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部分小学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率及其家庭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任骁方 肖林 +1 位作者 金恩忠 陈思 《中国健康教育》 2014年第8期701-705,共5页
目的了解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视力不良发生率,分析其家庭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某学区内的6所小学共698名一年级新生进行眼科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率高达24.4%。视力不良学生中,女生(28.2%... 目的了解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视力不良发生率,分析其家庭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某学区内的6所小学共698名一年级新生进行眼科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率高达24.4%。视力不良学生中,女生(28.2%)大于男生(20.9%);高龄儿童(25.1%)大于低龄儿童(17.5%);出生季节中夏季最高(35.2%);遗传因素中父母均为近视者最高(44.4%);早产儿(68.3%)高于足月儿(23.9%)。睡觉开灯者(35.5%)高于关灯者(20.0%);使用VDT年限越长,视力不良率越高;室内活动者(28.6%)高于户外活动者(21.5%);户外活动时间越短、课外学习时间越长,视力不良率越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出生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家庭因素与小学新生的视力不良率相关,提示防控近视应从改善家庭环境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新生 视力不良 家庭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23
2
作者 董宁 汤欣 +1 位作者 肖林 徐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6-361,共6页
背景 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ME)的发生和发展,一些因子已证实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ME的预测指标,对房水中多种相关细胞因子的同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与2型... 背景 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ME)的发生和发展,一些因子已证实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ME的预测指标,对房水中多种相关细胞因子的同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ME发生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136眼,术中抽取房水0.lml,采用人磁性微球的多重免疫检测平板同时对房水中27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进行黄斑区OCT检查,比较和分析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结果 纳入的136眼中均成功实施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共116眼完成了4周的随访,占85.29%.术后第4周,34眼发生ME,占29.31%,为ME(+)组,未发生ME者82眼,占70.69%,为ME(-)组,2个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匹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E(+)组术眼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为(237.24±24.16) μm,明显高于术前的(162.41±21.33) μm和ME(-)组术后4周的(185.53±18.35)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E(+)组患者房水中白细胞介素-1β (IL-1β)、IL-6、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4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与术前房水中IL-1β、IL-6、IL-8、IP-10、MCP-1和VEGF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r=0.288,P=0.005;r=0.345,P=0.008;r=0.256,P=0.016;r=0.377,P=0.007;r=0.423,P=0.001;r=0.279,P=0.012).ME(+)组术眼房水中IL-10和IL-12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7).术后4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房水中IL-10和IL-12的质量浓度均呈负相关(r=-0.327,P=0.013;r=-0.264,P=0.036).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上述房水中高表达因子均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ME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5,P=0.026;OR=1.31,P=0.006;OR=3.62,P<0.001;OR=1.82,P=0.007;OR=1.58,P<0.001;OR =4.21,P<0.001;OR=5.36,P<0.001;OR=0.19,P=0.011;OR =0.31,P=0.013).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0、IL-12、IP-10、MCP-1和VEGF质量浓度与白内障术后ME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黄斑水肿 房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曲安奈德前房注射抑制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冰 董宁 +3 位作者 肖林 褚利群 徐景美 王冰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56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前房注射抑制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88眼),由同一医师进行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前房注射抑制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88眼),由同一医师进行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TA1组、TA2组、TA3组,NC组患者术毕结膜下注射2.5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通过辅助切口分别给TA1组、TA2组、TA3组患者前房注射TA0.5mg、1.0mg、2.0mg。观察4组患者术后1d、3d、5d最佳矫正视力、前房反应、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TA2组恢复最佳,术后5d0.4~0.6占12/22(54.6%),>0.8占7/22(31.8%)。术后各时间点TA1组、TA2组、TA3组前房反应明显低于NC组,术后3d、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C组、TA1组、TA2组、TA3组术后5d眼压分别为(14.69±5.13)mmHg(1kPa=7.5mmHg)、(12.78±4.89)mmHg、(13.21±4.63)mmHg、(14.16±5.33)mmHg,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3,P=0.485)。