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动麻醉学向围手术期医学转变:《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麻醉部分解读 被引量:64
1
作者 王天龙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481-484,共4页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方面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其麻醉部分进行解读对于麻醉医生更好地了解围手术期管理过程中的临床实践方法和管理路径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文...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方面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其麻醉部分进行解读对于麻醉医生更好地了解围手术期管理过程中的临床实践方法和管理路径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文结合指南的麻醉部分,对其关键内容进行了循证医学证据的深度挖掘,从围手术期医学角度进一步明示麻醉学临床实践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指南 麻醉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艳辉 连一闻 +5 位作者 刘芳妍 黄珂 贾怡童 孟繁琪 吴洁 王天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半数有效剂量(ED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 目的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半数有效剂量(ED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组(EC组,n=29)和环泊酚组(C组,n=30)。EC组给予环泊酚前2 min静注艾司氯胺酮0.3 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环泊酚初始剂量为0.4 mg/kg,剂量调整梯度为0.04 mg/kg,检查时若出现阳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环泊酚诱导剂量增加0.04 mg/kg,阴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环泊酚诱导剂量减少0.04 mg/kg。阳性反应为麻醉诱导后2 min患者BIS无法降至60或置入胃镜时出现呛咳或体动反应2级及以上。记录环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出室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Probit概率回归分析法计算ED_(50)、95%有效剂量(ED_(95))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C组比较,EC组检查过程中环泊酚总用量、低血压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明显降低(P<0.05)。E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_(50)为0.21 mg/kg(95%CI 0.12~0.25 mg/kg),ED_(95)为0.32 mg/kg(95%CI 0.26~0.39 mg/kg),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_(50)为0.37 mg/kg(95%CI 0.32~0.40 mg/kg),ED_(95)为0.48 mg/kg(95%CI 0.43~0.54 mg/kg)。与C组比较,E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_(50)、ED_(95)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艾司氯胺酮0.3 mg/kg可降低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时的ED_(50)并减少检查过程中环泊酚总用量,术中循环稳定,可安全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环泊酚 无痛胃肠镜 半数有效剂量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科患者麻醉管理的临床实践与创新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天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9-672,共4页
中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时代,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比例高达18.7%,大于65岁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3.5%。老龄化所带来的医学问题之一是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比例将不断攀升,而老年患者年龄相关的脏器功能衰... 中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时代,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比例高达18.7%,大于65岁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3.5%。老龄化所带来的医学问题之一是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比例将不断攀升,而老年患者年龄相关的脏器功能衰退以及并存疾病导致的脏器功能进一步恶化会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管理 老年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 老年人口比例 老龄化时代 脏器功能 老年骨科患者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麻醉前预康复临床实践,实现围术期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天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已经成为围术期临床实践的总目标,通过细化围术期管理的具体措施,实现麻醉手术后患者生理活动的快速恢复(早下地、早饮食)、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的缩短以及...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已经成为围术期临床实践的总目标,通过细化围术期管理的具体措施,实现麻醉手术后患者生理活动的快速恢复(早下地、早饮食)、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的缩短以及医疗费用的节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并发症发生率 围术期管理 临床实践 术后住院时间 麻醉前 医疗费用 快速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或联合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侯瑞雪 尹橙 王天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比较术中单纯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与全麻联合颈丛阻滞两种麻醉方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等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基本特征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全麻芬太尼... 目的比较术中单纯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与全麻联合颈丛阻滞两种麻醉方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等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基本特征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全麻芬太尼组(Ⅰa组)、全麻舒芬太尼组(Ⅰb组)、全麻芬太尼+颈丛阻滞组(Ⅱa组)、全麻舒芬太尼+颈丛阻滞组(Ⅱb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拔管时间、苏醒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术后2、6 h 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Ib、IIb组明显低于Ia、IIa组(P<0.05),但Ia组与IIa组间比较、Ib组与II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4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拔管时间、苏醒质量、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单纯全麻和全麻联合颈丛阻滞两种麻醉方式对该类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别,但选用舒芬太尼作为全麻镇痛组分较芬太尼能明显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VA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全身麻醉 颈丛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术后康复的胸外科手术预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22) 被引量:64
