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
作者 武欣 徐军 +9 位作者 郭连瑞 李学峰 李建新 陈兵 俞恒锡 齐立行 佟铸 郭建明 张建 谷涌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7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11年6月对27例TA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明确诊断,并对因大动脉炎引起的锁骨下动脉、颈动脉、...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11年6月对27例TA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明确诊断,并对因大动脉炎引起的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病变进行了选择性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手术。结果 27例施行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其中颈总动脉扩张10例,支架2例;锁骨下动脉扩张6例;腹主动脉扩张4例;肾动脉扩张10例,支架4例;无名动脉扩张1例,支架1例;共置入支架7枚。2例颈动脉扩张时因并发症而终止治疗,其余病例病变血管均获得满意的治疗。27例随访5个月~7年,平均4年,其中<12个月6例,1~3年12例,3~5年6例,>5年3例:11例头晕、视觉异常等脑缺血症状改善;12例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经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血压控制正常;2例肾动脉狭窄在球囊扩张后14、18个月再次发生血压增高,造影显示扩张后肾动脉再次狭窄,再次行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后高血压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性血管内成形术治疗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动脉入路在腔内治疗中的应用及穿刺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佟铸 谷涌泉 +9 位作者 郭连瑞 李学锋 崔世军 齐立行 郭建明 武欣 刘梦霞 李建新 汪忠镐 张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47-549,5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行动脉造影和动脉成形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腔内治疗的成功率,降低肱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Seldinger技术通过肱动脉穿刺行动脉造影及动脉成形86例106例次...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行动脉造影和动脉成形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腔内治疗的成功率,降低肱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Seldinger技术通过肱动脉穿刺行动脉造影及动脉成形86例106例次的临床资料。分析肱动脉入路的适应证、穿刺并发症及其形成原因、预防措施。结果通过肱动脉入路行动脉造影的成功率为100%(56/56),动脉成形的成功率为84.0%(42/50)。并发症发生率2.8%(3/106),为局部血肿(2例)和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肱动脉入路的适应证包括:股动脉无法穿刺,股动脉入路影响力量的传导,股动脉入路无法提供靶血管的受力点,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定位。本组肱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为血肿和假性动脉瘤。规范的穿刺及压迫止血技术、充分认识肱动脉解剖学特点可以减少肱动脉穿刺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入路 适应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