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能力评估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雪利 徐东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6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究品管圈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能力评估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未实施品管圈(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的3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品管圈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能力评估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未实施品管圈(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的3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品管圈后(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的2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准确率,分析开展品管圈护理活动在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评估准确率中的实践成果。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总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进食、穿衣、修饰评分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评估患者生活能力中开展品管圈护理活动,可提升评估准确性,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评估准确性 实践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汤慧民 朱志勇 杨水祥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LVT)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住院的180例STEMI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术后2周内有无LVT...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LVT)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住院的180例STEMI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术后2周内有无LVT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VT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2周,180例STEMI患者有44例合并LVT,发生率为24.44%(44/180)。两组年龄、饮酒史、舒张压、收缩压、总缺血时间、术前TIMI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左心室室壁瘤、血肌酐(Scr)、冠脉侧支循环建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史(O^R=4.946)、总缺血时间(O^R=11.396)、术前TIMI分级(O^R=0.189)、LVEF(O^R=0.272)、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冠脉侧支循环建立(O^R=0.191)是引发LVT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TEMI患者术后LVT发生风险较高,主要与饮酒史、总缺血时间、术前TIMI分级、LVEF、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冠脉侧支循环建立等因素有关,临床需加以预防、干预,从而降低术后L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左心室附壁血栓 左心室室壁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冠状窦血小分子RNA表达差异与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桂玉 赵楠楠 +6 位作者 王佐岩 关付 王萍 王汝鹏 苏迎 岳语喃 杨水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6-732,共7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冠状窦血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表达差异及其调控房颤的机制,早期预警诊断和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15例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各5例,选择健康体检者5例作为...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冠状窦血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表达差异及其调控房颤的机制,早期预警诊断和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15例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各5例,选择健康体检者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中分别取外周血和冠状窦血,使用miRNA芯片进行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微阵列分析,Volcano Plot法获得差异表达miRNA,通过mirbase、miranda、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分析。结果房颤组自身冠状窦血与外周血比较,有14个miRNA表达差异显著,其中6个表达上调:miR-1266、miR-4279、miR-4787-5p、miR-4666a-3p、kshv-miR-K12-6-3p、miR-3150a-5p;8个表达下调:miR-892a、miR-3149、miR-3171、miR-3664-5p、miR-3591-3p、miR-4423-5p、miR-4473、miR-574-3p。miR-1266在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均明显升高,而miR-3171则显著降低。房颤组冠状窦血和外周血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iRNA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房颤患者冠状窦血更能反映心脏miRNA的代谢与调控状况;外周血miR-3171、miR-892a、miR-3149在房颤发生早期出现,且持续差异表达,有可能成为房颤诊断的标记物;miR-1266、miR-4279、miR-4666a-3p有可能成为未来房颤治疗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微RNAS 冠状动脉循环 微阵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05
4
作者 王汝朋 杨水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60例,患者均未服抗凝药,根据患者服药意愿分别纳入利... 目的比较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60例,患者均未服抗凝药,根据患者服药意愿分别纳入利伐沙班组80例(拜瑞妥,20mg,1次/d)和达比加群酯组80例(泰毕全,110mg,2次/d),选择本院同期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80例为华法林组,所有患者服药≥3个月,3组在年龄、性别、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方面相匹配。随访3个月,比较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11.3%和13.8%vs 28.8%,P=0.008),利伐他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亦较华法林组低(10.0%和7.5%vs 21.3%,P=0.022)。华法林组皮疹发生率较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组高(11.3%vs 0%和2.5%,P=0.002)。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效果优于或等同于华法林,安全性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 心房颤动 华法林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0
