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旭刚 李维青 +2 位作者 李宝重 李志田 姜福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68-1072,1078,共6页
目的:综合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行肺癌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224例,依据康复理念不同分为传统组131例和加速康复组93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功能进行匹配,... 目的:综合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行肺癌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224例,依据康复理念不同分为传统组131例和加速康复组93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功能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肺功能等指标。结果: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成功匹配90对患者。加速康复组的尿管留置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1天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加速康复组的术后3天、7天的VAS分值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1天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加速康复组术后3、7天的CRP、PCT均较传统组明显下降(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肺不张、肺炎、包裹性胸腔积液、肺漏气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理念,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肺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癌 加速康复外科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旭刚 李维青 +3 位作者 李宝重 乔安邦 李志田 姜福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32-835,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并比较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和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237例,... 目的:综合评价并比较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和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237例,依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EEN组136例和TPN组101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功能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肝功能、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91对患者。EEN组营养指标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术后7天明显优于TPN组(P<0.05),而白蛋白(albumin,ALB)在术前、术后3、7天与TP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EEN组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在术后3天及7天显著优于TPN组(P<0.05);EEN组在放置胃管时间、排便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TPN组(P<0.05);EEN组反酸或呕吐、腹泻的发生率高于TPN组,而肺水肿、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T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PN相比,食管癌术后应用EEN的反酸或呕吐、腹泻发生率较高,但对肝功能影响小,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3种植入途径临床对比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旭刚 于海蛟 +3 位作者 刘永波 李维青 李宝重 姜福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评价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3种植入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TIVAP植入术患者320例。根据植入方式不同分为经颈内静脉穿刺组(A组,n=205)、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B组,n=60)、经... 目的评价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3种植入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TIVAP植入术患者320例。根据植入方式不同分为经颈内静脉穿刺组(A组,n=205)、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B组,n=60)、经头静脉切开植入组(C组,n=55)。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3组患者均未出现血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A组置管长度(33.8±5.1)cm,为3组中最长(P<0.05);B组患者气胸(6.7%)、损伤动脉(5.0%)、局部血肿(8.3%)发生率均为3组中最高(P<0.05);C组手术时间为(39.8±10.6)min,高于其他两组(P<0.05)。A、B、C组置管失败率分别为0、3.3%、3.6%(P<0.05)。3组患者伤口感染、堵管、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导管成角折叠或卡压、体位性堵管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随访3~6个月,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影响穿衣、影响睡眠、上肢活动不适感及总体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TIVAP植入方法均安全有效。穿刺植入途径普及率高,简单易学,结合超声导引成功率高;头静脉切开植入途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但置管失败率较穿刺途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头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