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转运蛋白3在噪声诱导听觉损害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李重慧 郭瑞 +1 位作者 龚树生 柳柯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索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cose transporter 3,Glut3)在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点表达量变化。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噪声暴露(noise exposure,NE)组18只。对照组小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耳蜗中轴冷冻切片、耳蜗... 目的探索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cose transporter 3,Glut3)在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点表达量变化。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噪声暴露(noise exposure,NE)组18只。对照组小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耳蜗中轴冷冻切片、耳蜗基底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来明确耳蜗中Glut3表达以及定位。噪声暴露组小鼠给予白噪声115 dB SPL暴露4 h,构建永久性阈值偏移模型(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PTS)小鼠。对该组其中12只小鼠进行噪声暴露后即刻、1 h和24 h取材,每组4只,进行耳蜗基底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lut3表达量是否发生变化。对该组其余6只小鼠在噪声暴露后第7、14、21和28 d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来确保造模成功。结果Glut3在耳蜗组织中广泛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噪声后即刻取材组Glut3表达量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噪声后1 h组和24 h组Glut3荧光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Glut3在噪声后即刻表达明显升高,对噪声发挥快速应答和能量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3 噪声性耳聋 听觉损害 耳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毛细胞发育与再生关键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苏薇 龚树生 王国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79,共5页
内耳毛细胞损伤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外周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哺乳动物内耳毛细胞损伤后无法完全再生,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恢复受损的听力和前庭功能。通过调节与内耳毛细胞发育和成熟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有望实现毛细胞的功能性... 内耳毛细胞损伤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外周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哺乳动物内耳毛细胞损伤后无法完全再生,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恢复受损的听力和前庭功能。通过调节与内耳毛细胞发育和成熟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有望实现毛细胞的功能性再生。参与毛细胞发育与再生的转录因子繁多,本文总结了目前毛细胞发育与再生研究领域中涉及的关键转录因子及其相互关系,旨在为未来内耳毛细胞再生研究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转录因子 再生 细胞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前抑制声音惊跳反射评价耳鸣小鼠的方法改进
3
作者 滕琪 梁文琦 +7 位作者 李阳 于倩茹 王天颖 刘珊 李重慧 周璇 龚树生 柳柯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改进间隙前抑制声音惊跳反射(gap-prepulse inhibition of acoustic startle,GPIAS)评价耳鸣小鼠模型的方法,建立更为稳定、可靠的小鼠耳鸣行为学评价方法。方法选用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噪声组。在第1、7天对对... 目的改进间隙前抑制声音惊跳反射(gap-prepulse inhibition of acoustic startle,GPIAS)评价耳鸣小鼠模型的方法,建立更为稳定、可靠的小鼠耳鸣行为学评价方法。方法选用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噪声组。在第1、7天对对照组小鼠进行GPIAS测试,计算GPIAS差值,根据数据波动范围确定“耳鸣阈值”,应用此阈值筛选噪声组耳鸣小鼠,并应用该阈值分析对照组数据,评估假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小鼠第1天GPIAS与第7天GPIAS差值符合正态分布,耳鸣阈值2δ为0.16。噪声后1 d,噪声组小鼠在4、8、12、16 kHz处ABR阈值均高于噪声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后7 d,噪声组小鼠在4、8、12、16 kHz处ABR阈值与噪声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后7 d,发生耳鸣7只。耳鸣小鼠噪声后16 kHz处GPIAS%低于噪声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12 kHz处GPIAS%与噪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小鼠噪声后4、8、12、16 kHz处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与噪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后无耳鸣小鼠4、8、12、16 kHz处GPIAS%、PPI%与噪声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后1、7 d,对照组1只小鼠在8 kHz处GPIAS%下降幅度超过该耳鸣阈值,即发生假阳性,假阳性率6.67%。结论改进后的GPIAS评价方法可筛选出稳定、可靠的耳鸣小鼠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评价 耳鸣小鼠 间隙前抑制声音惊跳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乳突入路手术治疗上半规管裂综合征1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国鹏 贺凯璇 +2 位作者 谢静 刘玉和 龚树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SSCD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经乳突入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目的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SSCD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经乳突入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SSC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术后随访。