5
作者 杨丽 杨跃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4期136-137,143,共3页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新发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患者分为A组(心理护理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新发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患者分为A组(心理护理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心理+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在病情稳定和出院前对所有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评估。结果A组患者在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38.63±6.84)分和(46.11±6.19)分,B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44.32±8.37)分和(49.96±7.15)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脑卒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南京 杨水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65-668,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栓塞事件中85%是脑卒中。研究表明,阵发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相当。房颤患者脑卒中较非房颤相关脑卒中,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严重。根据美国2014 AHA/ACC/美国心律协会房颤管理指南,房...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栓塞事件中85%是脑卒中。研究表明,阵发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相当。房颤患者脑卒中较非房颤相关脑卒中,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严重。根据美国2014 AHA/ACC/美国心律协会房颤管理指南,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健康人群的5倍,年龄越大,脑卒中风险越大,房颤相关脑卒中较非房颤相关脑卒中严重,其30d内病死率较不合并房颤患者增加27%~57%,致残率增加了1倍,并且1年内病死率和复发率是后者的2倍。我们就阵发性房颤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心电描记术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楠楠 徐郡玲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 观察盐酸伊伐布雷定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入选本院门诊就诊(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的24例SAP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盐酸伊伐布雷定组和阿替洛尔组,每组各12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静息及最大运动量时... 目的 观察盐酸伊伐布雷定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入选本院门诊就诊(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的24例SAP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盐酸伊伐布雷定组和阿替洛尔组,每组各12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静息及最大运动量时心率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 ①盐酸伊伐布雷定组的静息心率治疗前后分别为(75.4±2.5)次/min和(63.7±3.3)次/min(P<0.05),最大运动量心率由治疗前(122.8±4.6)次/min降低至(105.4±5.1)次/min(P<0.05);阿替洛尔组治疗后的静息心率由(74.8±3.6)次/min降低至(64.5±4.1)次/min (P<0.05),最大运动量心率由(127.5±5.3)次/min降低至(114.8±6.4)次/min(P<0.05).静息心率两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盐酸伊伐布雷定降低最大运动量时心率优于阿替洛尔组(P<0.05).②盐酸伊伐布雷定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由(3.45±1.24)次/周减少至(1.87±1.31)次/周(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由(7.55±3.88)min缩短为(2.13±4.11)min(P<0.05);阿替洛尔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由(3.61±1.41)次/周减少至(2.11±1.53)次/周(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由(8.01±3.24)min缩短为(2.75±3.37)min(P<0.05).两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③运动耐量方面,盐酸伊伐布雷定组服药前为(368.65±122.32)s,服药12周后增加至(501.39±131.63)s(P<0.05);阿替洛尔组服药前为(371.35± 113.45)s,服药12周后增加至(467.49± 142.54)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同阿替洛尔一样可显著降低SAP患者心率、减少心绞痛发作,增加运动耐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阿替洛尔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与心房重构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崔淯夏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944-949,共6页
心房颤动(房颤,AF)是引起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房颤是常见的由一系列心脏疾病引起心房重构的终点事件,其本身也能引起心房重构从而促进心律失常的发展[1].随着人们对心房重构的机制及其在房颤进展中作用的逐渐认识,对离子通道... 心房颤动(房颤,AF)是引起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房颤是常见的由一系列心脏疾病引起心房重构的终点事件,其本身也能引起心房重构从而促进心律失常的发展[1].随着人们对心房重构的机制及其在房颤进展中作用的逐渐认识,对离子通道调控机制和作用靶点的研究也有了较深入的发展.本文将重点综述这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小分子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心衰合并房颤的全面防治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8期561-563,共3页
