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
1
作者 刘兰群 李艳丽 +2 位作者 梁家琦 陈爽 刘慧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2-868,共7页
目的 观察头针(神庭、本神、四神聪)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康复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计算机辅... 目的 观察头针(神庭、本神、四神聪)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康复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计算机辅助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听觉记忆广度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MoCA总分和记忆分值、听觉记忆广度均显著改善(|t|> 3.838, P<0.001),观察组增加值均优于对照组(|t|> 2.160, P<0.05);两组MBI评分均显著增加(|t|>7.471, P<0.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结合头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 计算机辅助训练 记忆障碍 听觉记忆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主观性耳鸣中枢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倪雨彤 张雪婷 +4 位作者 李柏洁 曾宇涵 刘慧林 杜鑫 付渊博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67,共4页
单侧主观性耳鸣是主观性耳鸣的一种发病形式,听觉中枢的可塑性改变是单侧耳鸣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边缘系统通过与听觉系统的相互作用参与单侧耳鸣的感知与维持。而上述中枢改变的偏侧化则影响耳鸣的定位。本文就近年来单侧耳鸣偏侧化... 单侧主观性耳鸣是主观性耳鸣的一种发病形式,听觉中枢的可塑性改变是单侧耳鸣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边缘系统通过与听觉系统的相互作用参与单侧耳鸣的感知与维持。而上述中枢改变的偏侧化则影响耳鸣的定位。本文就近年来单侧耳鸣偏侧化中枢发生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性耳鸣 单侧 中枢机制 偏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宇涵 张雪婷 +2 位作者 李柏洁 刘慧林 付渊博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耳鸣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主观症状,长期以来因缺乏客观的检测指标,在耳鸣的疗效评估及临床治疗上一直存在诸多困难。目前依赖于患者的回顾性评价如量表和问卷作为耳鸣的主要评价指标,辅以耳鸣心理声学检测评估听力学,共同服务于耳鸣疗效... 耳鸣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主观症状,长期以来因缺乏客观的检测指标,在耳鸣的疗效评估及临床治疗上一直存在诸多困难。目前依赖于患者的回顾性评价如量表和问卷作为耳鸣的主要评价指标,辅以耳鸣心理声学检测评估听力学,共同服务于耳鸣疗效评价,指导临床诊疗。文章从评估内容的合理与全面性、评估方式的科学与准确性、评估工具的实用和敏感性三方面出发对耳鸣特异性评价指标展开讨论,简要概述一般性评价指标在耳鸣评估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比较日终日记(end-of-day diary,EDD)和生态瞬时评估(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EMA)在耳鸣领域的发展前景并展望未来耳鸣评价体系的发展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评价指标 量表 日终日记 生态瞬时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清热汤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阴虚血少心神不宁型失眠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昕宇 王麟鹏 +2 位作者 刘慧林 王少松 刘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索滋阴清热汤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阴虚血少心神不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阴虚血少心神不宁型失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汤剂组和汤针联合组,各组50例患者。汤剂组每天口服滋... 目的探索滋阴清热汤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阴虚血少心神不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阴虚血少心神不宁型失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汤剂组和汤针联合组,各组50例患者。汤剂组每天口服滋阴清热汤,连续口服4周;汤针组除每天口服滋阴清热汤外,给予常规针灸治疗,隔天1次,每周3次,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临床疗效。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缓解患者头疼症状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组患者PQ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阴清热汤联合针灸组治疗失眠的总体疗效好于汤剂组(P<0.05),且睡眠相关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此外,V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有显著性差异,滋阴清热汤联合针灸组缓解患者头疼疗效明显好于汤剂组(P<0.05)。结论滋阴清热汤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疗效优于单纯汤剂治疗,临床上可用滋阴清热汤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阴虚血少心神不宁型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清热汤 针灸 阴虚血少心神不宁型失眠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康复的适应证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自强 谢新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96-797,共2页
分析探讨针灸康复的机制、主要适应证和针灸康复的要领。
关键词 针灸康复 机制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麟鹏教授“逐邪通络”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2
6
作者 袁芳 王少松 +2 位作者 张帆 张雪 王麟鹏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79-2483,共5页
