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杜鑫 刘迪生 +5 位作者 米尔艾合麦提江.吾拉木 黄凤 张涛 胡俊霞 王桂玲 郭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851-2854,共4页
目的:评价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足下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 目的:评价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足下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西医康复疗法,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积分肌电值和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 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92%,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Fugl-Meyer和Bathel积分)、积分肌电值(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积分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步幅、步速、步频均上升,步宽减少,且观察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功能积分和积分肌电值,显著协调和平衡患者步态,提高中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足下垂 针灸 康复训练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中医证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春琛 陈志刚 +5 位作者 李彬 王麟鹏 邢怡 马昕宇 杨清玄 刘银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54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证素证候分析,为阐明该病的中西医病因、诊断和证候间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5年国际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小组(IPND)的诊断标准招募54例NMOSD患者,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四... 目的:探讨54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证素证候分析,为阐明该病的中西医病因、诊断和证候间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5年国际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小组(IPND)的诊断标准招募54例NMOSD患者,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四诊信息根据病位和病性证素予以整理并分析其特征。结果: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6.7,平均发病年龄(40.13±12.14)岁,AQP4-IgG阳性49例,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抗体阳性的19例;家族史分布情况,肿瘤家族史占9.3%,自身免疫病家族占5.6%;平均发病病程为(3.91±4.60)年,平均发作为(5.91±4.56)次;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视神经和颈胸髓;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18例。中医证素结果显示病位证素分布:脾>肝>肾>三焦>胃;病性实证分布为:湿>痰>血瘀>气滞>寒;虚性分布为:气虚>阴虚>阳虚>血虚>阳亢。结论:缓解期NMOSD患者发病以青中年女性为主,可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系统受累以视神经、视交叉和颈髓、胸髓最常见,周围血AQP4-IgG检测阳性率高,神经电生理诱发电位多异常。中医证素分析提示本病的病位证素在脾、肝、肾,本病的虚性证素多为气虚、阴虚、阳虚,实性证素多为湿、痰、瘀;病性本虚归纳为中焦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为本病发病基础,其实性证素多有痰湿、血瘀、气滞等兼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神经免疫 中医证素 临床特点 辨证论治 证素 自身免疫 证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钱洁 杜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425-427,共3页
通过列举临床将中医针灸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帮助两名女性患者成功受孕的案例经验,分析讨论中医针灸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发现中医针灸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有其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并可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以促进辅助生殖... 通过列举临床将中医针灸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帮助两名女性患者成功受孕的案例经验,分析讨论中医针灸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发现中医针灸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有其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并可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以促进辅助生殖技术的健康发展,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技术 辅助 针灸疗法 体外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古籍整理思路探讨——编写《中华针灸宝库》体会
4
作者 郭静 王麟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2209-2210,共2页
我国首部明清针灸古籍丛书《中华针灸宝库·明清卷-贺普仁临床点评本》(以下简称《中华针灸宝库》)已正式出版。本书资料丰富,规模宏大,在编纂思路上进行了新的尝试,系统整理收录明清针灸古籍,并突出了面向临床的特点,提高了实用性... 我国首部明清针灸古籍丛书《中华针灸宝库·明清卷-贺普仁临床点评本》(以下简称《中华针灸宝库》)已正式出版。本书资料丰富,规模宏大,在编纂思路上进行了新的尝试,系统整理收录明清针灸古籍,并突出了面向临床的特点,提高了实用性。现将《中华针灸宝库》特点及编纂思路、方法作一介绍,探讨在系统整理古籍同时,从临床视角解读古典文献的研究思路,以期对针灸古籍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古籍 《中华针灸宝库》 整理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厥阴角度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经验
5
作者 王桂玲 郭静 +1 位作者 李焕芹 赵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6,共4页
从厥阴经脉、厥阴脏及六经之厥阴角度阐释了厥阴与围绝经期失眠的密切关系,并通过具体病例加以分析,提出从厥阴论治,针药结合,中药处方以清肝火、疏肝气、养肝血为基本治法,随证佐以滋肾、健脾、养心等;针刺以调肝为核心,以百会、四神... 从厥阴经脉、厥阴脏及六经之厥阴角度阐释了厥阴与围绝经期失眠的密切关系,并通过具体病例加以分析,提出从厥阴论治,针药结合,中药处方以清肝火、疏肝气、养肝血为基本治法,随证佐以滋肾、健脾、养心等;针刺以调肝为核心,以百会、四神聪、本神、肝俞、期门、太冲为主穴,随证配伍其他腧穴;注重选用火针温通法、放血强通法、毫针微痛法即贺氏三通法以达补虚泻实之目的,同时注重阴阳互引及子母补泻取穴法的选择运用,最终达到阴阳调和、阳气正常出入阴分则寤寐有时的正常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失眠 厥阴论治 针药结合 火针 放血 毫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症状和生物学特征预测电针抗抑郁临床疗效的探索性分析
