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位点经颅磁刺激技术在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中的康复治疗
1
作者 吴晓莉 杜晓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9-696,共8页
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为脑卒中康复提供新策略,但单位点经颅磁刺激难以精准调控脑卒中后双侧半球功能交互异常的复杂网络。双位点经颅磁刺激(DS-TMS)技术通过同时或序贯刺激关联脑区实现神经网络动... 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为脑卒中康复提供新策略,但单位点经颅磁刺激难以精准调控脑卒中后双侧半球功能交互异常的复杂网络。双位点经颅磁刺激(DS-TMS)技术通过同时或序贯刺激关联脑区实现神经网络动态平衡,其作用机制涉及跨半球相互作用及半球内各脑区相互作用,为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康复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干预策略。本文系统综述DS-TMS技术原理和分类及其在脑运动网络间功能连接中的作用机制和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中的康复治疗进展,探讨临床转化前景,为优化参数和选择个性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障碍 康复 经颅磁刺激 神经元可塑性 功能连接(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卒中康复管理 被引量:167
2
作者 张通 赵军 +5 位作者 白玉龙 李雪萍 屈云 王宝军 李冰洁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8期823-831,共9页
循证医学证实,康复是降低卒中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关键词 卒中 功能康复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镜像治疗康复后大脑再塑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晓钰 桑德春 王丽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7-730,共4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镜像治疗康复后大脑再塑变化。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且脑梗死发生于3天内的中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年龄分为三组,第Ⅰ组20例,年龄45—54岁,第...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镜像治疗康复后大脑再塑变化。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且脑梗死发生于3天内的中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年龄分为三组,第Ⅰ组20例,年龄45—54岁,第Ⅱ组20例,年龄55—64岁,第Ⅲ组20例,年龄65—75岁;均采用镜像治疗,连续治疗6周;NIHSS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FMA对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第Ⅰ、Ⅱ、Ⅲ组治疗前梗死灶部分各向异性(FA)值分别为(0.43±0.09)、(0.40±0.05)、(0.33±0.07),明显低于对应侧正常脑组织FA值(P<0.05),经过6周镜像治疗后第Ⅰ、Ⅱ、Ⅲ组梗死灶FA值分别为(0.48±0.04)、(0.44±0.02)、(0.40±0.05),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FA值降低;各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DTT中CST分为1级(完整)和2级(受压或移位)两级,同组同CST分级的患者,治疗6周后其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各组CST2级的NISHH评分明显高于CST1级(P<0.05)。结论:DTT可直观地显现梗死病灶与纤维束走行之间的关系,可对神经损伤情况进行判定,结合镜像治疗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镜像治疗 脑卒中 偏瘫 大脑再塑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例婴幼儿脑性瘫痪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燕春 胡莹媛 +3 位作者 吴卫红 刘建军 张雁 陆华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1期646-647,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脑性瘫痪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程度、不同康复时间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 3— 3 6个月的脑瘫儿 90例 ,用前瞻性方法 ,随机将 3— 12个月、13— 2 4个月、2 5— 3 6个月分为 3组。每组 3 0例 ,其中轻、中、重度各 10例 ,分别... 目的探讨婴幼儿脑性瘫痪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程度、不同康复时间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 3— 3 6个月的脑瘫儿 90例 ,用前瞻性方法 ,随机将 3— 12个月、13— 2 4个月、2 5— 3 6个月分为 3组。每组 3 0例 ,其中轻、中、重度各 10例 ,分别全面康复治疗 2个月与 3个月 ,对每例行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 (ADL)评价 ,将所提高分值百分比进行组间比较 ,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婴幼儿CP康复治疗时间 3个月组明显优于 2个月组 ,病情程度一致的各年龄组组间比较康复疗效及各年龄组轻、中、重度CP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 12个月组明显优于 2 5 -3 6个月组。结论婴幼儿脑瘫康复治疗 3个月疗效显著。轻、中度脑瘫康复疗效明显 ,轻度脑瘫效果最佳。年龄越小 ,康复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脑性瘫痪 康复 临床研究 生活自理能力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Wallerian变性和康复预后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强 崔利华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累及大脑半球及神经纤维通路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也可发生Wallerian变性,其病理特点与发生在周围神经的Wallerian变性一致。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和Wallerian变性程度之间有明确的相关性。本文就脑卒中后Wal-lerian... 累及大脑半球及神经纤维通路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也可发生Wallerian变性,其病理特点与发生在周围神经的Wallerian变性一致。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和Wallerian变性程度之间有明确的相关性。本文就脑卒中后Wal-lerian变性的特点及Wallerian变性与运动功能康复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WALLERIAN变性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程先宽 董浩 +1 位作者 王征美 孙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4期14-17,共4页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康复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中、西医康复的优势和特长,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促进康复疗效十分重要。通过对中医康复理论、诊疗方法进行挖掘、整理;进行中医循证康复回顾性研究;结合专家研讨、论证;进行中...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康复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中、西医康复的优势和特长,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促进康复疗效十分重要。通过对中医康复理论、诊疗方法进行挖掘、整理;进行中医循证康复回顾性研究;结合专家研讨、论证;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现状调研。从而研究中西医结合模式的适应症;明确中西医结合康复手段介入的时机、时限;总结中西医结合康复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康复模式 治疗方法 传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呼吸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连军 高炜 李建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4-698,共5页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已发布了八版诊疗方案[1]。经过我国政府有效组织和医务人员的高效配合,目前我国国内疫情仍处于可防可控状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多器官、多系统的功能障碍的特...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已发布了八版诊疗方案[1]。经过我国政府有效组织和医务人员的高效配合,目前我国国内疫情仍处于可防可控状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多器官、多系统的功能障碍的特点,相关专家经过讨论、组织编写了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呼吸康复指导意见,并进行了更新[2]。目前世界各国疫情还在继续[3—4],积极开展和组织有效且安全的呼吸康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是非常重要的。现就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呼吸康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患者 系统的功能 诊疗方案 可防可控 疫情 诊疗过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心肺复苏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欣 王强 +2 位作者 王增春 田鸣 李树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5期500-500,共1页
