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分析
1
作者 徐龙薇 王亚丹 +1 位作者 周敏思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3,共8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方法选取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30只,应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灌胃给予OVA的方式诱导野生型小鼠建立嗜酸性胃肠炎模型。通过测量小鼠体质量...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方法选取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30只,应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灌胃给予OVA的方式诱导野生型小鼠建立嗜酸性胃肠炎模型。通过测量小鼠体质量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道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方法验证小鼠嗜酸性胃肠炎是否造模成功。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检测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小肠和结肠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结果OVA腹腔致敏和灌胃激发可成功诱导小鼠嗜酸性胃肠炎模型。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小肠、结肠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多,中性粒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的外周血及小肠、结肠组织中浸润比例增加。结论巨噬细胞在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肠道引流淋巴结及肠组织中浸润增多,中性粒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和肠组织中浸润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嗜酸性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亚丹 王苗苗 +5 位作者 郭春梅 台卫平 刘红 宿慧 王沧海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2-310,共9页
目的 纳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入院24 h内简单、易获得的临床指标,构建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并开发网页计算器,以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及时制定诊疗决策。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 目的 纳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入院24 h内简单、易获得的临床指标,构建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并开发网页计算器,以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及时制定诊疗决策。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3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其中226例轻症患者作为轻症(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152例中重症(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症(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作为非轻症(non-mild acute pancreatitis,NMAP)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相关的高危因素,并以此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筛选模型预测的临界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评价模型预测的真实性,计算Kappa中评价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8例AP患者,其中男性252例(66.7%),女性126例(33.3%),其中MSAP 136例,SAP 16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心率(heart rate,H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 ratio,NLR)、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淀粉酶(amylase,AMY)、血糖(blood glucose,Glu)、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蛋白(albumin,ALB)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预测模型方程为Y=-9.487+0.363×RDW(%)+0.525×FIB(g/L)+0.086×Glu(mmol/L)+0.417×LDH(U/L)+0.248×AMY(U/L)。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5,大于相关指标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of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评分的AUC。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在预测NMAP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提示在阈概率为0.4~1.0时,使用此模型预测识别AP发展为NMAP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使患者在临床中获益。根据约登指数最大点筛选模型预测NMAP的临界值为0.321。以临界值≥0.321预测为NMAP,模型预测的灵敏度=69.5%,特异度=86.2%;Kappa值=0.53,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真实性和与实际结果中度一致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相对较高。结论 基于入院24 h内简单、易获得的临床指标RDW、FIB、Glu、LDH、AMY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的作用,但漏诊率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严重程度 早期预测模型 网页计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林琳 吴静 +2 位作者 刘揆亮 刘红 王沧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分析拟诊小肠出血并行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患者的临床内镜特点及其小肠出血的病因。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拟诊小肠出血并首次行CE检查的全部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CE... 目的分析拟诊小肠出血并行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患者的临床内镜特点及其小肠出血的病因。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拟诊小肠出血并首次行CE检查的全部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CE发现、临床诊断和病因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1例(1.1%)患者发生CE滞留情况。患者年龄14~94岁,平均年龄(59.7±19.4)岁,男性58例(62.4%),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者37例(39.8%),住院患者87例(93.5%)。显性出血者较隐匿性出血者住院比例更高、血红蛋白浓度更低(P<0.05)。CE检出小肠炎性反应最多(53/93),小肠血管疾病次之(18/93)。