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治未病”理论阐述中医“通”的思想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小静 闫雨蒙 +1 位作者 李博 王义忠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4-528,共5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阐述中医理论体系中“通”的概念和原理具有积极意义。人体窍道保持通畅状态非常重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百病皆从不“通”起,肠腑不通则容易便秘,脉络不通则皮肤不仁,腠理不通则...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阐述中医理论体系中“通”的概念和原理具有积极意义。人体窍道保持通畅状态非常重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百病皆从不“通”起,肠腑不通则容易便秘,脉络不通则皮肤不仁,腠理不通则容易外感。从中医学角度分别阐述肠腑、脉络及腠理的生理功能、不“通”的病因病机、和不“通”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治法治则。中医“治未病”强调天人合一,目前“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其关键均需要保持人体“通”的状态,期待中医“治未病”思想能在日常中为因各种因素导致机体产生“不通”状态预防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治未病 不通则痛 天人合一 肠腑不通 脉络不通 腠理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祛浊方对比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梦元 高征 +3 位作者 梁婧翘 张雅冬 李博 许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411-3417,3427,共8页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COS-IR)是PCOS中治愈难度最大的亚型,病机复杂,个体差异性大。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虽然能够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是对于调节激素失衡、改善卵巢功能等PCOS核心病理作用有限,且胃肠道反应...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COS-IR)是PCOS中治愈难度最大的亚型,病机复杂,个体差异性大。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虽然能够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是对于调节激素失衡、改善卵巢功能等PCOS核心病理作用有限,且胃肠道反应大,患者难以坚持服用。目的评价益肾祛浊方对比二甲双胍治疗PCOS-IR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门诊的102例PCOS-I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68)、对照组(n=34)。试验组以益肾祛浊方治疗,对照组以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性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FSH、睾酮、抗苗勒管激素];糖脂代谢指标;BMI、腰臀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基础体温排卵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有生育需求患者13例,妊娠5例,对照组有生育需求患者5例,妊娠1例。治疗后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H/FSH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腰围少于试验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LT、尿酸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UA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低血糖、乏力、胃脘不适及腹泻等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8,7.35%)低于对照组(15/31,48.39%)(χ^(2)=20.404,P<0.001)。结论益肾祛浊方调节激素失衡、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治疗PCOS-IR的有效性与二甲双胍相当,对肝肾功能有保护作用,且在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二甲双胍,鉴于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患者对益肾祛浊方有更好的耐受度和接受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益肾祛浊方 排卵 葡萄糖代谢障碍 脂代谢障碍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三甲胺与糖脂代谢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洪雨欣(综述) 张蕾(综述) +3 位作者 周明学(综述) 李思耐(综述) 张萌(综述) 刘卫红(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8-923,共6页
糖脂代谢病(GLMD)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人类疾病间的联系已成为研究热点,氧化三甲胺(TMAO)作为肠道菌群的常见代谢物质,通过释放炎症因子、促进胰岛素抵抗、增加氧... 糖脂代谢病(GLMD)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人类疾病间的联系已成为研究热点,氧化三甲胺(TMAO)作为肠道菌群的常见代谢物质,通过释放炎症因子、促进胰岛素抵抗、增加氧化应激以及影响能量代谢等途径参与GLMD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TMAO与GLMD的相关性,有助于对GLMD提供精准靶向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脂代谢病 氧化三甲胺 肠道菌群 病理机制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藤对db/db糖尿病皮肤溃疡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杨丹阳 张暇蔚 +7 位作者 姚文涛 马慧可 陈佳 王亚卓 赵宁 朱昊玥 李琳 李萍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583-3591,共9页
目的:探索鸡血藤对db/db小鼠糖尿病皮肤溃疡(DCU)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只db/m小鼠作为空白组;将db/db小鼠制备DCU模型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鸡血藤组,每组10只。第0天起,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 目的:探索鸡血藤对db/db小鼠糖尿病皮肤溃疡(DCU)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只db/m小鼠作为空白组;将db/db小鼠制备DCU模型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鸡血藤组,每组10只。第0天起,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10 mL/kg灌胃,外用含50μL生理盐水明胶海绵;阳性对照组给予蒸馏水10 mL/kg灌胃,外用含50μL bFGF明胶海绵;鸡血藤组给予鸡血藤水提物10 mL/kg(即给药量3.86 g/kg·d)灌胃,外用含50μL生理盐水明胶海绵。每天灌胃1次,背部换药隔天1次,并拍摄创面照片。第21天,小鼠安乐死,取伤口组织。测量小鼠体质量、血糖,计算创面愈合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预测鸡血藤治疗DCU的潜在通路及靶点。用微量法分别测定血清氧化应激指标(MDA、SO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HIF-1α、VEGFA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中HIF-1α、VEGFA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第0、21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血糖高(P<0.05);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鸡血藤组小鼠体质量、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8、14、21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创面愈合率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鸡血藤组创面愈合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鸡血藤组创面组织病理学善。筛选出17个鸡血藤抗DCU关键成分,68个“药物-疾病”共同作用靶点,核心靶点包括HIF-1α、VEGFA等,分子对接显示结合能绝对值最高为HIF-1α-芦荟大黄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MDA水平高(P<0.05),SOD水平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MDA、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鸡血藤组MDA水平低(P<0.05),SOD水平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创面组织中HIF-1α、VEGFA mRNA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鸡血藤组小鼠创面组织中HIF-1α、VEGFA mRNA表达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创面组织中HIF-1α、VEGFA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鸡血藤组小鼠创面组织中HIF-1α和VEGFA蛋白表达高(P<0.05)。结论:鸡血藤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激活HIF-1α/VEGFA通路从而促进DCU小鼠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糖尿病皮肤溃疡 创面愈合 氧化应激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修饰调控酶及其结合蛋白在细胞自噬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思琪 郭帅杰 周明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3,共7页
