI)双染色观察细胞存活情况,采用annexinⅤ-FITC/PI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对细胞培养上清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来评价细胞死亡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p-GSK3β、GSK3β、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的表达。结果 H2O2/抗霉素A诱导的氧化应激促进了GSK3β活性增加,抑制GSK3β活性缓解了氧化应激和由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模型组相比,SB216763干预组中PI染色的细胞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干预组中cleaved caspase-3、JNK、Cyt C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GSK3β是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抑制其活性可减轻氧化应激而改善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营养素促进CCl_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被引量:7
9
作者 时红林 时红波 +5 位作者 孔明 陈宫 赵军 丁美 陈煜 段钟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探索复合营养素对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肝脏的再生和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按2 mL/kg体质量的剂量予以腹腔注射400 mL/L CCl4葵花籽油溶液,每周2次,持续12周,构建大鼠肝硬化模型。给予复合营养素进行营养干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索复合营养素对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肝脏的再生和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按2 mL/kg体质量的剂量予以腹腔注射400 mL/L CCl4葵花籽油溶液,每周2次,持续12周,构建大鼠肝硬化模型。给予复合营养素进行营养干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和未给予复合营养素的自发恢复组。收集大鼠肝组织和血液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水平及血糖、血脂水平,质谱检测血浆氨基酸水平。结果营养干预组大鼠ALR和PCNA表达高于自发恢复组;营养干预组大鼠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高于自发恢复组(98.92±2.42 vs 60.99±27.63,t=3.349,P=0.020);营养干预组大鼠血清转氨酶(60.18±6.39 vs 84.6±17.91,t=3.146,P=0.019)和总胆红素(2.08±0.46 vs 6.97±2.58,t=4.56,P=0.001)水平低于自发恢复组,白蛋白水平(33.15±1.36 vs 24.62±2.48,t=7.39,P=0.000)高于自发恢复组;营养干预组大鼠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水平高于自发恢复组(381.53±35.86 vs 283.05±79.14,t=2.78,P=0.02)。结论复合营养素可能促进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肝脏的再生和肝损伤的修复,其再生可能与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营养支持 肝再生增强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核抗原 支链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对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斌 杨晓珍 +3 位作者 谢放 庞丽君 陈德喜 王延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分析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分别接受索拉非尼单药治疗(n=30)、索拉非尼联合T... 目的分析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分别接受索拉非尼单药治疗(n=30)、索拉非尼联合TACE(二联疗法,n=70),或者索拉非尼联合TACE和RFA(三联疗法,n=121)治疗的221例HC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其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疗法治疗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和BCLC分期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接受三联疗法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二联疗法(9. 5个月vs 4. 3个月,χ2=12. 77,P=0. 000 4),或索拉非尼单药治疗组(9. 5个月vs2. 0个月,χ2=16. 69,P <0. 000 1)显著延长。影响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60岁,BCLC分期C期,Child-Pugh分级B级、C级,血清AFP> 200 ng/ml,肿瘤低分化,肿瘤直径> 5 cm,有微血管侵犯(MVI)或有肝外转移(EHS)的肝内肿瘤,以及未出现索拉非尼相关副作用(P值均<0. 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和RFA治疗可延长HCC患者的生存期。年龄<60岁和肿瘤负荷严重是影响HCC患者疾病进展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导管消融术 索拉非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通过增加调节T细胞数量保护小鼠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海青 娄金丽 +3 位作者 刘新 时红波 任锋 段钟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肝再生增强因子(ALR)保护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肝损伤组和ALR干预组。急性肝损伤组小鼠按2 m L/kg体质量的剂量予以腹腔注射500 m L/L四氯化碳(CCl4)矿物油溶液1次。ALR干预组... 目的研究肝再生增强因子(ALR)保护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肝损伤组和ALR干预组。急性肝损伤组小鼠按2 m L/kg体质量的剂量予以腹腔注射500 m L/L四氯化碳(CCl4)矿物油溶液1次。ALR干预组于CCl4注射前8 h尾静脉注射ALR质粒,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液。收集小鼠肝组织和血液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生化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肝组织Foxp3、AL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水平。