总结王麟鹏教授运用“逐邪通络”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学术思想。王麟鹏教授通过总结前人经验,提出“逐邪通络”针刺法,分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强调应根据邪气的致病特点、发作分期、正邪盛衰确定不同的针刺方案,提出局部取穴应... 总结王麟鹏教授运用“逐邪通络”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学术思想。王麟鹏教授通过总结前人经验,提出“逐邪通络”针刺法,分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强调应根据邪气的致病特点、发作分期、正邪盛衰确定不同的针刺方案,提出局部取穴应用经络辨证为主;主张疼痛发作期以祛邪为要,缓解期主张扶正与祛邪兼而有之,重视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慎用扳机点的治疗理念,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麟鹏 三叉神经痛 逐邪 名医经验 取穴 针刺操作 扳机点 调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与5-HT_7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晓白 刘璐 +5 位作者 赵洛鹏 曲正阳 朱玉璞 张雅杰 李瑷同 王麟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4-280,共7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功能障碍,病理生理改变以疼痛阈值降低为主,主要涉及下行痛觉调节失调、三叉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活性改变和丘脑敏化等机制。目前偏头痛尚未有令人满意的药物治疗方案,故寻找新的作用靶点迫在眉睫。当前研究认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功能障碍,病理生理改变以疼痛阈值降低为主,主要涉及下行痛觉调节失调、三叉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活性改变和丘脑敏化等机制。目前偏头痛尚未有令人满意的药物治疗方案,故寻找新的作用靶点迫在眉睫。当前研究认为,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神经通路涉及疼痛调节,且5-羟色胺7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7 Receptor,5-HT_7R)通路在疼痛调节中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5-HT_7受体在偏头痛发病中的病理机制,特于PUBMED和中国知网中搜索了1969至2017年来关于疼痛与5-HT_7受体以及偏头痛与5-HT_7受体的相关文献。从中汇总5-HT_7受体通路效应机制,为进一步明确以5-HT_7受体通路为作用靶点的偏头痛防治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病理生理机制 5-HT7受体 下行疼痛调节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经性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璐 孙馥箐 +2 位作者 赵洛鹏 景向红 李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9-684,共6页
偏头痛在生育年龄女性患病率最高。关于月经周期对偏头痛影响的全面了解,可以帮助临床提供有针对性和适当的药物(包括激素)治疗策略,更好地帮助偏头痛病人提高疗效及降低致残率。本文将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流行病学、诊断、发病机制、药物... 偏头痛在生育年龄女性患病率最高。关于月经周期对偏头痛影响的全面了解,可以帮助临床提供有针对性和适当的药物(包括激素)治疗策略,更好地帮助偏头痛病人提高疗效及降低致残率。本文将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流行病学、诊断、发病机制、药物治疗逐一进行综述,为月经性偏头痛临床管理规范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性偏头痛 单纯性月经性偏头痛 月经相关性偏头痛 急性期治疗 预防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路 张琰 +2 位作者 刘慧林 刘红 王麟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观察毫针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共纳入50例病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完成随访46例。治疗组针刺头部和辨证远端穴位,对照组接受安慰针刺加服艾司唑仑。针刺治疗每周3次... 目的观察毫针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共纳入50例病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完成随访46例。治疗组针刺头部和辨证远端穴位,对照组接受安慰针刺加服艾司唑仑。针刺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艾司唑仑0.5mg每晚睡前服用,连续4周。16周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随机分组后第4周、16周时,在头痛天数变化率、头痛天数、头痛时间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仅在2个维度(社会功能、健康状况)得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头痛程度、情绪及生活质量等其他6个维度的改善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安全、不良反应小,疗效优于安慰针刺加服小剂量艾司唑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紧张型头痛 针刺疗法 艾司唑仑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神经血管耦合功能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思明 汪露 +3 位作者 杨静雯 曹燕 苏鑫童 刘存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67-672,共6页
人脑基本生理活动及认知功能需要精确的脑血流调控机制以供应充足的氧和葡萄糖,神经血管耦合(NVC)作为实现脑内血流自主调控的重要机制,具有多通路、响应迅速的特点。作者总结了皮质内、皮质下、节后神经元等3种NVC调节的基本生理机制,... 人脑基本生理活动及认知功能需要精确的脑血流调控机制以供应充足的氧和葡萄糖,神经血管耦合(NVC)作为实现脑内血流自主调控的重要机制,具有多通路、响应迅速的特点。作者总结了皮质内、皮质下、节后神经元等3种NVC调节的基本生理机制,论述了缺血、缺氧等病理状态与NVC功能障碍的关系,并对NVC未来机制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耦合 脑血流 自发调节 脑血管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热痛阈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雅杰 刘璐 +1 位作者 景向红 王麟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6-281,共6页
目的:结合耐热痛阈检测评估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35例无先兆偏头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其中治疗组接受临床有效的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接受非经非穴的假穴进行对照... 目的:结合耐热痛阈检测评估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35例无先兆偏头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其中治疗组接受临床有效的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接受非经非穴的假穴进行对照针刺治疗。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耐热痛阈的检测以及头痛日记的记录,比较2组间针刺治疗后的头痛天数以及前额耐热痛阈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天数较治疗前降低(P <0.05),对照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天数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耐热痛阈治疗前后的比较,认为治疗后治疗组的耐热痛阈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针刺可以升高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的前额耐热痛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针刺 耐热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踝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玲燕 吴月峰 +1 位作者 王雪飞 冯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后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基础疾病内科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穴位肌... 