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组学在透明细胞型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刘斌 陈枫 +2 位作者 张岩岩 朱海峰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评估影像组学诊断透明细胞型肝癌的价值。方法:42例透明细胞型肝癌和109例普通型肝细胞癌患者以2:1的比率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训练集建立模型,使用验证集进行验证。结果:在训练集中,临床模型诊...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评估影像组学诊断透明细胞型肝癌的价值。方法:42例透明细胞型肝癌和109例普通型肝细胞癌患者以2:1的比率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训练集建立模型,使用验证集进行验证。结果:在训练集中,临床模型诊断透明细胞型肝癌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797、0.808、0.662和0.700,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分别为0.878、1.000、0.703和0.780,组合模型分别为0.940、1.000、0.757和0.820;在验证集中,临床模型诊断透明细胞型肝癌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647、0.625、0.600和0.608,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分别为0.812、0.688、0.857和0.804,组合模型分别为0.868、0.688、0.886和0.824。结论:影像组学对于诊断透明细胞型肝癌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影像组学评分是诊断透明细胞型肝癌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型肝癌 普通型肝细胞癌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瘤内及瘤周特征预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病理分级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2
作者 李晓萌 邢立红 +6 位作者 卓利勇 刘学彦 代硕 董景辉 张岩岩 李宏军 殷小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不同瘤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影像学因素术前预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ntrahepatic mass-forming cholangiocarcinoma,IMCC)病理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基于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不同瘤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影像学因素术前预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ntrahepatic mass-forming cholangiocarcinoma,IMCC)病理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IMCC患者的临床及术前MRI资料,于轴位T2WI及DWI图像上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分别向外扩展3、5、10、15和20 mm以获得不同范围的瘤周ROI。利用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方差齐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递归特征消除算法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筛选特征,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分类器及5折交叉验证法建模并验证,建立临床影像学模型、瘤内组学模型、瘤周组学模型、瘤内+瘤周组学模型、双序列融合模型及多模态联合模型,比较以上各个模型预测效能,选出最佳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性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差异,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拟合能力,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瘤周组学模型中DWI序列3 mm模型表现最优,训练集及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836和0.777。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及血管受累是IMCC病理分级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影像学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658和0.614。DWI序列瘤内+瘤周3 mm模型具有最佳预测效能,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92和0.814,优于双序列融合模型及多模态联合模型。结论基于DWI序列的瘤内+瘤周3 mm组学模型表现出最佳预测能力,能够在术前无创性地预测IMCC病理分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肿块型胆管癌 影像组学 瘤周 病理分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影像学检查规范专家共识2024版
3
作者 乔琛 刘婷 +10 位作者 蔡剑鸣 路青 司徒卫军 郑蒙 夏振营 曲源 梁挺 郑广平 张宏凯 赖声远 李宏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7-860,共4页
影像学检查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CNSI)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较为复杂的成像序列及参数。国内多名CNSI领域影像学专家共同撰写本共识,旨在规范化CNSI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华撇尽 耕耘求是情——记中国传染病放射学的开拓者李宏军教授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07,共3页
李宏军,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海外留学归国引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首批215高层次卫生人才学科(骨干)带头人,北京市十百千"百"层次卫生人才。2010至2014年连续被评为优秀中层干部、先进个人... 李宏军,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海外留学归国引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首批215高层次卫生人才学科(骨干)带头人,北京市十百千"百"层次卫生人才。2010至2014年连续被评为优秀中层干部、先进个人、突出贡献专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与核医学系副主任;《Journal of Rad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Hosting by Elsevier)》英文杂志总编。研究方向:传染病放射学;主导和引领国内传染病放射学的学术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社会兼职:中华医学科技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学分会感染影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病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协会关怀与治疗工作委员会感染影像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协会传染病管理分会传染病影像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专业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市放射医学会常委委员;韩国放射学会委员;北京市丰台区影像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北京市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专家;《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精神科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等10余家国内外杂志的编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宏军 传染病管理 放射学分会 卫生人才 中华医学科技奖 国家留学基金 医学影像学 影像学诊断 职业病诊断 放射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ernethy畸形合并肝脏多发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
5
作者 王莉莉 雷军强 +2 位作者 宋文艳 王瑞 李君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78,共2页
