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勤不倦,奔涌不息——记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张旭教授
1
作者 魏婧 张璐 +1 位作者 梁莹 李春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6,共5页
张旭,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负责... 张旭,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负责人,担任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医疗器械监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听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医疗器械审评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分会委员。主要从事神经工程,脑功能认知,医学人工智能,功能神经电刺激在脑网络疾病治疗及脊髓损伤功能重建的方法研究,智能植入式刺激器研发。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国自然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项目、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重点项目。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项,出版专著与教材5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重点项目 中国电子学会 实用新型专利 康复工程 医疗器械 教学名师 北京市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私奉献 无悔人生——记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罗述谦教授 被引量:1
2
作者 田蓉 石宏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79-681,共3页
罗述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43年生于黑龙江。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曾在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技术人员,参与了我国核武器实验研究,后在郑州大学物理系任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教授、副系主任。美国威斯康星... 罗述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43年生于黑龙江。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曾在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技术人员,参与了我国核武器实验研究,后在郑州大学物理系任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教授、副系主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加拿大蒙特利尔脑图像中心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起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医学信号和图像研究,专长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理论。罗述谦教授是我国著名医学图像处理专家,是我国首例数字化虚拟人"863"研究课题主要负责人之一。罗教授今年七十余岁,仍然孜孜不倦,勇挑重担,奔波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一线。2009年,罗教授被评为首都医科大学吴阶平优秀教师,2010年获得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 生物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研室主任 学院 人生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与资料室一体化应用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志强 刘志成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152,共2页
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与资料室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二者进行一体化应用的可行性,并介绍了二者进行一体化应用的实施方案和服务模式。
关键词 实验室 资料室 一体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环境下医学院校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兵 杜菁 张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7-199,共3页
分析了高等医学院校低值易耗品数量大、种类多、型号规格复杂的特点,提出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低值易耗品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加强对高等医学院校低值易耗品的科学化管理,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
关键词 低值易耗品 信息技术 高等医学院校 物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医学院校男女教职工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兰 华琳 +2 位作者 董晶 杨铮 刘红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10期852-855,共4页
目的了解高等医学院校男女教工的健康状况,提出有效保障健康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和2011年参加常规体检的987名和1016名高等医学院校在职教工的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男女体检指标中异常人数多的前6项指标应用P... 目的了解高等医学院校男女教工的健康状况,提出有效保障健康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和2011年参加常规体检的987名和1016名高等医学院校在职教工的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男女体检指标中异常人数多的前6项指标应用Pearsonχ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脂肪肝和高尿酸的男女发病率在2010年是36.2%和10.8%、26.1%和16.0%、14.0%和7.2%、23.9%和15.1%、45.0%和21.4%、25.3%和14.0%,在2011年是44.5%和22.5%、29.4%和20.6%、18.9%和11.8%、19.1%和5.4%、45.0%和44.8%、27.2%和6.3%,男性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教工健康状况劣于女性教工,更应受到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状况 常规体检 异常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hree.js的大学物理在线仿真实验开发
