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变态反应对咽鼓管功能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文萍 王洪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6-639,共4页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重要通道,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维持中耳气压、中耳引流、防止逆行感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称为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ETD可进一步造成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重要通道,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维持中耳气压、中耳引流、防止逆行感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称为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ETD可进一步造成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甚至黏连性中耳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变应原引起的发生在鼻腔黏膜的过敏性炎症,属于Ⅰ型变态反应,过敏性炎症亦可发生在咽鼓管、鼓室、鼓窦、乳突等区域的被覆黏膜。由于中耳黏膜与鼻腔黏膜相延续,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可影响中耳黏膜。近来多项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均发现以AR为代表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与ETD关系密切。AR是ETD的危险因素,AR时鼻腔黏膜及鼻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可促使ETD的产生,并进一步引起OME。是否伴有变态反应因素会使OME呈现不同的临床特点,进而决定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本文拟对目前有关Ⅰ型变态反应因素对咽鼓管功能及OME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变态反应 咽鼓管功能障碍 分泌性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
2
作者 明文华 马婷婷 +1 位作者 王洪田 王学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0-1405,共6页
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系统疾病(aspirin-exacer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s,AERD)是一种临床疾病,包括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哮喘和对环氧化酶-1抑制类药物的不耐受。AER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公认的观点是该病由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引起... 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系统疾病(aspirin-exacer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s,AERD)是一种临床疾病,包括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哮喘和对环氧化酶-1抑制类药物的不耐受。AER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公认的观点是该病由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引起。由于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多临床医师对此病无法做出准确的诊断,严重影响患者后续的治疗效果。对症药物处理、手术、阿司匹林脱敏和生物制剂是目前临床治疗AERD的主要手段。笔者主要就AER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应用 方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不同表型血清及诱导痰中生长因子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邹晖 方秋红 +1 位作者 马迎民 王学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301-4306,共6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不同表型血清及诱导痰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不同表型血清及诱导痰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2例,根据其诱导痰细胞不同分为嗜酸粒细胞表型组(48例)和中性粒细胞表型组(14例);根据其肺功能分为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70%组(24例)和FEV1/FVC<70%组(38例);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8例)、中度组(10例)及重度组(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诱导痰上清液及血清中EGF、b FGF、PDGF-AA、PDGF-BB以及VEGF水平。结果中性粒细胞表型组和嗜酸粒细胞表型组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年龄<40岁、吸烟率、过敏性鼻炎发生率、支气管哮喘家族史、总免疫球蛋白E(T-Ig E)、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上述几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FVC≥70%组和FEV1/FVC<70%组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年龄<40岁、吸烟率、过敏性鼻炎发生率、支气管哮喘家族史、血清嗜酸粒细胞、T-Ig 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1、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EGF、PDGF-AA、VEGF水平均低于诱导痰中水平(P<0.05);血清b FGF、PDGF-BB水平均高于诱导痰中水平(P<0.05)。血清及诱导痰中EGF、b FGF、PDGF-AA及PDGF-BB在支气管哮喘不同临床表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及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表型组VEGF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表型组(P<0.05);血清及诱导痰中FEV1/FVC<70%组VEGF水平高于FEV1/FVC≥70%组(P<0.05);血清及诱导痰中重度组VEGF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EGF、b FGF、PDGF-AA、PDGF-BB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及诱导痰中VEGF水平与嗜酸粒细胞型支气管哮喘,气流受限以及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有关。而EGF、b FGF、PDGF-AA及PDGF-BB在各表型中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表型 表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NO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婷婷 潘磊 +5 位作者 王学艳 赵晟 高培良 张婧媛 邓会 王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NO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随机分为低氧低压模型组(模型组)、低氧低压+通心络干预组(通心络干预组)、常氧常压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低压低氧舱,...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NO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随机分为低氧低压模型组(模型组)、低氧低压+通心络干预组(通心络干预组)、常氧常压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低压低氧舱,控制大气压50 Kp,浓度10%,模拟5000 m海拔的高原环境。模型组和通心络干预组大鼠平均每天入舱8 h,其余时间为常压常氧环境。通心络干预组每天入舱前给予通心络1.2 g生药/Kg灌胃1次,对照组在同一实验室的常压常氧环境中喂养。