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局部置管溶栓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田轩 王盛 +1 位作者 刘建龙 陈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对比局部置管溶栓和外周静脉溶栓治疗在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中的溶栓疗效,缩短滤器植入时间,提高滤器取出率,降低滤器永久植入后中远期合并症。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 目的对比局部置管溶栓和外周静脉溶栓治疗在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中的溶栓疗效,缩短滤器植入时间,提高滤器取出率,降低滤器永久植入后中远期合并症。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并放置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Opt Ease)的患者,下腔静脉造影或彩超发现滤器下血栓≥1.0 cm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外周溶栓或导管溶栓治疗,对滤器的取出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结果外周溶栓组30例,滤器取出11例,取出率36.7%,导管溶栓组30例,滤器取出24例,取出率80.0%,导管溶栓组取出率明显高于外周溶栓取出率(P<0.05);两组间溶栓治疗后血栓大小变化的对比,导管溶栓组的溶栓效果优于外周溶栓组(P<0.05)。滤器取出后无再发肺栓塞表现。结论在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中局部置管溶栓效果明显优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滤器 溶栓治疗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缺血膝下病变 被引量:4
2
作者 谭正力 缪鹏 +4 位作者 田然 宋希涛 李树国 刘昌伟 郁正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缺血膝下病变在RutherfordⅡ~Ⅵ不同分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189例下肢缺血膝下病变(blow the knee,BTK)行腔...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缺血膝下病变在RutherfordⅡ~Ⅵ不同分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189例下肢缺血膝下病变(blow the knee,BTK)行腔内血管成形术患者(207条肢体)。术前按Rutherford分级分组,术后随访并计算其临床症状缓解率、一期通畅率、生存率和保肢率。结果共入选患者189例,207条患肢。患者平均年龄(71.33±6.90)岁。其中,糖尿病148例、吸烟60例、高血压病124例、高脂血症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58例、肾功能不全21例、脑血管病30例。患肢Rutherford分级Ⅱ~Ⅲ级45条、Ⅳ级71条、Ⅴ~Ⅵ级91条。平均随访时间(21.8±5.2)个月,总体病死率7.41%。RutherfordⅡ~Ⅲ级术后第1年、第2年保肢率分别为97.56%和93.81%,Ⅳ级术后第1年、第2年的保肢率分别为92.55%和87.86%,Ⅴ~Ⅵ级术后第1年、第2年的保肢率分别86.50%和77.58%。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85%、67.12%、50.54%,2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65.14%、54.67%、37.68%。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合并膝下病变安全、有效,虽然中期随访通畅率较低,但保肢率较高,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 血管成形术 外周血管疾病 RUTHERFO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手术——血管疾病治疗新机遇 被引量:11
3
作者 谷涌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1-842,共2页
本文阐述了复合手术的概念、产生历史、实施条件,在主动脉疾病、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为代表的血管外科疾病治疗领域的优势,以及该技术的不足。
关键词 复合手术 血管外科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后迟发性胸壁脓肿13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洪志 唐莉鸿 廉亮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7-188,共2页
本文报道2012年1月~2015年1月13例外伤性迟发性胸壁脓肿,均合并2型糖尿病。局部穿刺明确诊断后尽早行胸壁脓肿清除术,上下极各留置1根引流管进行冲洗和负压引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术后7~14d拔除引流管,切口一期愈... 本文报道2012年1月~2015年1月13例外伤性迟发性胸壁脓肿,均合并2型糖尿病。局部穿刺明确诊断后尽早行胸壁脓肿清除术,上下极各留置1根引流管进行冲洗和负压引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术后7~14d拔除引流管,切口一期愈合8例,二期愈合5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迟发性胸壁脓肿 金黄色葡萄球菌 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减容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谷涌泉 张成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640,共5页
血管腔内成形术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首选方法。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率较高。随着治疗理念不断更新,血管腔内减容、药物涂层球囊技术也随之问世。该文简要回顾我国目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方法,重点介绍斑... 血管腔内成形术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首选方法。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率较高。随着治疗理念不断更新,血管腔内减容、药物涂层球囊技术也随之问世。该文简要回顾我国目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方法,重点介绍斑块切除、激光消蚀、药物涂层球囊等3种目前最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并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治疗 斑块切除 激光消蚀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辅助普通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杨 谷涌泉 +6 位作者 郭连瑞 齐立行 崔世军 佟铸 郭建明 齐一侠 高喜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旋切消蚀术(ELA)辅助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ELA治疗的21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旋切消蚀术(ELA)辅助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ELA治疗的21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57~88(76.1±9.5)岁。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血栓形成、穿刺点血肿和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跛行患者跛行距离较术前增加50~200 m,6例静息痛患者静息痛均消失,溃疡愈合率为7/8。术后裸-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改善。21例患者均获平均8.6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7%、80.0%。