6
作者 胡凌娟 赵冰骢 +3 位作者 李晶 图娅 杨昕婧 郭卓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对电针、药物和针药联合3种不同干预措施应答的关键因素。方法将61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0例,脱落1例)、药物组(20例,脱落4例)和针药联合组(21例,脱落1例)。电针治疗选取主穴百会、印堂并接电... 目的探索影响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对电针、药物和针药联合3种不同干预措施应答的关键因素。方法将61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0例,脱落1例)、药物组(20例,脱落4例)和针药联合组(21例,脱落1例)。电针治疗选取主穴百会、印堂并接电,每次30 min,每周3次;药物治疗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5~10 mg/d;针药联合组的患者同时接受电针和药物治疗,治疗均持续6周。观察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等临床表现,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3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3组患者的HAMD-24应答率、缓解率、SSRS、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症状和分子生物学指标模拟的模型较为可靠。结论适合不同干预措施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人群基本特征有所不同。对伴随较严重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选择针药联合治疗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疗效预测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乐亭老十针针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鹏 郭静 +5 位作者 王桂玲 刘慧林 石广霞 宣雅波 陈欣杰 冯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目的: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所创"老十针"是其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精髓。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D)造成了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针灸治疗该病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针刺老十针穴位处方对比无关... 目的: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所创"老十针"是其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精髓。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D)造成了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针灸治疗该病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针刺老十针穴位处方对比无关穴治疗FD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穴位特异性,进而证明王乐亭老十针针法是治疗FD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到老十针治疗组60例和无关穴对照组60例。2组每周均针刺5次,连续针刺2周,观察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总体疗效评价。结果:针刺治疗组经过2周的治疗,其前后症状积分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不适症状较治疗前减轻;但对照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对照组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无明显疗效;另外,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治疗组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方面好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对120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发现使用老十针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无关穴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王乐亭 老十针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顺铂所致“恶心呕吐”大鼠脑干5-HT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崔莹雪 石广霞 +2 位作者 裴培 刘璐 王麟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5-417,I0005,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顺铂注射引起的恶心呕吐大鼠脑干5-HT含量的影响,探索针刺缓解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8只。对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腹腔注射顺铂(6 mg/kg),正常组大鼠腹腔... 目的:观察电针对顺铂注射引起的恶心呕吐大鼠脑干5-HT含量的影响,探索针刺缓解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8只。对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腹腔注射顺铂(6 mg/kg),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比例生理盐水。针刺组在顺铂注射前3 d,注射当日及注射后2 d(共6次)选取中脘穴及单侧内关穴进行电针。对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予以假电针治疗。末次干预后取材,分别用免疫组化和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脑干5-HT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模型组大鼠脑内5-HT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针刺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高效液相法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脑内5-H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中脘"及"内关"穴可以抑制"恶心呕吐"模型大鼠中枢5-HT的过度释放,这可能是针刺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化疗 恶心呕吐 5-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中枢敏化与皮肤异常性疼痛 被引量:17
9
