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陈静 段蓓蓓 +3 位作者 毕宪国 刘伟民 李慧敏 张华果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9-664,共6页
目的 :构建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政策解读、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并于2024年11月—12月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系统构建北京市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 目的 :构建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政策解读、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并于2024年11月—12月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系统构建北京市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序图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2和0.954,第2轮3个等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304、0.307、0.284,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协调程度较好。最终形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的老年护理中心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该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老年护理中心护士的选拔、培训、绩效考核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护理中心 护士 岗位胜任力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国平 王莉莉 王海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对1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结果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对1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结果 160例脑卒中患者中65例(40.63%)出现抑郁症状。与无抑郁组相比,抑郁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重(P=0.04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低(P=0.000)。进一步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亚组,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00,0.000,0.00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P=0.000,0.000,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534,P=0.005),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r=-0.645,P=0.002)。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关,积极治疗原发病、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早期康复治疗、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将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后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日常生活活动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结构参数模型在中枢神经系统所致肌张力异常评价中的作用和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京 肖娟 杨远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8-411,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产生的肌张力异常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和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肌张力异常不仅造成患者运动模式的异常,也造成独立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在肌张力的评定方法中,国内外常应用改良Ashwo...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产生的肌张力异常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和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肌张力异常不仅造成患者运动模式的异常,也造成独立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在肌张力的评定方法中,国内外常应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等评定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应用简便快捷,但存在着受主观因素影响大、量化精度不足等缺点,不能够完全准确地对肌张力的异常做出识别和诊断。本文从临床肌肉超声检查入手,利用肌纤维结构参数模型的分析对肌张力的测量进行探讨,并进一步讨论肌结构参数在肌张力评价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肌张力异常 参数模型 肌肉结构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社会适应能力 肌纤维结构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付睿 戴威 +2 位作者 孟然 赵星辉 黄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评价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72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施普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同时使用相同剂量的激素、B族维生素和能量合剂治疗,施普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施普善治疗。... 目的评价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72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施普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同时使用相同剂量的激素、B族维生素和能量合剂治疗,施普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施普善治疗。治疗后4周和3个月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4周和3个月施普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61.1%×33.3%和75%×44.4%,总有效率分别为80.5%vs.50%和94.4%vs.72.2%,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House-Brackmann分级Ⅴ~Ⅵ级的重症患者施普善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为82.4%和44.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施普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施普善 House-Brackmann分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卉 邢海英 +1 位作者 刘文宏 黄一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9月~2017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志愿者181例临床资料,分别测量双眼的ONSD,同时完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独立样本t检验分...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9月~2017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志愿者181例临床资料,分别测量双眼的ONSD,同时完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左、右眼ONSD测量值是否有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ONSD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颅内血管狭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81例志愿者平均ONSD(4.39±0.76)mm,2次测量的左眼ONSD与右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及颅内血管狭窄患者的ON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ONSD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6±0.81)mmvs(4.29±0.71)mm,P=0.018]。以ONSD为因变量,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颅内血管狭窄等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ONSD的影响因素(B=-0.273,95%CI:-0.499^-0.047,P=0.018)。