6
作者 曲典 严华刚 +3 位作者 张智河 许莉莉 黄晓清 师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3,共4页
Three.js是用JavaScript编写的基于WebGL的在线三维场景和动画的开发引擎。为了使学生能在线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探索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操实验课时的有效利用,采用Three.js提供的JavaScript... Three.js是用JavaScript编写的基于WebGL的在线三维场景和动画的开发引擎。为了使学生能在线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探索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操实验课时的有效利用,采用Three.js提供的JavaScript库函数来开发分光计实验和密立根油滴实验等在线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该仿真实验,学生能在实验课之前对实验的原理和操作细节有具体了解,从而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这些仿真实验也可以作为由于其他原因无法实现线下实验的一种替代教学实验方案。以Three.js为开源开发的物理在线仿真实验平台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在线仿真实验 自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肌功能障碍对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研究
7
作者 李锐 张兆杰 黄菊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22,共1页
目的颈部慢性劳损导致的肌肉功能障碍会破坏肌肉的正常功能,此为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当前并没有关于枕下肌群功能障碍对上颈椎生物力学影响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运用有限元的方法探究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理,为临床医生的... 目的颈部慢性劳损导致的肌肉功能障碍会破坏肌肉的正常功能,此为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当前并没有关于枕下肌群功能障碍对上颈椎生物力学影响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运用有限元的方法探究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理,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改变枕下肌的弹性模量,分别在肌肉功能正常和肌肉功能障碍的条件下重建C0~3运动节段的4个有限元模型。在两个肌肉正常的有限元模型中,其C0~3运动节段两侧枕下肌弹性模量相等且在正常范围内。在肌肉功能障碍的有限元模型中,其中一个模型的两侧弹性模量相等且大于37 k Pa,代表肌肉张力增高;另一个是左右枕下肌弹性模量不同,代表肌肉受力不平衡。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寰枢外侧关节、寰齿关节和椎间盘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旋转6种载荷下的生物力学行为。结果在前屈时,肌肉失衡的寰枢外侧关节最大应力高于正常肌肉和高张状态,而肌肉张力增高时的最大应力高于肌肉正常和不平衡状态。在所有模型的所有荷载中,寰齿关节的最大应力在后伸状态下最大。肌肉不平衡和高张力未引起应力增大和应力分布异常。结论肌肉功能障碍可能增加寰枢外侧关节和椎间盘的应力,但不会影响寰齿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张力 肌肉功能 正常肌肉 临床医生 运动节段 功能障碍 不平衡状态 寰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囊肿合并月经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
8
作者 金婧 阮祥燕 +3 位作者 华琳 程姣姣 赵越 田玄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0-625,共6页
目的探讨卵泡囊肿合并月经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卵泡囊肿合并月经异常患者共178例,年龄23~53岁,平均(38.62±6.35)岁。并根据年龄分为3组:组1(21~30岁)... 目的探讨卵泡囊肿合并月经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卵泡囊肿合并月经异常患者共178例,年龄23~53岁,平均(38.62±6.35)岁。并根据年龄分为3组:组1(21~30岁)共27例,组2(31~40岁)共77例,组3(>40岁)共74例。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月经情况,测量其身高、体质量,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o)、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催乳素(prolactin,PRL)、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同时检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测量卵泡囊肿的大小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对卵泡囊肿合并月经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并比较3组之间的各项指标。结果(1)61例(34.3%)患者主诉停经或闭经、117例(65.7%)患者主诉异常子宫出血、13例(7.3%)患者因异常子宫出血导致贫血,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2)124例(69.7%)患者卵泡囊肿在1个月内消失,176例(98.9%)患者卵泡囊肿在2个月内消失,178例(100%)患者卵泡囊肿在3个月内消失。177例(99.4%)患者卵泡囊肿直径小于5 cm,仅1例(0.6%)患者卵泡囊肿直径≥5 cm。(3)卵泡囊肿合并月经异常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的总体患病率为82.0%(146/178),<40岁的患者DOR的患病率为70.2%。组1、组2、组3的DOR患病率分别为37.0%(10/27),81.8%(63/77)及98.6%(73/74)。随年龄增长,DOR患病率逐渐增加。(4)组1、组2、组3 AMH的中位数分别为1.55 ng/mL、0.51 ng/mL、0.15 ng/mL;组3的FSH高于组1和组2(adjusted P<0.05),AMH浓度低于组1和组2(adjusted P<0.05);组2的AMH浓度低于组1(adjusted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泡囊肿合并月经异常的患者推荐药物治疗,而不仅仅是期待治疗;卵泡囊肿合并月经异常患者DOR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即使是<40岁的女性DOR的患病率亦偏高,因此,治疗其月经异常的同时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十分必要,尤其对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囊肿 功能性卵巢囊肿 月经异常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抗米勒管激素 异常子宫出血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王婧 周巧云 +6 位作者 王牧雨 肖豫 宋冬梅 郭艳 夏恩兰 李天照 黄晓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患者常规病史、危险因素和超声结果的临床数据,建立一种预测PMB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风险的方法。