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国刚 朱颖辉 +1 位作者 刘惠兰 徐丰博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4期2164-2165,共2页
钙磷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大量的证据表明,CKD患者长期的钙磷代谢紊乱可引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可引起转移性钙化,包括肺、心肌、心脏瓣膜和血管等,这些病理生... 钙磷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大量的证据表明,CKD患者长期的钙磷代谢紊乱可引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可引起转移性钙化,包括肺、心肌、心脏瓣膜和血管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不仅引起CKD患者诸多的临床表现,而且与病死率增加相关联。本研究观察不同病期的CKD患者的外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变化及FGF-23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心脏瓣膜钙化之间的关系,为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心脏瓣膜 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肾功能及钙磷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朱颖辉 李国刚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分期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变化,探讨FGF-23与CKD患者肾功能及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选择CKD患者124例,健康对照组32例,测定患者的血清FGF-23、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分期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变化,探讨FGF-23与CKD患者肾功能及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选择CKD患者124例,健康对照组32例,测定患者的血清FGF-23、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按照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FGF-23与肾功能及钙磷代谢的关系。结果CKD患者血FGF-2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随着肾功能减退,CKD患者血FGF-23和iPTH水平逐渐增高,在CKD3~4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CKD5期明显高于对照组、CKD1~2期、CKD3~4期。随着肾功能减退血钙水平逐渐降低、血磷水平逐渐增高,CKD患者在CKD5期与对照组、CKD1~2期、CKD3~4期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LogFGF-23与血磷、LogiPTH、BUN、S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表明,FGF-23与CKD患者BUN、SCr呈正相关。结论 CKD患者血清FGF-23在CKD3~4期就显著增高,变化早于血磷的增高。肾功能状态、血磷、iPTH与FGF-23相关。肾功能状态可能是CKD患者血FGF-23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甲状旁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治疗Ⅱ型心肾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颖辉 李国刚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2期1383-1385,共3页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心脏和肾脏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可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Ⅱ型CRS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慢性肾脏病进行性恶化的情况,即狭义的CRSE.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腹膜透析 心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朱颖辉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23例(出血组),同期血液透析无出血并发症的患者23例(未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调查两组患者使用深静脉置管还是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23例(出血组),同期血液透析无出血并发症的患者23例(未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调查两组患者使用深静脉置管还是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并比较两组的透析通路间有无差异。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有无吸烟、饮酒、进辛辣饮食、消化道基础疾病及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服用情况。结果出血组中使用深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数量高于未出血组,为47.8%(11/23)vs 21.7%(5/23)(P<0.05);出血组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白蛋白、血钙水平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血组的血肌酐、尿素氮、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组在吸烟、饮酒、辛辣刺激饮食、消化道基础疾病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SAID服用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深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贫血、低蛋白血症、血钙低、不良饮食习惯、消化道基础疾病与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胃肠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体外肝素抗凝联合优质护理对尿毒症合并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邵敏 姚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9期5520-5522,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体外肝素抗凝联合优质护理对尿毒症合并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肾内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0例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合并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30例患者共接... 目的探讨局部体外肝素抗凝联合优质护理对尿毒症合并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肾内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0例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合并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30例患者共接受96例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过程中抗凝方案均为局部体外肝素抗凝法,肝素钠与鱼精蛋白的比例为1∶1,同时实施优质护理,从饮食、生活、治疗、心理疏导等各方面加强护理。观察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透析滤器及管路凝血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30例患者中1例胃癌患者治疗期间再次呕血,调整抗凝方案后未再发生呕血,其他29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再出血。96例次CRRT治疗中,发生滤器Ⅰ级凝血2例次,Ⅱ级2例次,Ⅲ级1例次,凝血发生率为5.2%(5/96)。27例患者满意,2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6.7%(29/30)。结论对尿毒症CRRT合并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鱼精蛋白同步中和普通肝素的治疗方法,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绝大部分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再出血,凝血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尿毒症 CRRT 局部体外肝素抗凝 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