手术方法包括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和上半规管阻塞术。根据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结果本研究共有10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9例为单侧SSCDS,1例为双侧SSCDS。常见症状包括骨导听觉过敏、血管搏动性耳鸣、强声诱发眩晕以及中耳或者颅内压力变化引起眩晕。10例患者均为单侧手术,4例患者行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其余6例患者行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阻塞术。术后有1例患者失访。随访的9例患者中,随访时长为4~73个月,术后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术后无效的可能原因为该患者颅中窝低位,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中暴露硬脑膜与弓状隆起之间的间隙困难,导致修补不到位。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脑脊液漏或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和上半规管阻塞术均是安全有效的。相比之下,上半规管阻塞术操作更简单,尤其是对于颅中窝低位的患者,建议行上半规管阻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乳突 眩晕 血管性耳鸣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紫荆 龚树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975,共5页
近年来,隐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逐渐引起重视,其主要表现为听阈正常而复杂环境中言语识别率下降,目前虽已明确噪声、衰老和耳毒性药物是引起HHL的三种危险因素,但对其致病机制专家学者们还未有统一。本文将主要就噪声性... 近年来,隐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逐渐引起重视,其主要表现为听阈正常而复杂环境中言语识别率下降,目前虽已明确噪声、衰老和耳毒性药物是引起HHL的三种危险因素,但对其致病机制专家学者们还未有统一。本文将主要就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idden hearing loss,NIHHL)进行综述,针对其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展开讨论,从而为其在临床上的早期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隐性听力损失 带状突触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先天性中耳畸形病例特点对比分析
6
作者 郭婧滢 王国鹏 +1 位作者 赵鹏飞 龚树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80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与双侧中耳畸形的病例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决策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1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的81例(125耳)中耳畸形病例,对单侧和双侧中耳畸形在起病年龄、伴随畸形、临床分型、听力下降...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与双侧中耳畸形的病例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决策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1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的81例(125耳)中耳畸形病例,对单侧和双侧中耳畸形在起病年龄、伴随畸形、临床分型、听力下降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侧中耳畸形患者发现耳聋的年龄更早,合并面神经畸形和内耳畸形比例更高。临床分型单侧中耳畸形更倾向为Ⅰ型,而双侧中耳畸形更倾向为Ⅱ、Ⅲ型。各临床分型病例在各频率听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和双侧中耳畸形各有不同特点,术前仔细分析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和手术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畸形 病例特点 面神经畸形 分型 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对难治性梅尼埃病的眩晕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冯蓉 刘韵 +1 位作者 王国鹏 龚树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眩晕症状的疗效,术后对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6例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完成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眩晕控制情况、平衡能力、听...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眩晕症状的疗效,术后对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6例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完成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眩晕控制情况、平衡能力、听力情况、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耳鸣障碍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分和耳鸣痛苦程度分级,分析手术效果。结果26例患者术后眩晕明显改善,眩晕完全控制率为88.46%,有效率为100%。术后出现平衡不稳感,平均(5.08±4.52)个月好转,均无跌倒风险。术后眼震发生率69.23%,平均(5.00±2.67)d症状消失。通过Burg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发现,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患者平衡能力逐渐恢复,DHI评分表明随术后时间延长,患者生活质量逐渐好转,在术后6个月时趋于稳定。此外,与术前相比,26例患者术后6个月的平均听力阈值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的耳鸣THI量表评分和耳鸣痛苦程度分级均下降。结论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对眩晕控制效果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受影响的主观平衡能力约5个月后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半规管阻塞 内淋巴囊减压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去乙酰化蛋白SIRT3在噪声诱导隐匿性听力损失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紫荆 赵春丽 +3 位作者 梁文琦 陈钟壡 柳柯 龚树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1-526,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去乙酰化蛋白(sirtuin-3,SIRT3)在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idden hearing loss,NIHHL)中的作用。方法将注射过SIRT3抑制剂[3-(1H-1,2,3-triazol-4-yl)pyridine,3-TYP]与未经处理的C57BL/6J小鼠分别于100 dB白... 