术后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都在正常范围,4组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内注射0.5mg、1.0mg、2.0mg不同剂量的TA,术后都能极好地抑制前房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注射1.0mgTA能够在术后短期取得更好的最佳矫正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前房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水和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变化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褚利群 董宁 +2 位作者 肖林 徐冰 刘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2-1126,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炎性细胞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有多种细胞因子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但DR患者的房水及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与D... 背景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炎性细胞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有多种细胞因子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但DR患者的房水及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与DR病程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房水中MCP-1和MIF的水平与DR病程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眼科和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并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或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患者80例,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DR(NDR)组20例、非增生型DR(NPDR)组38例和增生型DR(PDR)组22例,并收集同期的非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即对照组26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于术中抽取未稀释的房水0.1ml,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房水中MCP-1和MIF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DR组、NPDR组、NDR组、对照组房水中平均MCP-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660.78±562.98)、(1463.26±623.41)、(686.76±186.16)、(494.35±148.59)ng/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68,P=0.000),对照组与NDR组以及NPDR组与PDR组房水中MCP-1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9、0.117);NDR组以及NPDR组与PDR组房水中MCP-1的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DR组、NPDR组、NDR组、对照组患者房水中平均MIF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85±1.99)、(3.56±0.90)、(1.10±0.48)、(0.86±0.46)μg/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502,P=0.000);对照组与NDR组房水中MIF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有受检者房水中MCP-1与MIF质量浓度变化呈正相关(r=0.564,P=0.000)。PDR组、NPDR组、NDR组血清中MCP-1和MIF质量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但4个组间MCP-1和MIF质量浓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58、0.813,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房水中MCP一1和MIF与DR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MCP一1和MIF在DR的损伤机制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长单色光干预形觉剥夺性近视发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鹏飞 肖林 +2 位作者 畅立斌 褚利群 董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25-929,共5页
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发挥抑制作用.研究能否用蓝光刺激来干扰近视的进展对近视的防治研究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短波长蓝光照射对豚鼠单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模型眼各生物学参数变化及巩... 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发挥抑制作用.研究能否用蓝光刺激来干扰近视的进展对近视的防治研究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短波长蓝光照射对豚鼠单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模型眼各生物学参数变化及巩膜组织改变的作用.方法 将36只2周龄豚鼠饲养在白光环境中,右眼用面罩遮盖法建立FDM模型,然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豚鼠分为去剥夺+蓝光照射组、单纯去剥夺组和持续剥夺组.其中去剥夺+蓝光照射组16只豚鼠每日定时右眼解除遮盖1h,去剥夺期间,给予波长430 nm蓝光照射;单纯去剥夺组12只豚鼠,每日定时右眼解除遮盖1h;持续剥夺组8只豚鼠饲养在白光环境中.实验后4周用A型超声测量各组豚鼠的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及玻璃体腔深度(VCD),在扩瞳状态下用检影法测量豚鼠眼屈光度.实验结束时各组取2只豚鼠,质量分数10%水合氯醛麻醉后摘除眼球,制作视网膜病理标本.其他豚鼠麻醉后迅速取鼻侧距视神经根部1 mm处巩膜,称量并计算巩膜干质量.结果 实验开始时3个组间豚鼠右眼的屈光度、ACD、LT及VC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4周后,去剥夺+蓝光照射组、单纯去剥夺组和持续剥夺组豚鼠右眼的屈光度分别为(+1.11±0.17)、(+0.90±0.1 5)和(-2.73±0.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445.470,P=0.000);VCD分别为(3.70±0.09)、(3.78±0.11)和(3.91±0.0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43,P<0.01);3个组豚鼠的巩膜干质量分别为(0.61±0.09)、(0.54±0.08)和(0.43±0.07)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58,P<0.01);而3个组间ACD、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03、0.084,P>0.05).