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嘌醇与非布司他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1
作者 凡永艳 彭建军 +1 位作者 王玉堂 李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11-616,共6页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别嘌醇与非布司他)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RAP)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快速心房起搏组(P组)、快速心房起搏-别嘌醇干预组(ALL组)及快速心房起...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别嘌醇与非布司他)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RAP)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快速心房起搏组(P组)、快速心房起搏-别嘌醇干预组(ALL组)及快速心房起搏-非布司他干预组(FP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半乳糖凝集素-3的活性及左心房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XO、黄嘌呤脱氢酶(XDH)的活性。在起搏之前及4周的RAP之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测定基础起搏周长为200 ms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 200)和房颤诱发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质印记法检测钙离子电压门控通道亚基α1 C(Cav1.2)、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亚族D3(Kv4.3)的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S组相比,P组SOD活性明显降低,XO、XDH、hs-CRP、GDF-15及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XO抑制剂后,SOD活性回升明显,XO、hs-CRP、GDF-15及半乳糖凝集素-3活性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组SOD显著高于ALL组,XDH、hs-CRP、GDF-15及半乳糖凝集素-3活性显著低于A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P组与ALL组X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FP组XDH水平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LL组XDH水平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后P组的AERP 200明显低于S组(P<0.01),然而FP组的AERP 200显著高于P组和ALL组(P<0.05)。除S组外,P组、ALL组和FP组在RAP后的房颤诱发率均显著高于起搏之前基线状态下的房颤诱发率(P<0.05);应用XO抑制剂干预后,房颤诱发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FP组尤为明显。RAP可导致左心房组织中Cav1.2和Kv4.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但是应用XO抑制剂干预可部分抑制这些改变,在FP组尤为明显。结论XO抑制剂(尤其是非布司他)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左心房组织中Cav1.2、Kv4.3表达水平的下调,进而延长AERP,降低房颤诱发率,改善心房电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电重构 黄嘌呤氧化酶 非布司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血栓栓塞的评分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南京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6-9,共4页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可高达75%,因此房颤也被认为是“21世纪的流行病”[1].房颤引起血栓栓塞是房颤引起死亡、致残等的重要原因,据估计15%~2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可高达75%,因此房颤也被认为是“21世纪的流行病”[1].房颤引起血栓栓塞是房颤引起死亡、致残等的重要原因,据估计15%~2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房颤引起的,并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临床预后不佳,每年的复发率更高达12%[2,3].因此,对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对房颤血栓栓塞评估的评分标准很多,本文就相关评分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栓塞 脑卒中 评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南京 彭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2-93,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血小板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整个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患者中,超过1/3体外试验提示存...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血小板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整个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患者中,超过1/3体外试验提示存在药物抵抗[1]。因此,寻找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是ASCVD治疗的重要课题,现拟对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做一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凝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小干扰RNA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勇 刘岩 +1 位作者 杨水祥 王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小干扰RNA(NSF-siRNA)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实验组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小干扰RNA(NSF-siRNA)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实验组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成功后,大鼠心脏左心室壁梗死区周围局部注射NSF-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2周后,通过无创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LVEF;用BL-420生物功能实验系统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随后取心脏,连续切片行TTC染色,沿分界线剪下梗死区,测量心肌梗死区质量占全部心脏组织质量的比例,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2周时,实验组LVEF较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46.0±7.5)%vs(34.0±9.0)%和(27.5±4.5)%,P<0.05];LVEDP较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18.5±5.9)mm Hg vs(39.5±24.0)mm Hg和(26.6±24.0)mm Hg(1mm Hg=0.133kPa),P<0.05];+dp/dtmax较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9.7±1.2)mm Hg/s×103 vs(4.3±2.2)mm Hg/s×103和(5.2±2.5)mm Hg/s×103,P<0.05];与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肌梗死范围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周围注射NSF-siRNA腺病毒表达载体,能显著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心功能,但对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蛋白质类 RNA 小分子干扰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南京 杨水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55-658,共4页
他汀类药物作为心血管疾病里程碑式的经典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来降低LDL-C的水平,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部分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较好,
关键词 降血脂药 胆固醇 LDL PPARΑ 烟酸类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质类 氯贝酸 寡核苷酸类 反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门控钠通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彬 杨水祥 李广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30-1232,共3页
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是由用成孔的α亚基和最多2个相关的β亚基组成,对于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至关重要.1952年,科学家发现和描述了钠电流(INa),之后研究了其电压依赖的门控机制,通道的选择性以及VGSC一般结构.最近,细菌的VGSC的α... 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是由用成孔的α亚基和最多2个相关的β亚基组成,对于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至关重要.1952年,科学家发现和描述了钠电流(INa),之后研究了其电压依赖的门控机制,通道的选择性以及VGSC一般结构.最近,细菌的VGSC的α亚基晶体结构提供了对VGSC功能的新见解.本综述目的在于概述VGSC的重要发现,并讨论研究VGSC与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通道 动作电位 膜片钳术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及病原微生物芯片辅助诊断起搏器导丝处皮肤破溃感染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欣昱 刘莹莹 +1 位作者 王禹川 林连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290-291,共2页