结论性别对ONSD有显著影响,ONSD相关的研究应考虑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神经鞘 视乳头水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脂联素、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居欣开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9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脂联素、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医院感染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脂联素、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脂联素、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结果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81%,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1.43%。35例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46株,包括革兰氏阴性菌28株、革兰氏阳性菌16株、真菌2株。感染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和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脂联素、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发生医院感染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脂联素水平显著下降,且存在细胞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异常,值得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脂联素 细胞因子 T细胞亚群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输注超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CAS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宁 张丽红 +1 位作者 张彤 李天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7,206,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超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择期行CAS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52)和对照组(C组,n=...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超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择期行CAS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52)和对照组(C组,n=54)。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T0)、麻醉诱导后5 min(T1)、置入支架前5 min(T2)、置入支架后5 min(T3)、气管拔管后5 min(T4)的血流动力学和脑灌注变化;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氧饱和度(rSO_(2))的标准差(SD),分别记作SD_(MAP)、SD_(HR)和SD_(rSO_(2))。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评价2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D组患者SD_(MAP)、SD_(HR)和SD_(rSO_(2))均明显低于C组(P<0.05);D组麻醉药及血管活性药使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D组术后1 d MoCA评分明显高于C组,术后30 d 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持续输注超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和脑灌注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促进术后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血流动力学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殷宇慧 刘文宏 +5 位作者 虞峰 王卉 高凤莲 卢欣 陈靖 贺茂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进行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进行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26例,共67支血管病变,血管影像(MRA/CTA/DSA)检查107支血管病变。TCD诊断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55.14%,特异性97.91%。诊断椎动脉狭窄敏感性88.89%,特异性97.63%;诊断基底动脉狭窄敏感性46.43%,特异性94.29%;诊断大脑后动脉狭窄敏感性41.51%,特异性100%。结论 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特异性高,敏感性一般。TCD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有助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因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巍 王莉莉 +1 位作者 李海燕 付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2-59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并确定风险指标的预测界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并符合纳入条件的23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后7 d内多普勒...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并确定风险指标的预测界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并符合纳入条件的23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后7 d内多普勒超声结果筛查是否存在无症状深静脉血栓,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风险指标预测界值。结果共37例(15.48%)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无症状深静脉血栓,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水平血浆D⁃二聚体(OR=1.012,95%CI:1.011~1.013;P=0.000)为其重要危险因素。血浆D⁃二聚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界值为343 ng/ml,其灵敏度为0.784、特异度0.9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03(95%CI:0.846~0.929,P=0.000)。结论D⁃二聚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标志物,其水平升高是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血管闭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戴威 付睿 +3 位作者 席春江 赵星辉 黄栋 张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92-1794,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病例中,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脑血管造影诊断近端大血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关系,并分析该评分是否可以为临床预测大血管闭塞提供参考。方法:回... 目的:探讨在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病例中,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脑血管造影诊断近端大血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关系,并分析该评分是否可以为临床预测大血管闭塞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患者就诊时的N1HSS评分与起病10h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根据脑血管造影是否发现大血管闭塞将病例分为两组:大血管闭塞组45例(占68.2%)和非大血管闭塞组21例(占31.8%)。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寻找使用NIHSS评分预测大血管闭塞的最佳判断闽值。结果:从卒中起病至开始脑血管造影的平均时间为(327±93)min,基线NIHSS评分中位数是12.5分(3~30分),发现大血管闭塞组NIHSS评分中位数明显高于非大血管闭塞组(15分vs7分,t=6.9。P〈0.0001)。NIHSS评分预测大血管闭塞的最佳判断阈值是NIHSS评分≥12分,灵敏度是84.4%,特异度90.5%,阳性预测值95.1%,阴性预测值76%。结论:在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大血管闭塞有明显的相关性,NIHSS评分≥12分时,颈内动脉系统大血管闭塞发生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NIHSS评分 血管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损害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付睿 戴威 +2 位作者 席春江 赵星辉 张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2-81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他汀组(n=98)和低剂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他汀组(n=98)和低剂量他汀组(n=96)。