实验开始时,3个组间豚鼠左眼屈光度、ACD、LT及VC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4周后,3个组间左眼屈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36,P=0.000),其中持续剥夺组屈光度改变更为明显,与去剥夺+蓝光照射组、单纯去剥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个组间ACD、LT、VCD和巩膜干质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豚鼠左眼视网膜形态正常,去剥夺+蓝光照射组豚鼠右眼视网膜结构正常,单纯去剥夺组右眼视网膜稍变薄,各层排列清晰,而持续剥夺组右眼视网膜明显变薄,光感受器外节膜盘萎缩,细胞排列紊乱.结论 在眼球发育生长期,蓝光刺激可以阻止后极部巩膜的变薄,缓解玻璃体腔延长的趋势,进而减缓FDM的进展,但不能完全抑制FDM状态,同时430 nm蓝光每天照射1h不会引起视网膜的光损伤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短波长 屈光不正 形觉剥夺性近视 眼球发育 巩膜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角膜切口联合对侧单切口角膜缘松解术矫正散光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冰 褚利群 +2 位作者 肖林 刘晶 董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联合对侧单切口角膜缘松解术对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白内障患者共68例(76眼),患者术前散光均≥1.5D,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36眼)和对照组36例(40眼),术中观察组在最陡散光轴行透明角膜切口... 目的动态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联合对侧单切口角膜缘松解术对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白内障患者共68例(76眼),患者术前散光均≥1.5D,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36眼)和对照组36例(40眼),术中观察组在最陡散光轴行透明角膜切口联合对侧单切口角膜缘松解术;对照组在角膜最陡散光轴做成对的角膜缘松解切口,然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散光有了明显的减少,术前与术后的散光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力>0.8的患者占61.1%,对照组占65.0%;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散光在1.5~3.0D的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散光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散光>3.0D患者,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散光值(1.44±0.41)D与对照组的散光值(1.05±0.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P<0.05)。结论采用最陡散光轴的透明角膜切口联合对侧单切口角膜缘松解术与成对的角膜缘松解矫正术前中、低度散光患者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但对于术前高度散光患者后者的效果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缘松解术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预防青白联合术后前葡萄膜炎的短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晶 肖林 董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80-2382,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抑制术后葡萄膜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设计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患者74例(74眼)按房角结构分为A、B两组,其中分A组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6... 目的:观察比较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抑制术后葡萄膜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设计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患者74例(74眼)按房角结构分为A、B两组,其中分A组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6例(36眼),B组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共38例(38眼)。A、B组用简单随机方法分别分为前房注射和未注射曲安奈德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A组实验组A17例、B17例;对照组A19例、B组实验组17、对照组21例。观察术后第1天的前房炎性反应和术后7d眼压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炎性反应,B组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组明显重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实验组轻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3、7天,A组和B组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安奈德可以抑制闭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症反应,但对于开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 曲安奈德 葡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角狭窄和虹膜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冰松 刘晶 +1 位作者 姚晶磊 王宁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虹膜参数与房角狭窄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以医院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分为房角狭窄组和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将采集到的UBM图像存储并做进一步定... 目的定量分析虹膜参数与房角狭窄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以医院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分为房角狭窄组和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将采集到的UBM图像存储并做进一步定量分析。测量的参数包括: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宽度(anterior chamber width,ACW)、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 distance,AOD)、虹膜膨隆度(iris curvature,Iris C)、虹膜厚度500(iris thickness 500,IT500)、虹膜厚度1500(iris thickness1500,IT1500)、虹膜根部附着点距离(iris root distance,Iris D)。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87例,包括房角狭窄眼102例(54.5%)和正常对照85例(45.5%)。