方法连续... 目的通过收集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患者常规病史、危险因素和超声结果的临床数据,建立一种预测PMB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风险的方法。方法连续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408例PMB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将EC和AH患者纳入恶性组(病例组),其余患者纳入非恶性组(对照组),收集有关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08例患者平均年龄(60.4±7.8)岁,病例组74例(18.1%),对照组334例(81.9%)。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最佳预测因子,创建“LRDNT”(light bleeding,recurrent bleeding,diabetes,non-uniform echogenicity&thickness)模型。LRDNT分数在0至22之间。LRDNT评分≥15约登指数最大,预测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79.73%,特异度为80.84%,预测准确率为80.64%。结论PMB患者的临床信息与超声指标相结合的风险预测模型LRDNT,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发生的风险,有助于临床分流和优化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肿瘤诊疗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红蕾 杨迎亮 +2 位作者 李荣浩 朱丛敏 张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400,共6页
癌症作为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攀升,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构成了沉重负担。尽管近年来肿瘤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肿瘤的异质性、耐药性以及早期筛查和诊疗技术的局限性仍然是亟待解决的核心挑战。在此背景下,人工智... 癌症作为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攀升,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构成了沉重负担。尽管近年来肿瘤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肿瘤的异质性、耐药性以及早期筛查和诊疗技术的局限性仍然是亟待解决的核心挑战。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在大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预测建模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肿瘤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整合组学、影像及临床等多模态数据,人工智能不仅加速了肿瘤基础机制的研究,还在早期筛查、生物标志物发现及个性化治疗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促进了精准医学与肿瘤学的深度融合。本文全面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诊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探讨其在多种数据类型及诊疗场景中的实际价值与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精准医疗 医疗大数据 肿瘤研究 肿瘤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眼病患者托珠单抗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
11
作者 谢荣荣 许心语 +3 位作者 宋智慧 信中 华琳 史婷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0-717,共8页
目的分析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治疗有效的中重度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包括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脂、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经过TCZ... 目的分析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治疗有效的中重度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包括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脂、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经过TCZ治疗有效的中重度活动期GO患者85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血并检验血常规、生化常规、凝血功能、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浓度,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合并疾病及合并药物等基本信息,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活动期GO患者经过TCZ治疗后,血白细胞绝对值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较治疗前下降,转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浓度显著下降,促甲状腺激素浓度较前显著上升,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滴度显著下调,并且治疗前血清TRAB滴度浓度与FIB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TCZ治疗中重度活动期GO患者后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浓度得到改善,且血白细胞、肝肾功能、血脂及凝血功能较前显著变化。该研究结果证实了TCZ对GO眼病的免疫紊乱的治疗作用,同时提示临床诊治中需要关注其相关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眼病 托珠单抗 白细胞 凝血功能 甲状腺激素及抗体 肝肾功能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年龄相关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海霞 李林 +2 位作者 张昆亚 钱秀清 刘志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利用兔眼角膜条的单轴拉伸实验数据,研究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取3月龄和7—8月龄兔眼角膜条,实施单轴拉伸实验,获得实验数据;用指数模型和幂模型对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用黏弹性力学模型对应力松弛数据... 