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主动脉病变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1
作者 舒畅 汪忠镐 +3 位作者 李全明 姜晓华 宫毅 黎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598-600,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杂主动脉病变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合并有内脏动脉缺血等复杂的主动脉病变,双球管定位下经锁骨上动脉到股动脉交换导丝以确保真腔内植入带膜支架,对真腔完全被假腔压闭的患者采取真腔内加压推进以通过导丝,... 目的 探讨复杂主动脉病变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合并有内脏动脉缺血等复杂的主动脉病变,双球管定位下经锁骨上动脉到股动脉交换导丝以确保真腔内植入带膜支架,对真腔完全被假腔压闭的患者采取真腔内加压推进以通过导丝,用超长带膜支架来封堵大破口治疗夹层合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对夹层合并腹主动脉瘤患者采取血管腔内技术联合开腹手术等方法。结果 术后内漏3例,其中2例7 d后停止,1例漏血持续存在。3例主动脉创伤术后完全康复,余18例复杂主动脉夹层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假腔无血漏入,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18例中6例合并肠管缺血,3例合并肾动脉缺血,3例肠管缺血、肾动脉缺血,2例腹主动脉真腔完全被假腔压迫,以及2例合并下肢缺血术后均逐渐恢复,无脏器及肢体缺血坏死发生。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夹层行支架型人工血管封闭夹层破口后行开腹手术切除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16例随访5~36个月,平均22.3月,1例内漏持续存在,但假腔未继续加大,其余患者存活良好。结论 对复杂的主动脉病变的治疗,通过对腔内血管外科技术进行改进,并适当结合传统手术方法,使某些过去被认为不能够治疗的复杂主动脉病变可得以成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病变 腔内血管治疗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微创外科及其在大血管病变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17-819,共3页
关键词 大血管病 微创外科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球囊扩张导管 血管内介入治疗 变方 血管疾病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管介入模拟训练系统在进修医生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一人 陈超 +4 位作者 佟铸 崔世军 齐立行 谷涌泉 郭连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模拟训练系统在进修医师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进行外周血管介入培训的18名进修医师的一般资料,根据培训方式将其分为传统模式组(8名)和新型模式...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模拟训练系统在进修医师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进行外周血管介入培训的18名进修医师的一般资料,根据培训方式将其分为传统模式组(8名)和新型模式组(10名)。传统模式组采用常规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模式,新型模式组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模拟系统培训的培训模式,比较两组进修医师在培训后进行独立的下肢血管造影操作中所用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应用外周血管介入模拟训练系统培训对进修医师临床教学的影响,进而判断培训效果。结果新型模式组的进修医师下肢血管造影操作时间为(11.95±0.73)min,而传统模式组的进修医师所用的时间为(16.49±1.26)min,新型模式组明显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进修医师在行下肢血管造影的操作过程中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外周血管介入模拟训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进修医师熟悉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缩短操作时间,对进修医师的临床教学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介入 模拟训练系统 进修医师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相关呼吸疾病及其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21
4
作者 胡志伟 汪忠镐 +8 位作者 吴继敏 季锋 来运刚 高翔 张成超 李治仝 宁亚婵 朱广昌 梁伟涛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7期62-66,共5页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相关性呼吸疾病是一个涉及消化、呼吸、耳鼻喉、口腔乃至血管外科等多学科的疾病实体。研究证实胃食管反流病在哮喘、慢性咳嗽、慢性耳鼻喉炎性疾病以及某些进行性甚至晚期呼吸疾病,包括特异性...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相关性呼吸疾病是一个涉及消化、呼吸、耳鼻喉、口腔乃至血管外科等多学科的疾病实体。研究证实胃食管反流病在哮喘、慢性咳嗽、慢性耳鼻喉炎性疾病以及某些进行性甚至晚期呼吸疾病,包括特异性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硬皮病等疾病中的合并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些人群还普遍存在微吸入。高位反流物经咽喷射是造成微吸入及其呼吸道侵袭的重要原因,故可将GER相关呼吸疾病视为抗反流治疗可有效控制的疾病实体。目前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相对安慰剂虽无明显疗效,但仍把它推荐作为经验性或实验性药物用于很好选择过的患者。手术治疗作为一个更全面有效的抗反流手段在绝大多数的研究中显示了对GER相关呼吸疾病良好的治疗效果,也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GER与部分呼吸疾病存在密切联系,但其因果关系尚未阐明。手术治疗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或无效,提示如何准确选择手术适应证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仍需大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呼吸道疾病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下肢缺血4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谷涌泉 张建 +2 位作者 李建新 廖传军 汪忠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315-316,共2页