74.2%(69/93)患者明确小肠出血原因,包括:NSAIDs相关性小肠病26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14例、克罗恩病5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5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5例、门脉高压性小肠病4例、肠道寄生虫病4例、Meckel's憩室3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1例和小肠恶性血管球瘤1例。显性和隐匿性出血者分别有75.0%(51/68)和72.0%(18/25)患者明确了出血原因(P=0.769)。结论CE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小肠炎性反应特别是NSAIDs相关性小肠病是本中心引起小肠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小肠出血 小肠疾病 诊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部机关体检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沧海 宿慧 +4 位作者 陶旭光 林香春 吴静 台卫平 刘揆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铁道部机关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及血清预警因子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铁路职工进行身高、体质量、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测定及腹部超声检查,进行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 目的探讨铁道部机关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及血清预警因子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铁路职工进行身高、体质量、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测定及腹部超声检查,进行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结果铁道部机关体检人员共1 705人,纳入研究1 337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脂肪肝程度加重,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三酰甘油、血糖、尿酸呈升高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下降趋势。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程度脂肪肝组均高于对照组,以脂肪肝家族成员组升高最为显著,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轻中度脂肪肝组显著升高。结论随着代谢紊乱的加重,脂肪肝程度加重,且IL-6、TNF-α在脂肪肝家族成员组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危险因素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异时性进展期腺瘤风险筛查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春梅 刘红 +7 位作者 焦月 张倩 王沧海 王亚丹 蔺武 魏南 张澍田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5-301,共7页
目的 筛选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异时性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构建个体化风险筛查模型并验证模型的筛查效果。方法 将2007年4月至2017年10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34例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术后3年结肠镜随访。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目的 筛选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异时性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构建个体化风险筛查模型并验证模型的筛查效果。方法 将2007年4月至2017年10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34例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术后3年结肠镜随访。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筛查模型。利用验证组验证模型的筛查效果。结果 734例患者包括建模组485例,验证组249例。平均年龄为(64.6±11.5)岁,男性440例,女性294例。总的异时性进展期腺瘤发生率为11.9%(建模组12.0%,验证组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糖尿病病史、右半结肠癌、中低分化腺癌、腺癌合并腺瘤,腺癌合并进展期腺瘤为异时性进展期腺瘤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筛查结直肠癌术后出现异时性进展期腺瘤的模型,并建立风险筛查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957(95%CI:0.935~0.973),模型筛查临界值为0.938 7。验证结果显示,构建的筛查模型的灵敏度=93.1%,特异度=89.1%,并且筛查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62)。结论 以男性、糖尿病病史、右半结肠癌、中低分化腺癌、腺癌合并腺瘤、腺癌合并进展期腺瘤七个因素,构建的结直肠癌术后出现异时性进展期腺瘤筛查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异时性进展期腺瘤 筛查模型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抑制因子Id3在散发性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艳会 刘揆亮 +3 位作者 刘红 王沧海 张颖 吴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52-2054,2058,共4页
目的观察分化抑制因子Id3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散发性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EnVision System)检测经病理证实的18例患者的正常大肠黏膜组织,30例患者的大肠腺瘤组织,3... 目的观察分化抑制因子Id3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散发性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EnVision System)检测经病理证实的18例患者的正常大肠黏膜组织,30例患者的大肠腺瘤组织,35例患者的散发性大肠腺癌组织中Id3的表达情况。结果 Id3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及散发性大肠腺癌组织中分别是11.1%,70.0%和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癌中Id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大小、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Id3在大肠腺瘤、散发性大肠腺癌中均有表达,其可能参与大肠腺瘤的发生、发展及癌变,可促进散发性大肠腺癌淋巴结转移,同时Id3高表达可作为判断散发性大肠腺癌转移的一个潜在的重要指标,对其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蛋白质类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乙型肝炎肝硬化至肝癌过程中血清标志蛋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沧海 吴静 +2 位作者 宿慧 郭春梅 林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551-2554,共4页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至肝癌过程中血清标志蛋白的变化,以期发现早期肝癌甚至癌前病变时的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0—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至肝癌过程中血清标志蛋白的变化,以期发现早期肝癌甚至癌前病变时的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0—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40例,对其进行随访,为期3年,每6个月抽血1次,保存血清。