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声生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证经验 被引量:27
1
作者 孟梦 周强 +1 位作者 朱春洋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838-842,共5页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的“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张教授治疗UC核心处方:炙黄芪、炒白术、薏苡仁、黄连、木香、白扁豆、三七粉、地榆炭。常用药对有:1)炒白术、炙黄芪、地榆炭;2)薏苡仁、白扁豆、山药;3)黄芩、黄连、木香、白芍;4)延胡索、仙鹤草、三七粉;5)当归、香附;6)防风、葛根。药物随证加减规律为::1)腹胀伴有肠鸣时,多用槟榔、木香、焦神曲;2)腹痛伴大便脓血时,多用延胡索、地榆炭、仙鹤草;3)里急后重时多用黄连、儿茶、三七粉;4)畏寒时多用炮姜、肉桂;5)口苦时多用黄连、连翘。结论: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了UC的症状和证候规律,总结了张声生教授中医临证策略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 病案一体化 数据挖掘 临证经验 组方用药 @张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基于患者评价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鲁卿 张声生 +3 位作者 沈洪 王垂杰 黄穗平 汪正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90-694,共5页
目的:评价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了基于患者的结局评价从患者的角度考察其最关心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来自5个分中心的160例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 目的:评价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了基于患者的结局评价从患者的角度考察其最关心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来自5个分中心的160例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具有健脾疏肝作用的中药健脾理气方以及安慰剂治疗。中药及安慰剂均为配方颗粒,由70℃温水冲服,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50 m L。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随访。主要评价指标为基于患者评价的消化道症状积分,包括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分别在第0,1,2,3,4和8周观察记录。次要评价治疗为钡条胃排空试验,在第0和4周完成。结果:与安慰剂比较,治疗4周后及随访试验组患者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钡条胃排空试验中药组对胃肠动力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试验期间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中药健脾疏肝法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健脾疏肝法 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患者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57
3
作者 张声生 李晓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9-653,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F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基因易感性、脑肠轴功能失调、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感染...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F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基因易感性、脑肠轴功能失调、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感染等有关。西医采用促进胃动力、抑酸、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等治疗,中医药从整体出发,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对胃肠运动、胃肠激素等进行调节,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因和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MLCK和PGE2-cAMP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鲁卿 常雄飞 张声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十二指肠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十二指肠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通路的影响。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中药治疗组(每组6只),以夹尾应激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均给予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中药治疗组给予健脾理气方水煎剂灌胃。取大鼠十二指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同时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MLCK和PGE2受体EP1、EP4 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PGE2和cAM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MLCK表达升高,PGE2、EP4、cAMP表达下降,EP1未见明显异常,健脾理气方治疗后可明显抑制MLCK表达,升高PGE2、EP4和cAMP表达。结论健脾理气方可以抑制MLCK mRNA表达,同时上调PGE2-EP4-cAMP信号通路表达,这可能是健脾理气方治疗FD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理气方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前列腺素 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沈爱花 赵鲁卿 +2 位作者 李丹艳 王郅宜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418-3422,3428,共6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现状及研究热点,阐明相关领域发展趋势,为中医药治疗IBS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检索收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发表的中医药领域脑-肠轴理论治疗... 目的:分析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现状及研究热点,阐明相关领域发展趋势,为中医药治疗IBS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检索收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发表的中医药领域脑-肠轴理论治疗IBS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2021年,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76篇,年发文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吴皓萌、霍清萍、储浩然、王迎寒等团队为本领域贡献最大的研究团队;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研究热点词包括“脑-肠肽”“5-羟色胺”“痛泻要方”“肝郁脾虚”等;研究内容集中于中医药疗法、实验研究及机制研究、治法方药等。结论:近20年来中医药领域脑-肠轴理论论治IBS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目前的研究热点为总结临床经验、中医药疗法改善IBS疗效;研究趋势为调节脑-肠肽和肠道微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 可视化分析 痛泻要方 肝郁脾虚 5-羟色胺 脑-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方通过MLCK/p-MLC_(20)通路调节慢性腹泻大鼠结肠动力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贾梦迪 张声生 +2 位作者 赵鲁卿 卢小芳 朱泠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186,共7页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方对慢性腹泻大鼠MLCK/p-MLC_(20)通路介导的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补中益气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及补中益气方组应用大黄灌胃的方法建立慢性腹泻大鼠模型。慢性腹泻模型建立成功后,补...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方对慢性腹泻大鼠MLCK/p-MLC_(20)通路介导的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补中益气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及补中益气方组应用大黄灌胃的方法建立慢性腹泻大鼠模型。慢性腹泻模型建立成功后,补中益气汤颗粒低剂量:0.4725 g/(kg·d),中剂量:0.945 g/(kg·d),高剂量:1.89 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则每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在治疗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如体质量、饮食量、悬空拉尾抵抗实验、免疫指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变化和24小时粪便含水量。