手术搭桥作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目前已为外科医生所接受.然而对于年老体弱、伴有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患而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常常会失去外科治疗的机会,最终不得不截肢,甚至会失去生命.我们最近采用血管内超声消融... 手术搭桥作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目前已为外科医生所接受.然而对于年老体弱、伴有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患而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常常会失去外科治疗的机会,最终不得不截肢,甚至会失去生命.我们最近采用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了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消融 治疗 血管内 下肢缺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主-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髂动脉闭塞 被引量:5
6
作者 谷涌泉 齐立行 +8 位作者 郭连瑞 崔昕 郭建明 佟铸 崔世军 吴英锋 武欣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77-279,共3页
本文报道2011年11月腹腔镜协助下成功治疗1例腹主动脉-股动脉闭塞,完全腹腔镜下使用涤纶Y形人工血管行近端腹主动脉吻合,人工血管远端经腹膜后隧道与双侧股动脉吻合,再使用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吻合涤纶血管至膝下腘动脉。吻合口无漏血,... 本文报道2011年11月腹腔镜协助下成功治疗1例腹主动脉-股动脉闭塞,完全腹腔镜下使用涤纶Y形人工血管行近端腹主动脉吻合,人工血管远端经腹膜后隧道与双侧股动脉吻合,再使用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吻合涤纶血管至膝下腘动脉。吻合口无漏血,远端血运恢复。术后20天复查CTA,移植血管通畅。术后1个月复查,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踝肱指数明显升高,分别由0.61升至0.81(左),0.41升至1.07(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 腹腔镜 旁路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介入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武欣 徐军 +9 位作者 郭连瑞 李学峰 李建新 陈兵 俞恒锡 齐立行 佟铸 郭建明 张建 谷涌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7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11年6月对27例TA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明确诊断,并对因大动脉炎引起的锁骨下动脉、颈动脉、...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11年6月对27例TA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明确诊断,并对因大动脉炎引起的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病变进行了选择性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手术。结果 27例施行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其中颈总动脉扩张10例,支架2例;锁骨下动脉扩张6例;腹主动脉扩张4例;肾动脉扩张10例,支架4例;无名动脉扩张1例,支架1例;共置入支架7枚。2例颈动脉扩张时因并发症而终止治疗,其余病例病变血管均获得满意的治疗。27例随访5个月~7年,平均4年,其中<12个月6例,1~3年12例,3~5年6例,>5年3例:11例头晕、视觉异常等脑缺血症状改善;12例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经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血压控制正常;2例肾动脉狭窄在球囊扩张后14、18个月再次发生血压增高,造影显示扩张后肾动脉再次狭窄,再次行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后高血压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性血管内成形术治疗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导致的严重缺血 被引量:2
8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5 位作者 郭建明 佟铸 李学峰 武欣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2年9月6例因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出现严重缺血而接受下肢动脉腔内成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技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或严重心...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2年9月6例因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出现严重缺血而接受下肢动脉腔内成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技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或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随访时间1~79个月,平均23.5月。术后溃疡愈合,踝肱比值(ABI)0.90~1.07,患肢保存。结论初步观察,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严重缺血,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成形 下肢动脉 旁路移植 缺血 血管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臂型大动脉炎血管旁路术与腔内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一人 郭连瑞 +4 位作者 崔世军 齐立行 佟铸 郭建明 谷涌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或血管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9年我科33例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腔内治疗(球囊扩张),14例采用动脉旁路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不全、...