作者 裴培 刘璐 +2 位作者 赵洛鹏 崔莹雪 王麟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异常性疼痛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研究发现这种异常性疼痛是中枢敏化所致。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二级、三级神经元的敏化和中枢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失衡介导了不同部位的皮肤异常性疼痛。有关中...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异常性疼痛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研究发现这种异常性疼痛是中枢敏化所致。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二级、三级神经元的敏化和中枢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失衡介导了不同部位的皮肤异常性疼痛。有关中枢敏化及皮肤异常性疼痛的机制研究及其对疾病进展及治疗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对此进行综述,以冀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枢敏化 皮肤异常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的针刺不同效应阶段中枢神经传导通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传铸 白丽君 +4 位作者 牛璇 陈红艳 陈鹏 张明 劳力行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23-429,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效应阶段是否会引发中枢神经信号不同的传导通路。材料与方法采用非重复事件相关的实验设计模式和多元格兰杰因果有效连接度分析方法。结果研究表明针刺即时效应仅引发大脑微弱、稀疏的因果有效连接,包括经丘脑的体感...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效应阶段是否会引发中枢神经信号不同的传导通路。材料与方法采用非重复事件相关的实验设计模式和多元格兰杰因果有效连接度分析方法。结果研究表明针刺即时效应仅引发大脑微弱、稀疏的因果有效连接,包括经丘脑的体感上行传导通路与由额叶皮层投射到疼痛反应区的自上而下的控制通路。持续性效应阶段,仅在针刺足三里穴后会引发广泛大脑区域的更为紧密的因果连接模式。结论针刺效应可能涉及大脑网络多水平层面信息流的整合与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时间动态响应 特异性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波、H反射在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焕芹 龙德怀 +5 位作者 李彬 孙敬青 温雅丽 刘银霞 杜红燕 王麟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316-1320,共5页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法,但其疗效评价标准不一,其中以主观性量表评价为主。笔者搜集了近些年国内外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F波、H反射相关参数等客观评价指标被越来越多地与主观评价量表相结合,运用到各类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中。相对于H反射,F波具有更加灵敏的特点,能更好反映肢体肌张力的变化,常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一起作为缺血性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 H反射 卒中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得气的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春琛 石广霞 +2 位作者 李旭 袁芳 刘银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98-1201,1205,共5页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观评定并与针效和临床诊疗结合,细化对得气的研究,构建现代针灸学得气这一重要内容的测评体系,共同促进针灸学发展。现从得气的概念、穴位本态、穴位敏化机制、主观客观评价、影响因素及得气与针效的量效等关系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针刺 穴位敏化 穴位本态 针感 量表 评价体系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患者脑结构异常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平 闫超群 +2 位作者 张帅 霍建伟 刘存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3-548,共6页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精神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失眠患者的大脑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失眠异常脑区和潜在神经机制进行梳理...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精神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失眠患者的大脑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失眠异常脑区和潜在神经机制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失眠患者脑区改变的原因将为进一步探索失眠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脑结构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证据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春琛 陈志刚 王麟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437-2440,共4页
我们使用以下的搜索条件:"多发性硬化症""针刺疗法""中医""脱髓鞘疾病",只接受具有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并除外了没有把针刺治疗从中医治疗被分化出来的文章。从Ovid MEDLINE、护理和联合卫生... 我们使用以下的搜索条件:"多发性硬化症""针刺疗法""中医""脱髓鞘疾病",只接受具有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并除外了没有把针刺治疗从中医治疗被分化出来的文章。从Ovid MEDLINE、护理和联合卫生文献积累索引和奥维德同盟补充医学库,同时包括了针刺治疗的教材,检索文章。我们搜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章15篇。其中5篇为研究针刺效果对生活质量的(Quality of Life Scale,Qo L)的影响,3篇为针刺效应对多发性硬化症(Mutiple Sclerosis,MS)后疲劳影响的研究,2篇为针刺在治疗MS痉挛的研究,2篇为在治疗MS后疼痛的研究,3篇为动物基础研究。尽管有广泛的证据证明针刺治疗MS的有效性,但是缺乏针刺使用方法和其针刺疗效描述的文献,多数研究存在方法学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多发性硬化 证据评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感觉定量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雅杰 刘璐 +4 位作者 徐晓白 赵洛鹏 曲正阳 朱玉璞 王麟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9-622,627,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感觉定量检测可对多种感觉进行定... 偏头痛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感觉定量检测可对多种感觉进行定量判断,是一种无创、操作简单且可重复进行的神经物理学技术。