结果 ALR干预组小鼠肝组织中ALR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急性肝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急性肝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LR干预组小鼠肝组织中CD25+Foxp3+Treg/CD4+T细胞为(5.90±0.10)%,高于急性肝损伤组的(4.23±0.46)%和正常对照组的(2.93±0.74)%,急性肝损伤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LR干预组小鼠肝组织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急性肝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急性肝损伤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R干预组与急性肝损伤组相比,IL-6 mRNA、TNF-αmRNA表达水平降低,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急性肝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6 mRNA、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ALR通过上调Treg数量保护小鼠急性肝损伤,可能与Treg下调肝脏IL-6、TNF-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ALR) 急性肝损伤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凋亡刺激蛋白2抑制奥沙利铂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自噬并促进凋亡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贲士 乔录新 +3 位作者 石英 封晓昆 陈德喜 郭洪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8-904,共7页
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p53依赖以及非依赖的自噬抑制作用,在提高奥沙利铂(OXA)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HCT116(p53-/-)细胞分为雷帕霉素(rapamycin)联合ASPP2组、ASPP2组、p53组、ASPP2联合p53组、3-甲基嘌呤(3-MA)组、对照... 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p53依赖以及非依赖的自噬抑制作用,在提高奥沙利铂(OXA)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HCT116(p53-/-)细胞分为雷帕霉素(rapamycin)联合ASPP2组、ASPP2组、p53组、ASPP2联合p53组、3-甲基嘌呤(3-MA)组、对照组(OXA或单独饥饿处理)6组。凋亡检测时添加单独空病毒(GFP-Ad)组、rapamycin组作为对照。各组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GFP-LC3)质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LC3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自噬相关分子表达水平;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3-MA处理组与ASPP2处理组具有相同的自噬抑制作用,且能够促进OXA或饥诱导的细胞凋亡,但促凋亡作用低于ASPP2组;rapamycin联合ASPP2处理能够有效抵消ASPP2的自噬抑制作用,但仍具有促进OXA或饥饿诱导的细胞凋亡,且促凋亡作用同样低于ASPP2组。结论OXA增强结肠癌细胞自噬,而ASPP2过表达能够抑制OXA的自噬诱导作用;ASPP2能够通过P53依赖以及P53非依赖途径促进细胞凋亡;ASPP2通过p53依赖以及p53非依赖途径所引起的促细胞凋亡并非完全通过抑制自噬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自噬 p53凋亡刺激蛋白2 P5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C3在癌症免疫治疗及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易达委 孙斌 +2 位作者 刘晓霓 陈德喜 王延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8-861,共4页
肝细胞癌( HCC )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免疫治疗因其靶向性好,副作用少而广受关注,而鉴定一个有效的分子靶点则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在此,我们将讨论磷脂酰肌醇... 肝细胞癌( HCC )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免疫治疗因其靶向性好,副作用少而广受关注,而鉴定一个有效的分子靶点则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在此,我们将讨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PC3)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特点,并将其作为癌症免疫疗法中药物作用靶点的潜能为讨论重点,研究其在人类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GPC3 癌症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 药物作用靶点 生物学特点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预后患者血浆外泌体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焦彦 张莹 +4 位作者 时红林 卢旺 陈德喜 陈煜 时红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4-840,共7页
目的筛选不同预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差异蛋白,分析其功能及生物学过程,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7月—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确诊的ACLF患者10例,随访90 d,患者死亡或... 目的筛选不同预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差异蛋白,分析其功能及生物学过程,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7月—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确诊的ACLF患者10例,随访90 d,患者死亡或肝移植归入肝移植/死亡组(n=5),患者存活归入生存组(n=5),两组一般资料指标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血浆外泌体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使用R-3.5.1软件对差异蛋白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分析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出860种蛋白,以倍数上调>1.2倍或下调>1.2倍且P<0.05的标准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116种,与肝移植/死亡组相比,生存组上调蛋白62种、下调蛋白54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免疫反应、信号转导、囊泡介导的转运、细胞死亡和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并与炎症反应、糖类和氨基酸代谢、肝细胞损伤及再生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可能作为ACLF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血清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外泌体 蛋白质组学 计算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中趋化因子C-X3-C-基元受体1和可溶性CD40配体在肝移植术后肝损伤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鹏翔 高玉雪 +3 位作者 刘欢 沈昀泰 臧运金 陈德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究胆汁中细胞因子联合临床指标对肝移植术后肝损伤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6例肝移植患者。