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黏液瘤182例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鑫宝 林育林 +1 位作者 姬忠贺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943-949,共7页
目的: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主要来源于阑尾黏液性肿瘤的恶性肿瘤综合征,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国际推荐的PMP标... 目的: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主要来源于阑尾黏液性肿瘤的恶性肿瘤综合征,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国际推荐的PMP标准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估CRS+HIPEC治疗PMP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采用CRS+HIPEC治疗182例PMP临床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并分析围手术期安全性。结果:182例PMP患者接受CRS+HIPEC治疗,低级别PMP 73例(40.1%),部分低级别、部分高级别PMP 50例(27.5%),高级别PMP 53例(29.1%),PMP伴印戒细胞6例(3.3%);中位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30分,PCI≥20分为134例(74.0%);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评分0~1分者为79例(44.1%);死亡48例(26.4%),生存134例(73.6%),中位生存时间64.7个月(95%CI:43.1~84.3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4个独立预后因素:年龄(HR=12.079,95%CI:1.605~90.916)、CC(HR=0.211,95%CI:0.069~0.641)、是否有吻合口(0个vs.>1个)(HR=5.519,95%CI:1.176~25.907)、吻合口数量(1个vs.>1个)(HR=7.543,95%CI:1.592~35.732)。围手术期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率分别为1.6%、19.8%。结论:PMP患者在腹膜肿瘤专科单位接受CRS+HIPEC治疗,达到完全肿瘤细胞减灭,可延长生存,围手术期安全性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病例筛选策略 被引量:8
2
作者 姬忠贺 刘刚 +6 位作者 安松林 张彦斌 李兵 于洋 李鑫宝 闫国军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8-134,共7页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预测模型,为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peri...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预测模型,为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is,GCPM)提供病例筛选方法。方法:比较完全CRS(complete CRS,CCRS)组和不完全CRS(incomplete CRS,ICRS)组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参数,通过逻辑回归模型筛选CC独立预测因子,精准预测CCRS可能性。结果:12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CC0组52例(41.6%),中位总生存期为30.0(95%CI:16.8~43.3)个月;CC1-3组73例,中位总生存期7.3(95%CI:5.7~8.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C1、CC2和CC3组间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CC0定义为CCRS组,CC1-3定义为ICRS组,构建并优化了以腹膜转移时相(OR=14,95%CI:2.0~97.9,P=0.008)、术前肿瘤标志物(OR=6.5,95%CI:2.1~37.8,P=0.037)和腹膜癌指数(OR=1.5,95%CI:1.3~1.8,P<0.001)预测ICRS的多因素回归模型和预测列线图,内部验证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列线图显示预测准确度、一致性良好。根据列线图结果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设定CCRS预测概率≥50%,同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正常组、同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异常组、异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正常组、异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异常组腹膜癌指数界值点分别为:≤16、≤12、≤10和≤5。结论:CCRS+HIPEC可延长部分经选择的GCPM患者生存期,以腹膜癌指数为核心,联合腹膜转移时相和术前肿瘤标志物的病例筛选策略,可有效选择高概率实现CCRS的患者接受CCRS+HIPEC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膜转移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病例筛选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腹膜癌治疗指南: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化疗临床路径 被引量:12
3
作者 Paul HSugarbaker 杨智冉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41-551,共11页
腹膜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肿瘤来源较广泛,开展规范化治疗对腹膜癌患者至关重要。腹膜表面肿瘤协作组国际联盟(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Group International,PSOGI)制订了腹膜癌临床指南,本文为国际腹膜癌治疗指南中文版,... 腹膜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肿瘤来源较广泛,开展规范化治疗对腹膜癌患者至关重要。腹膜表面肿瘤协作组国际联盟(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Group International,PSOGI)制订了腹膜癌临床指南,本文为国际腹膜癌治疗指南中文版,该指南共分四部分:术前评估、腹膜癌手术、腹膜癌化疗及临床路径。其中,术前评估主要包括术前CT检查、预后评估模型、诊断性腹腔镜探查、腹膜癌指数及细胞减灭程度评分;腹膜癌治疗原则是以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和围手术期化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但完全CRS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腹膜癌化疗主要包括围手术期化疗及区域性化疗。最后,本指南概述了腹膜癌的临床路径。经PSOGI执行委员会秘书长许可,发表该指南中文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化疗 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再论中国腹膜肿瘤学的建设发展与国际化历程