4周后取材,比较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 PAP),血管壁厚度百分比(WT%),小动脉平均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的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e NOS、i NOS、T-NOS的含量,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大鼠e NOS,i NOS的含量。结果: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动脉WT%和WA%均高于对照组和通心络干预组(P<0.05)。模型组i NOS含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通心络干预组(P<0.05)。模型组血清NO、e NOS含量及组织中e NOS的m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和通心络干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对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增加e NOS的含量,抑制i NOS的表达,从而增加NO净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 ENOS I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通辽地区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马婷婷 庄严 +6 位作者 雷彤 张铁军 包秀芝 张芳芳 海长江 张彪 王学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593-2597,共5页
背景近年来全球过敏性鼻炎(AR)的患病率不断增加,但有关中国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的相关研究甚少。目的调查内蒙古通辽地区AR的患病情况,并分析临床症状、过敏原因,为后期AR的预防、诊断及卫生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5-... 背景近年来全球过敏性鼻炎(AR)的患病率不断增加,但有关中国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的相关研究甚少。目的调查内蒙古通辽地区AR的患病情况,并分析临床症状、过敏原因,为后期AR的预防、诊断及卫生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5-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通辽市、扎鲁特旗、开鲁县常住居民2013例。由专科医生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草原地区常见的10种吸入性过敏原进行检测)。AR的诊断主要依据相关指南进行判定。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居民的社会学资料(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地区),临床症状(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其他症状),合并疾病情况及食物、药物过敏情况,临床症状随季节变化情况。分析确诊的AR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结果共发放问卷2013份,回收有效问卷1 954份,回收有效率为97.1%。1 954例居民中,自报AR患病率30.8%(601例),确诊AR患病率18.1%(353例)。353例AR患者平均年龄(45.3±15.0)岁;男161例,女192例,男女比例1∶1.2;汉族193例,蒙古族143例,汉族、蒙古族比例1.3∶1。不同年龄、居住地、地区居民AR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民族居民AR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鼻部症状以打喷嚏(95.8%)、鼻痒(92.4%)、流鼻涕(85.3%)为主,眼部症状以眼痒(61.8%)为主,其他症状以乏力(42.5%)、嗜睡(40.5%)为主。在AR患者合并的疾病中,以合并结膜炎(64.0%)、荨麻疹(29.5%)、高血压(17.8%)为主。AR合并食物过敏患者占17.3%(61/353),AR合并药物过敏患者占24.9%(88/353)。该地区2015年AR患者临床症状的高峰期为4月份和7月份,花粉高峰期出现在4月份和8月份。该地区春季4月份AR临床症状的高峰期与花粉的高峰期高度吻合,但是夏季AR临床症状的高峰期在7月份,较花粉的高峰期提前1个月。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居前3位的吸入性过敏原为蒿属花粉(21.96%)、藜科花粉(21.49%)、葎草花粉(20.06%);且多为3种及以上花粉致敏[71.10%(251/353)]。结论内蒙古通辽地区AR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患者鼻部症状以打喷嚏、鼻痒为主,眼部症状以眼痒为主,其他症状以乏力、嗜睡为主。在AR患者合并的疾病中以结膜炎、荨麻疹为主,同时花粉暴露是引发AR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且春、夏季蒿属花粉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患病率 临床症状 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地区过敏相关疾病多次使用抗生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艳蕾 马婷婷 王学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3337-3341,共5页
背景目前人们常误将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存在误用抗生素现象,近年来包括过敏性鼻炎在内的过敏相关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而误用或滥用抗生素是造成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内蒙古草原地区3种常见过敏相关疾病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 背景目前人们常误将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存在误用抗生素现象,近年来包括过敏性鼻炎在内的过敏相关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而误用或滥用抗生素是造成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内蒙古草原地区3种常见过敏相关疾病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哮喘多次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方法于2015年5-8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在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多伦县、扎鲁特旗、开鲁县和通辽市进行调查。调查其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等),最近2年内抗生素多次使用情况,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哮喘患病情况,家族过敏史等。结果共发放问卷5 944份,回收有效问卷5 7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36%。5 787例受试者中,多次使用抗生素1 079例(18.65%),未多次使用抗生素4 708例(81.35%);过敏性鼻炎737例(12.74%),结膜炎512例(8.85%),哮喘104例(1.80%),鼻结膜炎921例(15.91%),过敏性鼻炎伴哮喘或结膜炎伴哮喘100例(1.73%),鼻结膜炎伴哮喘170例(2.94%)。有3种常见疾病任意一种及以上者(TCD)2 544例(43.96%),无3种常见疾病任意一种者(NTCD)3 243例(56.04%)。男性、女性、2~17岁、18~80岁、汉族、蒙古族、其他民族、城镇、农村的TCD患者多次使用抗生素发生率高于NTCD(P<0.05)。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患者多次使用抗生素发生率分别高于未患该疾病者(P<0.01)。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哮喘患者多次使用抗生素发生率分别是无该种疾病者的1.53倍[95%CI(1.33,1.76),P<0.01]、1.33倍[95%CI(1.15,1.53),P<0.01]和2.12倍[95%CI(1.68,2.67),P<0.01]。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患者中,有家族过敏史者多次使用抗生素发生率高于无家族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不详者(P<0.01)。结论 3种常见过敏相关疾病在调查人群中患病率高,且多次使用抗生素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显著增高,多次使用抗生素对有家族过敏史人群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哮喘患病风险有附加作用。该资料为抗生素的规范使用管理以及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结膜炎 哮喘 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