按术后第1天ALT水平分为轻度肝损伤(ALT<500 U/L,10例)和重度肝损伤(ALT>500... 目的探究胆汁中细胞因子联合临床指标对肝移植术后肝损伤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6例肝移植患者。按术后第1天ALT水平分为轻度肝损伤(ALT<500 U/L,10例)和重度肝损伤(ALT>500 U/L,6例)。采集两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的胆汁,应用MILLIPLEX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17种细胞因子水平。运用R软件,对胆汁中细胞因子和临床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对胆汁中细胞因子进行GO富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临床指标与胆汁中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估胆汁中细胞因子及临床相关指标对肝移植术后肝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轻度肝损伤组相比,重度肝损伤组胆汁中趋化因子C-X3-C-基元受体1(Fractalkine)(Z=-2.828,P=0.003)、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Z=-2.850,P=0.008)、IL-4(Z=-2.398,P=0.017)、趋化因子CXCL10(Z=-2.475,P=0.023)和巨细胞炎性蛋白-1α(Z=-1.844,P=0.043)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第1天,AST、ALT和LDH与胆汁中多个细胞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5)。Fractalkine、sCD40L、AS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0.812~1.000)、0.833(0.589~1.000)、0.917(0.779~1.000),提示术后第1天AST及胆汁中Fractalkine和sCD40L水平对肝移植术后肝损伤程度有明显预测价值。PCA分析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第1天胆汁中细胞因子结合临床指标可以将肝移植术后轻度与重度肝损伤患者较好地进行区分。GO分析结果显示,胆汁中细胞因子与外部刺激的正反馈调节、细胞趋化性、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有关。结论胆汁中Fractalkine和sCD40L对肝移植术后肝损伤程度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细胞因子类 肝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滴数字PCR技术建立HBV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原 徐玲 +5 位作者 范子豪 曹亚玲 张向颖 陈煜 段钟平 任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06-181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检测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微滴数字PCR(ddPCR)方法。方法构建HBV cccDNA标准品,利用HBV cccDNA和松弛环状DNA(rcDNA)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设计HBV cccDNA引物和探针,通过扩增HBV质粒得到HBV cccDNA标准品,把梯...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检测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微滴数字PCR(ddPCR)方法。方法构建HBV cccDNA标准品,利用HBV cccDNA和松弛环状DNA(rcDNA)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设计HBV cccDNA引物和探针,通过扩增HBV质粒得到HBV cccDNA标准品,把梯度稀释后的标准品作为HBV cccDNA检测的模板,建立ddPCR检测方法,并分析此方法的检出限和重复性;收集2017年6月—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20例临床患者的肝组织样本,均诊断为HBV感染,提取样本的DNA,利用质粒安全性ATP依赖的DNA酶(PSAD)进行酶切,得到HBV cccDNA模板,对ddPCR检测方法进行临床样本的评价,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作对比。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建立了基于ddPCR的HBV cccDNA检测方法,梯度稀释的HBV cccDNA标准品均能准确检出,检出限为1拷贝/μl,其中1×10^(3)、1×10^(2)、1×10^(1)拷贝/μl标准品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1%、3.98%、5.09%;检测20例临床HBV患者样本的HBV cccDNA,ddPCR检测方法能检出17例,阳性率为85%,qPCR检测方法能检出11例,阳性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结论建立的ddPCR检测HBV cccDNA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和较好的重复性,为进一步的临床检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环状 微滴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瑞香狼毒活性成分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飞力 吴梦丽 +4 位作者 郭丽 谢棒祥 杜宇琼 陈德喜 刘晓霓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4-1010,共7页
目的探析瑞香狼毒活性成分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瑞香狼毒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蛋白分子,通过IPA软件数据库筛选晚期肝细胞癌相关分子。利用软件网络分析功能分别... 目的探析瑞香狼毒活性成分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瑞香狼毒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蛋白分子,通过IPA软件数据库筛选晚期肝细胞癌相关分子。利用软件网络分析功能分别构建靶蛋白分子和晚期肝细胞癌相关分子的分子网络。通过软件比较功能,分析二者共同作用的生物学通路及作用位点。结果从中药瑞香狼毒中筛选出4个活性成分,其对应的靶蛋白共18个,从IPA软件中选出晚期肝细胞癌相关基因共40个。前者主要的分子网络功能是与组织损伤、机体异常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后者的分子网络功能主要与癌症、消化道疾病及肝脏疾病相关分子有关,且各自有不同的信号通路富集。对比前5位共有的信号转导通路,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是共有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PI3KCG、HSP90、PTGS2是瑞香狼毒活性靶蛋白中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分子。结论本研究推测瑞香狼毒可能通过PI3KCG、HSP90、PTGS2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瑞香狼毒 晚期肝细胞癌 分子机制 I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能成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再生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5