4
作者 李雁 朱正纲 +9 位作者 崔书中 梁寒 王辉 蔡国响 许洪斌 彭正 党诚学 武爱文 杨盈赤 杨智冉(翻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256-1262,共7页
腹膜癌是癌症治疗历史上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近40年来国际上致力于腹膜癌诊断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体系... 腹膜癌是癌症治疗历史上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近40年来国际上致力于腹膜癌诊断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体系的形成和优化。近20年来,中国的腹膜癌研究进步迅速,在仪器设备研发、技术方案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学科组织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快速融入腹膜肿瘤学国际联盟的国际化发展大格局。中国胃癌腹膜转移癌临床研究成果成为国际里程碑事件,C-HIPEC方案的推广实施,2021年国内主办第12届国际腹膜癌大会,都是该领域的突出成果,也使中国在腹膜癌诊治方面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但是,与中国腹膜癌患者的巨大治疗需求相比,腹膜肿瘤学发展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国肿瘤学家加倍努力,推动立足于国情的中国腹膜癌防治研究走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杜雪梅 李鑫宝 +3 位作者 马玲 高颖 孙萍萍 李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0-923,928,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 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ILs数量,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8例MPM中Ki-67增殖指数。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MPM的预后因素。结果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MPM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亚型均无关(P>0.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TILs中密度、高密度患者的总生存期高于低密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4个月vs 11.1个月,P=0.012);肿瘤细胞Ki-67高增殖指数患者总生存期低于Ki-67低增殖指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2个月vs 11.1个月,P=0.049)。多因素分析显示,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OR=3.666,95%CI=1.1~11.8,P=0.024)。结论MPM中Ki-67增殖指数水平和TILs密度与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相关。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KI-67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癌研究历程及腹膜肿瘤学学科建设 被引量:4
6
作者 姬忠贺 安松林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870-875,共6页
腹膜癌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是长期以来临床肿瘤学中的难题。近40年来,腹膜癌逐渐成为临床肿瘤学领域热点问题,在基本定义、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腹膜肿瘤学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 腹膜癌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是长期以来临床肿瘤学中的难题。近40年来,腹膜癌逐渐成为临床肿瘤学领域热点问题,在基本定义、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腹膜肿瘤学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作为新兴学科,腹膜肿瘤学是临床肿瘤学实践的结晶,在知识体系建设、核心技术发展和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也存在大量学术争鸣。本文旨在系统性回顾腹膜癌的研究历程和腹膜肿瘤学学科发展现状,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腹膜肿瘤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临床肿瘤实践前沿创建腹膜肿瘤学科 被引量:5
7
作者 姬忠贺 李鑫宝 +2 位作者 于洋 闫风彩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9-113,共5页
腹膜种植转移是恶性肿瘤三大转移途径之一,也是临床肿瘤学长期认识不足、诊治技术水平落后的“老、大、难”问题。近30年,腹膜种植转移外科整合诊治技术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推广,引领了肿瘤腹膜转移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热潮,推动形成了... 腹膜种植转移是恶性肿瘤三大转移途径之一,也是临床肿瘤学长期认识不足、诊治技术水平落后的“老、大、难”问题。近30年,腹膜种植转移外科整合诊治技术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推广,引领了肿瘤腹膜转移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热潮,推动形成了腹膜肿瘤学学科雏形,填补了临床肿瘤学的空白。基于对腹膜转移肿瘤生物学规律、特点和机制的深入认识,腹膜肿瘤临床诊断学、治疗学核心技术体系初步建成并逐渐完善,诞生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导向的“十大里程碑”事件。2012年,《中国肿瘤临床》首推“腹膜转移癌专栏”,引领国内肿瘤学界着力研究腹膜癌诊治策略。8年来,在中国抗癌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腹膜肿瘤学专家协同努力,逐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腹膜癌综合诊疗技术体系,出版了国内首部腹膜癌专著,制定2项腹膜癌诊治专家共识,在学科理论形成、研究平台建设、临床实践指南等方面,全面引领了国内腹膜肿瘤学学科发展。