1病例简介。男,19岁,主诉: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2周。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54 U/L,总胆红素48.9μmol/L,直接胆红素17.6μmol/L,谷氨酰转肽酶311 U/L,碱性磷酸酶167 U/L,前白蛋白143 mg/L,总胆汁酸44.9μmol/L,尿素2... 1病例简介。男,19岁,主诉: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2周。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54 U/L,总胆红素48.9μmol/L,直接胆红素17.6μmol/L,谷氨酰转肽酶311 U/L,碱性磷酸酶167 U/L,前白蛋白143 mg/L,总胆汁酸44.9μmol/L,尿素2.45 mmol/L,血氨140μg/dl。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无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门静脉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RNETHY畸形 肝外门腔分流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肝癌的多期增强影像表现及与其他类型原发性肝癌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枫 李宏军 +3 位作者 赵晶 齐石 夏振营 赵大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cHCC-CC)的CT、MRI多期增强影像表现,并与其他类型原发性肝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cHCC-CC的多期增强影像表现,并依据临床及影像表现分别与200例普通类型肝细胞癌(HCC)、51例硬化型肝癌(SHCC)、...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cHCC-CC)的CT、MRI多期增强影像表现,并与其他类型原发性肝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cHCC-CC的多期增强影像表现,并依据临床及影像表现分别与200例普通类型肝细胞癌(HCC)、51例硬化型肝癌(SHCC)、104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MCC)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 cHCC-CC的多期增强强化方式主要分为3种:动脉期肿瘤呈整体不均匀强化,平衡期仍见持续不均匀强化(n=12);动脉期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平衡期对比剂流出,呈低密度/低信号改变(n=8);动脉期肿瘤呈边缘环状强化,平衡期对比剂呈环状或不规则状向内填充(n=5)。cHCC-CC在年龄、性别、病毒性肝炎病史、血管受侵及淋巴结转移与HCC、SHCC、IM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IMCC比较,cHCC-CC更常见于肝硬化患者(P<0.001)。cHCC-CC邻近肝包膜皱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HCC和IMCC(P=0.021、0.005),AFP与CA19-9升高的比例与IM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1)。结论 cHCC-CC是原发性肝癌的少见类型,其影像及临床表现与HCC、SHCC及IMCC既重合,又有其特征性,准确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问题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宏军 齐石 +1 位作者 宋文艳 包东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0-430,共11页
HIV相关性肺部感染是艾滋病病人重要并发症,也是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影像检查对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介绍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照其病理学和解剖学,解释其病理机制,评价影... HIV相关性肺部感染是艾滋病病人重要并发症,也是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影像检查对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介绍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照其病理学和解剖学,解释其病理机制,评价影像学在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影像学 病理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校正多回波GRE Dixon序列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齐石 赵大伟 +6 位作者 赵晶 员达 张爱东 毛笑西 史东立 李宏军 刘慧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8期626-63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相位校正多回波GRE Dixon序列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利用GRE Dixon序列扫描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析其在GRE Dixon序列生成的水像、脂像、水/脂相位图、R2*像的影像特点,并与传统T1、T2像及病理结果对照。... 目的初步探讨相位校正多回波GRE Dixon序列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利用GRE Dixon序列扫描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析其在GRE Dixon序列生成的水像、脂像、水/脂相位图、R2*像的影像特点,并与传统T1、T2像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胆管细胞癌与含脂肝细胞癌在水像上大多呈低信号,不含脂的肝细胞癌在水像上大多呈等信号。多数肿瘤中的出血、坏死在R2*像能够显示,优于T2像。胆管细胞癌的R2*值低于肝细胞癌(P=0.003)。R2*像中肿瘤与肝组织的对比噪声比低于T2像。结论分析相位校正多回波GRE Dixon的图像能够判断肝脏肿瘤组织内的出血、坏死、脂变、纤维成份,有利于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校正 GRE DIXON R2*像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肝硬化结节癌变的MR增强特征与GPC-3、CD34表达的对应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琦 李宏军 +3 位作者 李云芳 张岩岩 袁星星 常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2-679,共8页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结节癌变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动态增强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及CD34表达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44个乙型肝炎(以下简...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结节癌变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动态增强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及CD34表达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44个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经病理证实的47个肝硬化结节纳入本研究,术前均行MR扫描,用软件将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自动生成时间-信号曲线,术后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PC-3和CD34表达。结果 1)在47个结节中,GPC-3在早期肝癌(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 HCC),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high grade dysplastic nodule,HGDN),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low grade dysplastic nodule,LGDN)各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9%、26.1%、0%,CD34强阳性表达在e HCC、HGDN及LGDN中分别为78.9%、5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e HCC、HGDN、LGDN的MR动态灌注时间-信号曲线特点分别倾向为陡升型、缓升型、平行型。GPC-3阳性的结节和阴性的结节两者之间时间信号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强阳性、弱阳性、阴性的e HCC之间时间-信号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MR时间-信号曲线特点对e HCC及HGDN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2)GPC-3表达阳性具有提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同时MR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陡升型。3)CD34表达量与MR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不典型增生结节 早期肝癌 磁共振成像 GPC-3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供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丁金立 李宏军 +1 位作者 张岩岩 许少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91-395,共5页