房角狭窄组的ACD、ACW、AOD和Iris D分别为(2.09±0.23)mm、(11.28±0.41)mm、(0.086±0.083)mm、(0.086±0.093)mm,均较正常对照组的(2.69±0.32)mm、(11.49±0.38)mm、(0.279±0.134)mm、(0.185±0.105)mm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房角狭窄组的Iris C、IT500和IT1500分别为(0.365±0.124)mm、(0.492±0.097)mm、(0.532±0.081)mm,均较正常对照组的(0.256±0.109)mm、(0.453±0.082)mm、(0.494±0.079)mm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CD、ACW、Iris C、IT500和Iris D与AOD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房角狭窄眼与Iris C高、周边虹膜肥厚和虹膜根部附着点靠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窄房角 虹膜参数 超声生物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感知训练应用于弱视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任骁方 肖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2-665,共4页
弱视是视觉发育关键期异常视觉经验所导致的视皮层生理学改变和视力发育障碍。视觉感知训练以多媒体为载体,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弱视治疗。感知训练在儿童和成人弱视的治疗中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并通过认知学和神经学机制发挥作用。年龄、弱... 弱视是视觉发育关键期异常视觉经验所导致的视皮层生理学改变和视力发育障碍。视觉感知训练以多媒体为载体,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弱视治疗。感知训练在儿童和成人弱视的治疗中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并通过认知学和神经学机制发挥作用。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训练时间及训练项目等都会影响感知训练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感知训练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晶 王冰松 肖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39-3542,共4页
目的:观察真空小梁成形术(PN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设计。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共58例(105眼)。入选患者治疗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压(Goldma... 目的:观察真空小梁成形术(PN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设计。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共58例(105眼)。入选患者治疗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压(Goldman眼压计)、房角镜、视野检查。患者单眼或双眼进行PNT1000型治疗仪(Ophthalmic International公司生产)治疗。观察首次治疗后1h、1d、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压、视力、眼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种类。首次治疗后1周重复治疗1次。结果:58例(105眼)患者治疗前眼压为(23.7±4.2)mmHg、视力(LogMAR)为0.21±0.12、眼局部平均应用降眼压药物种类(2.23±0.72)种。治疗后1h、1d、1周、2周、1个月、3个月各时间点眼压分别为(23.0±3.6)、(19.8±5.1)、(18.2±4.0)、(19.0±5.1)、(19.3±3.8)、(19.9±3.8)mmHg;眼压下降幅度分别为0.70、3.90、5.50、4.70、4.40、3.80mmHg,除治疗后1h外,其余各时间点较治疗前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d、1周视力为0.08±0.06、0.09±0.05;较治疗前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眼局部平均应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为(1.32±0.68)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NT术可有效地降低POAG和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减少眼局部平均应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使视力短暂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开角型 真空小梁成形术 高眼压症 眼压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周边角膜缘松解术矫正散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冰 董宁 +3 位作者 肖林 徐景美 褚利群 马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对比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与球面IOL植入联合周边角膜缘松解术(peripheral corneal relaxing incisions,PCRI)矫正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5例(55眼)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1.00~3.00D,随机分为Tori... 目的对比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与球面IOL植入联合周边角膜缘松解术(peripheral corneal relaxing incisions,PCRI)矫正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5例(55眼)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1.00~3.00D,随机分为ToricIOL植入组(ToricIOL组,26例26眼)和球面IOL植入联合PCRI组(PCRI组,29例29眼)。术中ToricIOL组植入AcrySof Toric IOL,PCRI组在角膜最陡散光轴处做成对的角膜缘松解切口,植入AcrySof Nature(SN60AT)IOL。术后3个月进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检查以及IOL-Master测量角膜散光轴向及度数、角膜地形图进行角膜散光测定,同时进行对比敏感度测定。结果 ToricIOL组和PCRI组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术后3个月,ToricIOL组18眼(69.2%)裸眼视力≥20/25,PCRI组16眼(55.2%)裸眼视力裸眼视力≥20/25;且ToricIOL组和PCRI组的散光度数都较术前减少,其中ToricIOL组平均下降1.19D,PCRI组平均下降1.00D,两组间残余散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5c·d-1、3.0c·d-1、6.0c·d-1、12.0c·d-1空间频率时,ToricIOL组和PCRI组患者对比敏感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8.0c·d-1空间频率时,两组对比敏感度(15.21±5.77和10.97±3.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ToricIOL植入术与球面IOL植入联合PCRI对低、中度散光矫正都有明确的效果,但ToricIOL植入术具有更加安全、有效、稳定和可预测性好的特点,能使患者获得更加出色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TORIC人工晶状体 周边角膜缘松解术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宁 褚利群 +3 位作者 肖林 王冰松 徐冰 畅立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6,共4页
