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缺血心肌内肌酸激酶变化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温祥云 李文 陈铁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1-223,共3页
对实验性缺血的大鼠心肌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肌酸激酶。结果显示,在心肌缺血40min后,着色开始呈现酶活性减少的变化,并随缺血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实验证实肌酸激酶的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特异性强、... 对实验性缺血的大鼠心肌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肌酸激酶。结果显示,在心肌缺血40min后,着色开始呈现酶活性减少的变化,并随缺血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实验证实肌酸激酶的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重要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肌酸激酶 免疫组化 染色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肌症引起宫内出血的病理学分析
2
作者 陈瑞芬 周以健 +2 位作者 王蓬文 冯力民 夏恩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68-269,共2页
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上以子宫增大、痛经和宫内出血为主要症状。本研究通过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分析出现宫内出血的原因。1材料和方法腺肌症子宫45例由复兴医院妇产科提供,并由妇科医师详细记录每个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 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上以子宫增大、痛经和宫内出血为主要症状。本研究通过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分析出现宫内出血的原因。1材料和方法腺肌症子宫45例由复兴医院妇产科提供,并由妇科医师详细记录每个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结果。患者年龄28~45岁,均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肌症 子宫出血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性心肌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曹文军 李良 +3 位作者 刘国贞 林捷 黄方炯 杨珮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5-758,共4页
目的 :研究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 ,探索病变发生发展的机理。方法 :利用BATISTA手术方法切取 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 ,进行大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扩张性心肌病从大体上可分为室壁增厚及脂肪浸润两种类型。... 目的 :研究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 ,探索病变发生发展的机理。方法 :利用BATISTA手术方法切取 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 ,进行大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扩张性心肌病从大体上可分为室壁增厚及脂肪浸润两种类型。室壁增厚型的病变除如常规报道外 ,发现心肌间微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管腔普遍狭窄 ,甚至闭塞。电镜证实是因内皮细胞中有大量 10 0nm大小的均质分泌颗粒所致。与之毗邻的损伤心肌细胞内亦有完全相同的分泌颗粒。结论 :从形态学推测此种分泌颗粒来源于损伤的心肌细胞 ,进入邻近的内皮细胞后 ,加重了心肌缺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超微结构 病理学 扩张性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通灵 I 号溶栓作用病理形态的定量研究
4
作者 陈铁军 陈瑞芬 +1 位作者 周乙建 李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8-11,共4页
用家兔股动脉血管(直径1mm)制作血栓形成动物模型。分别观察脉通灵I号组[经胃插管给药,5mL/(kg·d)]和对照组的血栓病理形态变化,同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脉通灵I号可推迟血栓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增加血栓中中... 用家兔股动脉血管(直径1mm)制作血栓形成动物模型。分别观察脉通灵I号组[经胃插管给药,5mL/(kg·d)]和对照组的血栓病理形态变化,同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脉通灵I号可推迟血栓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增加血栓中中性白细胞的数量促进血栓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 脉通灵 溶栓作用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糖尿病小鼠脑内的分布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蓬文 杨芳 +2 位作者 盛树力 晋志高 陶之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0,T027,共5页
为了观察糖尿病小鼠脑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1( IGF-1R)的分布及 APP17肽对其分布的影响 ,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向皮下注射 APP17肽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19-33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IGF-1R免疫组... 为了观察糖尿病小鼠脑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1( IGF-1R)的分布及 APP17肽对其分布的影响 ,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向皮下注射 APP17肽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19-33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IGF-1R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显示 ,糖尿病组 IGF-1R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 ,而正常对照组及 APP17肽治疗组仅在皮层、海马可见阳性反应细胞 ,且着色淡。结果表明 ,糖尿病小鼠脑内多个区域存在较多的 IGF -1R阳性神经元 ,而APP17肽能使 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 糖尿病小鼠 脑内 分布 APP17肽 糖尿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17肽对AT-8在糖尿病小鼠脑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蓬文 赵志炜 +3 位作者 晋志高 赵咏梅 盛树力 陶之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为了观察 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 Tau蛋白 Ser2 0 2 / Thr2 0 5磷酸化的影响 ,用链脲佐菌素 (选择性地破坏胰岛β-细胞 ,导致糖尿病 )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皮下注射 APP17肽 (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 19~ 3 3 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 为了观察 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 Tau蛋白 Ser2 0 2 / Thr2 0 5磷酸化的影响 ,用链脲佐菌素 (选择性地破坏胰岛β-细胞 ,导致糖尿病 )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皮下注射 APP17肽 (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 19~ 3 3 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AT-8(抗 Ser2 0 2 / Thr2 0 5特异单抗 )免疫组化反应。