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或血管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9年我科33例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腔内治疗(球囊扩张),14例采用动脉旁路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及血管通畅等情况。结果33例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随访3~135个月,1例血管旁路术后5个月脑出血死亡,1例腔内治疗术后13个月死于鼻咽癌,1例腔内治疗术后第3个月失访。旁路手术组3、6个月和1、3、5、10年通畅率分别为100.0%(14/14)、92.3%(12/13)、92.3%(12/13)、92.3%(12/13)、92.3%(12/13)、76.9%(10/13),腔内治疗分别为94.4%(17/18)、88.9%(16/18)、83.3%(15/18)、58.8%(10/17)、52.9%(9/17)、52.9%(9/17)。结论血管旁路手术或腔内治疗臂型大动脉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臂型大动脉炎 腔内治疗 血管旁路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应器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春民 汪忠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5-309,共5页
论述生物反应器的种类与发展,以及其在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根据生物反应器领域的发展,分析了生物反应器对种子细胞培养、扩增的影响,尤其是对干细胞培养、定向分化方面的影响;阐述生物反应... 论述生物反应器的种类与发展,以及其在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根据生物反应器领域的发展,分析了生物反应器对种子细胞培养、扩增的影响,尤其是对干细胞培养、定向分化方面的影响;阐述生物反应器内种植细胞的方法,以及机械力学对细胞生长、黏附的影响;探讨生物力学与血管构建的关系。最后提出生物反应器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血管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春民 汪忠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9期788-790,共3页
血管组织支架是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内容。制备支架的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支架在结构形状、机械强度及规模化生产方面均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二者均有很多问题要克服... 血管组织支架是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内容。制备支架的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支架在结构形状、机械强度及规模化生产方面均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二者均有很多问题要克服。近年来,该领域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杂交支架、纳米材料支架等新型支架。就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材料 血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12
作者 李春民 董建德 +3 位作者 谷涌泉 陈晓波 卞策 汪忠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10期757-760,共4页
目的:研究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向血管内皮细胞(ECs)方向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获取犬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出MSCs。将分离的MSCs接种于含EBM-2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向内皮样细胞定... 目的:研究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向血管内皮细胞(ECs)方向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获取犬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出MSCs。将分离的MSCs接种于含EBM-2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向内皮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LG-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的MSCs作为对照组。对MSCs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诱导的内皮样细胞进行CD31、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摄取Dil-Ac-LDL、结合FITC-UEA的双染色功能鉴定。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的原代MSCs表面标志CD44表达呈阳性,而CD34表达则呈阴性;诱导分化的内皮样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形态特征,与成体内皮细胞相似;诱导的内皮样细胞Ⅷ因子染色和CD31免疫荧光染色均呈明显阳性,对照组细胞为阴性;诱导的内皮样细胞Dil-Ac-LDL摄取实验和FITC-UEA结合实验,细胞呈阳性表现。结论:在体外用骨髓MSCs能够成功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为组织工程血管内皮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组织工程 间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
13