背景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肿瘤、炎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新生血管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关于MCP-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观察... 背景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肿瘤、炎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新生血管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关于MCP-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观察OIR小鼠视网膜中MCP-1的表达,探讨MCP-1在视网膜血管发育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OIR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0只。OIR组将出生后7d的新生小鼠在体积分数75%氧环境下饲养5d,然后返回正常大气环境中;正常对照组小鼠始终置于正常大气环境中饲养。OIR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在出生后5、7、12、14、17、21d随机抽取10只小鼠,摘除右眼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CP-1蛋白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CP-1mRNA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在出生后的第5天即有MCP-1在视网膜的内核层和节细胞层表达,12d时表达MCP-1的阳性细胞数达到高峰,其他日龄时呈基线表达。OIR组12d时表达MCP-1的阳性细胞数轻度增多,14d时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之后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对照组在5d时可检测到MCP-1mRNA表达,12d时显著上调,之后随小鼠日龄的增加,MCP-1mRNA表达迅速下降,14、17、21d表达基本呈基线水平。OIR组12d时,MCP-1mRNA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在新生血管形成关键期,即14d时表达显著上调,之后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OIR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两因素方差分析,F分组=5.230,P=0.028;F日龄6.898,P=0.001。结论小鼠视网膜发育过程始终伴随着MCP-1的表达,MCP-1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小鼠视网膜血管发育和OIR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视网膜 发育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黄斑色素密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宁 禇利群 +3 位作者 肖林 王冰松 姚晶磊 苏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黄斑色素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的影响,以及MPOD与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2009年间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已被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黄斑色素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的影响,以及MPOD与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2009年间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已被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4例,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不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28例,2型糖尿病伴轻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26例,以及非糖尿病健康志愿者组(NC)25例,所有受试者进行空腹血液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采用异色闪烁光度测量法测量黄斑色素密度。结果:全部受试者共158只眼的黄斑色素密度均值为0.513±0.128,分别对NC、NDR、NPDR三组中各个组内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MPOD值进行比较,均P>0.05;分别对三组中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组间的MPOD值分别比较,P值均<0.05;MPOD值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相关性,均P>0.05;MPOD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622,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MPOD下降,MPOD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黄斑色素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宁 汤欣 +1 位作者 肖林 徐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8-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42例BRVO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择42名年龄、性别与观察对象相匹配的、无其他影响Hcy病...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42例BRVO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择42名年龄、性别与观察对象相匹配的、无其他影响Hcy病史的非视网膜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RVO发生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抽取BRVO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对照组抽取单次空腹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Hcy,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维生素B12、叶酸水平,C677T MTHFR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BRVO患者阻塞发生后3 d Hcy水平(11.01±4.09)μmol·L-1与对照组(10.04±3.67)μmol·L-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BRVO患者的Hcy水平在发生阻塞后逐渐升高,BRVO发生后1个月Hcy达到高峰(13.27±5.81)μmol·L-1,6个月时下降到正常水平(11.17±4.36)μmol·L-1。