今年再度推出“腹膜转移癌研究”专栏,系统介绍我国腹膜癌领域的最新成果,促进临床肿瘤学的发展,推动腹膜肿瘤学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 临床肿瘤学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癌行肿瘤细胞减灭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高肌红蛋白血症的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刚 姬忠贺 +4 位作者 于洋 李鑫宝 张彦斌 彭开文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67-872,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癌患者接受肿瘤细胞减灭(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术后血肌红蛋白(myoglobin,M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接受CRS+HIPEC的... 目的:探讨腹膜癌患者接受肿瘤细胞减灭(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术后血肌红蛋白(myoglobin,M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接受CRS+HIPEC的腹膜癌病例。患者术后均出现高肌红蛋白血症,给予碳酸氢钠静脉输注及补液治疗。测定手术前后Mb、尿素氮、肌酐的浓度变化。结果:CRS+HIPEC术后Mb水平明显升高,手术当日即达到高峰(416.667±110.966)μg/L。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有助于降低Mb水平及潜在风险。Mb水平在术后3~4 d下降至正常范围内。血尿素氮(BUN)水平在术后升高,在术后第4天达峰值。血钙(Cr)在术后2天开始下降。1例患者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脓毒血症,术后第26天死亡。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CRS+HIPEC术后常出现高肌红蛋白血症,Mb是内环境不稳定的一个早期而敏感指标。静脉输注碳酸氢钠可迅速降低Mb水平,减轻主要脏器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高肌红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智冉 苏延冬 +2 位作者 杨锐 吴合亮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661-666,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预防严重不良事件(serio... 目的:分析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预防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s)发生。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2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CRS+HIPEC治疗的154例MP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SAEs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154例MPM患者接受CRS+HIPEC治疗,1级不良事件10例(8.8%),2级41例(36.3%),3级53例(46.9%),4级7例(6.2%),5级2例(1.8%)。需要进行抢救的SAEs发生率为5.8%(9/154),围手术期死亡率1.3%(2/154)。单因素分析表明,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P=0.036)、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P=0.004)、腹膜剥除区域数量(P=0.035)及术前CA125水平(P=0.025)为影响SAEs发生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膜剥除区域数量(OR=0.360,P=0.024)、CC评分(OR=0.325,P=0.003)是影响SA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提高疗效实现完全CRS同时,合理把握肿瘤细胞减灭程度,可能是目前减少并发症,尤其是降低SAEs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恶性腹膜间皮瘤 严重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间质比评估阑尾来源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茹 李鑫宝 +2 位作者 闫风彩 林育林 李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目的:研究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对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且病例资料完善的PMP患者,利用Im... 目的:研究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对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且病例资料完善的PMP患者,利用Image-Pro Plus定量研究其HE病理图像的TSR,分析TSR与PMP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30例PMP患者,男16例(53.3%)、女14例(46.7%),平均年龄(54.9±2.3)岁;组织病理学分级为腹膜低级别黏液癌(low-grade mucinous carcinoma peritonei,LMCP)15例(50.0%)和腹膜高级别黏液癌(high-grade mucinous carcinoma peritonei,HMCP)15例(50.0%);脉管癌栓者4例(13.3%),神经侵犯者3例(10.0%),淋巴结转移者4例(13.3%);中位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评分36分(范围3~39分),中位TSR为8%(范围2%~24%),TSR≤10%者19例(63.3%),TSR>10%者11例(3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Ki67标记率≤50%者16例(53.3%),>50%者14例(46.7%);p53突变率为56.7%;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相关蛋白缺失率为11.8%;MUC2、MUC5AC、CDX2、CK7与CK20的表达率分别为66.7%、100.0%、82.6%、56.0%和92.3%。TSR与组织病理学分级、神经侵犯、Ki67标记率、p53突变密切相关(P<0.05)。截至末次随访时间,21例(70.0%)患者死亡,9例(30.0%)患者存活,其中6例患者带瘤生存。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2.7个月(95%CI:10.4~11.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5%、32.3%、27.7%。生存分析显示,中位总生存期在TSR≤10%组为19.4个月(95%CI:3.0~35.9个月),TSR>10%组为12.6个月(95%CI:0.7~2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6,P=0.046)。结论:TSR与PMP的组织病理学分级、肿瘤增生、侵袭行为、患者预后有正相关性,可作为评估PMP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肿瘤间质比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表面恶性肿瘤全球攻坚战:PSOGI的使命和贡献 被引量:1