起搏器囊袋感染是心脏植入装置术后感染类型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血行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对于高龄患者,一旦怀疑起搏器植入感染,亟需引起重视。精准快速的病原学结果对于辅助诊断及调整抗感染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例... 起搏器囊袋感染是心脏植入装置术后感染类型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血行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对于高龄患者,一旦怀疑起搏器植入感染,亟需引起重视。精准快速的病原学结果对于辅助诊断及调整抗感染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例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及病原微生物芯片辅助病原学诊断起搏器导丝处皮肤破溃感染病例进行报道,为临床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起搏器囊袋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评估和血栓识别超声学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庄文娟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1061-1065,共5页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电活动不同步,导致心房收缩杂乱无章。左心耳(LAA)是心房的一个壁薄有盲端的袋状结构,很容易受心房异常收缩的影响形成血栓和导致动脉栓塞,其中缺血性卒中最为严重。LAA是房颤患者最常见心源性血栓的来源。在某些...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电活动不同步,导致心房收缩杂乱无章。左心耳(LAA)是心房的一个壁薄有盲端的袋状结构,很容易受心房异常收缩的影响形成血栓和导致动脉栓塞,其中缺血性卒中最为严重。LAA是房颤患者最常见心源性血栓的来源。在某些情况下LAA很容易形成血栓,而高出血风险则要求选择非侵入性治疗,此时,可以通过二维超声或三维超声成像来检测LAA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应变率 变形 血流速度 组织运动速度 左心耳基底部 血栓 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中间代谢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博 彭建军 任利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中间代谢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YP2C19中间代谢型老年AMI患者19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2组...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中间代谢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YP2C19中间代谢型老年AMI患者19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2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口服氯吡格雷300 mg后150 mg/次,服用3个月后改为75 mg/次。对照组患者首次口服氯吡格雷300 mg后75 mg/次。2组患者均服药1年,1次/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和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QRS[(4.74±0.81)和(5.68±0.63)分]、梗死面积[(13.86±2.47)%和(17.23±3.02)%]、肌钙蛋白[(1.08±0.25)和(3.12±0.77)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45.82±8.45)和(55.83±10.26)U/L]、IL-8[(39.54±8.22)和(55.28±11.64)μg/L]和CRP[(5.22±0.86)和(7.13±0.92)mg/L]水平低,左心室射血分数[(52.90±5.83)%和(44.93±5.46)%]水平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9.80%(88/98)和78.57%(77/98)]高,不良反应发生率[4.08%(4/98)和11.22%(11/98)]和复发率[2.04%(2/98)8.16%和(8/98)]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耐受替格瑞洛CYP2C19中间代谢型老年AMI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CYP2C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路阳 陈策 +1 位作者 姚娜 徐东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4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连续性收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5例进行研究,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 目的探讨延续性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连续性收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5例进行研究,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社会支持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情况,6 min步行试验(6 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情况,随访1年,记录再次入院率、死亡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管理模式实施前生活质量评分、社会支持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6 MWT、LVEF、NT-pro 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理模式实施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社会支持评分、6 MWT、LVEF均高于本组管理模式实施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NT-pro BNP均低于本组管理模式实施前,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社会支持评分、6 MWT、LVEF均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管理模式实施后NT-pro 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再次入院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性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改善了不良心理情绪,提高了运动耐量,降低了复发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管理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迎 陈策 +3 位作者 赵博 赵楠楠 任利辉 彭建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834-838,共5页
目的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预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DVT患者共44例作为病例组(DVT组),采用随机... 目的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预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DVT患者共44例作为病例组(DVT组),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同时期未患DVT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及危险度分级。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VT的诊断价值。结果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DVT患者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77±1.96)和(5.77±1.36)分;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prini风险模型评分是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33,95%CI 1.193~2.51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VT的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 0.723~0.879)。结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被应用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风险评估 心力衰竭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266对钠通道蛋白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12
作者 李彬 杨水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相关微小RNA-1266-5p(miR-1266-5p)与AF相关钠离子通道蛋白α亚基编码基因SCNA5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构建含有预测结合位点3'非翻译区(3'UTR)序列的靶基因,将其与阴性对照质粒以及miRNA共转染入人胚肾HEK2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相关微小RNA-1266-5p(miR-1266-5p)与AF相关钠离子通道蛋白α亚基编码基因SCNA5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构建含有预测结合位点3'非翻译区(3'UTR)序列的靶基因,将其与阴性对照质粒以及miRNA共转染入人胚肾HEK293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一组(pc DNA3. 1-SCN5A 3'UTR改建质粒+miR-1266)和实验二组(pc DNA3. 1-SCN5A WT质粒,不含3'UTR端+miR-1266),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钠通道蛋白SCN5A mRNA和Nav1. 5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实验观察SCN5A Nav1. 5蛋白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一组SCN5A mRNA表达分别下调49. 4%和4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557±0. 016 vs 1. 101±0. 132和1. 031±0. 020,P <0. 05),而实验二组SCN5A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 0. 05);实验一组SCN5A Nav1. 5蛋白表达下降,而实验二组SCN5A Nav1. 5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SCN5A Nav1. 5蛋白分布都无显著变化。结论 SCN5A可能是miR-1266的直接靶基因,miR-1266可能通过负性调控SCN5A表达参与AF电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钠通道 微RNAS 转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