同时,BRVO患者Hcy水平在BRVO发生后3 d(r=0.343)、1个月(r=0.381)、3个月(r=0.432)、6个月(r=0.360)都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均为P<0.05)。然而,BRVO患者Hcy水平的变化与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以及C677T MTHFR基因多态性无关(均为P>0.05)。结论患者发生BRVO后Hcy水平一过性升高,本研究结果不支持Hcy是BRVO的独立危险因素的推测,然而Hcy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疾病本身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恢复期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屈光性弱视眼黄斑ETDRS分区厚度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任骁方 肖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0-253,257,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弱视及正常儿童黄斑参数进行测量及相关性分析,为探索弱视发病的外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患者60例(80眼)(弱视组)及正常对照组80例(80眼)(正...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弱视及正常儿童黄斑参数进行测量及相关性分析,为探索弱视发病的外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患者60例(80眼)(弱视组)及正常对照组80例(80眼)(正常组),应用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和OCT仪检测两组的眼轴长度及各黄斑参数,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弱视组与正常组相比,黄斑厚度在中心凹(242.41±22.77)μm及外环区更厚(P=0.048、0.000、0.005、0.000、0.001),而内环区四个象限黄斑厚度、平均黄斑厚度(282.98±23.05)μm和体积(9.96±0.73)mm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各黄斑参数无性别差异(均为P>0.05),而正常组男生与女生相比,黄斑厚度在内环鼻侧、下方、颞侧更厚(P=0.03、0.01、0.02)。不同弱视程度各黄斑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内环下方的黄斑厚度与矫正视力具有相关性(r=0.267,P=0.017),外环鼻侧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存在相关性(r=0.350,P=0.001;r=-0.359,P=0.001)。结论弱视眼视网膜黄斑的结构存在异常;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会对黄斑厚度的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黄斑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ETDRS分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细胞通路在高压氧和过氧化氢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畅立斌 鲍永珍 +1 位作者 黎晓新 肖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3-926,共4页
目的研究JNK细胞信号通路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活力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实验分为对照组、SP600125组(20μmol·L-1)、HBO组(体... 目的研究JNK细胞信号通路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活力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实验分为对照组、SP600125组(20μmol·L-1)、HBO组(体积分数95%O2+体积分数5%CO2,600 Pa)、HBO+SP600125组、H2O2组(200μmol·L-1)和H2O2+SP600125组,处理6 h后收集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凋亡试剂盒处理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JNK、p-JNK、c-Jun、p-c-Jun、caspase 3、caspase 9的表达情况。结果作用6 h后,HBO和H2O2处理的晶状体上皮细胞A570分别为0.423±0.047和0.406±0.069,较对照组的0.824±0.065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为(19.773±1.147)%和(29.206±1.678)%,较对照组的(2.184±1.015)%明显上升(P<0.05),SP600125可部分抑制HBO和H2O2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HBO和H2O2处理的晶状体上皮细胞p-JNK、p-c-Jun蛋白表达量及caspase 3、caspase 9蛋白表达量升高,Sp600125可部分抑制高压氧和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p-JNK、p-c-Jun、caspase 3、caspase 9蛋白高表达。结论 HBO和H2O2可激活晶状体上皮细胞中JNK细胞信号通路,促使细胞凋亡,提示JNK细胞信号通路在HBO和H2O2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过氧化氢 晶状体上皮细胞 JNK细胞信号通路 caspase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6例正常人房水中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艳 李臻 +3 位作者 吴越 张健 蒋惠中 王宁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1-464,共4页
目的检测正常人房水中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Tau蛋白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6例常规白内障手术病人房水,按照年龄分为:A组(年... 目的检测正常人房水中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Tau蛋白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6例常规白内障手术病人房水,按照年龄分为:A组(年龄小于60岁,n=25),B组(年龄60~69岁,n=30),C组(年龄70~79岁,n=32),D组(年龄≥80岁,n=29),运用Ellisa方法检测样本中APP、Tau蛋白和Aβ40、Aβ42的浓度。结果不同年龄组房水中Aβ40、Aβ42、Tau蛋白和APP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房水中Aβ40、Aβ42、Tau蛋白和APP的浓度随年龄改变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房水 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淀粉样前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患者早期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宇涵 杨珂 +3 位作者 李晓霞 辛晨 张熙芳 乔利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讨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后近视患者早期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ICL V4c植入术,且术后1周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 目的探讨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后近视患者早期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ICL V4c植入术,且术后1周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1周UCVA(logMAR)≥0的近视患者64例(64眼)为视力恢复较差组;匹配同期在我院行ICL植入术,且术后1周UCVA≥术前BCVA的近视患者160例(160眼)为视力恢复较好组。