结果证明 :糖尿病组 AT-8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压后颗粒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 ,而正常对照组及 APP17肽治疗组仅在压后颗粒皮层、海马可见阳性反应细胞 ,且着色淡。本研究提示 ,糖尿病脑内多个区域的神经元存在较多的 AT-8阳性细胞 ,而 APP17肽可使 AT-8阳性反应细胞出现的部位和数量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蛋白 超磷酸化 APP17肽 糖尿病脑病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及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致去卵巢大鼠子宫增大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雯 杨慧 +1 位作者 王红霞 张立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1-53,共3页
为观察植物雌激素α 玉米赤霉醇 (ZAL)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增大的影响 ,并对其与雌二醇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 ,建立大鼠去卵巢模型 ,分别补充 17β 雌二醇 (E2 )或ZAL(1mg/kg ,3d注射 1次 ,共 35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雌二醇质量浓度 ... 为观察植物雌激素α 玉米赤霉醇 (ZAL)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增大的影响 ,并对其与雌二醇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 ,建立大鼠去卵巢模型 ,分别补充 17β 雌二醇 (E2 )或ZAL(1mg/kg ,3d注射 1次 ,共 35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雌二醇质量浓度 ;分离子宫 ,计算子宫质量 (g) /体质量 (kg)的比值 ,制作子宫病理切片。发现 :去卵巢 +补充 17β 雌二醇组的血浆雌二醇质量浓度较单纯去卵巢组明显升高 ,去卵巢 +补充ZAL组的血浆雌二醇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去卵巢 +补充 17β 雌二醇组 ;ZAL对子宫增大的影响很弱 (子宫质量 (g) /体质量 (kg) =0 .6 6 ) ,明显低于 17β 雌二醇〔子宫质量 (g) /体质量(kg) =1.96〕 ;镜下见 17β 雌二醇组大鼠子宫内膜出现显著囊性增生 ,而ZAL组未见增生性病变。以上结果表明ZAL对子宫的刺激很小 ,明显优于 17β 雌二醇 ,可能作为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子宫增大 去卵巢大鼠 Α-玉米赤霉醇 血浆雌二醇 植物雌激素 增生性病变 体质量 发现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6302名妇女宫颈病变患病现况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兴华 刘芬 +3 位作者 陈晓玲 赖爱鸾 吴娟 鞠丽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6302名体检妇女宫颈疾病的筛查,分析宫颈疾病、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患病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受检妇女的一般情况、妇科体检结果、宫颈病变病理分型及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6302名受检妇女中城八区者...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6302名体检妇女宫颈疾病的筛查,分析宫颈疾病、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患病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受检妇女的一般情况、妇科体检结果、宫颈病变病理分型及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6302名受检妇女中城八区者5336人(84.7%),近郊、远郊区者和外地采京流动人员754人(占12、0%),城区不详者212人(占8、4%)。职业:职员2451人(占38.8%),工人1965人(占31.18%)。文化程度:高中2561人(占40.64%),大专以上2466人(占39.13%)。受检妇女宫颈炎患病率为45.30%,病理学检查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率为2.95%。宫颈上皮细胞异常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为3,76%。上皮细胞异常者平均年龄低于无异常者(P〈0.05)。上皮细胞异常者经病理活检后证实尚无宫颈癌病变。结论 宫颈炎性病变在女性人群中普遍存在;受检妇女宫颈上皮细胞异常者中,以30~50岁者为多;宫颈上皮细胞异常者的平均年龄小于上皮细胞正常者。对宫颈上皮细胞异常者这一高危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随访和定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筛查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N对去卵巢大鼠神经元退行性变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芳 王蓬文 +3 位作者 谭宁 姬志娟 赵志炜 盛树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UPAN对卵巢切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以及有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来证实UPAN对神经元退行性变有改善作用。方法 ♀大鼠 ,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造模 ,并于 6wk后皮下注射UPAN进行治疗 ,12wk后行水迷宫实验 ... 目的 通过观察UPAN对卵巢切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以及有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来证实UPAN对神经元退行性变有改善作用。方法 ♀大鼠 ,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造模 ,并于 6wk后皮下注射UPAN进行治疗 ,12wk后行水迷宫实验 ,至 13wk开始行灌注固定 ,取脑组织作超薄切片进行电镜分析 ;作冰冻切片进行雌激素受体 (ERα)、糖元合成激酶 (GSK 3)、细胞周期动态激酶(CDK 5 )、蛋白磷酸酯酶 (PP 1、PP2A及PP 2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水迷宫检测卵巢切除组大鼠较正常组游完全程所须时间明显延长及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增多 ,UPAN治疗组结果与正常组接近。去卵巢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明显损害 ,ERα表达增高 ,GSK 3、CDK 5、PP 1、PP2A及PP 2B表达增高 ,但以蛋白激酶GSK 3和CDK 5增高最为明显。使用UPAN治疗后能明显改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害 ,使上述有关蛋白质的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去卵巢大鼠存在着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以及有关蛋白质的表达出现异常改变。UPAN能明显改善其学习、记忆功能 ,维持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完整性以及使有关蛋白质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 雌激素受体 蛋白激酶 蛋白磷酸酯酶 老年性痴呆 神经元退行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桐油中毒导致大鼠心肌损伤的酶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文军 陈瑞芬 +2 位作者 宋爱利 刘国贞 张立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322-1323,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桐油中毒对心肌的损伤机制。方法 :模拟人体桐油中毒方式灌喂大鼠 ,复制大鼠急性桐油中毒模型。采用光镜 ,电镜及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急性桐油中毒对大鼠心肌的影响。结果 :急性桐油中毒心肌明显受损 ,光镜下细胞及间质水... 目的 :探讨急性桐油中毒对心肌的损伤机制。方法 :模拟人体桐油中毒方式灌喂大鼠 ,复制大鼠急性桐油中毒模型。采用光镜 ,电镜及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急性桐油中毒对大鼠心肌的影响。结果 :急性桐油中毒心肌明显受损 ,光镜下细胞及间质水肿 ,电镜下心肌线粒体肿胀 ,空泡样变 ,并有髓样小体形成。组化观察心肌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性显著下降 ,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有增强趋势。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心肌损伤 桐油误食中毒 酶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小平 刘国贞 +3 位作者 宋爱利 廖静 陈瑞芬 郎振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86-188,共3页