进一步探讨机制,采用离体张力测定灌流系统,测定各组大鼠结肠纵行平滑肌肌条收缩力(colonic longitudinal smooth muscle strips,CLSMs)和结肠环型平滑肌肌条(colonic circular smooth muscle strips,CCSMs)的变化,并蛋白印迹法测定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myosin light chain,p-MLC_(20))水平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一般情况表现为(体质量下降:P<0.01;饮食量减少:P<0.01;悬空拉尾抵抗实验时间缩短:P<0.01;胸腺指数降低:P<0.01;脾脏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低、中、高剂量组一般情况明显改善(体质量增加:低剂量:P<0.05,中、高剂量:P<0.01;饮食量增多:低剂量:P<0.05,中、高剂量:P<0.01;悬空拉尾抵抗实验时间延长:低剂量:P<0.05,中、高剂量:P<0.01;胸腺指数升高:P<0.01;脾脏指数升高:P<0.01)。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粪便含水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中、高剂量组粪便含水量明显下降(P<0.01)。同时,正常组、模型组和补中益气中剂量组大鼠结肠CLSMs和CCSMs收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LSMs和CCSMs收缩张力、振幅、速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中剂量组大鼠CLSMs和CCSMs收缩张力、振幅、速率有所下降(P<0.05);三组大鼠结肠p-MLC_(20)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MLC_(20)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中剂量组大鼠p-MLC_(20)含量明显下降(P<0.01);三组大鼠结肠MLCK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LCK的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中剂量组MLCK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补中益气方对慢性腹泻大鼠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MLCK/p-MLC20通路抑制结肠动力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 补中益气方 动力 肌球蛋白轻链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证加减的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近期和中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声生 许文君 +1 位作者 陈贞 陈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随证加减的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 predominant,IBS-D)的近期和中期疗效。方法107例IBS-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疏肝健脾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分别予基于随证加减的... 目的观察基于随证加减的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 predominant,IBS-D)的近期和中期疗效。方法107例IBS-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疏肝健脾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分别予基于随证加减的疏肝健脾方及匹维溴胺治疗。疗程4周,随访3个月。重点观察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①治疗4周结束后,疏肝健脾组西医症状总有效率为90.6%,匹维溴胺组为70.4%,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改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等主要单项症状方面疏肝健脾组明显优于匹维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治疗结束第1个月及第3月随访,疏肝健脾组在西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匹维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③疏肝健脾组治疗4周后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可持续至随访的3个月,疗效优于匹维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应用疏肝健脾法随证加减治疗IBS-D具有较好的近期和中期疗效,能够较持久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疏肝健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干燥综合征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文献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洋 韩建民 +5 位作者 陶琳 刘赓 沈晨 孟梦 侯亚男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929-93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文献及临床调查口腔干燥综合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2015年有关口腔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文献研究方面,有关口腔干... 目的:探讨中医文献及临床调查口腔干燥综合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2015年有关口腔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文献研究方面,有关口腔干燥综合征出现频率大于10%的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肺阴不足、胃阴不足、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肾阴不足;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阴虚、火。临床调查方面,出现频率大于10%的常见证后类型依次为:肺阴不足、气阴两虚、胃阴不足、肝肾阴虚;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阴虚、火。结论:口腔干燥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证候要素相对简约,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干燥综合征 证候 证候要素 文献分析 临床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泻要方对D-IBS大鼠结肠运动指数与收缩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成 张声生 +1 位作者 熊鹰 汪正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75-678,共4页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实验大鼠结肠运动指数(每分钟收缩强度曲线下面积,MI)和收缩频率(每分钟收缩次数,CF)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新生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痛泻要方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他2组...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实验大鼠结肠运动指数(每分钟收缩强度曲线下面积,MI)和收缩频率(每分钟收缩次数,CF)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新生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痛泻要方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他2组均采用母婴分离加束缚应激的方法进行造模。第60天造模成功后,于第61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中药组给予4.92 g/100 g痛泻要方煎剂。3组均采用灌胃的方法给药,给药体积均为2 m L/(100 g·d),连续14 d。造模及给药过程中观察大鼠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及粪便含水量。采用离体张力测定灌流系统,测量3组大鼠离体结肠纵型平滑肌肌条(CLSMs)运动指数(MI,mg/min)和收缩频率(CF,times/min)的变化。结果:给药前,中药组和模型组粪便Bristol评分、含水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给药后,中药组粪便Bristol评分及含水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给药前,中药组和模型组的运动指数(MI)、收缩频率(CF)结果近似,且均高于正常组(P<0.01);给药后,中药组的MI、CF均呈下降趋势,且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有效改善D-IBS大鼠的腹泻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结肠平滑肌的运动指数及收缩频率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运动指数 收缩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调肝温肾方干预对腹泻型IBS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及5-羟色胺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汪正芳 贾玉 侯亚男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IBS-D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中医组(n=61)和西医组(n=61)。中医组给予健脾...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IBS-D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中医组(n=61)和西医组(n=61)。中医组给予健脾调肝温肾方并随证加减治疗,西医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VAS量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程度,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免疫功能、胃肠激素、脑肠肽指标水平和肠黏膜MC数量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IFN-γ、IL-8及IL-12水平、CD8^+T细胞比例、MOT及GAS水平、5-HT及SP水平、VAS评分、大便性状评分及MC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IL-10、CD3^+、CD4^+及CD4^+/CD8^+T细胞比例、VIP、CCK及CG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健脾调肝温肾方可显著改善IBS-D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平衡机体炎性反应因子水平,降低肠黏膜内MC数量并有效减少5-HT释放,进而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调肝温肾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5-羟色胺 炎性反应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流高敏感与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症状和食管功能特点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哲 陶琳 侯亚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7-242,共6页
