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CD38表达对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石峰 赵艳杰 +1 位作者 高颖 宋清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CD38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肿瘤免疫微环境及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食管切除术的142例ESC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CD38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肿瘤免疫微环境及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食管切除术的142例ESC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组织内CD38、CD4、CD8、Ki-67、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ESCC患者中,CD38的表达率与总生存期有显著相关性(P=0.03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38个月。未经调整和调整的高CD38表达风险比分别为0.46(95%CI:0.21~0.98)和0.32(95%CI:0.13~0.76)。CD38的表达率与肿瘤细胞PD-L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ESCC患者来说,CD38高表达与更好的生存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CD38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 免疫微环境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陈静 段蓓蓓 +3 位作者 毕宪国 刘伟民 李慧敏 张华果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9-664,共6页
目的 :构建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政策解读、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并于2024年11月—12月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系统构建北京市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 目的 :构建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政策解读、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并于2024年11月—12月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系统构建北京市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序图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2和0.954,第2轮3个等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304、0.307、0.284,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协调程度较好。最终形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的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该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老年护理中心护士的选拔、培训、绩效考核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护理中心 护士 岗位胜任力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3
作者 任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97-601,共5页
目的随着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突飞猛进。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成为攻克恶性肿瘤的希望。进入21世纪,新型的特异性细胞... 目的随着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突飞猛进。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成为攻克恶性肿瘤的希望。进入21世纪,新型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为全世界成千上万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化学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模式。同时如何客观评价免疫治疗疗效也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康复护理门诊在肿瘤专科护理发展中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俐惠 李温荣 +5 位作者 田红梅 王冲 于恺英 耿海梅 刘娟 王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2期167-171,共5页
随着肿瘤手术、放疗、化疗、介入等治疗手段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治疗并发症、心理、营养、功能障碍等问题。为解决肿瘤患者出现的问题,我院自2016年开始按照肿瘤康复的理念,逐步推出淋... 随着肿瘤手术、放疗、化疗、介入等治疗手段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治疗并发症、心理、营养、功能障碍等问题。为解决肿瘤患者出现的问题,我院自2016年开始按照肿瘤康复的理念,逐步推出淋巴康复护理门诊等多个肿瘤康复护理门诊。在护理门诊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建立了设计-准备-审核-批准的运行模式。肿瘤康复护理门诊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医生、护士的满意度,实现了对肿瘤患者康复的全程管理、拓展了肿瘤护理内涵、为肿瘤专科护士和骨干护士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康复 护理门诊 专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过继性T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新思考——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军 杨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06,共3页
肿瘤免疫治疗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已经成为临床抗肿瘤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肿瘤的生物学动态变化,肿瘤一旦复发或者发生转移,目前大多数的治疗手段很难达到彻底的根治结果,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肿瘤一旦复发,几乎不... 肿瘤免疫治疗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已经成为临床抗肿瘤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肿瘤的生物学动态变化,肿瘤一旦复发或者发生转移,目前大多数的治疗手段很难达到彻底的根治结果,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肿瘤一旦复发,几乎不可能根治。科学家们治疗肿瘤的理念已经从最初的想尽一切办法摧毁肿瘤细胞,转变成“综合分析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微环境的状态、治疗手段的实施可行性等,希望能够减缓肿瘤细胞的生长”。