结论ELA联合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症安全,近中期疗效尚可,但仍需大样本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膝下动脉 准分子激光旋切消蚀术 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建明 谷涌泉 +5 位作者 郭连瑞 佟铸 崔世军 高喜翔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CAS成...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CAS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均<30%。15例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减慢或血压下降,嘱患者咳嗽或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后缓解。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支架急性闭塞,术侧大面积脑梗死,经内科治疗语言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5例患者术后出现过度灌注,控制血压后于术后72 h内缓解。术后随访(28.5±10.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2例患者复发头晕症状,其中1例患者术后36个月超声复查发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未接受相应治疗。2例患者术后再发脑梗死,经内科治疗后无严重后遗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事件。结论 CAS治疗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病变安全、有效的。但应注意术前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估和围手术期血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疾病 颈动脉 狭窄 支架 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修复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9
8
作者 谷涌泉 齐立行 +7 位作者 郭连瑞 郭建明 俞恒锡 佟铸 崔世军 高喜翔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不同腔内修复术式治疗5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4例。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 目的探讨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不同腔内修复术式治疗5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4例。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流26例(A组),分支支架技术重建10例(B组),复合手术重建20例(C组)。术中使用国产覆膜支架26例,进口覆膜支架30例;全身麻醉48例,局部麻醉8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100%),无手术死亡患者。A组植入裸支架11例,覆膜支架15例;C组4例先植入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再作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6例先作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再行主动脉腔内修复覆盖左锁骨下动脉。3组患者出院时CTA检查显示支架形态均良好,无明显移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漏发生在A组有4例(15.4%),B组1例(11%),C组1例(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92.9%)患者获平均23.5个月随访,死亡5例(9.6%),原因为心肌梗死(2例)、肿瘤(3例)。47例CTA随访发现6例仍有部分内漏,24例远端胸腹主动脉仍有夹层但未扩大,未作特殊处理,目前均在随访中。结论 "烟囱"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和复合手术修复治疗累及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修复 复合手术 分支血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保留技术 被引量:12
9
作者 谷涌泉 刘一人 +5 位作者 郭连瑞 郭建明 佟铸 高喜翔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4-187,共4页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腹主动脉瘤伴发髂动脉瘤时保留髂内动脉已成为共识,可避免发生臀肌缺血、乙状结肠缺血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随着近年腔内器械不断更新,EVAR术中保留髂内动脉成为可能。目前EVA...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腹主动脉瘤伴发髂动脉瘤时保留髂内动脉已成为共识,可避免发生臀肌缺血、乙状结肠缺血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随着近年腔内器械不断更新,EVAR术中保留髂内动脉成为可能。目前EVAR术髂内动脉重建术包括腔内髂分支支架技术、三明治技术、髂总动脉覆膜支架喇叭口技术、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腔内分流技术(反向"烟囱"技术)以及弹簧圈栓塞技术,该文就此作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髂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膜剥脱联合支架成形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建明 李俊峰 +10 位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俞恒锡 齐立行 崔世军 佟铸 高喜翔 吴英锋 刘梦霞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9例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66.0±4.2)岁;病程2~3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9例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66.0±4.2)岁;病程2~36个月不等,平均7个月。所有患者均有脑缺血症状.5例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既往脑梗死2例,伴有冠心病2例,高血压病6例,下肢缺血1例;于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后接受CEA联合CAS术。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均小于30%,无同手术期死亡患者。9例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无新发脑卒中、脑出血事件。术后2例出现头痛、头晕的脑灌注症状,但出院前均缓解。9例患者随访4~19个月,平均(10.5±6.2)个月,无症状复发,1例术后6个月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颈动脉中度(50%~70%)再狭窄,无死亡患者。结论CEA联合CAS术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但仍需更大样本远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无名动脉 狭窄 内膜剥脱术 支架植入术 复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佟铸 谷涌泉 +7 位作者 郭连瑞 郭建明 高喜翔 马天宇 刘梦霞 李建新 汪忠镐 张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治疗的92例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变特点、腔内手术治疗成功率、联合入路应用、术后症... 目的探讨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治疗的92例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变特点、腔内手术治疗成功率、联合入路应用、术后症状改善等。