正常肝脏的血液供应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共同完成。临床发现,肝胆疾病往往会引起肝脏血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肝脏血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部分肝脏疾病的发展、恶化存在一定联系。作者通过对目前肝脏血流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临床检查和... 正常肝脏的血液供应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共同完成。临床发现,肝胆疾病往往会引起肝脏血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肝脏血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部分肝脏疾病的发展、恶化存在一定联系。作者通过对目前肝脏血流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临床检查和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总结,探讨肝脏血流动力学在疾病诊断、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探索新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方法,逐步形成医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研究新领域,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疗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血流 诊断显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1N1肺部感染临床影像表现与病理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宏军 李宁 +3 位作者 金荣华 吴昊 梁连春 李玉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H1N1 病理机制 影像表现 肺部感染 柱状上皮细胞 乙型流感病毒 临床 甲型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肝硬化结节多步演变MR影像特征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岩岩 张琦 +1 位作者 李云芳 李宏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32-235,共4页
肝硬化结节经历了从再生结节(RN)、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最后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多步骤癌变过程,早期鉴别肝硬化各阶段结节性质对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常规CT检查,MRI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对整个肝脏... 肝硬化结节经历了从再生结节(RN)、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最后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多步骤癌变过程,早期鉴别肝硬化各阶段结节性质对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常规CT检查,MRI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对整个肝脏进行评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特别是DWI、SWI等新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RN的诊断。作者就肝硬化结节多步演变过程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硬化 增生 癌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6
13
作者 史东立 李莉 +4 位作者 宋文艳 张瑞池 李雪芹 冯绍伦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6-900,共5页
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会导致免疫功能损害,免疫监视功能降低,肿瘤发病率增加。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准确及时诊断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可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但当前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影像学研究较落后,对影像诊断的探索依然处于小宗病例... 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会导致免疫功能损害,免疫监视功能降低,肿瘤发病率增加。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准确及时诊断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可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但当前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影像学研究较落后,对影像诊断的探索依然处于小宗病例或个案报道的初级阶段。本文对当前分散的AIDS相关肿瘤影像学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AIDS相关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卡波西肉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疹合并肺炎尸检病理与影像对照一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宏军 李莉 吕付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8-1019,共2页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重症肺炎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儿童感染麻疹后的死因主要是其并发症,肺炎...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重症肺炎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儿童感染麻疹后的死因主要是其并发症,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尤其重症肺炎病死率高[1,2],而麻疹并发ARDS的病死率高达50%左右[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合并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影像 病理 尸检 重症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岩岩 李云芳 +1 位作者 王杏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证实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行颅脑MRI及增强检查,3例行头部CT扫描。结果:2例病灶位于单侧颞叶、岛叶和扣...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证实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行颅脑MRI及增强检查,3例行头部CT扫描。结果:2例病灶位于单侧颞叶、岛叶和扣带回;2例位于双侧颞叶,岛叶、基底节、额叶内侧回及海马钩回;5例位于双侧额叶、颞叶、岛叶,一侧为重,病灶多累及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其中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CT扫描病灶呈低密度;MRI扫描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TIRM序列上病灶呈高信号,DWI显示病灶区扩散受限,增强扫描5例出现脑膜样强化,4例无强化。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常侵犯颞叶、额叶、基底节及岛叶,尤其一侧颞叶、岛叶和眶额区为重。MRI对病灶的显示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TBSS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瑞利 米海峰 +4 位作者 李宏军 任美吉 赵晶 员达 王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4-459,共6页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track-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观察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正常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track-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观察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正常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2例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患者组)及2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采用TBSS分析所有受试者脑白质DTI的各相关参数指标的改变,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组间轴向弥散(axial diffusivity,AD)值和径向弥散(radial diffusivity,RD)值,进一步提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患者组的DTI参数值并与CD4+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多个脑区MD值升高,主要包括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前辐射冠、上辐射冠、后辐射冠、上纵束、左侧内囊前肢、外囊和扣带回(P<0.05,TFCE及FWE校正)。患者组多个脑区AD值升高,主要包括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前辐射冠、上辐射冠、后辐射冠、上纵束、内囊前肢、外囊和扣带回(P<0.05,TFCE及FWE校正)。左侧白质改变多于右侧,胼胝体及双侧前辐射冠是损伤范围较大的脑区。两组各脑区FA值和R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FCE及FWE校正)。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MD值与患者CD4计数呈负相关(r=-0.435,P=0.043)。结论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大脑多个区域白质微结构损伤,其病理特征可能是轴索异常改变,损伤区域主要涉及记忆、智能、认知控制等相关脑区。DTI和TBSS技术可以敏感地发现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脑损伤白质微观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 被引量:7