两组均在使用对比剂前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其中高剂量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低剂量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48 h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Cys C)水平及术后SCr峰值、SCr增高值(△SCr)、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男性比例、年龄≥70岁比例、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使用率、对比剂用量≥200 ml比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SCr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SCr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Cys C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Cys C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Cys C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高剂量他汀组术后SCr峰值、△SCr均低于低剂量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他汀组CIN发生率低于低剂量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和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损害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介入诊疗术 阿托伐他汀 对比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国平 贺茂林 +1 位作者 王莉莉 陈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805-2806,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效果通过改良Hoehn-Yahr分期标准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VP患者均有脑卒中史,既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效果通过改良Hoehn-Yahr分期标准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VP患者均有脑卒中史,既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以偏瘫、少动为主,锥体束损害明显,静止性震颤少见,常伴有智能障碍等。颅脑MRI显示以基底核、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多伴脑萎缩、白质疏松。改良Hoehn-Yahr分期及MMSE评价治疗前、治疗3周及3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P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并辅以脑血管病综合治疗措施,对VP患者的肌强直、少动和震颤症状有一定改善,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左旋多巴 多巴胺激动剂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0
13
作者 刘菁菁 张菁 贺茂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34例和对照组97例。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组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34例和对照组97例。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组患者年龄偏高,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存在球麻痹症状和意识障碍比例明显增高,合并肺部疾病、心脏病明显增多(P<0.05,P<0.01)。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肺部疾病、心脏病、球麻痹、意识障碍。肺部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病情明显加重,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于高龄、入院时NIHSS评分高、意识障碍、球麻痹、肺部疾病和心脏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及早预防,已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应当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肺疾病 危险因素 发病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脑卒中致残后抑郁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3
14
作者 齐丹青 姚济荣 +2 位作者 刘宇 解月红 张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115-2117,共3页
目的分析首发脑卒中致残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卒中致残患者161例,分别在患者患病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定义为A组、B组... 目的分析首发脑卒中致残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卒中致残患者161例,分别在患者患病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定义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为住院调查,B组、C组为出院门诊随访。调查工具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社会支持调查量表(MOS-SSS)。分析3组患者抑郁发病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A、B、C组抑郁发病率分别为23.6%(38/161),32.9%(53/161),42.2%(68/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P<0.05);3组间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的BI评分、NIHSS评分、MOS-SSS评分、既往病史、病程、月工资收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BI评分、既往病史比例、病程均高于A组,且C组BI评分、既往病史比例高于B组(P<0.05);B、C组NIHSS评分、MOSSSS评分、月工资收入均低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既往病史、病程长是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BI评分高和月工资收入高是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BI评分、NIHSS评分、既往病史、病程、月工资收入是脑卒中致残后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影响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14
15
作者 付睿 贺茂林 +4 位作者 黄栋 赵星辉 张彤 戴威 席春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1-963,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高龄组和56例非高龄组(年龄<80岁)发病<3h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高龄组和56例非高龄组(年龄<80岁)发病<3h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和预后。结果: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患者溶栓治疗后合并颅内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0%(3/30)和10.7%(6/56)(P=1.000),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分别为6.7%(2/30)和3.6%(2/56)(P=0.910)。3个月时预后良好(mRS0~2分)的比例分别为46.7%(14/30)和69.6%(39/56)(P=0.037),病死率分别为16.7%(5/30)和7.1%(4/56)(P=0.315)。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并发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增加,而且依然可以从溶栓治疗中受益,可以筛选合适的高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年龄≥80岁 溶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中血管再闭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付睿 赵星辉 +3 位作者 黄栋 张彤 戴威 贺茂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37-3739,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后再通动脉出现再闭塞的危险因素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发病3~6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动脉溶栓治疗...