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与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和信使RNA的筛选及其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婉妮 杨振鹏 +1 位作者 饶本强 石汉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67-73,共7页
目的探究血浆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展为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在D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北京... 目的探究血浆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展为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在D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医院招募的DM志愿者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DF将其分为DF组(DM合并DF,3例)和DM组(DM不合并DF,6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样本的circRNA和mRNA表达谱,找到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的功能,并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结果与DM患者相比,DF患者血浆中有279个mRNA高表达,353个mRNA低表达,33个circRNA存在差异表达。circRNA FBXO7、ATM和LMBRD1,mRNA RUNX1和TLR6与DF的关系密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溶酶体通路、Chagas病通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通路和甲烷代谢通路在DF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在DF与DM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这些差异表达的RNA通过溶酶体通路、Chagas病通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通路和甲烷代谢通路对DF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信使RNA 糖尿病足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3种植入途径临床对比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旭刚 于海蛟 +3 位作者 刘永波 李维青 李宝重 姜福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评价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3种植入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TIVAP植入术患者320例。根据植入方式不同分为经颈内静脉穿刺组(A组,n=205)、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B组,n=60)、经... 目的评价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3种植入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TIVAP植入术患者320例。根据植入方式不同分为经颈内静脉穿刺组(A组,n=205)、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B组,n=60)、经头静脉切开植入组(C组,n=55)。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3组患者均未出现血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A组置管长度(33.8±5.1)cm,为3组中最长(P<0.05);B组患者气胸(6.7%)、损伤动脉(5.0%)、局部血肿(8.3%)发生率均为3组中最高(P<0.05);C组手术时间为(39.8±10.6)min,高于其他两组(P<0.05)。A、B、C组置管失败率分别为0、3.3%、3.6%(P<0.05)。3组患者伤口感染、堵管、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导管成角折叠或卡压、体位性堵管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随访3~6个月,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影响穿衣、影响睡眠、上肢活动不适感及总体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TIVAP植入方法均安全有效。穿刺植入途径普及率高,简单易学,结合超声导引成功率高;头静脉切开植入途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但置管失败率较穿刺途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头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营养改善肿瘤患者预后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欣 张俊璇 +1 位作者 高健 石汉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9-1024,共6页
营养支持已不再是肿瘤的辅助治疗手段,而是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寿命的一线治疗方式。许多研究显示营养物质不仅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基础,有些营养制剂更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来抑制肿瘤细胞,预防癌症。本文将紧扣"肿瘤免... 营养支持已不再是肿瘤的辅助治疗手段,而是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寿命的一线治疗方式。许多研究显示营养物质不仅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基础,有些营养制剂更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来抑制肿瘤细胞,预防癌症。本文将紧扣"肿瘤免疫"的主题,列举营养治疗成功的实例,如饮食模式、氨基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益生菌等,着重分析营养物质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来影响肿瘤的生长、分化、自噬、凋亡等。"免疫营养"术语的提出,让医生考虑更好地设计和优化膳食免疫调节剂的组合和效能,为新型膳食成分和饮食产生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饮食 肿瘤免疫 预后 癌症风险 膳食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