18
作者 JIAO Y LU W +5 位作者 XU P 焦彦 卢旺 陈煜 时红波 马迎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85-2285,共1页
【据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2021年8月报道】题:肝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能成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再生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作者Jiao Y等)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虽然肝损伤严重,但是部分患者仍可以通过肝脏再生得以存活,因此ACL... 【据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2021年8月报道】题:肝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能成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再生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作者Jiao Y等)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虽然肝损伤严重,但是部分患者仍可以通过肝脏再生得以存活,因此ACLF患者的肝再生评估尤为重要。外泌体兼具肝脏活组织检查的特异性和外周血检测的非侵袭性的优点,可能是肝脏疾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建立ACLF肝再生的外泌体表达谱模型,探讨其在肝衰竭患者肝再生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外泌体 非侵袭性 预后评估 生物标志物 肝再生 肝脏疾病 肝衰竭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rtA181T突变对Huh7细胞自噬的影响
19
作者 时景仁 郭向华 +3 位作者 王洁琳 王珊珊 乔录新 陈德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07-2111,共5页
目的探讨HBV逆转录酶区A181T(rtA181T)位点突变对Huh7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别转染1.3mer HBV野生型质粒(WT组)、1.3mer HBV rtA181T突变型质粒(181T组)及1∶1共转WT和rtA181T突变型质粒(WT+181T组)。Western Blot、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HBV逆转录酶区A181T(rtA181T)位点突变对Huh7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别转染1.3mer HBV野生型质粒(WT组)、1.3mer HBV rtA181T突变型质粒(181T组)及1∶1共转WT和rtA181T突变型质粒(WT+181T组)。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HBV表面蛋白(HBs)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外HBs Ag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内源性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及P62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Atg5 mRNA、Beclin1 mRNA的转录水平;同时转染绿色荧光蛋白LC3后,免疫荧光检测自噬颗粒。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观察181T组、WT组及WT+181T组细胞内均有HBs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81T组细胞内的HBs表达高于WT组和WT+181T组。ELISA检测3组细胞培养上清的HBs 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739,P<0.001),其中181T组细胞外的HBs Ag水平(0.111±0.056)远远低于WT组(3.157±0.490)和WT+181T组(2.240±0.797)(P值均<0.001);WT组、181T组和WT+181T组均可见LC3-Ⅱ自噬颗粒聚集,181T组LC3-Ⅱ表达水平高于WT组和WT+181T组,而P62水平低于WT组和WT+181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81T组自噬相关基因Atg5 mRNA、Beclin1 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高于WT组和WT+181T组(P值均<0.05)。结论 HBV rtA181T突变可导致HBs Ag分泌障碍,并增加Huh7细胞的自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突变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钰迪 田原 +4 位作者 张向颖 张晓慧 段钟平 任锋 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71-1576,共6页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Mg IG)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Mg IG对照组,每组各10只;Con A模型组、Mg IG+Con A预处理组,每组各35只(其中15只用来计...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Mg IG)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Mg IG对照组,每组各10只;Con A模型组、Mg IG+Con A预处理组,每组各35只(其中15只用来计算总生存率)。提取小鼠肝脏及外周血,测定生存率、血清转氨酶水平,肝组织HE染色评价小鼠肝损伤程度,TUNEL荧光染色及caspase-3蛋白活性检测评价小鼠肝细胞凋亡水平,液相芯片法检测小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Con A模型组小鼠总生存率为40%,Mg IG+Con A预处理组小鼠总生存率为80%。Con A模型组血清ALT与AST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P值均<0. 01),Mg IG+Con A预处理组血清ALT与AST水平较Con A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对照组、Mg IG对照组、Con A模型组及Mg IG+Con A预处理组病理评分分别为1. 0±0. 2、1. 2±0. 3、3. 7±0. 6、2. 3±0. 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7,P <0. 05);凋亡细胞/100细胞数值分别为0. 2±0. 1、0. 1±0. 1、7. 8±1. 3、2. 2±0. 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 6,P <0. 001);caspase-3活性分别为0. 813±0. 022、0. 930±0. 033、1. 347±0. 042、1. 060±0. 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 072,P <0. 001)。Con A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1β与TNFα水平均显著上升(P值均<0. 05)。Mg IG+Con A预处理组与Con A模型组比较,血清IL-1β与TNFα均显著下降(P值均<0. 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减少肝细胞凋亡并减轻IL-1β和TNFα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可能是其缓解肝损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甘草酸 小鼠 近交BALB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