自噬可消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清除受损的细胞器以及降解不必要的细胞成分,对于维持细胞功能和新陈代谢十分重要[1]。自噬水平的异常在癌症、心血管、呼吸系统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2]。在过去... 自噬可消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清除受损的细胞器以及降解不必要的细胞成分,对于维持细胞功能和新陈代谢十分重要[1]。自噬水平的异常在癌症、心血管、呼吸系统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2]。在过去几十年,对自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噬的调控机制及自噬基因的生物学功能[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修饰 自噬 甲基转移酶 去甲基化酶 m6A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宁 底婷婷 +2 位作者 齐聪 王亚卓 李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47,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背景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免疫系统紊乱是银屑病炎症发展和持续的原因,目前认为IL-23/Th17轴的过度激活是其主要发病机制。银屑病以红斑、鳞屑、浸润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反复发作,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 银屑病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背景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免疫系统紊乱是银屑病炎症发展和持续的原因,目前认为IL-23/Th17轴的过度激活是其主要发病机制。银屑病以红斑、鳞屑、浸润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反复发作,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2018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出,银屑病基本证型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热毒炽盛证、湿热蕴结证、风湿痹阻证,临床治疗需要依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因此银屑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研究中医治疗银屑病的重要基础。目前银屑病模型较多,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尚未形成体系,不能全面、整体的反映中医“证”的表现。本文对现有的病证结合模型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银屑病辨证论治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芩柏制剂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及其抗银屑病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曾祖平 张璐 +3 位作者 王天园 付京 韩旭阳 王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 评价芩柏软膏、芩柏凝胶、芩柏乳膏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及其抗银屑病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HPLC法测定1、2、4、6、8、10、12 h经正常、模型皮肤接收液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量。建立咪喹莫特诱... 目的 评价芩柏软膏、芩柏凝胶、芩柏乳膏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及其抗银屑病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HPLC法测定1、2、4、6、8、10、12 h经正常、模型皮肤接收液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量。建立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考察3种芩柏制剂对小鼠皮损的影响。结果 芩柏凝胶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和皮肤储药量最高,芩柏软膏中最低,正常皮肤中上述指标高于模型皮肤中。3种芩柏制剂体外经皮渗透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与模型组比较,3种芩柏制剂组小鼠皮损改善,表皮厚度减少(P<0.01)。结论 3种芩柏制剂具有抗银屑病作用,其中芩柏凝胶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渗透速率、累积渗透量、皮肤储药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柏软膏 芩柏凝胶 芩柏乳膏 体外经皮渗透特性 抗银屑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评价新指标—耳鸣日记的编制与信效度研究
8
作者 曾宇涵 胡晶 +3 位作者 孙敬青 李彬 陈鹏 付渊博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5年第6期735-740,共6页
目的研发耳鸣严重程度评估新指标—耳鸣日记,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课题小组讨论,初步构建评估耳鸣严重程度原始目标池,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结合界值法和项目分析完成条目筛选,并对129例耳鸣患... 目的研发耳鸣严重程度评估新指标—耳鸣日记,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课题小组讨论,初步构建评估耳鸣严重程度原始目标池,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结合界值法和项目分析完成条目筛选,并对129例耳鸣患者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1和0.95,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18%,量表内容效度为1.00,Cronbach’s α为0.904,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为0.775。结论本研究编制的耳鸣日记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耳鸣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价新指标,丰富耳鸣评价工具并为后续耳鸣日记的进一步检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评估 信度 效度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养血解毒方抑制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损模型的炎症细胞浸润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宁 底婷婷 +8 位作者 王燕 冯放 齐聪 胡雪晴 王亚卓 朱昊玥 杨丹阳 张暇蔚 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18-1624,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及高、中、低剂量健脾养血解毒方组,采用背部涂抹IMQ的方法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及高、中、低剂量健脾养血解毒方组,采用背部涂抹IMQ的方法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期间对皮损拍照并进行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表皮Ki67的表达及Ly-6G^(+)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免疫组化法检测CD3+T淋巴细胞、CD11b+骨髓单核细胞和Ly-6C+巨噬细胞的浸润;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家族蛋白(p38 MAPK、ERK1/2、p-p38 MAPK和p-ERK1/2)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健脾养血解毒方可减轻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PASI评分和表皮层厚度,减少表皮层Ki67的异常表达及CD3^(+)T淋巴细胞、Ly-6C+巨噬细胞和Ly-6G^(+)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显著降低皮损中p-p38 MAPK蛋白水平。结论:健脾养血解毒方可能通过抑制CD3+T淋巴细胞、Ly-6G^(+)中性粒细胞和Ly-6C+单核巨噬细胞在表皮中的浸润,减少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降低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的诱导因素,从而减轻银屑病样增生肥厚的皮损。这表明健脾养血解毒方对炎症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养血解毒方 银屑病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