6
作者 刘子嘉 张路 +8 位作者 刘洪生 仓静 王天龙 闵苏 陈丽霞 陈伟 李单青 黄宇光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胸外科手术预康复管理专家共识”工作小组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387-401,共15页
预康复管理是加速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和启动环节。胸外科手术前多模式预康复可提高患者的围术期功能状态、改善手术预后的临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胸外科预康复的具体实施流程与内容尚缺乏指导规范,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困惑。《基... 预康复管理是加速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和启动环节。胸外科手术前多模式预康复可提高患者的围术期功能状态、改善手术预后的临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胸外科预康复的具体实施流程与内容尚缺乏指导规范,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困惑。《基于加速术后康复的胸外科手术预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22)》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多次专家讨论结果,在胸外科预康复适用范围、推荐应用时间、预康复前综合评估、具体实施内容及管理流程5个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将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康复 加速术后康复 胸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
7
作者 安奕 李丽霞 +8 位作者 李中嘉 梁传玉 王沛 贾雪菲 宋宏怡 崔珂 罗荟方 王天龙 赵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7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18~64岁,BMI 18.5~32.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 目的探讨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7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18~64岁,BMI 18.5~32.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6例。Q组在麻醉诱导前接受前路QLB,C组于术毕接受切口局部浸润麻醉,使用药物均为0.5%罗哌卡因30 ml。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记录手术结束即刻、术后2、4、6、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评估术后4 h内中重度疼痛(NRS疼痛评分≥4分)的发生情况。记录补救镇痛例数、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水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电话随访术后3、6个月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Q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明显延长(P<0.05);手术结束即刻、术后2、4、6、8、1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 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水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6个月CP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路QLB可显著缓解肾移植患者术后短期内患者活动时手术部位疼痛,镇痛效果可延长至术后12 h,不影响术后3、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肾移植 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艳辉 吴迪 +4 位作者 田肇隆 贾宾 徐娜 陈健 王天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2-556,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的健康成年恒河猴16只,雄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8):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PD组)。所有恒河猴采用0....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的健康成年恒河猴16只,雄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8):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PD组)。所有恒河猴采用0.1 m L/kg氯胺酮及速眠新的混合液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待动物入睡后行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P组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PD组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两组必要时均追加上述氯胺酮与速眠新的混合液。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模型制备结束后,停止输注麻醉维持药物,待恒河猴恢复自主呼吸,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建模术中追加氯胺酮与速眠新混合液容量、丙泊酚用量、麻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16只恒河猴全部存活超过24 h。实验中16只恒河猴未发生躁动、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严重合并症。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温、动脉血气分析均在正常范围。两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温、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恒河猴均在实验结束停药后30 min内恢复自主呼吸,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追加氯胺酮与速眠新混合液容量低于P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恒河猴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麻醉效果良好,麻醉深度可控、安全性高。右美托咪定可减少建模术中丙泊酚、氯胺酮与速眠新混合液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大脑中动脉栓塞 全凭静脉麻醉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水喷雾剂缓解麻醉恢复室患者口干症 被引量:39
9
作者 黄秋瑞 张苓 +4 位作者 徐娜 孙学丽 杨利利 张晓娇 刘明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缓解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口干、口渴的方法,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选取90例麻醉恢复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条件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监护的基础上,试验组使用自制柠檬水喷雾剂湿润嘴唇和口腔,条件对照组使用温... 目的探讨缓解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口干、口渴的方法,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选取90例麻醉恢复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条件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监护的基础上,试验组使用自制柠檬水喷雾剂湿润嘴唇和口腔,条件对照组使用温开水喷雾剂湿润嘴唇和口腔,空白对照组不予干预。结果三组干预前后口干程度自评得分自身比较,试验组和条件对照组口干程度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均P<0.01);干预后三组口干程度自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口干程度自评得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条件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1)。结论柠檬水喷雾剂能有效缓解麻醉恢复室患者口干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手术 口干症 柠檬 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围术期应激调控助力加速术后康复临床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天龙 冯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9-791,共3页
