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相久大 孙起军 +2 位作者 张永强 霍铁军 王尚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523-3524,共2页
目的:观察硬通道微创技术以及结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本组共85例患者,均采取硬通道微创技术,其中12例结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患者病死率为14.1%。3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 目的:观察硬通道微创技术以及结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本组共85例患者,均采取硬通道微创技术,其中12例结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患者病死率为14.1%。3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其中37例恢复良好,17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再死亡4例。结论:硬通道微创技术结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有望成为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抢救的主要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脑出血 硬通道微创技术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恩花 潘娜 +1 位作者 彭晶晶 黄克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1-535,共5页
目的评价Astograph气道激发试验在诊断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价值。方法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就诊哮喘患者56例,非哮喘患者90例于激发试验前后均进行一次脉冲振荡及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激发试验前后患者的呼吸阻力、肺通气等的变化情况... 目的评价Astograph气道激发试验在诊断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价值。方法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就诊哮喘患者56例,非哮喘患者90例于激发试验前后均进行一次脉冲振荡及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激发试验前后患者的呼吸阻力、肺通气等的变化情况。结果①56例哮喘患者中激发试验阳性者52例,阳性率为92.9%(52/56),90例非哮喘患者中激发试验阴性者42例,阴性率为46.7%(42/90);哮喘组与非哮喘组脉冲振荡频率5 Hz及35 Hz时测得的呼吸阻力(R5、R35)、呼气峰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激发前后变化率及最小诱发累积剂量(Dmin)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min≤6 Unit作为阳性标准时其诊断哮喘的敏感性为71.2%,特异性为74.4%,准确性为53.0%;若同时以FEV1下降20%作为阳性标准,则可以显著提高其诊断哮喘的特异性。结论Astograph法气道激发试验有助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其中Dmin≤6 Unit作为阳性标准有较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若加做FEV1检查更能提高其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诊断 气道高反应性 特异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通道微创技术在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相久大 孙起军 +2 位作者 张永强 霍铁军 王尚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643-644,共2页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形成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6月因外伤引起的急性硬膜外、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71例资料。急救引流+手术组(n=30)于术前脑疝明确诊断后快速应用硬通道微...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形成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6月因外伤引起的急性硬膜外、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71例资料。急救引流+手术组(n=30)于术前脑疝明确诊断后快速应用硬通道微创技术引流血肿,手术组(n=41)直接手术。2组均常规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治疗方法相同。结果2组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和部位、中线移位、瞳孔散大等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急救引流+手术组良好6例、中残13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手术组分别为5例、8例、12例、7例、9例,2组有显著差异(Z=-2.001,P=0.045)。结论术前及早辅助硬通道微创技术治疗能够改善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预后,可望成为抢救此类病人的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内血肿 脑疝 硬通道微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发作后血浆酸性磷脂酸的动态变化与脑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杭妍 张晖 +6 位作者 云永利 马金花 庞江霞 王宝军 刘国荣 李月春 田跃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后血浆酸性磷脂酸(AP)的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小鼠120只,分为空白组6只,对照组24只(2个亚组各12只),癫痫组72只(全面性发作组和部分性发作组,2个亚组各36只),随机分组后,建立小鼠全面性发作模型(最大电休克...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后血浆酸性磷脂酸(AP)的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小鼠120只,分为空白组6只,对照组24只(2个亚组各12只),癫痫组72只(全面性发作组和部分性发作组,2个亚组各36只),随机分组后,建立小鼠全面性发作模型(最大电休克法)及部分性发作模型(戊四唑化学诱导法),在痫性发作后3、6、12、24、48和72h心脏采血,测定血浆A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组血浆A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3.33±0.96)μmol/L vs(0.93±0.12)μmol/L,P<0.05];全面性发作组与部分性发作组血浆AP水平无差异[(3.49±0.95)μmol/L vs(3.17±0.95)μmol/L,P=0.129];癫痫组血浆AP水平在痫性发作后3h开始升高,于24h内可达峰。结论血浆AP可能可以作为判断癫痫发作后脑损伤的早期指标,可能具有早期判断和评价癫痫发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损伤 磷脂酸类 超氧化物类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14年B超引导下经皮肾肿物穿刺活检经验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玉祥 蒙学兵 +12 位作者 姚林 张崔建 宋刚 蔡林 张争 李学松 龚侃 李淑清 山刚志 何群 杨新宇 何志嵩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7-621,共5页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肾肿物穿刺活检(renal masses biopsy,RMB)的诊断效果、安全性及在中晚期肾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B超引导下肾肿物穿刺活检的7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肾肿物穿刺活检(renal masses biopsy,RMB)的诊断效果、安全性及在中晚期肾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B超引导下肾肿物穿刺活检的7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和分级、穿刺部位、穿刺针数以及诊断效果等数据,分组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4年来B超引导下RMB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共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确诊64例(85.3%),包括60例恶性肿瘤,4例良性病变;非诊断性穿刺11例(14.7%)。60例恶性肿瘤中,肾细胞癌37例(61.7%),尿路上皮癌13例(21.7%),其他肿瘤10例(16.7%)。37例肾细胞癌中明确诊断病理学亚型33例(89.2%),无法明确病理学亚型4例(10.8%)。75例患者中,集合管癌占肾癌10.8%,鳞癌占尿路上皮癌23.1%,比例均高于已报道流行病学数据(2%,9.9%)。75例患者中,13例行手术治疗并取得术后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肿物良恶性、病理学亚型及病理分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81.8%和60.0%。75例患者中1例(1.3%)出现轻微血尿,未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RMB可准确诊断肾癌病理学亚型,指导晚期肾癌患者靶向治疗;RMB可较准确判断恶性程度较高的集合管癌、尿路上皮鳞癌,可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活组织检查 诊断 肿瘤 组织学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