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永禧 徐本华 +4 位作者 戴红 王茂斌 程治馨 徐辉 李存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73--17,共1页
北京地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现状和对策黄永禧1徐本华1戴红2王茂斌3程治馨4徐辉1李存中5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特别是疾病谱、人口谱的变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恢复功能为导向的现代康复医学自80年代... 北京地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现状和对策黄永禧1徐本华1戴红2王茂斌3程治馨4徐辉1李存中5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特别是疾病谱、人口谱的变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恢复功能为导向的现代康复医学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兴起。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康复医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文清 戴红 +4 位作者 徐利 姜贵云 谢睿智 冯晶晶 方鑫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疗法为主的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CIM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目的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疗法为主的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CIM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m最大步行速度、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评价量表中的下肢评价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MT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运动疗法 下肢 康复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任务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卓大宏 戴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11-41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康复治疗 技术岗位 岗位任务 上岗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段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戴红 谭郁玲 +4 位作者 张洪 王春艳 张立军 肖忠新 赵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中枢痛 (centralpain ,CP)的机制。 方法 :采用莫克吉尔疼痛问卷(MPQ)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对 12例陈旧性胸腰段SCI的中枢性疼痛的自发痛进行了观察 ,并采用以降低中...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中枢痛 (centralpain ,CP)的机制。 方法 :采用莫克吉尔疼痛问卷(MPQ)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对 12例陈旧性胸腰段SCI的中枢性疼痛的自发痛进行了观察 ,并采用以降低中枢兴奋性为主的耳压疗法、生物反馈和经皮神经电刺激 /震动刺激结合的综合疗法对其进行了实验性治疗和治疗前后评测。结果 :①按其各自的特点将陈旧性SCI的中枢性疼痛的自发痛分为 3类、2型 ;②发现陈旧性SCI的中枢性疼痛中自发间断痛发作时 (B) ,持续麻木痛存在时 (A)及无痛时 (N) ,体感诱发电位 (SEP)中成分波幅两两比较 ,B >A、B >N(P <0 .0 1) ;③实验性治疗后MPQ和VAS有 8项参数值呈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降低 (P <0 .0 5— 0 .0 0 1) ,其余 3项及SEP中成分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④陈旧性SCI的中枢性疼痛的自发痛与睡眠有一定关系。结论 :陈旧性胸腰段SCI的中枢性疼痛中的自发痛可能确与中枢兴奋性过高有一定关系 ,非特异性传导系统传入导致中枢觉醒水平提高可能为其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 莫克吉尔疼痛答卷 体感诱发电位 综合治疗 SCI 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实验性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5
作者 戴红 肖忠新 +5 位作者 胥少汀 陈迎朝 张立仁 谢作磊 王元身 戴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中枢性疼痛 (centralpain ,CP)的发生机制以寻找治疗的根本方法。方法 :选用成年Wistar雌性大鼠 3 0只 ,分为两组 (X1,X2 组 )。用WADE法造成脊髓L2阶段的 3 0 0gcm (X1)和 2 0 0 gcm (X2 )...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中枢性疼痛 (centralpain ,CP)的发生机制以寻找治疗的根本方法。方法 :选用成年Wistar雌性大鼠 3 0只 ,分为两组 (X1,X2 组 )。用WADE法造成脊髓L2阶段的 3 0 0gcm (X1)和 2 0 0 gcm (X2 )的损伤 ,损伤前后分别在L1阶段记录刺激胫神经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于术前和术后 4、8、12、16、2 4h、每天用VonFreyHair等测定大鼠的对机械性轻压、轻触损伤近端躯体的痛反应阈及前足 5 0 %抬足率的阈值的变化 ,并观察大鼠自发痛的行为学变化。结果 :两组均出现了典型的急慢性痛超敏现象 (手术前后痛阈值的比较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和自发痛现象 ,其中X1组与X2 组比较 ,严重自发痛 (自噬 )的发生比例更高 ,而且重复性好 ,与人类SCI的CP中以自发痛为主要痛苦的情况相一致。结论 :用WADE法造成大鼠3 0 0 gcm的SCI是重复性好且与人类SCI的CP最接近的SCI的CP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 动物模型 WADE法 SCI 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残损、活动和参与分类新系统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邱卓英 吴弦光 董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国际残损、活动和参与分类系统》(简称ICIDH-2)产生的背景和新理论模式,并对如何修订标准中文版ICIDH-2的程序与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ICIDH-2 残疾理论模式 残损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麻木痛的脊髓损伤幻觉痛与其损伤性质、病程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戴红 胥少汀 +2 位作者 刘树清 董红 GillianFox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03-106,共4页
采用McGil疼痛问卷对38例脊髓损伤(SCI)带有麻木痛的幻觉痛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痛感觉成分、痛情绪成分、疼痛测定指数总分及痛强度的评分趋势为完全性SCI>不完全性SCI;痛感觉成分、疼痛测定指数总分、选词... 采用McGil疼痛问卷对38例脊髓损伤(SCI)带有麻木痛的幻觉痛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痛感觉成分、痛情绪成分、疼痛测定指数总分及痛强度的评分趋势为完全性SCI>不完全性SCI;痛感觉成分、疼痛测定指数总分、选词个数及痛强度的评分趋势为近发性SCI>陈旧性SCI,而痛情绪成分为近发性SCI<陈旧性SCI。提出麻木痛有可能是一种特征性的中枢性疼痛,陈旧性完全性SCI的带有麻木痛的幻觉痛与痛情绪成分的关系可能较为密切。这一结果初步揭示了这类痛与SCI的性质及病程的关系,可以为选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幻觉痛 麻木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志芳 戴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75-377,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慢性中枢性疼痛 生物学 CCP S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的机制和处理原则 被引量:9
9
作者 戴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29-631,共3页
关键词 慢性疼痛 传导通路 生理学 痛感受器 急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脊髓损伤后的中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戴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42-143,共2页
关于脊髓损伤后的中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戴红1幻觉痛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所致的多种慢性疼痛中的一种,指病人感到的发生于损伤平面以下已丧失皮肤痛觉区域的疼痛,又称中枢性疼痛。幻觉痛影响患者... 关于脊髓损伤后的中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戴红1幻觉痛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所致的多种慢性疼痛中的一种,指病人感到的发生于损伤平面以下已丧失皮肤痛觉区域的疼痛,又称中枢性疼痛。幻觉痛影响患者进食和睡眠,造成很大痛苦,可导致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幻觉痛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