目的:观察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后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基础疾病内科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胫骨前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表面肌电测试指标、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三维步态分析系统(3-DGA)时空参数等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侧踝关节最大用力背屈时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在最大自主收缩条件下踝关节背屈时的EMG协同收缩率(CR)、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侧步长,步速,支撑相期髋、膝、踝关节力矩峰值,踝关节主动背屈的最大活动范围(AROM),患侧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双支撑相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后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的踝背屈功能,促进患侧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后偏瘫 踝关节活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治疗后双侧楔叶的镜像同伦功能连接改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亚男 刘璐 +5 位作者 张雅杰 刘大鹏 刘妮 汪振佳 王麟鹏 霍健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发作间期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是否受损,以及针刺治疗后VMHC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54名MwoA患者和44名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被纳入研... 目的探讨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发作间期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是否受损,以及针刺治疗后VMHC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54名MwoA患者和44名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被纳入研究。MwoA患者接受了为期4周的针刺治疗,而健康对照组没有任何治疗。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和临床资料,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基线、患者针刺治疗前后VMHC的差异。最后探讨针刺调节的脑区VMHC变化与临床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woA患者双侧小脑Ⅷ区、楔叶和中央后回的VMHC明显降低(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针刺后,MwoA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双侧楔叶减低的VMHC明显增强(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双侧楔叶VMHC的增强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改变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双侧小脑、视觉皮层和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VMHC受损可能参与了偏头痛发作间期的中枢机制。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可增强双侧楔叶减弱的VM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无先兆 发作间期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负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何红 金三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5期26-28,45,共4页
目的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用自设问卷调查医院内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各100例。问卷包括患者一般资料、Barthel指数评分表,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支持系统来源、负担情况和对康复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目的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用自设问卷调查医院内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各100例。问卷包括患者一般资料、Barthel指数评分表,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支持系统来源、负担情况和对康复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结果主要照顾者的社会负担明显高于生理负担,生理负担明显高于心理负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属承受的总负担高于护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与护工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护工的支持系统明显低于家属的支持系统(P<0.01);家属与护工在康复护理知识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次数越多,照顾者所承受的负担越重(P<0.05);照顾者年龄越大,心理负担明显加重(P<0.01);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Barthel指数越高,照顾者所承受的社会负担明显减轻(P<0.01)。结论应重视医院内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所承受的负担,特别是家属所承受的心理负担;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照顾者康复护理知识水平,加强照顾者的支持系统,以减轻照顾者负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照顾者 负担情况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海英针治咳嗽的思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鹏 张圆 程海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3034-3037,共4页