加速术后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过去20年来围术期医学的重大进展。ERAS理念以及相关指南正在不断重塑麻醉学的临床实践内涵和管理目标,从关注麻醉相关死亡率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向关注患者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 加速术后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过去20年来围术期医学的重大进展。ERAS理念以及相关指南正在不断重塑麻醉学的临床实践内涵和管理目标,从关注麻醉相关死亡率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向关注患者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术后康复进程及医疗花费转变[1]。10年前,熊利泽教授提出“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正是这一理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发生率 麻醉学 临床实践 加速术后康复 围术期医学 医疗花费 理念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奕 李丽霞 +4 位作者 李中嘉 梁传玉 王沛 王天龙 赵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9-1213,共5页
腰方肌阻滞(QLB)是通过将局麻药物注射至腰方肌周围的筋膜间隙,阻滞单侧躯干和下肢的感觉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区域阻滞技术。目前,超声引导下QLB技术广泛应用于腹部和下肢手术的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本文从超声引导下QLB的解剖学... 腰方肌阻滞(QLB)是通过将局麻药物注射至腰方肌周围的筋膜间隙,阻滞单侧躯干和下肢的感觉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区域阻滞技术。目前,超声引导下QLB技术广泛应用于腹部和下肢手术的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本文从超声引导下QLB的解剖学基础、作用机制、穿刺入路、药物选择、临床应用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临床应用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外科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专家共识(第一版) 被引量:9
12
作者 蒋丽丹 王军 +7 位作者 马永杰 刘婷 王征 焦力群 赵磊 郭冕 王天龙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6,共9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等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以来,疫情已波及全国各省份,预防和控制已进入关键时期。脑血管急重症患者具有不能自理、意识障碍、家属陪护较多、医疗干预措施多、医护操作多、术前准备时间短、...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等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以来,疫情已波及全国各省份,预防和控制已进入关键时期。脑血管急重症患者具有不能自理、意识障碍、家属陪护较多、医疗干预措施多、医护操作多、术前准备时间短、手术时间长、患者在院时间长等特点,如何在疫情期间做好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同时做好患者、家属和医务工作者的防护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共识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的内容,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脑血管外科患者分为“普通患者”“可疑患者”及“疑似或确诊患者”等三类,并从“择期和限期患者诊治”“急诊患者诊治”“门急诊、病房、重症监护室环境消毒”“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原则”及“手术室和导管室”防控、终末消毒流程等方面阐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全国各级医院脑血管外科同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脑血管急重症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置管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艳辉 吴洁 +5 位作者 贾宾 姚东旭 徐娜 王天龙 陈健 吴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置管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模的健康成年恒河猴16只,雄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8):对照组(C组)、超声引导组(U组)。所有恒河猴采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置管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模的健康成年恒河猴16只,雄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8):对照组(C组)、超声引导组(U组)。所有恒河猴采用0.1 mL/kg氯胺酮及速眠新的混合液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待动物入睡后行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5~8 mg·kg^(-1)·h-1)。C组采用传统指尖触摸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U组采用超声引导平面内-平面外联合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1次、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次数、穿刺置管花费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与U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25.0%和62.5%,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50.0%和87.5%、总成功率分别为75.0%和100%。C组与U组穿刺置管次数分别为(3.0±1.6)次和(1.5±0.8)次,穿刺置管花费时间分别为(15.8±6.1)min和(5.4±2.9)min。与C组比较,U组穿刺置管次数少,穿刺置管花费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1次、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动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采用平面内-平面外联合技术进行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可提高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减少穿刺置管次数,缩短穿刺置管花费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大脑中动脉栓塞 股动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决策干预对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钱瑜 刘欢 +3 位作者 赵中晶 赵磊 杜巨豹 陈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6期834-838,共5页