目的利用兔眼角膜条的单轴拉伸实验数据,研究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取3月龄和7—8月龄兔眼角膜条,实施单轴拉伸实验,获得实验数据;用指数模型和幂模型对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用黏弹性力学模型对应力松弛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兔眼角膜条呈现非线性黏弹性特征。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不同月龄兔眼角膜条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差别不明显,7~8月龄兔眼角膜的切线模量略偏大,但其应力衰减得明显快。不同的拉伸速率对3月龄兔眼角膜条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不明显,但快速拉伸后的角膜条应力衰减明显变快。结论兔眼角膜随月龄增加会轻微变硬,而角膜的松弛特性随月龄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力学特性 年龄 弹性模量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韩小鹏 张旭 +3 位作者 刘志成 钱秀清 郭学谦 全海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61-1364,共4页
首都医科大学于2003年开办假肢矫形工程本科专业,经过十余年三个时期的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贴合国际专业教育要求,专业特色突出。专业建设应把医学、康复医学、工学和假肢矫形技术紧密相结合,投入充足的资金和场地,培养更多"双师... 首都医科大学于2003年开办假肢矫形工程本科专业,经过十余年三个时期的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贴合国际专业教育要求,专业特色突出。专业建设应把医学、康复医学、工学和假肢矫形技术紧密相结合,投入充足的资金和场地,培养更多"双师型"师资,采取实践技能综合考核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肢矫形工程 培养方案 教学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头围预估0~6岁儿童真耳-耦合腔差的研究
14
作者 李颖 金欣 +3 位作者 童仁杰 王雪瑶 刘海红 张旭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索依据儿童头围预估真耳-耦合腔差(real-ear-to-coupler difference,RECD),以此进一步优化儿童助听器个性化精准验配方案。方法对106例儿童(197耳)采用软尺进行头围测量,采用Otometrics AURICALTM对受试儿童进行个体RECD测试。利... 目的探索依据儿童头围预估真耳-耦合腔差(real-ear-to-coupler difference,RECD),以此进一步优化儿童助听器个性化精准验配方案。方法对106例儿童(197耳)采用软尺进行头围测量,采用Otometrics AURICALTM对受试儿童进行个体RECD测试。利用SPSS软件一元回归分析头围、月龄与儿童各频率RECD值的相关性。结果(1)男孩头围略大于女孩,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一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750~6000 Hz处儿童RECD值与头围呈负相关关系,1000~6000 Hz的RECD值可与头围建立回归方程;(3)依据头围通过回归公式计算出的RECD值,在1000~3000 Hz以及6000 Hz处与儿童实际RECD无显著差异。结论0~6岁儿童的个体RECD值与头围相关,随着头围增大,中高频处RECD值逐渐减小;针对体格发育与生理年龄不符的儿童,可依据头围预估儿童中高频处REC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真耳测试 真耳-耦合腔差 头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状特征点最大互信息的医学图像配准 被引量:44
15
作者 周永新 罗述谦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4-658,共5页
定义了基于形状特征点的互信息计算公式 ,提出区域增长结合动态聚类算法的形状特征点提取方法 .在使形状特征点互信息最大化完成医学图像配准的过程中 ,引入人机交互 ,缩短了优化过程 ,避免了局部极值 .提出的配准策略具备临床实用性 。
关键词 形状特征点 互信息 医学图像配准 临床诊断 放射治疗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上段C13损伤机制的生物力学特征仿真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菊英 李海云 +1 位作者 菅凤增 许莉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24-930,共7页
目的建立人体C1~3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对C1~3运动节段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测试,模拟在牵张、压缩、过伸和过屈暴力时C1~3运动节段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集健康成人C1~3运动节段CT影像学资料,Mimics 10.01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和Geomagic 10.0... 目的建立人体C1~3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对C1~3运动节段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测试,模拟在牵张、压缩、过伸和过屈暴力时C1~3运动节段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集健康成人C1~3运动节段CT影像学资料,Mimics 10.01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和Geomagic 10.0逆向工程软件分别建立C1~3运动节段椎骨和椎间盘,Ansys软件附加颈椎相关材料属性,建立C1~3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模拟C1~3在牵张、压缩、过伸和过屈暴力时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在纵向牵张载荷作用下,寰椎前弓、寰枢关节及C3椎板棘突部分所受应力较为集中;在纵向压缩载荷作用下,颈椎上段应力最大部位为寰椎前弓;在过伸力矩作用下,寰椎侧块、侧块与后弓交界部位、寰椎后弓结节、枢椎上关节面及枢椎峡部所受应力较大;在过屈力矩作用下,枢椎齿状突、寰椎后弓、寰椎后弓结节、枢椎峡部及枢椎下关节突为应力相对集中部位。结论对颈椎上段C1~3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测试,可以预测颈椎上段运动节段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部损伤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应力(非MeSH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影像分割量化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屈俊达 杨敏福 +3 位作者 李春林 孙立伟 高赫 张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紧邻冠状动脉和心肌的脂肪组织,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活性因子对机体造成生理和病理性的改变。