11
作者 Paul H.Sugarbaker 吴合亮 +2 位作者 苏延冬 李雁 杨智冉(翻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249-1254,共6页
腹膜癌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腹膜癌和继发性腹膜癌两种,是长期以来临床肿瘤学中的难题。腹膜癌的治疗、发展离不开全世界肿瘤专家的合作,因此肿瘤学家共同创立了国际腹膜表面恶性肿瘤学会(Peritoneal Su... 腹膜癌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腹膜癌和继发性腹膜癌两种,是长期以来临床肿瘤学中的难题。腹膜癌的治疗、发展离不开全世界肿瘤专家的合作,因此肿瘤学家共同创立了国际腹膜表面恶性肿瘤学会(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Group International,PSOGI),旨在通过全球肿瘤学家的协同努力,深入研究腹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防治策略,大力推广普及腹膜癌诊治技术体系,以期在胃肠道肿瘤和妇科肿瘤的自然病程中,阻断腹膜癌发生发展进程,最终实现腹膜癌可控可治。本文从5个方面系统回顾总结PSOGI的发展历程:PSOGI的时代背景、大会历程、会议成果、多中心研究、PSOGI的未来,阐述PSOGI的使命和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国际腹膜肿瘤学联盟 使命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FDG代谢显像的腹膜假黏液瘤PCI评分及肿瘤分级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 李兵 童冠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4-839,共6页
目的本研究将探讨基于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改良PET-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 目的本研究将探讨基于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改良PET-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liver 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SUV_(mean)_(liver))预测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组织病理学分级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间31例阑尾来源PMP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数据及34例次(3名患者行2次检查)^(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将13个特定腹盆区域PMP病灶的SUV_(max)评分汇总得到PET-PCI。同时还测量了腹盆腔病灶的SUV_(max)与SUV_(max)/SUV_(mean)_(liver)。结果低级别PMP患者14例、高级别PMP患者12例、高级别伴印戒细胞PMP患者5例。高级别PMP患者的PET-PCI、SUV_(max)和SUV_(max)/SUV_(mean)_(liver)值均高于低级别PMP患者(PET-PCI:23.08±7.47 vs 15.81±10.59,P=0.047;SUV_(max):7.91±4.67 vs 6.73±3.99,P=0.470;SUV_(max)/SUV_(mean)_(liver):3.63±1.89 vs 3.17±2.70,P=0.614)。高级别伴印戒细胞PMP患者的PET-PCI、SUV_(max)及SUV_(max)/SUV_(mean)_(liver)值均高于高级别PMP患者(PET-PCI:25.20±8.84 vs 23.08±7.47,P=0.614;SUV_(max):9.29±8.46 vs 7.91±4.67,P=0.660;SUV_(max)/SUV_(mean)_(liver):3.73±1.83 vs 3.63±1.89,P=0.917)。PET-PCI、SUV_(max)及SUV_(max)/SUV_(mean)_(liver)值的高低与PMP分级一致,但只有高级别PMP患者的PET-PCI与低级别PMP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SUV_(max)及SUV_(max)/SUV_(mean)_(liver)相比,PET-PCI能更好地反映PMP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18-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腹膜假黏液瘤 组织病理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间皮瘤中TILs、PD-1和PD-L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悦 杜雪梅 +3 位作者 姬忠贺 高颖 杨智冉 秦华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833,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间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PM)中CD3、CD4、CD8、CD20、CD68、PD-1和PD-L1的表达及与PM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9例P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M组织中CD3、CD4、CD8、CD20、CD68、PD-1... 目的探讨腹膜间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PM)中CD3、CD4、CD8、CD20、CD68、PD-1和PD-L1的表达及与PM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9例P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M组织中CD3、CD4、CD8、CD20、CD68、PD-1和PD-L1的表达,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上皮样型和非上皮样型PM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中CD3、CD4、CD8、CD20、CD68、PD-1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D-L1在非上皮样型PM TILs中的表达高于上皮样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9.1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石棉暴露(P=0.002)、PCI评分(P=0.034)、组织学类型(P=0.036)和CD4表达(P=0.043)是PM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石棉暴露、PCI评分、组织学类型、TILs中CD4的表达对PM患者生存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瘤 TILs 免疫系统 石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减灭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被引量:13