程海英教授擅长以多种针刺方法相结合治疗内科杂病。本文仅从程师对咳嗽病症的认识、对穴位的选取和对刺法的选择几方面将老师治疗咳嗽的经验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老师重视特定穴、强调循经论治、多种针法联合使用的三大特点,希望能对广... 程海英教授擅长以多种针刺方法相结合治疗内科杂病。本文仅从程师对咳嗽病症的认识、对穴位的选取和对刺法的选择几方面将老师治疗咳嗽的经验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老师重视特定穴、强调循经论治、多种针法联合使用的三大特点,希望能对广大针灸从业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海英 针灸 咳嗽 辨证取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与生活自理能力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郝丽 郑玉红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9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与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脑卒中后抑郁多模式诊断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及照顾者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59.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抑郁程度越重,FIM评分越低(均P<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与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脑卒中后抑郁多模式诊断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及照顾者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59.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抑郁程度越重,FIM评分越低(均P<0.01);亲属照顾者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和轻于护工照顾者(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抑郁越重生活自理能力越差,亲属照顾可有效预防或减轻抑郁的发生及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生活自理能力 照顾者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消胶囊对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华岳 石世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220-222,共3页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临床评分方法观察平消胶囊治疗78例、环磷酰胺治疗75例患者重症肌无力病情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结束时有效率平消胶囊组为87.18%,环磷酰胺组为78.67%,...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临床评分方法观察平消胶囊治疗78例、环磷酰胺治疗75例患者重症肌无力病情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结束时有效率平消胶囊组为87.18%,环磷酰胺组为78.67%,两组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作用平消胶囊组明显小于环磷酰胺组(P<0.05)。结论:应用平消胶囊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能有效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平消胶囊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脉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Aβ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邵淑君 李华岳 +4 位作者 邬继红 唐银杉 高誉珊 张淑静 向杜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4,I0021,I0022,共6页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7月龄雄性APP/PS1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7月龄雄性APP/PS1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以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百会""印堂""人中",隔天针刺干预1次,共15次。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Aβ表达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增长(P<0.01),游泳距离增加(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延长(P<0.01),距原平台平均距离增加(P<0.01),海马区Aβ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游泳距离减少(均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减少、距原平台平均距离缩短(均P<0.05),海马区Aβ表达减少(P<0.01)。结论督脉电针干预可降低Aβ沉积,而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督脉电针 海马 水迷宫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认知下降的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平 闫超群 +5 位作者 王丽琼 张帅 孙宁 侯雅泉 石广霞 刘存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主观认知下降(SCD)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一种临床状态,表现为个体主观感觉自身认知功能持续减退,但客观认知测试指标正常。研究SCD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识别老年期痴呆高危个体并探索有效预防和干预途径,以延迟或阻止痴呆的发生与发展。本... 主观认知下降(SCD)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一种临床状态,表现为个体主观感觉自身认知功能持续减退,但客观认知测试指标正常。研究SCD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识别老年期痴呆高危个体并探索有效预防和干预途径,以延迟或阻止痴呆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总结了SCD干预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SCD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认知下降 干预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MRI研究特发性耳鸣机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柏洁 张雪婷 +4 位作者 付渊博 刘慧林 沈琳博 于寒 宋玉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特发性耳鸣是临床最常见耳鸣类型,指患者在无外界刺激情况下自觉耳内或颅内鸣响;因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了,亦无特效治疗方法。功能MRI(fMRI)现已逐渐用于研究耳鸣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在研究耳鸣的中枢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 特发性耳鸣是临床最常见耳鸣类型,指患者在无外界刺激情况下自觉耳内或颅内鸣响;因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了,亦无特效治疗方法。功能MRI(fMRI)现已逐渐用于研究耳鸣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在研究耳鸣的中枢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fMRI研究特发性耳鸣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磁共振成像 中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