目的研究反流高敏感(reflux hypersensitivity,RH)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患者症状与食管功能特点。方法选取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同时行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食管... 目的研究反流高敏感(reflux hypersensitivity,RH)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患者症状与食管功能特点。方法选取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同时行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食管腔内多通道阻抗联合pH监测的患者60例,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分为RH和NERD两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GerdQ量表评分、食管测压和pH及pH-阻抗监测情况。结果RH组患者阴性症状(上腹痛、恶心)的评分明显高于NERD组(即发生率明显低于NE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erdQ总分以及阳性症状(烧心、反流)和阳性影响[睡眠障碍、使用非处方(over the counter,OTC)药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组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残余压明显低于NERD组(P<0.05),LES长度、LES静息压、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静息压、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平均值、远端收缩延迟、提前收缩百分比、快速收缩百分比、大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H组总反流时间、反流次数,直立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仰卧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总酸暴露时间占比和立位、卧位酸暴露时间占比,DeMeester评分,酸反流事件总计明显低于NERD组(P<0.05),两组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事件总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组患者上腹痛、恶心的症状发生明显少于NERD组;RH组LES残余压明显低于NERD组;RH组总反流时间、反流次数,直立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仰卧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总酸暴露时间占比和立位、卧位酸暴露时间占比,DeMeester评分,酸反流事件总计明显低于NERD组。对于存在典型烧心症状、内镜及活检正常的患者,需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食管pH及pH-阻抗监测以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以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反流病 反流高敏感 烧心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PH监测 pH-阻抗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理脾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声生 杨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79-683,共5页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消化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发病率高、需反复就诊、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敏感性改变、脑-肠轴、免疫和心理社会因...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消化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发病率高、需反复就诊、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敏感性改变、脑-肠轴、免疫和心理社会因素等。西医多为对症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确切。中医以其独特的辨证理论体系,能够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做出详细阐述,认为其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因此,临床上运用调肝理脾的法则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理脾 功能性胃肠病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调肝理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强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87-689,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过食肥甘和情志不遂为基本病因,其病位在肝脾,以肝郁脾虚为本,痰/浊、湿、瘀为标,治疗以调肝理脾为治疗大法。文章以20多位名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为基础,简述了各位名医从调肝理脾论治本病的临床策略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过食肥甘和情志不遂为基本病因,其病位在肝脾,以肝郁脾虚为本,痰/浊、湿、瘀为标,治疗以调肝理脾为治疗大法。文章以20多位名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为基础,简述了各位名医从调肝理脾论治本病的临床策略和用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调肝 理脾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理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汪正芳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99-702,共4页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调肝理脾中药组和匹维溴铵西药组,分别给予调肝理脾方及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症状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调肝理脾中药组和匹维溴铵西药组,分别给予调肝理脾方及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症状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随访时,2组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病例IBS症状积分减少值,调肝理脾组优于匹维溴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调肝理脾组总有效率为92.2%,匹维溴铵组为69.6%,调肝理脾组优于匹维溴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等主要症状方面调肝理脾组要优于匹维溴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调肝理脾方随证加减治疗IBS-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调肝理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声生教授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旭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850-852,856,共4页
寒热并用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1]。寒热并用法是指将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两者性味相反而功用协同,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易寒易热、多因致病,脾胃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临床上... 寒热并用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1]。寒热并用法是指将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两者性味相反而功用协同,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易寒易热、多因致病,脾胃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临床上脾胃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张声生教授临证强调治疗脾胃病应当首辨其寒热虚实、结合病变脏腑,并根据疾病的特点常采用相应寒热并用法,如温中清胃法、温中清肝法、暖肝清胃法、清上温下法、温上清下法等,往往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并用 脾胃病 寒热错杂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声生教授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常用对药经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晓玲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041-1042,共2页