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堡垒性疾病:心衰与房颤,正在我国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而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心衰合并房颤的致死率、致残率更高,危害更大。所以,心衰合并房颤的全面防治,应引起我们心血管医师的广... 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堡垒性疾病:心衰与房颤,正在我国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而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心衰合并房颤的致死率、致残率更高,危害更大。所以,心衰合并房颤的全面防治,应引起我们心血管医师的广泛注意。这里我们要呼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心衰合并房颤的全面防治,这也是我们本次论坛会的核心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衰 防治 疾病发病率 社会老龄化 心血管 心身健康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相关微小RNA4279靶向调控钙通道蛋白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龙 苏迎 杨水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手段,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微小RNA4279(miR-4279)与房颤相关离子通道蛋白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Targetscan,miRanda,miRDB预测可能的靶基因后,分别将靶基因的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miR-4... 目的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手段,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微小RNA4279(miR-4279)与房颤相关离子通道蛋白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Targetscan,miRanda,miRDB预测可能的靶基因后,分别将靶基因的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miR-4279及阴性对照质粒共转染于人胚胎肾HEK293细胞,实验分为转染组,阴性组和空白组检测各组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并将miR-4279模拟体导入大鼠胚胎心肌H9c2细胞,观察其对靶基因的表达调控。结果 CACNA1C基因转染中,与阴性组比较,转染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降低18%(0.300±0.012 vs 0.366±0.011,P<0.01),转染组CACNA1C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调31%(0.820±0.058 vs 1.193±0.060,P<0.01),miR-4279模拟体转入H9c2细胞可抑制CACNA1C基因的表达。结论电压门控L型钙通道α亚基CACNA1C基因可能是miR-4279的直接靶基因,miR-4279可能通过抑制CACNA1C表达参与房颤电重构,有可能成为未来房颤干预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萤光素酶类 基因表达调控 质粒 离子通道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充分应用
11
作者 周勇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673-677,共5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疗法,用于已得到最优化药物治疗的宽QRS波(〉120ms)收缩性心力衰竭(HF)患者。但该疗法尚未得到充分的应用。2002年至2012年间,美国有50多万名患者接受了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疗法,用于已得到最优化药物治疗的宽QRS波(〉120ms)收缩性心力衰竭(HF)患者。但该疗法尚未得到充分的应用。2002年至2012年间,美国有50多万名患者接受了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治疗,有7.5万多名患者接受了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影响TBX5和NKx2.5及其调控微小RNA
12
作者 南京 杨水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对转录因子TBX5和NKx2.5及其调控微小RNA(miRNA)的影响作用,寻找可能的miRNA调控干预靶点。方法选择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30例(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对转录因子TBX5和NKx2.5及其调控微小RNA(miRNA)的影响作用,寻找可能的miRNA调控干预靶点。方法选择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30例(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取外周血,使用miRNA芯片进行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微阵列分析,实时PCR对调控结构蛋白的主要miRNA表达差异结果进行验证,通过mirbase、miranda、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术前转录因子TBX5和NKx2.5mRNA表达明显异常;主要参与调控TBX5的miRNA共有hsa-miR-892a等8种,hsa-miR-186-5p等4种主要miRNA术前表达下调,术后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参与调控NKx2.5的miRNA有hsa-miR-3149等3种,手术前后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逆转了调控转录因子TBX5、NKx2.5的主要miRNA异常,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和维持奠定了基础。这些miRNA有可能成为未来房颤干预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微RNAS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表观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岳语喃 杨水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6期7-9,共3页
近来研究发现,基因的变化不仅是遗传表型的改变,而且表观遗传改变在疾病易感性及药物反应个体差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了表观遗传学变化在心肌肥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在治疗反应中可能的决定作用及进展。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表观遗传学: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钠肽在心脏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彬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782-786,共5页
利钠肽(NPs)是一个具有多效性的激素家族,包括心房利钠肽(ANP)、B型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树状芽孢杆菌利钠肽和尿钠素、利钠肽受体-A(鸟苷酸环化酶-A)、利钠肽受体-B(鸟苷酸环化酶-B)和利钠肽受体-C(清除受体)。
关键词 利钠肽 心力衰竭 循环稳态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介入术后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姬巍 彭洪 +4 位作者 谢洪 高玉龙 雷立成 刘艾竹 冯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33-836,共4页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合并OSAS患者382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172例、中度组133例和重度组77例,观察3组基线资料,用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和TIMI血流分级评估心肌组织灌注。结果重度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空腹血糖、多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梗死动脉术中开通时间明显长于中度组和轻度组,高脂血症比例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术后TIMI 3级和TMP 3级比例明显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79.2%vs 90.7%、92.5%,70.1%vs 84.9%、87.2%,P<0.05)。AHI≥30次/h是影响术后TIMI血流0~2级的危险因素(95%CI:1.233~7.506,P=0.015)。结论老年STEMI患者的AHI值是影响其急诊PCI术后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复流情况的危险因素,即伴重度OSAS的老年STEMI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阻塞性睡眠障碍与心房颤动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水祥 庄文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9-13,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的人群发病率为1%~2%,它使卒中、血栓栓塞、心力衰竭、死亡风险及住院日增加。研究表明,房颤患者气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强烈提示OSA可能促使房颤的发生和持续。