T淋巴细胞的存在及其具备的完善的生物学功能是各种抗肿瘤治疗手段在体内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因素,体内保障一定数量的T淋巴细胞是支撑各种抗肿瘤治疗手段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疗法 过继 肠道菌群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功能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朵 周心娜 +8 位作者 王硕 王小利 袁艳华 杨化兵 耿会珍 彭兵 李子博 李彬 任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抗原递呈载体,检测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是否有刺激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及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抗原递呈载体,检测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是否有刺激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及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分离及培养采用贴壁法;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功能;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实验分为肿瘤多肽组(肽+DC-CIK)、DC-CIK组和单纯CIK组进行各项功能检测与比较。结果: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存在时,3组细胞均增殖明显。肿瘤多肽组在第4天、第6天(第4天Z=-3.79,P<0.001;第6天Z=-2.95,P<0.01)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CIK组,在第4天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DC-CIK组(Z=-2.02,P<0.05)。培养体系中无IL-2时,各组淋巴细胞均增殖缓慢,各时间点光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多种细胞因子产生量高于单纯CIK组,其中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Z=-2.61,P<0.0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on factor,GM-CSF)(Z=-3.85,P<0.001)、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Z=-3.56,P<0.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ɑ,Z=-3.40,P<0.001)的分泌量与单纯CIK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与DC-CIK组相比,除IL-4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Z=-2.15,P<0.05),其余各项细胞因子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组与单纯CIK组相比,IFN-γ(Z=-2.44,P<0.05)、TNF-ɑ(Z=-2.26,P<0.05)和GM-CSF(Z=-3.73,P<0.001)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组与DC-CIK组、单纯CIK组在18 h与24 h的杀伤效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多个细胞因子的分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多肽 CIK细胞 增殖 细胞因子 杀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7
作者 周蕾 姜妮 +3 位作者 王小利 周心娜 司文 任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4-227,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67例胃癌患者,抽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及其亚群,同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肿瘤标记物CEA、CA199,对结果进行...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67例胃癌患者,抽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及其亚群,同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肿瘤标记物CEA、CA199,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7例胃癌患者中,Ⅲ期患者Tc(CD8+CD28+)均值为12.3±5.1,Ⅳ期患者Tc(CD8+CD28+)均值为9.9±4.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CEA升高的患者Tc(CD8+CD28+)均值为9.3±3.6,而CA199未升高的患者Tc(CD8+CD28+)均值为12.1±5.6(P=0.025)。CA199升高的患者Tc(CD8+CD28+)均值为9.3±4.2,而CEA未升高的患者Tc(CD8+CD28+)均值为12.1±5.3(P=0.029),Tc(CD8+CD28+)下降的患者较未下降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降低(8.1个月vs.15.1个月,P=0.008)。结论:胃癌患者随着TNM分期的提高,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CEA、CA199升高的患者Tc(CD8+CD28+)降低,二者呈负相关;Tc(CD8+CD28+)降低,患者的OS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洛替尼治疗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宋雨光 赵艳杰 +1 位作者 周蕾 安广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81-585,共5页
目的评价观察厄洛替尼对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22例NSCLC腺癌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并出现病情进展,改换为厄洛替尼,直到病情进展... 目的评价观察厄洛替尼对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22例NSCLC腺癌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并出现病情进展,改换为厄洛替尼,直到病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为止。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以及疗效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厄洛替尼治疗22例吉非替尼耐药的进展期NSCLC患者,2例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7例获得稳定(stable disease,SD),客观有效率为9%,疾病控制率为40.9%。获有效和稳定的9例患者中,7例曾在吉非替尼治疗中获益。厄洛替尼治疗的中位疾病进展期(time to progress,TTP)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2 d和192 d。厄洛替尼获益的9例患者较未获益的13例患者获得更长的TTP(112 vs 45.5 d,P<0.05)。厄洛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结论厄洛替尼可以作为治疗吉非替尼耐药的进展期NSCLC的药物选择,尤其是对于曾予以吉非替尼治疗可以获益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洛替尼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敲低核蛋白1抑制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红艳 张彦斌 +4 位作者 王小利 周心娜 李莎 王嫚娜 任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2-786,共5页