14
作者 彭开文 张倩 +1 位作者 刘九洋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84-389,共6页
目的:评估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腹膜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研究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联合间歇... 目的:评估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腹膜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研究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对VTE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胃肠道及妇科肿瘤等来源的腹膜癌患者行CRS+HIPEC治疗,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价VTE风险,所有患者采取早期肢体主/被动活动及间歇充气加压按摩治疗,记录分析VTE相关事件。结果:患者中位Carprini评分为12(10~16)分,均为VTE极高危组,在3个月的随访中仅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经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腹膜癌患者VTE风险极高,术后早期足背曲/跖曲及扩胸等主/被动运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可有效预防V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物理预防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24
15
作者 于军辉 李鑫宝 +4 位作者 汪栋 姚宏伟 金岚 杨盈赤 李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0-735,共6页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ERAS方案的结直肠癌患者230例,年轻患者(<70岁) 120例、老年患者(≥70岁) 110例,比较两组患者ERAS方案依从率、吻合口瘘率、...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ERAS方案的结直肠癌患者230例,年轻患者(<70岁) 120例、老年患者(≥70岁) 110例,比较两组患者ERAS方案依从率、吻合口瘘率、再手术率、再住院率、死亡率和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结果老年组患者合并糖尿病(20. 9%比10. 8%,P=0. 045)、心脏病(24. 5%比11. 7%,P=0. 039)、呼吸系统疾病(20. 0%比10. 0%,P=0. 041)、高血压病(26. 4%比15. 0%,P=0. 035)均明显多于年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ERAS方案依从率(年轻组79%比老年组74%,P=0. 574)、吻合口瘘率(年轻组2. 5%比老年组1. 8%,P=1. 000)、再手术率(年轻组1. 7%比老年组2. 7%,P=0. 672)、再住院率(年轻组2. 5%比老年组4. 5%,P=0. 484)、术后30 d内死亡率(年轻组1. 7%比老年组2. 7%,P=0. 6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住院日年轻组为5 d,老年组为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结论老年患者虽在糖尿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病等一般状态显著劣于年轻组;但ERAS方案依从率、吻合口瘘率、再手术率、再住院率、术后30 d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ERAS方案对老年患者具有可行性且安全性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癌 术后并发症 术后平均住院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间皮瘤CT征象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朋涛 孙小丽 +1 位作者 李鑫宝 王仁贵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6-91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间皮瘤(PM)术前CT征象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9月入院治疗的52例PM患者的临床及腹部CT资料。根据Ki-67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低表达(Ki-67增殖指数≤25%)组和高表达(Ki-67增殖指数>2... 目的:探讨腹膜间皮瘤(PM)术前CT征象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9月入院治疗的52例PM患者的临床及腹部CT资料。根据Ki-67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低表达(Ki-67增殖指数≤25%)组和高表达(Ki-67增殖指数>25%)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CT征象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计量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腹膜散在实性结节/肿块(P<0.01)、大网膜饼(P<0.01)、肝脏浸润(χ^(2)=19.02,P<0.01)及肠管浸润(χ^(2)=5.96,P=0.01)在Ki-67高表达组更常见。腹膜散在实性结节/肿块最大径预测Ki-67高表达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69~0.92,P<0.01),最佳截断点为0.90 cm,诊断敏感度为64.29%,特异度为100%。