结果将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分为3型:Ⅰ型为左侧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Ⅱ型为右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Ⅲ型为伴有椎动脉开口病变或影响椎动脉开口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2.6%。27.2%患者选用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1.6%。结论上肢动脉入路能够提高左侧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的开通率,保证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支架的准确定位。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椎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累及腹股沟区股动脉的TASCⅡ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盛家 谷涌泉 +8 位作者 佟铸 郭连瑞 崔世军 郭建明 高喜翔 刘梦霞 李建新 汪忠镐 张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3-776,797,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在治疗累及腹股沟区股动脉的股腘动脉TASCⅡ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优势。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24例累及腹股沟区股动脉的股腘动脉TASCⅡ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行复合手术。在杂交手术室,根据预期手术时间、患...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在治疗累及腹股沟区股动脉的股腘动脉TASCⅡ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优势。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24例累及腹股沟区股动脉的股腘动脉TASCⅡ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行复合手术。在杂交手术室,根据预期手术时间、患者配合情况、合并系统性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术中游离股总、股深、股浅动脉,根据受累动脉的不同行股总和(或)股深动脉开口和(或)股浅动脉开口的内膜剥脱成形术,然后在直视下穿刺股浅动脉,导丝配合单弯导管通过病变血管直至远端动脉,行股浅动脉和腘动脉的支架成形术。结果适合复合手术的病变分为4种类型:Ⅰ型17例,股总动脉、股深和股浅动脉开口均受累;Ⅱ型2例,股总和股浅动脉受累;Ⅲ型3例,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开口受累;Ⅳ型2例,仅股浅动脉受累,但介入治疗无法找到股浅动脉开口。手术成功率为100%。出院前ABI 0.84±0.15,较术前ABI 0.35±0.05明显增加(q=21.823,P〈0.05)。术后6个月腹股沟区股动脉通畅率100%(24/24),股腘动脉支架通畅率87.5%(21/24),术后6个月ABI 0.78±0.14,较术前ABI明显增加(q=19.151,P〈0.05),但与出院前ABI比较无显著变化(q=2.672,P〉0.05)。结论复合手术治疗累及腹股沟区股动脉的股腘动脉TASCⅡ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避免腹股沟区支架的植入,有效保护股深动脉,提供介入治疗的入路,提高闭塞性病变的开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手术 腹股沟区股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腔内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杨 郭建明 谷涌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73-875,共3页
股腘动脉(FPA)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针对FP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是改善患者下肢动脉血液供应,缓解患者因下肢缺血引发的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等症状。然而在支架置入术后可导致FPA支架内再狭窄(FPA-ISR)。有文... 股腘动脉(FPA)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针对FP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是改善患者下肢动脉血液供应,缓解患者因下肢缺血引发的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等症状。然而在支架置入术后可导致FPA支架内再狭窄(FPA-ISR)。有文献报道,支架后再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高达2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腘动脉 支架 下肢 血管成形术 间歇性跛行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杨 佟铸 谷涌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4-558,共5页
股浅动脉(SFA)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是针对SF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腔内常用治疗方法,但支架植入术后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SFA-ISR)的发生率很高,由于大多数的患者直到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才... 股浅动脉(SFA)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是针对SF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腔内常用治疗方法,但支架植入术后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SFA-ISR)的发生率很高,由于大多数的患者直到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才会再次寻求诊治,所以对于控制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危险因素至关重要。近年对SFA-ISR的危险因素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其解剖学特点、病理生理学基础、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53
15
作者 袁洪志 谷涌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3-235,240,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10月101例DVT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腘静脉顺行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溶栓导管尿激酶进行溶栓,通过溶栓导管造影了解血栓溶解情...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10月101例DVT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腘静脉顺行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溶栓导管尿激酶进行溶栓,通过溶栓导管造影了解血栓溶解情况,决定溶栓时间及尿激酶剂量。结果术后1周溶栓效果Ⅰ级87例(87/101,86.1%),Ⅱ级8例(8/101,8.0%),Ⅲ级6例(6/101,5.9%);痊愈80例(80/101,79.2%),有效21例(21/101,20.8%)。术后2周溶栓效果Ⅰ级95例(95/101,94.1%),Ⅱ级6例(6/101,5.9%);痊愈90例(90/101,89.1%),有效11例(11/101,10.9%)。5例复发2~3次,其中出院后1个月内3例复发,1~2个月内3例复发(1例第2次复发),2~3个月复发3例(1例第2次复发),3~6个月复发3例(2例第2次复发,1例第3次复发),以上5例考虑为易栓症,每次溶栓后治愈,长期口服华法林,并坚持定期门诊复查。截止2014年10月,101例随访3~30个月,平均10.7月,均未见支架移位、支架内血栓形成、狭窄、闭塞等。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具有有效预防肺栓塞、创伤小、痊愈快、卧床时间短及血栓后遗症明显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腘静脉顺行穿刺 介入溶栓治疗 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涂层覆膜支架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病变1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建明 谷涌泉 +5 位作者 郭连瑞 佟铸 高喜翔 吴英锋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0-471,共2页