为探讨人肝癌组织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表达及意义 ,采用SABC法检测人肝癌组织HSP70的表达 ,图像分析HSP70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显示 :2 5例肝癌组织中均存在HSP70的表达 ,不同癌组织存在胞质、胞膜和胞核表达强度及部位的差... 为探讨人肝癌组织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表达及意义 ,采用SABC法检测人肝癌组织HSP70的表达 ,图像分析HSP70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显示 :2 5例肝癌组织中均存在HSP70的表达 ,不同癌组织存在胞质、胞膜和胞核表达强度及部位的差异。证实人肝癌组织存在HSP70的表达异质性 ,呈现了胞质、胞膜和胞核的表达差异 ,HSP70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特点为今后肿瘤抗原肽瘤苗的提取和实验研究作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组化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氧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岸柳 温祥云 刘国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应用光镜及电镜 ,对急性缺氧状态下大鼠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 (pulmonarysmallarteryendothelialcell,PSAEC)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pulmonarycapillaryendothelialcell,PCEC)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用显微分光光度仪对急性缺氧状态下PSAEC... 应用光镜及电镜 ,对急性缺氧状态下大鼠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 (pulmonarysmallarteryendothelialcell,PSAEC)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pulmonarycapillaryendothelialcell,PCEC)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用显微分光光度仪对急性缺氧状态下PSAEC的乳酸脱氢酶 (lacticdehydrogenase,LDH)活性进行定量分析。发现 :急性缺氧可引起PSAEC和PCEC发生各种损伤性形态变化 ,损伤程度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加重 ;与缺氧前相比 ,急性缺氧后各组PSAEC的LDH活性均下降 ,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 ,LDH活性下降得更明显。提示 :急性缺氧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 ,损伤程度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与其LDH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氧 血管内皮细胞 乳酸脱氢酶 光镜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17肽对IRS-1在糖尿病小鼠脑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蓬文 姬志娟 +3 位作者 杨芳 盛树力 晋志高 陶之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0,共4页
为了观察 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受体底物 -1( IRS-1)的影响 ,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皮下注射 APP17肽 (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 19~ 3 3 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IRS-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糖尿病... 为了观察 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受体底物 -1( IRS-1)的影响 ,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皮下注射 APP17肽 (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 19~ 3 3 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IRS-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糖尿病组IRS-1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 ,而正常对照组及 APP17肽治疗组仅在皮层、海马见有阳性反应细胞 ,且着色淡。以上结果表明 :糖尿病小鼠脑内多个区域的神经元存在较多的 IRS-1阳性细胞 ,APP17肽能使 IRS-1阳性反应细胞出现的部位和数量正常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17肽 IRS-1 糖尿病 小鼠 胰岛素受体底物-1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分析系统对缺血心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铁军 温祥云 吕福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心肌缺血的病理变化,探讨发病机理。方法: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心肌切片进行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检测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正常心肌和阴性对照组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是均衡的。缺血组中缺血60min后,... 目的:研究早期心肌缺血的病理变化,探讨发病机理。方法: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心肌切片进行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检测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正常心肌和阴性对照组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是均衡的。缺血组中缺血60min后,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缺血区域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图像分析中蓝色色值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图像分析系统对缺血心肌组化染色结果的定量检测,具有高度的精确性。蓝色色值在鉴定心肌是否缺血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琥珀酸脱氢酶 图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定位诊断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晓慧 张仁玲 +4 位作者 王珏 翟勇 关乐 刘瑜 董小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8-410,共3页