本文拟对其常用仪器类别、检测部位、检测时间及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以为偏头痛感觉定量检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感觉定量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静息态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雅杰 刘璐 +6 位作者 刘鹏 徐晓白 赵洛鹏 曲正阳 朱玉璞 陈斯琦 王麟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91-295,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时以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样疼痛为典型临床表现;少数病人发作前伴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由于具有干扰因素少、容易对照、干预程序单一等优势,偏头痛静息态... 偏头痛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时以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样疼痛为典型临床表现;少数病人发作前伴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由于具有干扰因素少、容易对照、干预程序单一等优势,偏头痛静息态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冀为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静息态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氟哌啶醇治疗Meige综合征的体会与思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鹏 卢加庆 +5 位作者 王桂玲 刘慧林 郭静 温雅丽 张帆 冯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487-1489,共3页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Meige综合征,总结该病的诊疗特点。方法:近期收治1例Meige综合征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最初考虑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可能性大,经相关检查后明确Meige综合征诊断,并予西药口服结合中医针刺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根...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Meige综合征,总结该病的诊疗特点。方法:近期收治1例Meige综合征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最初考虑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可能性大,经相关检查后明确Meige综合征诊断,并予西药口服结合中医针刺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根据本病例,从入院的诊疗思路分析,结合有关Meige综合征相关文献,对本病的难点、重点逐一分析。结果:1)诊断方面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应普及神经科医生、眼科医生、中医针灸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程度,避免漏诊、误诊。2)治疗方面,除了采用西药治疗外,还可合并中医针灸治疗。3)预后方面提示若年轻时发病,或发展到最严重症状的时间间隔较短暂,或及时治疗,预后相对较好。结论:通过临床诊治经验及文献分析,对Meige综合征诊断、鉴别诊断、病因病机、治疗方法、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特点作出了总结,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GE综合征 诊断 病因 治疗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天然 叶阳 +3 位作者 王雪蕊 姬彩硕 王宇 刘存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1期1868-1871,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始祖细胞。因其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为多种构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细胞。针刺联合MSCs移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始祖细胞。因其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为多种构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细胞。针刺联合MSCs移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整理、总结了近10年来针刺联合MSCs移植疗法的实验研究文献,以治疗不同种类疾病为切入点,综述目前针刺联合MSCs移植疗法的基础实验研究进展。针刺联合MSCs移植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针刺能增加MSCs的存活率、诱导MSCs定向分化有关。但是,针刺联合MSCs移植要作为一项常规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其内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间充质干细胞 实验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偏头痛与三叉神经血管疼痛通路解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9-891,共3页
偏头痛发作时,三叉神经系统的激活和过敏反应导致头部和全身皮肤异常疼痛。同时,结构和功能突变会导致皮质下白质受损,感觉信息处理皮质区增厚以及由皮层扩散性抑制诱发的神经重构。本论文将近期关于三叉神经血管通路的解剖数据、以及... 偏头痛发作时,三叉神经系统的激活和过敏反应导致头部和全身皮肤异常疼痛。同时,结构和功能突变会导致皮质下白质受损,感觉信息处理皮质区增厚以及由皮层扩散性抑制诱发的神经重构。本论文将近期关于三叉神经血管通路的解剖数据、以及脑干、下丘脑和皮质对三叉神经血管通路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在偏头痛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龙德怀 刘璐 +6 位作者 李彬 陈斯琦 徐晓白 朱玉璞 张雅杰 李瑷同 王麟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49,共4页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时多以单侧、中重度、搏动性疼痛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无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和对比大脑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的阈值、振幅及视觉诱...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时多以单侧、中重度、搏动性疼痛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无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和对比大脑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的阈值、振幅及视觉诱发电位的阈值等指标的变化及其对偏头痛的疗效,以期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疗效评价、治疗方法及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偏头痛 运动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