本文报道1例股浅短段闭塞(TASC C级病变)经肝素涂层覆膜支架治疗,0.035英寸超硬导丝配合单弯导管通过闭塞段至远端腘动脉,使用4-150 mm Mustang球囊12个大气压扩张2 min后,造影见左股浅动脉中段狭窄病变消失,但近段仍有残余重度狭窄,路... 本文报道1例股浅短段闭塞(TASC C级病变)经肝素涂层覆膜支架治疗,0.035英寸超硬导丝配合单弯导管通过闭塞段至远端腘动脉,使用4-150 mm Mustang球囊12个大气压扩张2 min后,造影见左股浅动脉中段狭窄病变消失,但近段仍有残余重度狭窄,路途下于狭窄处放置肝素涂层覆膜支架5-50 mm,释放后使用5-40 mm球囊6个大气压下给予支架内扩张。术后造影见血流明显恢复,残余狭窄消失,无造影剂外溢。术后观察8个月跛行症状无复发。我们认为肝素涂层覆膜支架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病变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支架 下肢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成形治疗平肾主髂动脉闭塞1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谷涌泉 郭建明 +4 位作者 郭连瑞 佟铸 高喜翔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0-351,共2页
平肾主髂动脉闭塞的传统治疗是开腹行主-髂/股动脉旁路移植。然而,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开腹手术的风险极高,腔内成形作为微创技术具有手术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的特点。2014年4月我们对1例平肾主髂动脉闭塞采用腔内覆膜支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平肾主髂动脉闭塞的传统治疗是开腹行主-髂/股动脉旁路移植。然而,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开腹手术的风险极高,腔内成形作为微创技术具有手术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的特点。2014年4月我们对1例平肾主髂动脉闭塞采用腔内覆膜支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2014年4月6日入院。主诉:双下肢间歇性跛行4个月,左侧严重,跛行距离10m,无静息痛,不伴头晕、黑矇、上肢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 覆膜支架 下肢间歇性跛行 动脉旁路移植 静息痛 黑矇 跛行距离 开腹手术 临床资料 左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谷涌泉 郭建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合并膝下动脉病变患者日益增多,其中很多患者发展成为严重缺血。本文介绍腔内技术在该领域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 动脉 腔内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耀国 陈忠 +7 位作者 唐小斌 寇镭 吴章敏 刘晖 王盛 张征 贾云峰 何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总结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1991年1月至2014年8月间AAA围术期合并冠心病的患者22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以手术方式(... 目的总结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1991年1月至2014年8月间AAA围术期合并冠心病的患者22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以手术方式(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为匹配因素选取不合并冠心病的患者225例为对照组,对治疗效果及出现的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检查中糖尿病与高脂血症发病率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与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增高(P<0.01),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围术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合并症率较对照组高,分别为19.1%(43/225)和7.6%(17/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围术期手术失血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症合计在研究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腔内治疗的患者总体合并症率小于行开放手术者(29.2%vs 14.5%,P<0.01)。结论合并冠心病的AAA患者应注意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控制,如果解剖条件合适应首选腔内治疗。给患者以精心细致的围术期处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有助于小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分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莹 张建 +3 位作者 陈兵 郭连瑞 李建新 张淑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本研究在测量小鼠体内股骨骨髓正常氧分压的基础上设定相应的体外低氧浓度(3%),研究低氧环境对小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系定向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微电极测量正常小鼠股骨骨髓的氧分压,并以此为依据设定体外培养的低氧... 目的本研究在测量小鼠体内股骨骨髓正常氧分压的基础上设定相应的体外低氧浓度(3%),研究低氧环境对小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系定向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微电极测量正常小鼠股骨骨髓的氧分压,并以此为依据设定体外培养的低氧浓度。将小鼠骨髓源单个核细胞置于3%(低氧)和20%(常氧)氧浓度下用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EGM-2)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培养,培养至第2代进行Dil-Ac-LDL摄取实验和FITC-UEA结合实验双染色鉴定。对3%和20%氧浓度下培养的内皮样细胞用MTT法进行增生能力的鉴定;用荧光染色法对其进行黏附能力的比较。结果小鼠股骨骨髓生理性氧分压浓度为(21.55±3.40)mm Hg(1 mm Hg=0.133 k Pa),相当于(2.8±0.45)%氧体积分数(约为3%)。在不同氧浓度下培养的细胞,DilAc-LDL摄取实验和FITC-UEA结合实验均为阳性。。MTT细胞增生实验显示低氧(3%)培养的细胞吸光度为0.31±0.05,常氧(20%)培养的细胞吸光度为0.16±0.01(P<0.01,n=5)。低氧培养的细胞,其黏附率为(8.72±2.95)%,常氧培养的内皮样细胞,其黏附率为(3.91±0.72)%(P<0.05,n=5)。结论 3%的氧浓度是骨髓生理状态下的氧浓度。在此浓度下,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内皮样细胞。与常氧相比,低氧培养的内皮样细胞具有较高的增生和黏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分压 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