关键词 气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心房颤动 病理生理机制 持续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s作为心血管疾病新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慧民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774-778,共5页
数以千计非编码RNAs (ncRNA)的发现已经扩展了我们对哺乳动物基因组和转录组以及它们的结构和功能调节的认识.不断积累的证据显示,异常调节的ncRNAs贯穿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之中,提示ncRNAs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进程.此外,... 数以千计非编码RNAs (ncRNA)的发现已经扩展了我们对哺乳动物基因组和转录组以及它们的结构和功能调节的认识.不断积累的证据显示,异常调节的ncRNAs贯穿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之中,提示ncRNAs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进程.此外,ncRNAs可被释放到血液循环,在健康受试者和患者中浓度水平不同.虽然对这种循环ncRNAs的起源和功能了解有限,但这些分子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容易获得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及危险分层等.本文综述最新发现的循环ncRNAs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小分子RNA 长链非编码RNA 标志物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心脏起搏现状
18
作者 关付 李广平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6期558-563,共6页
传统经静脉置入的心脏起搏器在电池寿命、适应证以及电极导线技术层面均有很大提升。但在这一手术操作中,皮下囊袋制作及电极导线置入相关的并发症如囊袋血肿、感染、电极脱位、上肢深静脉栓塞以及三尖瓣反流等不容忽视。近年来无导线... 传统经静脉置入的心脏起搏器在电池寿命、适应证以及电极导线技术层面均有很大提升。但在这一手术操作中,皮下囊袋制作及电极导线置入相关的并发症如囊袋血肿、感染、电极脱位、上肢深静脉栓塞以及三尖瓣反流等不容忽视。近年来无导线右心室单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以规避上述传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心脏双腔起搏和再同步化治疗中采用多位点信息联通技术形成无线起搏系统,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有乐观的结果。本文旨在对各种模式的无导线心脏起搏治疗系统的现状和进展做一回顾,并与传统心脏起搏进行比较,以便于读者更好的认识该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无导线心脏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无导线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水祥 雷力成 +6 位作者 王丽丽 昌红 王尔德 吴坤 崔福斋 杨静罄 朱锦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3-747,共5页
目的评估自行设计制作的新型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杂种犬35只,每只犬均于冠状动脉和股动脉置入可吸收镁合金支架1枚,分别于术后1、3、5 d和1、2、3、4周,每个时间点5只犬,复查冠状动脉和股动脉,血... 目的评估自行设计制作的新型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杂种犬35只,每只犬均于冠状动脉和股动脉置入可吸收镁合金支架1枚,分别于术后1、3、5 d和1、2、3、4周,每个时间点5只犬,复查冠状动脉和股动脉,血管造影后取材,分离支架段血管行组织病理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内弹力板面积、管腔面积、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结果 51枚支架成功置入35只犬的冠状动脉和股动脉,各时间点冠状动脉及股动脉造影均证实管腔通畅,无狭窄病变,无血栓形成。组织病理显示,支架置入术后1、3、5 d无内膜增生,仍有支架残留;1周支架完全降解;2周开始出现内膜增生,3周至4周内膜增生相对明显。各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术后2、3、4周,内膜增生面积分别为(0.04±0.03)mm^2,(0.10±0.03)mm^2,(0.15±0.04)mm^2;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84±1.18)%,(3.72±1.12)%,(6.29±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有效,易操作,再狭窄程度轻,临床应用前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生物相容性材料 可吸收性植入物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血管造影术 研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的释放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水祥 魏晓菲 +1 位作者 崔淯夏 周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方法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WPB)释放的效果和意义,为防治心血管病和开发小分子RNA药物奠定基础。方法设计腺病毒介导的针对调节WPB释放的关键蛋白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NSF)N端功能区的小发卡RNA(shRN...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方法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WPB)释放的效果和意义,为防治心血管病和开发小分子RNA药物奠定基础。方法设计腺病毒介导的针对调节WPB释放的关键蛋白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NSF)N端功能区的小发卡RNA(shRNA),筛选鉴定收获病毒,使用NSF shRNA转染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病毒感染为阴性组、不加任何干扰为空白组,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对NSF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对WPB释放的影响。结果用携带NSF shRNA的腺病毒感染内皮细胞后,实验组NSF mRNA表达与空白组(P=0.02)及阴性组(P=0.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NSF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持续下降,24、48及72 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实验组NSF蛋白表达,与空白组(P=0.031)及阴性组(P=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空白组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SF-shRNA腺病毒感染,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WPB释放。结论携带NSF-shRNA的腺病毒感染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能明显抑制NSF 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WPB释放,对未来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内皮细胞 Weibel-Palade小体 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蛋白质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NA 信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