其中12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确诊为原发性肝癌,2例患者留取血样量不足,仅对10例患者的血样进行分析。对完成随访未进展为肝癌的20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性别、年龄匹配选取40例。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健康者的血样40例。应用MALDI-TOF-MS技术分析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变化。结果应用CM10芯片共检测出109个蛋白峰,其中具有差异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4 350.8 Da、6 858.5 Da、7 571 Da、15 125 Da、15 893 Da。其中4 350.8 Da随着肝癌的发生逐渐呈上调趋势,6 858.5 Da、7 571 Da、15 125 Da、15 893 Da随着肝癌的发生呈下调趋势。结论随着肝癌的发生,分子量为4 350.8 Da的蛋白质呈逐渐上调趋势,其余6 858.5 Da、7 571 Da、15 125 Da、15 893 Da蛋白质呈逐渐下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化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内镜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莉 丁鹏鹏 +7 位作者 陈建宏 王亚丹 郭春梅 孟明明 王艳玲 祁小宝 张文辉 刘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内镜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内镜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51例,其中止血成功26例,止血失败25例。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内镜下静脉曲张分级及出血表现、血液生化指标、超声表现、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分析其止血疗效的影响因素。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成功止血26例,止血成功率为51%。两组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是否合并肝癌、是否合并门静脉血栓、是否首次出血、WBC、Hb、PLT、PTA、ALT、TBil、Alb、ChE、MELD评分、胃镜下出血部位、出血表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止血成功组病程时间长于失败组(t=2.760,P=0.008),门静脉直径和内镜下曲张静脉直径均小于失败组(t=-4.847、χ2=-6.590,P值均<0.05),失败组Child-Pugh C级比例明显高于成功组(χ2=5.684,P=0.017)。肝硬化病程(OR=0.913,95%CI:0.838~0.994)、门静脉直径(OR=1.925,95%CI:1.516~2.443)和曲张静脉直径(OR=23.254,95%CI:2.250~240.352)是影响内镜下止血疗效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急诊内镜止血成功率较低,肝硬化病程、门静脉直径和曲张静脉直径是影响内镜下止血疗效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超重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宿慧 王沧海 吴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3448-3451,共4页
目的探讨非超重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从201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某单位职工1 337例中,选取非超重人群747例。根据是否患有NAFLD分为NAFLD组(n=210)和对照组(n=537)。检测所有受... 目的探讨非超重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从201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某单位职工1 337例中,选取非超重人群747例。根据是否患有NAFLD分为NAFLD组(n=210)和对照组(n=537)。检测所有受试者血常规、空腹血糖(FPG)、血脂、肝功能及血尿酸(SUA),并于两组中分别随机抽取20例受试者,检测血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腰围、白细胞计数(WBC)、直接胆红素(DBIL)、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LT、AST、碱性磷酸酶(ALP)、SU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DBIL、HDL-C、SUA是非超重人群患NAFLD的影响因素(P<0.05)。NAFLD组血浆IL-6、TNF-α、GM-C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围增加、SUA水平升高及DBIL、HDL-C水平降低是非超重人群患NAFLD的危险因素,同时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也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脂肪肝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avenoⅦ标准筛查进展期慢性肝病出现高风险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价值分析
10
作者 郭春梅 刘红 +4 位作者 王亚丹 孟明明 王沧海 宿慧 吴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8-825,共8页
目的评价BavenoⅦ标准用于筛查国内进展期慢性肝病患者出现高风险食管胃静脉曲张(HRV)的价值,并比较与Expanded BavenoⅦ标准的优劣。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进展期慢性肝病患者146例,... 目的评价BavenoⅦ标准用于筛查国内进展期慢性肝病患者出现高风险食管胃静脉曲张(HRV)的价值,并比较与Expanded BavenoⅦ标准的优劣。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进展期慢性肝病患者146例,根据胃镜检查是否存在HRV分为HRV组(n=68)和对照组(n=78)。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肝脏硬度值(LSM)和胃镜结果,评价不同的BavenoⅦ标准对于诊断HR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McNemar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预测HRV的各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P<0.1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种BavenoⅦ标准诊断HR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入组患者中位年龄54(29~84)岁,男性占比65.8%,主要病因为HBV(n=115,78.8%)。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SM、PLT计数与HRV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据BavenoⅦ标准,LSM>20 kPa或PLT<150×10^(9)/L与HRV有关(P值均<0.05);根据Expanded BavenoⅦ标准,LSM>25 kPa或PLT<110×10^(9)/L与HRV有关(P值均<0.05)。LSM和PLT诊断HRV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95%CI:0.723~0.859)和0.789(95%CI:0.714~0.852)。符合与不符合BavenoⅦ标准患者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和HRV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14、23.14,P值均<0.001)。符合与不符合Expanded BavenoⅦ标准患者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和HRV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51、25.71,P值均<0.001)。