EAT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分割量化EAT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传统影... 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紧邻冠状动脉和心肌的脂肪组织,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活性因子对机体造成生理和病理性的改变。EAT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分割量化EAT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传统影像、图谱及人工智能三个方面介绍EAT分割量化方法的演变过程,并对自动量化的EAT指标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 分割及量化 深度学习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瞳孔阻滞力仿真实验的虹膜组织生物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琛 刘晓华 +3 位作者 林丁 刘志成 张昆亚 宋红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分析瞳孔阻滞力作用下的虹膜特性,探讨虹膜生物力学特性参量与瞳孔阻滞力和前后房压强差的关系。方法利用设计的瞳孔阻滞力仿真装置模拟瞳孔阻滞力,用液体加压装置模拟前后房压强差,对实验动物的虹膜进行整体加压,定量分析瞳孔阻滞... 目的分析瞳孔阻滞力作用下的虹膜特性,探讨虹膜生物力学特性参量与瞳孔阻滞力和前后房压强差的关系。方法利用设计的瞳孔阻滞力仿真装置模拟瞳孔阻滞力,用液体加压装置模拟前后房压强差,对实验动物的虹膜进行整体加压,定量分析瞳孔阻滞力作用下的虹膜面应变、曲率半径的变化与前后房压强差的关系,以及不同大小的瞳孔阻滞力与前后房压强差的关系。结果获得了与临床现象相近的实验模型,与前期实验工作的方法相比,该实验方法更接近生理状态。得出分别以面应变、虹膜膨隆最高点的曲率半径与前后房压强差关系表达的方程,虹膜面应变δ与前后房压强差ΔP成以下规律:ΔP=b0eb1δ(b0=3.3373,b1=30.3909);虹膜曲率半径r与前后房压强差ΔP关系:r=e(b0+b1/ΔP)(b0=0.4761,b1=21.6604)。初步完成了虹膜特性和瞳孔阻滞力的定量研究,描述了不同大小的瞳孔阻滞力与前后房压强差的关系。结论实现了软组织小力学量的定量测量。面应变和曲率半径是可量化的虹膜形变特性参量,能够敏感的反映前后房压强差的变化,虹膜膨隆最高点的曲率半径是临床上容易测量的指标,对其的测量将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 瞳孔阻滞力 面应变 曲率半径 前后房压强差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对健康男大学生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闫松华 杨进 刘志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分析运动性疲劳对健康男大学生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为科学指导锻炼提供依据。方法:10名普通男大学生沿400米跑道慢跑至中度疲劳,应用0.5米footscan誖USB平板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运动性疲劳产生前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进行测试。结果:与... 目的:分析运动性疲劳对健康男大学生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为科学指导锻炼提供依据。方法:10名普通男大学生沿400米跑道慢跑至中度疲劳,应用0.5米footscan誖USB平板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运动性疲劳产生前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进行测试。结果:与疲劳前相比,运动疲劳后,(1)受试者足跟着地阶段明显变短,足支撑阶段明显变长;(2)左足T2-T5、M2、M4、M5和右足T1、T2-T5、M2、M3、M5、HM、HL各区域与地面的压强峰值显著降低;左足T2-T5区域、右足T1和T2-T5区域与地面压强峰值出现时间显著缩短,而其它部位压强峰值出现时间有延迟趋势;(3)左足T2-T5区域与地面接触时间显著缩短,M2区域显著延长;右足M1、M2、M3区域显著延长;(4)左足T2-T5区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显著减小,T1、M3、M5区域显著增大,而其它部位均有增大的趋势;右足除M3显著减小外,其它区域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5)左足T2-T5、M5区域和右足M2、M3区域所受压强在时间上的积累(Pt)显著减小;(6)足平衡总体上呈现内外翻程度增大的变化趋势,但10名受试者中有3例疲劳前后的变化不明显。结论:运动性疲劳导致下肢肌肉力量减弱等生理机能下降,从而引起步态分期、足底压力分布参数、足平衡等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健康男大学生 足底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易感基因筛查的关联性分析
20
作者 刘媛媛 李一晨 陈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分析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及特点,并探讨听力复筛未通过的关联规则。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北京市12339例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的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听力复筛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利用Apri... 目的分析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及特点,并探讨听力复筛未通过的关联规则。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北京市12339例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的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听力复筛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利用Apriori算法挖掘与听力复筛未通过相关的强关联规则。结果12339例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的耳聋易感基因变异检出率为7.14%(881/12339),由高到低依次为GJB2、SLC26A4、GJB3、MT-RNR1基因;听力初筛、听力复筛未通过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93%(1965/12339)、17.87%(226/1265)。关联规则挖掘显示,听力初筛双耳未通过且存在双/多胎、入住NICU、耳聋基因变异检出新生儿的听力复筛未通过风险相对提高了4.47%、9.25%、16.72%;耳聋基因变异检出且女性、听力初筛双耳未通过新生儿的听力复筛未通过风险相对提高了3.99%、12.60%。结论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的耳聋易感基因变异检出率较高,听力初筛双耳未通过且耳聋基因变异检出新生儿的听力复筛未通过风险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筛查 耳聋 基因 新生儿 关联规则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