作者 张宪生 郭宏杰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01-60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4年11月对17例下腔静脉综合征进行下腔静脉腔内扩张、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常规抗凝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压力梯度从治疗前(16.8±4.3)mmHg下降到治疗后(2.6&#...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4年11月对17例下腔静脉综合征进行下腔静脉腔内扩张、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常规抗凝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压力梯度从治疗前(16.8±4.3)mmHg下降到治疗后(2.6±0.6)mm Hg(t=13.280,P=0.001)。IVCS症状评分从治疗前(4.4±1.6)分下降到治疗后(2.1±1.7)分(t=6.880,P=0.010)。下肢肿胀、阴囊或外阴浮肿、腹水和全身浮肿于术后1~4 d后减轻。结论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综合征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单纯药物治疗膝下动脉缺血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晓 崔世军 +2 位作者 谷涌泉 杨胜家 罗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与单纯药物治疗膝下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下动脉缺血患者73例,分为PTA治疗组37例和药物治疗组36例,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18和24... 目的比较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与单纯药物治疗膝下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下动脉缺血患者73例,分为PTA治疗组37例和药物治疗组36例,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18和24个月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跛行距离、血管通畅情况、静息痛及截肢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再通率和免截肢情况。结果 PTA治疗组治疗后1~24个月随访ABI均高于药物治疗组,到24个月时ABI仍高于药物治疗组(0.640±0.238 vs 0.500±0.152,P=0.038);PTA治疗组患者1和3个月跛行距离、1~18个月的静息痛改善幅度较药物治疗组明显(P<0.05,P<0.01);2组患者的免截肢生存曲线相似(P_(logrank)=0.618)。结论对于静息痛明显、严重间歇性跛行、急需改善症状的患者,PTA治疗将会获益更大,症状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药物疗法 下肢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血管通路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钰 刘一人 罗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0期716-718,共3页
1血液透析常用血管通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生存期延长,目前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anal disease,ESRD)患者患病率逐渐升高,高龄透析患者占比也越来越高[1]。自1970年开始,肾移植就受限于缺乏合适的肾脏供体,因此血液透析将是慢性肾衰竭... 1血液透析常用血管通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生存期延长,目前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anal disease,ESRD)患者患病率逐渐升高,高龄透析患者占比也越来越高[1]。自1970年开始,肾移植就受限于缺乏合适的肾脏供体,因此血液透析将是慢性肾衰竭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主要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人造血管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以及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皮下导管池(port)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高龄患者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通路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置管 终末期肾病 慢性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汉族男性腹主动脉瘤的筛查及高危因素分析
16
作者 刘一人 赵纪春 +1 位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汉族男性腹主动脉瘤(AAA)患病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2014—2022年对成都市双流区24个敬老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65岁的男性居民进行普查。筛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合并症、生活习惯和超声指标。计算患病率。...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汉族男性腹主动脉瘤(AAA)患病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2014—2022年对成都市双流区24个敬老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65岁的男性居民进行普查。筛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合并症、生活习惯和超声指标。计算患病率。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索AA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7132人纳入筛查,体检中心应答率为2518/3638(69.2%);敬老院应答率为3092/3494(88.5%)。参加筛查的人群均为男性,汉族,患病率为5.17%(290/5610)。290人患AAA为患病组,未患病者为未患病组。患病组腹痛、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吸烟,及饮酒高于未患病组(P<0.05)。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吸烟是AA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超声在AAA筛查中可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吸烟是成都地区65岁以上男性人群AAA患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筛查 患病率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髂静脉破裂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17