虽然Expanded BavenoⅦ标准可以豁免更多的胃镜检查(32.9%vs 13.7%),但BavenoⅦ标准敏感度更高(0.98 vs 0.88),NPV更高(0.95 vs 0.83),且可更好地避免漏诊HRV(1.0%vs 9.3%)。结论BavenoⅦ标准更适用于筛查国内进展期肝病患者出现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venoⅦ标准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弹性测定仪测定受控衰减参数在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春梅 吴静 +2 位作者 王沧海 王亚丹 尹金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测定仪(Fibro Scan)测定受控衰减参数(CAP)在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脂肪性肝病(FLD)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超声检查测定肝脏硬度及脂肪变,并确诊为FLD的患者524例,...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测定仪(Fibro Scan)测定受控衰减参数(CAP)在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脂肪性肝病(FLD)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超声检查测定肝脏硬度及脂肪变,并确诊为FLD的患者524例,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组40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合并NAFLD组69例,酒精性肝病(ALD)组49例。另选择门诊就诊查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患者48例为AMA-M2组。患者均经腹部超声诊断为FLD。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师测定CAP,取右腋前线和腋中线第7、8肋间捕获10次回波,取中位数(M)作为CAP。结果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HB合并NAFLD组、ALD组、AMA-M2组CAP低于NAFLD组,CHB合并NAFLD组CAP低于A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ibro Scan测定CAP有助于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FL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受控衰减参数 脂肪肝 酒精性 乙型肝炎 慢性 自身免疫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胃镜下套扎术、硬化术和组织胶注射术治疗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丁鹏鹏 张文辉 +6 位作者 祁小宝 路筝 王艳玲 韩晶晶 陈建宏 郭春梅 刘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下套扎术(EVL)、硬化术(EIS)和组织胶注射术(HI)在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不同止血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胃镜...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下套扎术(EVL)、硬化术(EIS)和组织胶注射术(HI)在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不同止血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胃镜止血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1264例,按照急诊胃镜下不同止血方法进行分组,比较EVL组、EIS组、HI组间的操作成功率、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率及术后并发症;依据出血位置进行再分类,比较不同出血部位不同止血方法的止血成功率。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不同止血方法组间操作成功率差异显著(χ2=75.01,P<0.05),EIS、HI操作成功率明显高于EVL,EIS高于HI(P值均<0.05)。不同止血方法组间止血成功率差异显著(χ2=9.885,P<0.05),HI止血成功率高于EVL及EIS(P值均<0.05)。不同组间术后早期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P=0.865)。不同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误吸并发肺炎、发热、胸骨后不适差异显著(χ2值分别为19.08、23.94、19.56,P值均<0.05);EVL术后误吸并发肺炎的发生率高于EIS、HI,HI术后发热比例高于EVL、EIS,EVL、HI术后胸骨后不适发生率高于EI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食管胃交界线(EGJ)线上1~5 cm内EIS、EVL止血成功率高;EGJ线上1 cm至线下2 cm内EIS与HI止血成功率无明显差异;EGJ线下2~5 cm内HI止血成功率高。结论EVL、EIS、HI为治疗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方法,依据出血位置合理选择止血方法可提高止血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接合处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胃镜检查 止血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门静脉栓子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胃镜下硬化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术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丁鹏鹏 王沧海 +6 位作者 李莉 陈建宏 祁小宝 王艳玲 路筝 张文辉 刘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下硬化术(EIS)序贯联合组织胶注射术(HI)在合并门静脉栓子(PVE)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治疗中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下硬化术(EIS)序贯联合组织胶注射术(HI)在合并门静脉栓子(PVE)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治疗中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胃镜治疗的合并PVE的EGVB患者共109例,按照急诊胃镜下止血疗效分为止血失败组(n=28)和止血成功组(n=81),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胃镜下静脉曲张及出血表现、血液生化指标、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分析其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止血失败组外周血WBC、TBil、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止血成功组(统计值分别为Z=3.794、Z=4.751、χ2=40.104、Z=6.412,P值均<0.001),而PTA、Alb、CHE均显著低于止血成功组(统计值分别为t=9.653、Z=3.093、Z=4.092,P值分别为<0.001、0.002、<0.001);其中WBC、PTA、TBil、Alb、Child-Pugh分级为其止血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28.543(1.285~634.113)、0.194(0.045~0.835)、2.197(1.004~4.810)、0.448(0.209~0.961)、5.164(1.307~20.406),P值均<0.05]。