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和法"范畴,主要是协调肝脾功能,包含各种调肝、理脾以及二者的相互配伍应用。张声生教授认为肝脾失调与脾胃病关系密切,临床常常表现为各种肝脾相关证候。张教授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在运用调肝... 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和法"范畴,主要是协调肝脾功能,包含各种调肝、理脾以及二者的相互配伍应用。张声生教授认为肝脾失调与脾胃病关系密切,临床常常表现为各种肝脾相关证候。张教授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在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时,善用对药,用药精简轻灵,屡有卓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理脾 脾胃病 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对FD大鼠十二指肠杯状细胞及MUC2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朱春洋 赵鲁卿 +1 位作者 赵静怡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575-1578,1584,共5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杯状细胞及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四逆散观察组,每组10只。采用幼年碘乙酰胺灌胃联合夹尾应激刺激方法诱导FD动物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杯状细胞及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四逆散观察组,每组10只。采用幼年碘乙酰胺灌胃联合夹尾应激刺激方法诱导FD动物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四逆散观察组予四逆散中药水煎剂灌胃。取大鼠局部十二指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以十二指肠组织基本形态,AB-PAS染色观察杯状细胞数量情况,免疫组织化学(IHC)观察MUC2蛋白表达情况,定量PCR(qPCR)检测MUC2 mRNA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3组大鼠十二指肠基本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MUC2 mRNA及免疫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观察组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可能通过增加FD大鼠杯状细胞数量和增加MUC2的表达,改善十二指肠黏液屏障,从而对FD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逆散 十二指肠 杯状细胞 黏蛋白2 黏液屏障 大鼠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理脾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脂质代谢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长新 周滔 +8 位作者 牛柯敏 陈誩 危北海 王佳 孟思宏 李沁娜 郑娇 申青艳 陈瑞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9-835,共7页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对大鼠肝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清洁级)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调肝理脾法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对大鼠肝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清洁级)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调肝理脾法组,每组10只。模型组、调肝理脾法组大鼠皆予以高脂饮食,共12周。调肝理脾法组大鼠造模同时给予调肝理脾方2 ml·100 g-1·d-1灌胃(相当于成人剂量的5倍),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2周末处死动物,采集血液、肝脏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水平,并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LC3B在肝脏组织中表达的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调肝理脾法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的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与模型组比较,除HDL-C外,调肝理脾法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LDL-C的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LC3B表达水平略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0,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理脾法组肝组织LC3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P<0.05)。结论调肝理脾法对实验性SD雄性NAFLD大鼠肝功能、血脂等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SD雄性大鼠肝组织内的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理脾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灌肠联合体外电场热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孙阿梅 刘长云 +1 位作者 刘汉蓉 汪正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体外电场热疗对慢性盆腔炎(Chroni Cpelvi Cinflammatorydisease,CPID)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PID患者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体外电场热疗对慢性盆腔炎(Chroni Cpelvi Cinflammatorydisease,CPID)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PID患者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采用体外电场热疗,观察组采用妇炎康胶囊灌肠联合体外电场热疗,2组均连续治疗30 d。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血流变学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0%(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6、CRP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高/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灌肠联合体外电场热疗治疗CPID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调节其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并显著改善其血流变学,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药灌肠 体外电场热疗 联合疗法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血流变学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黄柏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立宏 张声生 +1 位作者 谭海成 常雄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147-151,157,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黄连-黄柏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对-活性成分-疾病-作用靶点”网络,探讨黄连-黄柏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黄连-黄柏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对-活性成分-疾病-作用靶点”网络,探讨黄连-黄柏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连-黄柏药对的化学成分,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靶点基因,将药物作用靶点及疾病相关靶标基因取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关键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将结果可视化,借助DAVID数据库对“黄连-黄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基因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出黄连-黄柏药对主要关键靶点蛋白34个和分子信号通路30个,包含PTGS2、IL6、CXCL8等关键基因及T细胞受体、核因子κB、NOD样受体、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黄连-黄柏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多靶点、多个信号通路共同调节的复杂过程,预测其潜在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清热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黄柏药对 网络药理学 溃疡性结肠炎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