作者 李占东 长河 +1 位作者 尹兆阳 李立强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82-383,共2页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6岁。因“左侧髂窝疼痛8 h”于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急诊就诊。患者如厕蹲下时发病,伴恶心大汗,疼痛进行性加重伴左下肢肿胀及放射痛,家中自测血压88/68 mmHg(1 mmHg=0.133 kPa),否认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外伤...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6岁。因“左侧髂窝疼痛8 h”于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急诊就诊。患者如厕蹲下时发病,伴恶心大汗,疼痛进行性加重伴左下肢肿胀及放射痛,家中自测血压88/68 mmHg(1 mmHg=0.133 kPa),否认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外伤史。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11/73 mmHg, 脉搏96次/min, 腹部无膨隆,左中下腹肌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叩诊无明显移动性浊音,左肾区叩击痛可疑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髂静脉破裂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verHawk斑块切除联合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慢性缺血 被引量:19
18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7 位作者 郭建明 齐立行 佟铸 崔世军 高喜翔 吴英锋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本文报道2016年7月3例SilverHawk斑块切除联合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慢性动脉硬化闭塞性缺血,无手术并发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1个月,血流恢复通畅,下肢跛行症状均消失,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较术前增加0.3、0.4和0.5。
关键词 斑块切除 药物球囊 下肢 动脉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65例经验 被引量:23
19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6 位作者 齐立行 俞恒锡 佟铸 郭建明 高喜翔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4-227,232,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65例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2 cm)15例(23.1%),参照肾动脉将支架向腹主动脉近侧释放;瘤颈严重成角(≥60°... 目的探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65例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2 cm)15例(23.1%),参照肾动脉将支架向腹主动脉近侧释放;瘤颈严重成角(≥60°)28例(43.1%),将腹主动脉拉直再释放支架;同时具有短瘤颈和严重成角10例(15.4%);涉及双髂总动脉瘤的保留髂内动脉的处理5例(7.7%),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以防盆腔脏器缺血,2例分期行髂内动脉覆盖;入路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腔内覆膜支架的输送器到达预定位置困难5例(7.7%);合并其他特殊病变2例(3.1%)。均采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其中进口血管支架29例(44.6%),国产血管支架36例(55.4%)。结果手术均成功。23例(35.4%)即时内漏,其中Ⅰ型6例,Ⅱ型14例,Ⅲ型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8.2 d。随访60例(92.3%),随访时间1~8年,平均3.5年。死亡5例(8.3%),死亡原因均与该病无关。1例半年后支架移位,内漏,再次行腔内修复,置延长段支架后内漏消失,继续随访22个月,支架形态和位置良好,无支架移位和内漏发生。其他内漏均消失。左下肢缺血3例,原因为1例左侧髂分支支架移位导致闭塞,行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后下肢缺血症状缓解,2例髂动脉打折,再次腔内治疗放置裸支架后缺血症状缓解。结论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腔内治疗器材的不断完善,过去认为不能采用腔内治疗的复杂腹主动脉瘤也可以采用腔内治疗,对于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支架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下肢缺血 被引量:30
20
作者 谷涌泉 张建 +7 位作者 齐立行 李建新 俞恒锡 李学锋 郭连瑞 崔世军 罗涛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各个部位动脉腔内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3月支架治疗65例71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其中52.3%(38/71)肢体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47、7%(33/71)肢体为非糖尿病... 目的探讨下肢各个部位动脉腔内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3月支架治疗65例71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其中52.3%(38/71)肢体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47、7%(33/71)肢体为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支架部位包括腹主动脉支架2例2条患肢2枚支架,腹主动脉及髂动脉闭塞行腹主动脉和单侧髂动脉支架置入1例3枚支架,髂动脉支架33例35条患肢38枚支架,髂动脉和股浅动脉同时支架置入6例6条息肢12枚支架,股浅动脉支架置入16例19条肢体23枚支架,股浅动脉和近端胭动脉病变同时支架置入5例6条患肢10枚支架,远端胭动脉支架2例2条患肢。结果65例随访2—50个月,平均16.1月,2例腹主动脉支架、1例腹主动脉与髂动脉支架同时置入全部通畅;髂动脉支架闭塞4例4条患肢,通畅率88.6%(31/35);股浅动脉支架闭塞4例4条患肢,通畅率为78.9%(15/19);股浅动脉与近端胭动脉支架闭塞1例,通畅率83.3%(5/6);远端胭动脉支架2例全部闭塞;3例小腿动脉流出道主干动脉全部闭塞的支架术后平均5.6月仍然保持通畅。结论下肢动脉腔内支架置入可作为治疗主髂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对于股动脉和近段胭动脉病变也可根据情况适当选用,尤其是年老体弱,无法耐受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也可以作为首选方法;对于膝下小动脉病变应慎重使用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膨式支架 下肢缺血 动脉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