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后再通动脉出现再闭塞的危险因素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发病3~6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闭塞血管再通和发生再闭塞的情况。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闭塞2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30例。动脉溶栓后起初血管再通率为78.6%,再闭塞率为20.5%。稳定再通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modified Rankin Score0~2)明显高于发生再闭塞者(80%与33.3%)(P=0.012)。对两组患者单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16分(P=0.018)和动脉溶栓后仅获得部分再通(P=0.035)可能是血管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NIHSS评分≥16分或动脉溶栓后仅获得部分再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易于发生再闭塞,再闭塞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溶栓疗法 动脉内 再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去向及转诊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7
作者 屠建莹 任筱舒 陆博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在综合医院完成急性期治疗后,后续康复机构选择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12月急性期脑卒中患者230例,探讨年龄、首次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转诊机构选择等因素对转诊选择的影响。结果共125例...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在综合医院完成急性期治疗后,后续康复机构选择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12月急性期脑卒中患者230例,探讨年龄、首次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转诊机构选择等因素对转诊选择的影响。结果共125例有转诊需求。m RS恶化,转诊需求增高(P<0.05)。在转诊患者中,m RS 0~1分及2~3分患者对延续康复的需求高(F=4.300,P<0.05);m RS 4~5分组对医疗质量(F=3.464,P<0.05)和对住院时长要求高(F=3.692,P<0.05)。≥80岁组对医疗质量要求更高(F=4.630,P<0.05)。在本院继续治疗者更关注延续康复治疗(F=7.590,P<0.001),选择康复专科机构者更关注康复质量(F=32.156,P<0.001),选择社区和养老机构者则更多考虑住院时长(F=18.823,P<0.001)和方便照料(F=14.070,P<0.001)等。转诊医疗机构的信息来源于医生占72.0%,来源于患者占28.0%。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年龄、对最终预后的预期影响对转诊的选择。医方掌握更多的康复医疗资源,在转诊过程中可给患方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转诊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肌不同强度电刺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京 吴海艳 肖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吞咽肌低频电刺激对脑血流的影响,探讨吞咽肌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的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治疗的由真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5例为研... 目的通过观察吞咽肌低频电刺激对脑血流的影响,探讨吞咽肌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的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治疗的由真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0、3、5、7、9 m A的刺激强度刺激吞咽肌,2 h后记录患侧颅内外血管〔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眼动脉(OA)、颈内动脉虹吸部(CS)、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小脑后下动脉(PICA)、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Vs)、舒张期低值血流速(Vd)及平均血流速(Vm)。结果吞咽肌不同刺激强度下,MCA、VA及PICA V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肌不同刺激强度下,VA及PICA 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肌不同刺激强度下,MCA、VA、BA及PICA V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VA、PICA Vs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rs=0.324、0.363、0.415,P<0.05)。颅内外血管Vd与刺激强度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MCA、VA、BA、PICA Vm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rs=0.316、0.358、0.259、0.407,P<0.05)。结论吞咽肌低频电刺激可能增强延髓及部分高级中枢的脑血流,从而达到神经中枢对吞咽动作的控制和吞咽功能改善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卒中 电刺激疗法 脑血管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疾病特点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毕欣伟 王莉莉 +1 位作者 徐慧文 陈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疾病特点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TIA患者219例,根...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疾病特点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TIA患者219例,根据DWI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74例和对照组145例。比较2组的疾病特点及实验室数据。结果急性脑梗死组高血压、脑卒中/TIA史、TIA次数、持续时间、ABCD2和ABCD3-I评分、红细胞计数以及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随着TIA次数和持续时间增加急性脑梗死发生增多(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853,95%CI:1.351~6.027,P=0.006)、脑卒中/TIA史(OR=5.030,95%CI:1.505~16.815,P=0.009)、TIA持续时间(OR=1.034,95%CI:1.019~1.050,P=0.000)、次数(OR=1.926,95%CI:1.316~2.817,P=0.001)对TIA后DWI阳性具有预测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卒中史、TIA次数和持续时间影响DWI的结果,而且TIA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DWI上更容易出现缺血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弥散磁共振成像 高血压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K5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运 王莉莉 +2 位作者 赵茜 马士程 贺茂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7-583,共7页
目的:探讨培养新生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基因沉默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别或联合RNA干扰沉默GRK5基因表达与NF-κB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干... 目的:探讨培养新生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基因沉默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别或联合RNA干扰沉默GRK5基因表达与NF-κB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进行实验分组。利用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GFAP与活性caspase-3表达,细胞分泌TNF-α与NO的浓度,p65、TNF-α、IL-1β和iNOS的表达情况等。结果:GRK5 siRNA刺激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检测到NF-κB表达增多(P<0.01),TNF-α、IL-1β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细胞分泌TNF-α和NO增多(P<0.01),活性caspase-3表达增多(P<0.01)。采用GRK5 siRNA+NF-κB抑制剂联合干预可部分逆转GRK5 siRNA引起的上述变化(P<0.05)。结论:GRK5基因沉默可能通过刺激NF-κB表达增多引起星形胶质细胞活化。GRK5的正常表达可能具有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相关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 NF-KB 星形细胞 炎症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