心肺复苏(CPR)教学是医学本科课程外科学总论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在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二系和康复医学院本科教学中的经验,对康复医学和一般临床医学生心肺复苏教学情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 康复医学 临床医学 教育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失读的认知神经心理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宋鲁平 郑秀丽 +1 位作者 沈舒 尹文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11期888-891,共4页
目的通过评价汉语深层失读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考查认知神经心理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应用纵向对比方法研究了1名深层失读患者的认知神经心理康复的训练效果,并采用横向对比法,通过与3名未采用该技术、自然康复的深层... 目的通过评价汉语深层失读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考查认知神经心理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应用纵向对比方法研究了1名深层失读患者的认知神经心理康复的训练效果,并采用横向对比法,通过与3名未采用该技术、自然康复的深层失读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了认知神经康复训练技术的康复效果。结果进行针对性认知神经心理康复训练的患者训练后阅读成绩提高了65.24%,语义错误和字形错误都有下降。而自然康复的3名患者阅读成绩提高了13.73%~30.47%。结论针对性的认知神经心理康复训练对汉语深层失读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效果,该方法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障碍 认知 康复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同向偏盲的康复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10期836-838,共3页
  同向偏盲(homonymous hemianopsia,HH)是卒中后临床常见的视野缺损症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国外统计有37.6%的患者为完全性同向偏盲,62.4%为不完全性,其中部分为象限盲,常伴有脑干、小脑或大脑半球症状和体征[...   同向偏盲(homonymous hemianopsia,HH)是卒中后临床常见的视野缺损症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国外统计有37.6%的患者为完全性同向偏盲,62.4%为不完全性,其中部分为象限盲,常伴有脑干、小脑或大脑半球症状和体征[1].约有30%的卒中患者合并有同向偏盲和同象限盲[2],其中70%是由后循环病变枕叶损伤所致[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盲 卒中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卒中康复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11
作者 张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449-450,共2页
卒中康复训练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十分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对降低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若干年前所认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不可... 卒中康复训练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十分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对降低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若干年前所认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不可恢复的宿命论观点,现已逐渐被人们所摒弃。近10余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的证据已充分显示了大脑具有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生物医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障碍与卒中康复:神经重塑视角下治疗策略探索
12
作者 吴晓莉 刘丽旭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7-1204,共8页
卒中作为一种高致残率与高致死率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有效的神经功能康复措施能显著减轻卒中引发的长期残疾问题。运动再学习作为卒中后康复的核心机制之一,其进程高度依赖于良好的睡眠质量。然而,卒... 卒中作为一种高致残率与高致死率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有效的神经功能康复措施能显著减轻卒中引发的长期残疾问题。运动再学习作为卒中后康复的核心机制之一,其进程高度依赖于良好的睡眠质量。然而,卒中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这对康复效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睡眠障碍与卒中康复的双向关系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并综述了非侵入性/侵入性脑刺激、虚拟现实治疗、可穿戴睡眠跟踪设备及基因治疗等新兴技术在卒中睡眠障碍中的应用与前景,旨在为优化卒中康复策略提供新视角与有效方法,从而改善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睡眠障碍 康复 神经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gl-Meyer量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05
13
作者 桑德春 纪树荣 +1 位作者 张缨 金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运用Fugl-Meyer量表评定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判断其可行性。方法:对313例社区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分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进行康复治疗3个月。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利用Fugl-Meye... 目的:运用Fugl-Meyer量表评定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判断其可行性。方法:对313例社区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分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进行康复治疗3个月。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利用Fugl-Meyer量表对肢体功能进行评定。对照组仅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评定内容同治疗组。结果:①康复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②康复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好,治疗2个月后两组间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运用Fugl-Meyer量表可显示出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该量表可以在社区作为评定标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gl—Meyer量表 脑卒中 社区康复: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凤仁 李洪霞 赵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3期297-298,共2页
为了争取与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接轨,我院在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探索,重新制订了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内本科教育标准要求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优化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完善与修订了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进行了教学方... 为了争取与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接轨,我院在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探索,重新制订了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内本科教育标准要求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优化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完善与修订了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形成了与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办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 本科教育 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 课程 教学方法 师资 教育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康复针刺干预思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先宽 董浩 +1 位作者 王征美 孙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1-522,共2页