目的:分析共享决策干预对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64)接受常... 目的:分析共享决策干预对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64)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n=64)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共享决策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前1日、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比较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轴性症状评分、日本骨科学会颈椎评分及术后改善率的差异、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共享决策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轴性症状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颈椎评分项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颈椎评分改善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共享决策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的程度,减轻患者轴性症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决策干预 颈椎病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 预后 预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指数在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艳辉 杜淑卉 +5 位作者 吴洁 刘玉鑫 贾怡童 李博然 薛纪秀 王天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3-687,共5页
目的比较意识指数(IoC)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指导老年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65~79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比较意识指数(IoC)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指导老年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65~79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oC组和BIS组,每组32例。两组均采用双腔管全身麻醉。IoC组采用IoC监测,分为IoC1和IoC2,IoC1监测镇静程度,IoC2监测镇痛程度,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维持IoC1值40~60,IoC2值35~45。BIS组采用BIS监测,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BIS值40~60,根据HR和有创动脉压调整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术后1、2和4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和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术中知晓、体动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BIS组比较,IoC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术中知晓、体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意识指数IoC1联合IoC2监测用于老年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但不影响丙泊酚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指数 镇静 镇痛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高龄高危患者全麻下的重症治疗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天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1-943,共3页
老年患者伴发增龄性脏器功能减退,高龄将进一步加剧脏器功能损减,所伴发的慢性疾病以及急危重疾病将使其脏器功能状态处于功能衰竭的边缘、衰竭、急性损伤状态。在此状态下的麻醉与手术,将使高龄高危患者围术期死亡率与严重并发症的发... 老年患者伴发增龄性脏器功能减退,高龄将进一步加剧脏器功能损减,所伴发的慢性疾病以及急危重疾病将使其脏器功能状态处于功能衰竭的边缘、衰竭、急性损伤状态。在此状态下的麻醉与手术,将使高龄高危患者围术期死亡率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急剧升高。如何通过创新高龄高危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技术及临床路径,降低此类患者高发的围术期死亡率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麻醉科医师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医师 高龄高危患者 临床路径 围术期死亡率 并发症发生率 老年患者 增龄性 脏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安奕 赵磊 +5 位作者 王天龙 肖玮 王萍 李丽霞 李中嘉 冯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23-926,共4页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1]。目前,针对实体肿瘤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围术期的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疾病的发展,最终约90%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的...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1]。目前,针对实体肿瘤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围术期的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疾病的发展,最终约90%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环节。对于手术患者而言,围术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手术会诱发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症反应,手术及麻醉过程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麻醉方式和麻醉用药的选择也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在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转变的今天,麻醉科医师需密切关注围术期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及用药,力求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医师 麻醉学 麻醉用药 实体肿瘤 麻醉方式 机体免疫系统 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中异常甲基化调控的蛋白编码基因识别研究
18
作者 嵇江淮 赵潇潇 +3 位作者 李乾鹏 安奕 赵磊 李冬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识别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表达受DNA甲基化调控的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评估不同甲基化模式下PCGs的生物学功能,挖掘与GBM预后相关的风险标志物。方法基于多组学数据,构建GBM中P... 目的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识别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表达受DNA甲基化调控的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评估不同甲基化模式下PCGs的生物学功能,挖掘与GBM预后相关的风险标志物。方法基于多组学数据,构建GBM中PCGs的DNA甲基化谱,筛选表达受异常甲基化调控的PCGs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同时结合GBM临床数据,对筛选出的PCGs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识别出表达受异常甲基化调控的PCGs 630个,挖掘出51个与GBM预后相关的PCGs。结论系统识别GBM中潜在的表达受异常甲基化调控的PCGs,并对识别GBM风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提出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蛋白编码基因 DNA甲基化 调控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