目的:评价[99mTc]标记的抗纤维蛋白D-二聚体单抗诊断实验性的兔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最佳显像时间。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分为血栓栓塞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栓栓塞组建立肺动脉血栓栓塞模型。将[99mTc]标记的抗D-二聚体单抗注... 目的:评价[99mTc]标记的抗纤维蛋白D-二聚体单抗诊断实验性的兔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最佳显像时间。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分为血栓栓塞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栓栓塞组建立肺动脉血栓栓塞模型。将[99mTc]标记的抗D-二聚体单抗注入实验动物体内,以放射免疫显像技术检测放射性核素在兔双肺的分布,计算血栓栓子影像感兴趣区与对侧感兴趣区的放射性计数比值。盲法阅片并与尸检结果相对比计算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99mTc]标记的抗D-二聚体单抗注入实验动物体内10 min和30 min后,血栓栓塞组双肺局部均出现放射性核素的浓集,血栓栓子影像感兴趣区与对侧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比值如下:叶动脉组为2.84±0.52、2.75±0.67,段动脉组为2.59±0.38、2.61±0.36,亚段动脉组为2.19±0.32、2.20±0.28。两位研究者独立盲法阅片,各自诊断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3%、80.0%和78.9%、72.7%,联合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2%和80.0%。两位研究者联合阅片诊断各组肺栓塞的敏感性为:叶动脉组91%,段动脉组85.7%,亚段动脉组76.9%。结论:[99mTc]标记抗D-二聚体单抗可对实验性兔的肺动脉血栓栓塞模型作出诊断,此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99M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nm23和PCNA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洪超 高霭峰 梁成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87-288,共2页
甲状腺癌nm23和PCNA表达的意义1王洪超2高霭峰3梁成华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1000542沈阳铁路局沈阳医院病理科1100053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沈阳110003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5例甲... 甲状腺癌nm23和PCNA表达的意义1王洪超2高霭峰3梁成华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1000542沈阳铁路局沈阳医院病理科1100053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沈阳110003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5例甲状腺癌nm23和PCNA表达进行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NM23基因 PCNA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小平 陈瑞芬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共5页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 ,它的体外扩增、定向诱导分化在未来个体发育、基因和细胞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简要回顾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 ,它的体外扩增、定向诱导分化在未来个体发育、基因和细胞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简要回顾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模型 研究进展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示踪剂D-dimer在定位诊断血栓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小黎 李良 +5 位作者 宋爱丽 何士大 张顺英 王珏 陈瑞芬 宋丽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为探讨放射性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示踪剂在血栓定位中的作用 ,将99m锝标记的抗D 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注入实验性血栓家兔血管内 ,以放射免疫显像技术观察放射性核素在血流和血栓部位的分布。结果显示 ,静脉血栓形成术后 2~ 4d ,血栓处放射... 为探讨放射性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示踪剂在血栓定位中的作用 ,将99m锝标记的抗D 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注入实验性血栓家兔血管内 ,以放射免疫显像技术观察放射性核素在血流和血栓部位的分布。结果显示 ,静脉血栓形成术后 2~ 4d ,血栓处放射性99m锝的分布较健侧明显增多。而单纯钳夹血管造成的血液淤滞未能引起99m锝标记率升高。注射99m锝标记单抗后 ,动物未见不良反应和病理学改变。结果提示 ,99m锝标记抗D 二聚体单抗可作为血栓示踪剂用于实验性血栓的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锝标记 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 血管栓塞 心脑血管疾病 血栓示踪剂 定位诊断 放射免疫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切片的NOS免疫染色技术介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国贞 栾丽英 +2 位作者 周光德 陈瑞芬 宋爱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石蜡切片 一氧化氮合成酶 免疫染色技术 实验研究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BEL-7402中热休克蛋白70相伴甲胎蛋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小平 王巧侠 +1 位作者 董丽娜 张立洁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8-21,共4页
为研究人肝癌细胞BEL-7402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甲胎蛋白(AFP)的相互作用,采用免疫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HSP70和AFP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HSP70与AFP的相互关系通过免疫共沉淀和蛋白印迹杂交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化学显示人肝癌细胞... 为研究人肝癌细胞BEL-7402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甲胎蛋白(AFP)的相互作用,采用免疫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HSP70和AFP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HSP70与AFP的相互关系通过免疫共沉淀和蛋白印迹杂交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化学显示人肝癌细胞BEL-7402中存在高水平的HSP70和AFP共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浆。AFP存在于HSP70单抗的免疫沉淀中,而HSP70则存在于AFP单抗的免疫沉淀中。结果表明人肝癌细胞BEL-7402中HSP70与AFP相伴。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将成为探讨肝癌的发生和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HSP70) 甲胎蛋白(AFP)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