检查患者术前非接触性眼压(NCT)、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SE)、白到白距离(WTW)、角膜曲率(K)、角膜前表面中央扁平子午线曲率(K_(1))、角膜前表面陡峭子午线曲率(K_(2))、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C)、中央角膜厚度(CCT)、瞳孔直径、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测量患者术后1周的非接触性眼压(NCT)、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SE)、拱高,并记录术中植入ICL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预期晶状体残留度数和ICL直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指标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视力恢复较差组中37例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的指标分析。结果视力恢复较差组患者术前K_(1)、K_(2)均大于视力恢复较好组(P=0.01、0.001),术后UCVA(logMAR)、BCVA(logMAR)均大于视力恢复较好组(均为P<0.001)。两组患者间平均K值、中央平均曲率半径、3 mm区平面中心半径、3 mm区陡中心半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力恢复较差组术后球镜度数小于视力恢复较好组(P=0.0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K_(2)是影响术后1周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OR=0.693,P=0.001),较高的术后球镜度数是影响术后1周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OR=4.131,P=0.003)。视力恢复较差组中37例患者随访至术后1个月,其中25例(67.6%)患者术后UCVA≥术前BCVA,与12例(32.4%)患者术后1个月UCVA<术前BCVA的患者相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球镜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结论术前K_(2)、术后球镜度数是影响ICL术后1周近视患者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近视 视力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与非弱视患者空间扭曲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霞 林彩霞 +3 位作者 张熙芳 褚航 阎丽 乔利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与非弱视患者空间扭曲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0.8)分为非弱视组和弱视组,非弱...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与非弱视患者空间扭曲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0.8)分为非弱视组和弱视组,非弱视组患者21例,弱视组患者29例。采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检测患者空间扭曲情况,检测时视标“○”沿着3个直径分别为3.6°、4.4°和5.2°的同心圆随机闪现,受试者将“+”套入“○”后点击鼠标,将结果记录为空间扭曲距离(SDD)和空间扭曲角度(SDA),两者计量单位分别为像素和度(°),箭头的头尾距离为SDD,与水平线夹角为SDA,在小、中、大三个同心圆分别记录为SDDs、SDDm、SDDl和SDAs、SDAm、SDAl。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弱视组患者双眼SDD较非弱视组明显增大,除SDDm外(P=0.20),SDDs和SDD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患者双眼SDA较非弱视组明显增大,除SDAm外(P=0.25),SDAs和SDA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觉空间扭曲更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非弱视患者具有明显空间扭曲,而部分弱视患者无明显空间扭曲的现象。结论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较非弱视患者具有更明显空间扭曲,其可能参与弱视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扭曲 高度近视 屈光参差 弱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1及其受体在wAMD小鼠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20
作者 周全 肖琳 +5 位作者 徐景美 徐冰 Karen Wu 刘晶 卢艳 褚利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R2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小鼠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制备wAMD小鼠模型,摘取眼球制作冷...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R2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小鼠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制备wAMD小鼠模型,摘取眼球制作冷冻切片,使用MCP-1和CCR2单克隆抗体行免疫荧光检测。使用CD11b和CD68单克隆抗体分别与CCR2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共表达研究以检测CCR2阳性细胞的来源。制备视网膜的总蛋白和总mRNA提取物,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MCP-1及其受体CC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无明显的MCP-1表达,wAMD小鼠模型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下有显著的新生血管网形成,且RPE层连续性被破坏,其中RPE细胞有明显的MCP-1表达上调。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无明显的CCR2的表达,wAMD模型小鼠的视网膜中CCR2阳性细胞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wAMD模型小鼠眼内MCP-1和CCR2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上调。免疫荧光共表达结果显示CCR2与CD11b有显著的共表达,双阳性细胞集中在RPE层和视网膜外层;而CCR2与CD68无明显的共表达。结论 MCP-1及其受体可能与wAMD小鼠模型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成及其炎症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MCP-1 CCR2 CNV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