结论WBC、PTA、TBil、Alb、Child-Pugh分级为急诊EIS序贯联合HI治疗合并PVE的EGVB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充分评估并纠正有助于提高止血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止血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芸 李文坤 +2 位作者 苏珈仪 王亚丹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0-76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炎症指标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断为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并完成病变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炎症指标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断为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并完成病变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结肠镜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分析炎症指标与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P=0.006)、病变部位(P=0.000)、病变大小(P=0.000)、病变数目(P=0.004)、病变治疗方式(P=0.000)、中性粒细胞计数(P=0.000)、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P=0.000)、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P=0.001)与早期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前病变的病理性质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病史(P=0.009)、病变部位(P=0.000)、病变大小(P=0.000)、病变数目(P=0.024)、SII(P=0.004)是早期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前病变病理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SII区分两组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95%CI:0.560~0.725,P=0.001);当SII为500.27时,其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54.9%,特异度为70.7%,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40)。结论SII用于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可能有助于内镜医师在行结肠镜时初步判断病变的病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前病变 炎症指标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胰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捷瑶 王沧海 +6 位作者 陈建宏 丁鹏鹏 杜雪梅 李莉 王亚丹 魏南 刘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70-2273,共4页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由癌性成分和肉瘤样成分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的恶性肿瘤[1]。可发生于全身各器官,多见于肺[2-3],原发于肝胆胰的SC较少见,其恶性程度高、增长速度快,侵袭性强,预后差[4]。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由癌性成分和肉瘤样成分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的恶性肿瘤[1]。可发生于全身各器官,多见于肺[2-3],原发于肝胆胰的SC较少见,其恶性程度高、增长速度快,侵袭性强,预后差[4]。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胆胰SC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旨在探讨该病的特点,提高对SC的认识水平,为后续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肉瘤样癌 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E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HT2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揆亮 李楠杉 +3 位作者 吴静 李文坤 李倩 王亚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5-430,共6页
目的验证Notchless同源物1(Notchless homolog 1,NLE1)在结肠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评价其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评价NLE1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组织... 目的验证Notchless同源物1(Notchless homolog 1,NLE1)在结肠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评价其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评价NLE1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组织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评价NLE1沉默对HT2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显示,NLE1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4.3%(15/105),44.0%(11/25)及68.6%(72/105),在腺癌中明显高于腺瘤(P<0.05),在腺瘤中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结肠正常黏膜、腺瘤及腺癌组织三组的NLE1 mRNA表达分别为1.38±0.82,5.04±2.09,7.57±1.25。腺癌组织中NLE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瘤(P<0.05),腺瘤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1)。NLE1沉默显著抑制HT29细胞增殖(P<0.05)及克隆形成能力(P<0.05),促进其凋亡(P<0.05),并可促进Bax及Fas的表达。结论结肠腺癌中高表达的NLE1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从而发挥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E1 结肠癌 结肠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4指数与肝脏硬度值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显著肝纤维化的评估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春梅 吴静 +1 位作者 尹金淑 葛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09-1013,共5页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易发生肝纤维化。目的探讨FIB-4指数、肝脏硬度值(LSM)对NAFLD合并T2DM患者出现显著肝纤维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易发生肝纤维化。目的探讨FIB-4指数、肝脏硬度值(LSM)对NAFLD合并T2DM患者出现显著肝纤维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NAFLD合并T2DM的患者2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小板计数、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清蛋白、LSM,计算BMI、FIB-4指数、肝纤维化评分(NFS)。本研究以NFS>0.676分作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比较不同FIB-4指数、LSM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发生率;绘制FIB-4指数、LSM预测NAFLD合并T2DM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Youden指数。结果 FIB-4指数>3.25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发生率大于FIB-4指数≤3.25患者(P<0.05);LSM≥9.9 kPa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发生率大于LSM<9.9 kPa患者(P<0.05)。