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天还广为应用。随着康复医学理论的深入,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实践思考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针刺如何有效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中医针刺治疗理念认识及临床康复疗效的提高均有帮助。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在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雪艳 恽晓平 张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456-460,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在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一侧肢体偏瘫的卒中患告20例,应用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方法,评价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3个月双侧肢体的时空参数(跨步周期、跨步长、... 目的研究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在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一侧肢体偏瘫的卒中患告20例,应用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方法,评价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3个月双侧肢体的时空参数(跨步周期、跨步长、步频、步速、站立相时间)和髋、膝、踝关节角度参数的变化。结果①20例患者训练前跨步长、步速为(0.51±0.12)m、(0.26±0.17)m/s;训练后为(0.66±0.23)m、(0.33±0.21)m/s,均P<0.05。跨步周期、步频及站立相时间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康复训练前比较,康复训练后患侧肢体踝关节首次着地屈曲角度明显减小;踝、髋关节站立相最大伸展角度增大;足尖离地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踝关节伸展角度增加;迈步相膝、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增加;矢状面髋关节角度变化范围增大,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减少。健侧肢体康复训练前后,除膝关节迈步相最大屈曲角度增加外(P<0.05),其他关节角度参数变化不明显。结论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有助于定量评价卒中患者的步态特征和康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步态 信号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及康复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陶媛媛 孙蓉 宋鲁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20-327,共8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组织损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而越来越受到关注。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和康复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传统评价和康复治疗基础上,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推动下,涌现出新型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组织损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而越来越受到关注。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和康复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传统评价和康复治疗基础上,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推动下,涌现出新型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和康复治疗方法。本文拟就临床常用的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和康复治疗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杨雅琴 张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31-733,共3页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恢复作用。方法:51例脑卒中患者分入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PT),实验组加BWSTT。共6周,5次/周,1单元/天,30min/单元。训练前后各行1次评价。结果:...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恢复作用。方法:51例脑卒中患者分入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PT),实验组加BWSTT。共6周,5次/周,1单元/天,30min/单元。训练前后各行1次评价。结果:训练后实验组FAC评分、FMA下肢评分、步速、步长均明显提高(P<0.05),患侧单肢支撑期明显延长,双侧支撑期明显缩短(P<0.01),而对照组仅FMA下肢评分明显提高(P<0.001)。两组间对比,仅FMA下肢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均为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BWSTT可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步速、步长,增加患侧单肢支撑期,减少双侧支撑期,改善步态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 偏瘫 步态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施继良 桑德春 +2 位作者 彭虹 李佳 张广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86-888,共3页
目的考察北京市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方法以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北京市2390名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康复现状与需求。结果在康复形式上,54.85%的残疾人需要机构康复,38.20%的残疾人需要社区和家庭康复,6.95%的残疾... 目的考察北京市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方法以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北京市2390名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康复现状与需求。结果在康复形式上,54.85%的残疾人需要机构康复,38.20%的残疾人需要社区和家庭康复,6.95%的残疾人需要延伸服务(上门服务);康复内容方面,41.06%的残疾人需要医疗服务,30.70%的残疾人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28.24%的残疾人需要辅助器具。结论北京市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多,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残疾 康复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区康复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金明 李洪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1-472,共2页
1关于社区康复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社区康复,目的是使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2004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阐明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是为... 1关于社区康复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社区康复,目的是使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2004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阐明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是为残疾人康复、机会均等、减少贫困和社会包容的一种社区整体发展战略。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残疾与发展联盟共同出版了《社区康复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 康复学 双语教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 残疾人康复 发展中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