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源性卒中合并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郭琳佳 刘文宏 +2 位作者 董健 杨帆 虞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多支血管分布区脑梗死预测隐源性卒中合并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occult systemic malignancy,OSM)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83例隐源性卒中患者,合并OSM组9例,非合并OSM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多支血管分布区脑梗死预测隐源性卒中合并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occult systemic malignancy,OSM)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83例隐源性卒中患者,合并OSM组9例,非合并OSM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多支血管分布区脑梗死与OSM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OSM隐源性卒中患者相比,OSM组患者年龄偏大(66.8±7.5 vs.56.4±15.7,P=0.004),CONUT评分偏高[3(1,3)vs.1(0,2),P=0.011],血红蛋白偏低(127.9±19.8vs.143.6±17.7,P=0.015),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例(77.7%vs.13.5%,P<0.001)及多支血管分布区脑梗死比例(100%vs.23.0%,P<0.001)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OR=26.250,95%CI:3.041~226.604,P=0.003)是隐源性卒中患者合并OSM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隐匿性卒中合并OSM患者的临床特点表现在年龄偏大、营养状态偏低、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脑梗死病灶常分布在多支血管供血区。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隐匿性卒中患者中的O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源性卒中 恶性肿瘤 D-二聚体 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为突出表现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琳佳 贺茂林 +3 位作者 刘文宏 宿慧 林琳 李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1-542,共2页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因人体对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或转运出现障碍,导致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不足,从而引起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年龄>65岁的老年人维生素B12缺乏较常见,早期...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因人体对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或转运出现障碍,导致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不足,从而引起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年龄>65岁的老年人维生素B12缺乏较常见,早期可无症状或缺乏特异性,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典型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受累表现时,才可以确诊SCD,如出现罕见表现,不能及时获得诊断和治疗时,可导致神经不可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压 直立性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头晕 晕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