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将FIB-4指数>3.25、LSM≥9.9 kPa作为预测显著肝纤维化的临界值。FIB-4指数预测NAFLD合并T2DM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866[95%CI(0.804,0.928)],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97.5%,阳性预测值为66.7%,阳性似然比为17.8%,Youden指数为0.419;LSM预测NAFLD合并T2DM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901[95%CI(0.850,0.952)],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Youden指数分别为74.1%、90.7%、45.5%、8.00%、0.648。结论 FIB-4指数与LSM均可用于预测NAFLD合并T2DM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LSM简便、易检测,应作为首选,而对于无条件地区,可选择FIB-4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肝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FIB-4指数 肝脏硬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和结肠镜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琳 吴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1-984,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和结肠镜特点,以协助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6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初发I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结肠镜检查特点。结...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和结肠镜特点,以协助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6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初发I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结肠镜检查特点。结果共纳入74例初发IC患者,女40例(54.1%),平均年龄(68.3±11.3)岁,≥65岁45例(60.8%)。主要临床症状有便血[89.2%(66/74)]、下腹痛[83.8%(62/74)]、恶心[25.7%(19/74)]、便秘[24.3%(18/74)]、腹胀[24.3%(18/74)]。伴随的基础疾病有高血压[60.8%(45/74)]、外周动脉硬化[41.9%(31/74)]、高脂血症[35.1%(26/74)]、腹部手术史[32.4%(24/74)]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9.7%(22/74)]。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和溃疡。52例患者为左半结肠受累,4例合并结肠恶性肿瘤。部分患者血糖、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升高。20例患者血管超声和/或CT血管造影发现了不同程度的腹腔血管狭窄。结论 IC好发于女性和老年人,左半结肠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存在IC合并结肠恶性肿瘤的情况,应重视结肠镜检查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同时注意预防可逆因素所致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缺血性 体征和症状 结肠镜检查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狭窄性小肠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文坤 刘揆亮 吴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4527-4530,共4页
目的分析隐源性多灶性溃疡狭窄性小肠炎(CMUSE)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2年2月收治的1例CMUSE病例,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确诊或疑诊为CMUSE的个案报道,并对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隐源性多灶性溃疡狭窄性小肠炎(CMUSE)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2年2月收治的1例CMUSE病例,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确诊或疑诊为CMUSE的个案报道,并对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与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22例患者,确诊18例,疑诊4例;男10例,女12例;中位年龄为32岁,自发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3年。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20例),腹胀(10例),恶心、呕吐(8例),便血、黑便(7例)等;实验室检查低清蛋白血症12例,便隐血试验阳性11例;11例行小肠镜检查,9例行胶囊内镜检查,8例行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均可见阳性改变;12例行手术治疗,7例术后复发;12例行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病情缓解,4例无效;1例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有效。结论 CMUSE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疾病,小肠多发浅表溃疡和肠腔狭窄是其典型表现。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对该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激素为其一线治疗,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开始用于治疗,其他治疗有营养支持、外科手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狭窄性小肠炎 胶囊内窥镜 糖皮质激素类 症状和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条件性Eva1a/Tmem166基因敲除小鼠的表型分析
20
作者 陈建宏 林欣 +5 位作者 冯金秋 丁鹏鹏 王苗苗 林琳 刘红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8-574,共7页
目的应用Cre-LoxP技术构建自噬相关基因Eva1a肝细胞条件性敲除小鼠初步探讨Eva1a基因敲除对小鼠表型的影响。方法LoxP标记的Eva1a^(flox/+)小鼠与Alb-Cre工具鼠通过多次繁殖杂交,构建纯合型肝细胞条件性Eva1a基因敲除(Eva1a^(flox/flox)... 目的应用Cre-LoxP技术构建自噬相关基因Eva1a肝细胞条件性敲除小鼠初步探讨Eva1a基因敲除对小鼠表型的影响。方法LoxP标记的Eva1a^(flox/+)小鼠与Alb-Cre工具鼠通过多次繁殖杂交,构建纯合型肝细胞条件性Eva1a基因敲除(Eva1a^(flox/flox):Alb-Cre)小鼠模型。选取Eva1a^(flox/flox):Alb-Cre小鼠与同窝野生(Eva1a^(flox/flox))小鼠雌雄进行体质量、肝指数、肝脏组织学、肝功能、糖脂代谢以及细胞自噬等表型分析。结果Eva1a纯合型基因敲除小鼠无胚胎致死现象,出生后一般生理状况良好。常规饲养条件下,肝脏Eva1a基因条件性敲除在小鼠体质量、肝脏外观以及组织结构、肝指数、肝功能、糖脂代谢及自噬等与野生型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条件性Eva1a基因敲除对小鼠生理条件下的表型无显著影响,为进一步探讨Eva1a在肝脏疾病状态下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了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1a/Tmem166 基因敲除 肝脏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