目的探讨线粒体去乙酰化蛋白(sirtuin-3,SIRT3)在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idden hearing loss,NIHHL)中的作用。方法将注射过SIRT3抑制剂[3-(1H-1,2,3-triazol-4-yl)pyridine,3-TYP]与未经处理的C57BL/6J小鼠分别于100 dB白噪声下暴露2 h,并在噪声暴露(noise exposure,NE)后1 d和14 d进行测听。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IHCs)带状突触(ribbon synapses,RS)的变化。冰冻切片下,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染色观察耳蜗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累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噪声组及3-TYP组小鼠均在噪声后出现短暂性听力阈值的升高,ROS的累积及带状突触的丢失。与噪声组小鼠相比,3-TYP组小鼠在噪声后第14天听力未恢复正常,带状突触丢失明显,且伴有ROS的显著累积。结论NE诱发了内耳的氧化应激反应,SIRT3可能通过抵抗氧化应激作用来保护耳蜗带状突触及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3 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 带状突触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半规管途径导入不同血清型腺相关病毒转染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刘珊 郭瑞 +6 位作者 宋新雨 于倩茹 陈钟壡 梁文琦 滕琪 龚树生 柳柯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7-534,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型的腺相关病毒经后半规管途径导入成年小鼠转染内耳细胞的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将20只6~8周C57BL/6J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4组,AAV8病毒注射组、AAV9病毒注射组、AAVie病...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型的腺相关病毒经后半规管途径导入成年小鼠转染内耳细胞的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将20只6~8周C57BL/6J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4组,AAV8病毒注射组、AAV9病毒注射组、AAVie病毒注射组和Anc80L65病毒注射组,均采取后半规管路径进行注射,每只注射病毒溶液2μL;正常对照组,每只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2μL,均以左耳为手术耳。各组于术前1 d及术后2周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随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病毒在基底膜的分布情况。结果AAV8组:术后2周观察见耳蜗顶中转34.6%±1.8%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39.0%±5.9%内毛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AAV9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2.5%±1.1%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4.6%±1.0%内毛细胞表达GFP;AAVie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6.7%±1.5%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7.7%±0.8%内毛细胞表达GFP;Anc80L65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62.5%±3.3%内毛细胞转染,中底转63.1%±6.1%内毛细胞表达GFP;正常对照组未见GFP表达。结论经半规管途径注射AAVie、AAV9病毒溶液可以高效转染到耳蜗内毛细胞,此结果对耳聋疾病的内耳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病毒转染 耳蜗 内毛细胞 后半规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影像与听力结果分析
10
作者 杨亚利 黄丽辉 +1 位作者 程晓华 刘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的耳部影像表现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听力测试结果,探讨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合并其他内耳畸形的患儿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及听力损失程度是否有差异。方法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的耳部影像表现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听力测试结果,探讨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合并其他内耳畸形的患儿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及听力损失程度是否有差异。方法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就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示有前庭导水管扩大伴或不伴其他内耳畸形的患儿92例(182耳),入组者均接受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收集患儿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学测试结果及耳部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3组:A组为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B组为Mondini畸形伴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前庭池扩大即不完全分隔Ⅱ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Ⅱ,IP-Ⅱ);C组为前庭导水管扩大伴前庭池扩大或半规管畸形。采用卡方检验对比组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比组间听力损失程度。结果92例患儿首次就诊年龄为1.5~65个月,其中男性47例(51.1%)、女性45例(48.9%)。182耳中,A组占40.11%(73/182)、B组占26.37%(48/182)、C组占33.52%(61/182),B+C组约占59.89%。3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2,P=0.571);伴与不伴Mondini畸形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1,P=0.526)。3组听力损失程度及伴与不伴Mondini畸形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导水管扩大合并其他内耳畸形约占60%;无论前庭导水管扩大伴与不伴其他内耳畸形,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及听力损失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前庭导水管扩大所致的迟发性听力损失与伴随的其他畸形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扩大 新生儿听力筛查 MONDINI畸形 听力损失程度 不完全分隔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