目的观察应激相关核蛋白1(Nupr1)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靶向敲低Hep G2肝癌细胞Nupr1,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BEL-7402、QSG-7703、SMMC-7721、Hep G2肝癌细胞中Nupr1的表达。采用RNA干扰... 目的观察应激相关核蛋白1(Nupr1)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靶向敲低Hep G2肝癌细胞Nupr1,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BEL-7402、QSG-7703、SMMC-7721、Hep G2肝癌细胞中Nupr1的表达。采用RNA干扰技术敲低Hep G2细胞中Nupr1的表达,通过MTT法及集落形成实验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利用TranswellTM实验观察Nupr1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Hep G2人肝癌细胞中Nupr1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肝癌细胞系。靶向Nupr1的2个短发夹RNA(shRNA)均能有效敲低Hep G2肝癌细胞中Nupr1的表达,抑制效率分别为72.25%和84.25%。Nupr1表达降低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导致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Nupr1敲低显著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及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upr-1表达降低能够上调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p21和p27的表达水平。结论靶向敲低Nupr1抑制Hep G2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核蛋白1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udin-7—潜在的抑癌基因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磊 高宏 +1 位作者 朱煜冰 李文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69-574,共6页
目的分析Claudin-7基因敲除后小鼠表型及Claudin-7潜在的抑癌功能。方法将小鼠分为2组,Claudin-7基因敲除组及野生型组,每组各15只,分别采用PCR鉴定小鼠基因型,HE染色观察Claudin-7基因敲除后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共沉淀(CO-IP)... 目的分析Claudin-7基因敲除后小鼠表型及Claudin-7潜在的抑癌功能。方法将小鼠分为2组,Claudin-7基因敲除组及野生型组,每组各15只,分别采用PCR鉴定小鼠基因型,HE染色观察Claudin-7基因敲除后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Claudin-7与intergrinα2相互作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Claudin-7在小鼠不同脏器及C-fos、C-jun、Cox-2蛋白在小鼠肠道中表达,同时检测Claudin-7在人不同分化大肠癌及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正常人大肠组织、高分化大肠癌组织、低分化大肠癌组织及大肠癌肝转移组织4组,每组20例患者。结果 Claudin-7基因敲除小鼠自出生后第4 d左右停止生长,7 d左右死亡;HE染色以肠道病理变化最为显著,表现为黏膜上皮细胞严重脱落、空泡形成、并有炎性反应细胞浸润,其他脏器病理变化显示除有轻微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外未见明显的组织损伤;Claudin-7在肠道、胃、肺、膀胱、皮肤、胸腺、肾脏脏器中均有表达,小肠和大肠广泛强表达;Claudin-7和intergrinα2免疫共沉淀,C-fos、C-jun及Cox-2蛋白表达在Claudin-7基因敲除小鼠肠道中显著高表达(P<0.001);Claudin-7蛋白表达随大肠癌的分化降低而降低,在大肠癌肝转移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laudin-7基因敲除可诱导严重的肠道炎性反应,Claudin-7可能为潜在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基因敲除小鼠 COX-2蛋白 中性粒细胞浸润 大肠癌肝转移 大肠癌组织 CLAUDIN 大肠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2A(CDKN2A/p16^(INK4a))在MCF7细胞中的可诱导表达并引起F-actin的重分布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剑青 王嫚娜 +6 位作者 张峥嵘 袁龙 郑幽 黄红艳 孙强 王菊芳 王小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470,共6页
目的使用四环素操纵子(Tet-on)可控表达系统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2A(CDKN2A/p16^(INK4a))对MCF7乳腺癌细胞形态及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以p16^(INK4a)表达缺失的MCF7乳腺癌细胞为宿主细胞,用慢病毒通过"两步感染法&qu... 目的使用四环素操纵子(Tet-on)可控表达系统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2A(CDKN2A/p16^(INK4a))对MCF7乳腺癌细胞形态及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以p16^(INK4a)表达缺失的MCF7乳腺癌细胞为宿主细胞,用慢病毒通过"两步感染法"建立MCF7-p Tet-on-p16^(INK4a)可诱导表达细胞系,加入诱导剂强力霉素(Dox)诱导目的基因表达;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生长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表达,采用鬼笔环肽(phalloidin)标记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观察p16^(INK4a)对细胞间黏附连接、细胞骨架的影响;用显微镜对细胞拍照后,用Image J软件进行形态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可诱导表达p16^(INK4a)的MCF7稳定细胞系,Dox可以有效诱导p16^(INK4a)的表达;诱导条件下稳定表达p16^(INK4a)的MCF7细胞增殖受抑制,细胞体积增大,轮廓线延长;而对照MCF7细胞F-actin主要定位于胞质,p16^(INK4a)表达的细胞内F-actin向细胞边缘分布增加。结论 p16^(INK4a)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可以导致细胞体积增大、细胞间黏附连接弱化、F-actin向细胞外周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INK4A 四环素操纵(Tet—on)可诱导系统 细胞骨架 F-AC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管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小雪 任军 +2 位作者 王鑫 姚舒洋 支修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2期27-31,I0001,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福音,但是随着这类药物的推广和使用,其在治疗过程中的毒性效应逐渐显现出来,有些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对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毒性管理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福音,但是随着这类药物的推广和使用,其在治疗过程中的毒性效应逐渐显现出来,有些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对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毒性管理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毒性效应和管理进行综述,为更好地管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毒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小鼠肝库普弗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和吞噬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睿斌 赵艳杰 +1 位作者 宋清坤 盛敏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4,218,共7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小鼠肝库普弗细胞(KCs)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肝KCs吞噬功能的改善作用,阐明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小鼠肝KCs的保护机制。方法:16只C57BLKS/J db/db小鼠分为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加二甲双胍组,16只C57BLKS/J db/...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小鼠肝库普弗细胞(KCs)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肝KCs吞噬功能的改善作用,阐明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小鼠肝KCs的保护机制。