17
作者 史东立 赵大伟 +4 位作者 陈枫 齐石 李云芳 贾翠宁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肺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4例卡波西肉瘤中3例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多个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纵隔、腋窝或肺门淋巴结肿大,...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肺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4例卡波西肉瘤中3例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多个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纵隔、腋窝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1例主要表现为结节;1例淋巴瘤为单发肿块,病灶内可见坏死及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肺癌均为明显强化的孤立肿块,腺癌为形态不规则的外周型肿块伴肺内转移,鳞癌和小细胞癌为中央型肿块,前者可见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及病灶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后者纵隔及病灶侧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3例病灶侧均可见胸腔积液。结论:艾滋病合并肺内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枫 赵大伟 +2 位作者 李宏军 冯骥良 文硕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965-96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影像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及病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CT及MRI表现。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将患者分为急性普通型肝炎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两组,比较两组间影像表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影像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及病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CT及MRI表现。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将患者分为急性普通型肝炎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两组,比较两组间影像表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的CT及MRI表现主要包括4种:1肝实质异常强化,表现为动脉期门静脉周围和肝脏边缘小斑片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肝脏外周对比剂廓清延迟以及"反转"强化;2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即门静脉周围"晕环征"或"轨道征";3胆囊壁增厚水肿;4腹腔积液。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必然出现的异常影像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急性普通型肝炎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两组患者在胆囊壁增厚水肿出现几率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胆囊受累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腹腔积液出现几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具有特定的异常影像表现,部分影像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病情严重程度。CT及MRI检查对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急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壁增厚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齐石 李宏军 赵大伟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6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胆囊壁增厚的相关因素。方法测量4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非急性胆囊炎患者在MRI上的胆囊壁厚度、门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腔直径,并对比患者MRI检查前2周内肝功能检查结果及每毫升病毒复制拷贝数量。将胆囊壁厚...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胆囊壁增厚的相关因素。方法测量4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非急性胆囊炎患者在MRI上的胆囊壁厚度、门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腔直径,并对比患者MRI检查前2周内肝功能检查结果及每毫升病毒复制拷贝数量。将胆囊壁厚度≤3mm归为A组;将胆囊壁厚度>3mm归为B组。结果 A组较B组血清白蛋白明显减低(P=0.004);A组较B组乙型肝炎病毒活动的患者有更少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352);A组与B组门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腔内径没有明显差异(P=0.917,P=0.230,P=0.322)。结论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非急性胆囊炎中,胆囊壁增厚可能与Child-pugh级别、血清白蛋白含量有关,与总胆红素、总胆汁酸、门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腔内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硬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 胆囊壁增厚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脑实质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过丽芳 周新华 +4 位作者 李宏军 吕岩 谢汝明 贺伟 宁锋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8-922,共5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实质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脑实质结核病例48例,回顾性分析其DWI表现特点,并测量脑实质结核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脑实质结核的DWI表现复杂,病灶中心约1/2表现为等信号,余表现为高、低或混...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实质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脑实质结核病例48例,回顾性分析其DWI表现特点,并测量脑实质结核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脑实质结核的DWI表现复杂,病灶中心约1/2表现为等信号,余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测得在T1增强扫描上呈均匀强化、环形强化伴实性中心及环形强化伴液性中心的病灶中心平均ADC值分别为(0.92±0.14)×10-3mm2/s、(0.99±0.17)×10-3mm2/s和(2.00±0.55)×10-3mm2/s,环形强化病灶的壁平均ADC值为(1.05±0.19)×10-3mm2/s,病灶周围水肿平均ADC值为(1.18±0.24)×10-3mm2/s,均大于正常脑实质ADC值[(0.83±0.09)×10-3mm2/s],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实质结核病灶扩散不受限,DWI检查及ADC值的测量对脑实质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