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俐惠 李温荣 +4 位作者 李玉 田红梅 颜欣 杨彬 顾怡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33-1637,共5页
目的:构建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帮助居家肿瘤患者识别PICC风险并及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为下一步实现患者居家自评、风险等级自动分类和中高风险患者自动预警的互联网平台建设奠定基础。方法:血管通路研究小组通过文献... 目的:构建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帮助居家肿瘤患者识别PICC风险并及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为下一步实现患者居家自评、风险等级自动分类和中高风险患者自动预警的互联网平台建设奠定基础。方法:血管通路研究小组通过文献研究法初步拟定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的条目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血管通路相关临床护理专家进行咨询,根据专家对条目内容的评分并结合专家意见确定了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体系。结果:最终拟定的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共包括9项高风险预警指标、6项中风险预警指标、4项低风险预警指标。德尔菲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6,专家协调系数为0.181,专家咨询后变异系数为0〜0.304。结论: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能够为肿瘤患者居家护理提供科学的预警自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居家护理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杜雪梅 李鑫宝 +3 位作者 马玲 高颖 孙萍萍 李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0-923,928,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 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ILs数量,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8例MPM中Ki-67增殖指数。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MPM的预后因素。结果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MPM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亚型均无关(P>0.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TILs中密度、高密度患者的总生存期高于低密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4个月vs 11.1个月,P=0.012);肿瘤细胞Ki-67高增殖指数患者总生存期低于Ki-67低增殖指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2个月vs 11.1个月,P=0.049)。多因素分析显示,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OR=3.666,95%CI=1.1~11.8,P=0.024)。结论MPM中Ki-67增殖指数水平和TILs密度与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相关。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KI-67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康复护理门诊在肿瘤专科护理发展中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俐惠 李温荣 +5 位作者 田红梅 王冲 于恺英 耿海梅 刘娟 王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2期167-171,共5页
随着肿瘤手术、放疗、化疗、介入等治疗手段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治疗并发症、心理、营养、功能障碍等问题。为解决肿瘤患者出现的问题,我院自2016年开始按照肿瘤康复的理念,逐步推出淋... 随着肿瘤手术、放疗、化疗、介入等治疗手段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治疗并发症、心理、营养、功能障碍等问题。为解决肿瘤患者出现的问题,我院自2016年开始按照肿瘤康复的理念,逐步推出淋巴康复护理门诊等多个肿瘤康复护理门诊。在护理门诊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建立了设计-准备-审核-批准的运行模式。肿瘤康复护理门诊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医生、护士的满意度,实现了对肿瘤患者康复的全程管理、拓展了肿瘤护理内涵、为肿瘤专科护士和骨干护士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康复 护理门诊 专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恶性血管球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开宇 魏玉虾 +3 位作者 王大业 孙萍萍 周全 丁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99-1503,共5页
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是一种来源于血管周围血管球体的恶性间质性肿瘤。临床上,血管球瘤多为良性,恶性且多中心发生者十分罕见。该文报道1例多发性恶性血管球瘤。患者为75岁女性,先后于乳腺、回肠、大脑及结肠处发... 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是一种来源于血管周围血管球体的恶性间质性肿瘤。临床上,血管球瘤多为良性,恶性且多中心发生者十分罕见。该文报道1例多发性恶性血管球瘤。患者为75岁女性,先后于乳腺、回肠、大脑及结肠处发生病变,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组织形态学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分析,该病变均被诊断为MGT。虽多次发病,但经手术切除治疗后患者生存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恶性 多发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