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穴电刺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静息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凤 续畅 +3 位作者 李可欣 杜鑫 荣培晶 李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3期9-12,21,共5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究耳穴电刺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静息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61例下肢ASO引起静息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究耳穴电刺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静息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61例下肢ASO引起静息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耳针治疗仪进行治疗,刺激耳甲腔迷走神经区域;对照组亦佩戴耳针治疗仪,但耳夹不通电。在治疗1、4、8周后,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经耳穴电刺激4、8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均低于耳穴电刺激1周后的VAS评分(P<0.01)。而在心理状态方面,观察组的HAMD评分、HAMA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观察组耳穴电刺激1周后比较,观察组耳穴电刺激8周后的HAMD、HAMA、SDS及SAS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耳穴电刺激4、8周可以有效缓解ASO患者的静息痛,并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电刺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静息痛 临床疗效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数据库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脑炎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汀溪 续畅 +4 位作者 张杨 石延枫 郭恒 徐蓓 赵志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56-160,共5页
目的基于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致免疫相关性脑炎(AIE)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2011第1季度到2021年第4季度期间,收集FAERS数据库中有关ICI(包括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阿维单抗、度伐利... 目的基于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致免疫相关性脑炎(AIE)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2011第1季度到2021年第4季度期间,收集FAERS数据库中有关ICI(包括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阿维单抗、度伐利尤单抗、Cemiplimab、伊匹木单抗和Tremelimumab)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评价ICI致AIE不良事件的风险、发生时间、患者结局和再引入ICI情况。当目标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例数≥3且ROR信号95%下限≥1则认为存在信号。结果共收集865份AIE不良反应报告,234例患者接受ICI治疗后出现AIE。检出阳性风险信号的药物有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和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以度伐利尤单抗信号最强[ROR(95%CI):40.97(25.70~65.31)]。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比较,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致该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强[ROR(95%CI):33.16(25.49~43.15)],且发生时间短(中位数60 d)。ICI相关AIE可致>70%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18.80%患者死亡(44例),无重新引入ICI治疗报告。结论不同品种ICI致AIE风险不同,且多集中在开始ICI治疗后前3个月内出现,临床应用需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性脑炎 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 药物警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