结论:Ki-67高表达组与Ki-67低表达组患者的CT表现不同,分析术前CT征象有助于判断PM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瘤 KI-67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估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珏 李鑫宝 +2 位作者 姬忠贺 马茹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减瘤术与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上皮性卵巢癌腹膜转移(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 目的:探讨传统减瘤术与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上皮性卵巢癌腹膜转移(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PC)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19年5月186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手术切除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2:1匹配后,纳入133例EOCPC患者,分为行传统减瘤术80例为对照组、行CRS+HIPEC53例为研究组,并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结果:研究组患者mOS显著长于对照组(87.3个月vs. 25.2个月,P=0.002),5年生存率为对照组2.5倍(46.5%vs. 18.3%,P=0.003),3、4年生存率均为对照组1.9倍(70.0%vs. 36.7%,P=0.016)。亚组分析显示,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研究组mO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118.1个月vs.70.7个月,P=0.024);未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研究组mOS显著长于对照组(87.3个月vs. 23.1个月,P=0.028)。结论:标准化、规范化CRS+HIPEC为治疗EOCPC的必要措施,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腹膜转移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 倾向性匹配分析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病理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雪梅 昌红 李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1-445,共5页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腹膜恶性肿瘤,预后差。MPM在诊断病理学上面临一些挑战,诊断MPM时需搜集详细的临床信息,MPM的一些形态变异亚型,在实际工作中常联合采用一组抗体进行诊断。MPM...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腹膜恶性肿瘤,预后差。MPM在诊断病理学上面临一些挑战,诊断MPM时需搜集详细的临床信息,MPM的一些形态变异亚型,在实际工作中常联合采用一组抗体进行诊断。MPM每个组织学分类均有其独特的鉴别诊断。MPM常见的遗传改变之一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N)-2A、CDKN2B和甲基硫腺苷磷酸化酶的基因簇内的9p21位点纯合缺失。患者年龄、组织学亚型、完全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病变范围与预后相关。核特征及核分裂数构建的评分系统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有无淋巴结转移、Ki-67增殖指数、PD-L1表达水平和p16纯合缺失与预后相关。该文就其组织学类型、免疫表型、分子病理进展、预后相关病理因素及推荐病理报告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组织学类型 免疫表型 分子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玲玲 姬忠贺 +5 位作者 高颖 昌红 周全 孙萍萍 张颖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诊断的DSRCT临床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研究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诊断的DSRCT临床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总结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29岁,部位均为腹腔,临床症状包括腹胀腹痛、腹水、大便习惯改变、排尿困难。病理大体上表现为大网膜或肠系膜多发灰白结节,组织学上表现为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小圆细胞巢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肿瘤细胞中的Desmin和Vimentin呈核旁点灶状阳性表达,FISH检测EWSR1-WT1融合基因阳性。中位随访期为15个月,6例生存,1例死亡。结论:DSRCT发病率低,高度恶性,Desmin和Vimentin核旁点灶状阳性表达具有提示意义,EWSR1-WT1融合基因阳性具有确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4例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萍萍 马茹 +4 位作者 王玲玲 蒋茜 高颖 昌红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248-1253,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临床病理指标。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病理标本,研究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大小...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临床病理指标。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病理标本,研究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神经侵犯等,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包括Ki⁃67、P53蛋白表达,分子病理特征包括MDM2基因扩增;分析临床治疗及随访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以生存预后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临床病理学因素。结果:共纳入114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男59例(51.8%),女55例(48.2%),中位年龄52(22~80)岁。高分化脂肪肉瘤48例(42.1%),去分化脂肪肉瘤66例(57.9%);淋巴结有转移者2例(1.4%);有脉管瘤栓者3例(2.6%);Ki⁃67阳性指数<60%者88例(77.2%),≥60%者26例(22.8%);P53<70%者85例(74.6%),≥70%者29例(25.4%),荧光原位杂交发现MDM2基因扩增。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患者生存的临床病理指标包括:组织病理学类型、FNCLLC分级、复发、坏死、核分裂像、P53阳性百分比、Ki-67阳性指数。多因素分析显示坏死(HR=1.984,P=0.024)、复发(HR=2.161,P=0.049)为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肿瘤坏死、复发可能是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腹膜 后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