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级中医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
15
1
作者
范杰
郑洋
+3 位作者
刘密凤
苏芮
韩芳
刘宝利
《中国医院》
2020年第5期68-70,共3页
人才作为医院的核心资产和宝贵财富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研创新的第一资源。笔者通过总结北京市某三级中医医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中西医人才交融、复合型人才引入等适合中医医院人才引进的策略。总结出依托高...
人才作为医院的核心资产和宝贵财富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研创新的第一资源。笔者通过总结北京市某三级中医医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中西医人才交融、复合型人才引入等适合中医医院人才引进的策略。总结出依托高级别人才项目、鼓励人才学历深造、完善激励政策等人才培养途径。在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健全保障机制等人才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可以有效促进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中医医院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慢性肾衰中医诊疗标准现状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2
作者
纪利梅
李靖
+1 位作者
李雪
刘宝利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88-2695,共8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现有的慢性肾衰指南更多的是较为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指南,虽内容不断充实,但缺少中医药特色。通过对既往发布的慢性肾衰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行业学会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局限性,建议完善...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现有的慢性肾衰指南更多的是较为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指南,虽内容不断充实,但缺少中医药特色。通过对既往发布的慢性肾衰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行业学会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局限性,建议完善慢性肾衰的病因病机,规范辨证分型体系,增加证据等级推荐,完善疗效评价及非药物治疗和中医综合治疗标准化流程,增加辨证运动,补充合并症/并发症和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透析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指导,为建立更加完善慢性肾衰中医诊疗标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衰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指南
诊疗标准
专家共识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赖鸿皓
郭继华
+15 位作者
尤良震
王伽伯
刘存志
刘玥
刘宝利
孙鑫
李慧
杨忠奇
季光
赵林华
赵晖
商洪才
曾芳
魏戌
张霄潇
葛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403-3410,共8页
背景开展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既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常套用笼统的评价方法,造成指标不适用、维度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果的多元价值。因此,新时期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亟需建立分...
背景开展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既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常套用笼统的评价方法,造成指标不适用、维度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果的多元价值。因此,新时期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亟需建立分类、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目的遵循我国新时期科技评价要求,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建立体现中医药规律、突出中医药优势的科学、分类、可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2年11月,完成于2023年5月。基于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结合专题小组讨论,初步形成指标框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最终确定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门槛指标10条,一级指标4条,二级指标17条,评价要点17条。经检验,两轮德尔菲法实施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和0.93,各级指标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双侧检验显著性P值均<0.05,表明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一致性强,咨询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围绕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靠、易操作的指标体系。指标涵盖范围广,权重区分度高,具有一定中医特色,有利于在全面考虑成果多元价值的同时凸显核心优势。同时,配套建设的评价要点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可能为相关评价活动提供潜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标准化
中医药
评价指标
科技成果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级中医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
15
1
作者
范杰
郑洋
刘密凤
苏芮
韩芳
刘宝利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中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科研处
出处
《中国医院》
2020年第5期68-70,共3页
基金
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项目(PG2018015)
北京中医医院院级课题暨两院合作课题(LY201729)。
文摘
人才作为医院的核心资产和宝贵财富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研创新的第一资源。笔者通过总结北京市某三级中医医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中西医人才交融、复合型人才引入等适合中医医院人才引进的策略。总结出依托高级别人才项目、鼓励人才学历深造、完善激励政策等人才培养途径。在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健全保障机制等人才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可以有效促进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中医医院
管理机制
Keywords
high-level talents
TCM hospital
management mechanism
分类号
R192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慢性肾衰中医诊疗标准现状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2
作者
纪利梅
李靖
李雪
刘宝利
机构
北京中
医药
大学
东直门
医院
北京中医医院
顺义
医院
肾病科
北京中
医药
大学
东直门
医院
肾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科研处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88-269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503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374368)
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
文摘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现有的慢性肾衰指南更多的是较为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指南,虽内容不断充实,但缺少中医药特色。通过对既往发布的慢性肾衰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行业学会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局限性,建议完善慢性肾衰的病因病机,规范辨证分型体系,增加证据等级推荐,完善疗效评价及非药物治疗和中医综合治疗标准化流程,增加辨证运动,补充合并症/并发症和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透析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指导,为建立更加完善慢性肾衰中医诊疗标准提供思路。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衰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指南
诊疗标准
专家共识
标准化
Keyword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hronic renal fail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uidel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riteria
Expert consensus
Standardization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赖鸿皓
郭继华
尤良震
王伽伯
刘存志
刘玥
刘宝利
孙鑫
李慧
杨忠奇
季光
赵林华
赵晖
商洪才
曾芳
魏戌
张霄潇
葛龙
机构
兰州
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兰州
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中华
中医
药学会
北京中
医药
大学
东直门
医院
中医
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
中医
药学院
北京中
医药
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
中国中
医科
学院西苑
医院
心血管病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科研处
四川
大学
华西
医院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
中国中
医科
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国中
医科
学院
中医
药健康产业研究所
广州
中医
药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心内科
上海
中医
药
大学
脾胃病研究所
中国中
医科
学院广安门
医院
内分泌科
中国中
医科
学院中国
中医
药循证医学中心
成都
中医
药
大学
针灸脑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中
医科
学院望京
医院
学术发展
处
甘肃省循证医学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403-3410,共8页
基金
中华中医药学会求实项目(2022-QSDXWT-05)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科技评估评价专项。
文摘
背景开展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既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常套用笼统的评价方法,造成指标不适用、维度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果的多元价值。因此,新时期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亟需建立分类、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目的遵循我国新时期科技评价要求,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建立体现中医药规律、突出中医药优势的科学、分类、可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2年11月,完成于2023年5月。基于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结合专题小组讨论,初步形成指标框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最终确定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门槛指标10条,一级指标4条,二级指标17条,评价要点17条。经检验,两轮德尔菲法实施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和0.93,各级指标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双侧检验显著性P值均<0.05,表明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一致性强,咨询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围绕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靠、易操作的指标体系。指标涵盖范围广,权重区分度高,具有一定中医特色,有利于在全面考虑成果多元价值的同时凸显核心优势。同时,配套建设的评价要点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可能为相关评价活动提供潜在参考。
关键词
中医药标准化
中医药
评价指标
科技成果
分类评价
Keywords
Zhong yi yao biao zhun hu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valuation index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Categorical evaluation
分类号
R2-65 [医药卫生—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级中医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范杰
郑洋
刘密凤
苏芮
韩芳
刘宝利
《中国医院》
202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慢性肾衰中医诊疗标准现状研究述评
纪利梅
李靖
李雪
刘宝利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赖鸿皓
郭继华
尤良震
王伽伯
刘存志
刘玥
刘宝利
孙鑫
李慧
杨忠奇
季光
赵林华
赵晖
商洪才
曾芳
魏戌
张霄潇
葛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