方法:16只C57BLKS/J db/db小鼠分为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加二甲双胍组,16只C57BLKS/J db/m小鼠分为非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加二甲双胍组,每组8只。分别取各组小鼠肝KCs体外培养,透射电镜观察KCs超微结构,ELISA法定量测定KCs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NF-γ)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KCs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KCs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倒置显微镜下观察KCs吞噬能力。结果:糖尿病小鼠KCs中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RER)的数量减少,RER扩张,线粒体肿胀及脂滴增多。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KCs中IL-6、TNF-α、INF-γ水平和ICAM-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KCs的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增强(P<0.05),吞噬能力减弱(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加二甲双胍组小鼠KCs中IL-6、TNF-α、INF-γ水平和ICAM-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KCs的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减弱(P<0.05),吞噬能力增强(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抑制糖尿病小鼠肝KCs的炎症反应并改善其吞噬功能,对肝KCs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糖尿病 实验性 库普弗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高发区人群食用腌肉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艳杰 宋清坤 +2 位作者 李军 何永明 曲宸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6-660,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正常者、食管炎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膳食摄取水平,阐明膳食因素与ESC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食管正常者(对照组)、食管炎患者(食管炎组)和ESCC患者(ESCC组)各72例作为调查对象,比较3组... 目的:分析食管正常者、食管炎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膳食摄取水平,阐明膳食因素与ESC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食管正常者(对照组)、食管炎患者(食管炎组)和ESCC患者(ESCC组)各72例作为调查对象,比较3组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膳食情况和膳食与ESCC的关系。将是否食用腌肉、腌肉食用频率和1年中腌肉食用时间分别纳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3组调查对象癌症家族史和一级亲属中ESCC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和食管炎组比较,ESCC组患者摄入水果少(P<0.01),摄入酸菜(P=0.003)及玉米(P<0.01)多。ESCC组患者食用腌肉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与对照组比较,每年食用腌肉3~6个月和≥6个月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5.78,95%CI:1.36~24.64;OR=6.87,95%CI:1.25~37.87)。与食管炎组比较,食用腌肉频率≥每周1次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6.48,95%CI:1.65~25.49);每年食用腌肉3~6个月和≥6个月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8.70,95%CI:2.07~36.55;OR=44.38,95%CI:5.34~368.65)。结论:过多食用腌肉可能增加食管正常者和食管炎患者患ESCC的风险,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降低患ESCC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肉 食管鳞状细胞癌 食管炎 高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游离DNA的动态变化预测TKI治疗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雨光 王硕 +6 位作者 赵艳杰 姜妮 乔国良 赵静 邸岩 王小莉 任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68-573,共6页
背景与目的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在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的治疗中获得非常好的疗效,但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耐药,使得发现出现耐... 背景与目的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在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的治疗中获得非常好的疗效,但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耐药,使得发现出现耐药的时间及可能耐药机制的检测有着越来越大的意义,目前二代基因测序方法(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出现使其成为可能。本文拟通过研究靶向治疗前后有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突变频率及突变谱的变化来监测靶向治疗效果。方法本中心入组22例通过组织活检或外周血ctDNA检查出EGFR突变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服用TKI后2个月及临床进展时收集患者的外周血8mL行ctDNA测序。结果 EGFR敏感突变患者应用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在用TKI治疗后,相比治疗前突变基因突变丰度明显降低(P=0.015,3);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长(无进展生存时间=390 d)。同时我们发现伴随TP53基因突变时应用针对EGFR敏感突变的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20 d vs 630 d,P=0.000,2)。结论 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在用TKI治疗后,突变基因突变丰度明显降低的患者的生存期更长(P<0.05),突变丰度减低不明显或伴有其他突变者预示着TKI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二代基因测序 循环肿瘤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对评估接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妮 乔国梁 +5 位作者 王小利 周心娜 周蕾 宋雨光 赵艳杰 任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7-602,共6页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1]。胰腺癌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晚期胰腺癌治疗研究进展缓慢,化疗是长期以来主要的治疗手段。尽管有研究报道,联合氟尿嘧啶或吉西他滨以及奥沙利铂、伊立...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1]。胰腺癌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晚期胰腺癌治疗研究进展缓慢,化疗是长期以来主要的治疗手段。尽管有研究报道,联合氟尿嘧啶或吉西他滨以及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联合化疗能使患者获益,但此类患者的生存期始终没有明显的改善或者药物副反应太大,患者难以耐受[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胰腺肿瘤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