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及其有效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潘红 孙芳玲 +4 位作者 王文 安宜 艾厚喜 张丽 蒋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导致脑损伤的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临床除溶栓治疗外,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它的治疗时间窗窄,因此亟需根据药物特异的治疗靶点和有效治疗时间窗发展新的疗法,改善脑缺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文对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 缺血性脑卒中导致脑损伤的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临床除溶栓治疗外,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它的治疗时间窗窄,因此亟需根据药物特异的治疗靶点和有效治疗时间窗发展新的疗法,改善脑缺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文对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药物治疗及有效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药物治疗 有效治疗时间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炎症及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美蓉 孙芳玲 +4 位作者 艾厚喜 张丽 蒋莹 魏守蓉 王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0-1043,共4页
帕金森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降低,进而引起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失调的症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复杂,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 帕金森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降低,进而引起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失调的症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复杂,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近年来,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炎性因子的高表达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抗炎药物延缓或阻止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帕金森病中的炎症机制以及抗炎药物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小胶质细胞 炎症 抗炎药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α-synuclein为靶点的抗帕金森病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沈琮 张兰 李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对PD的药物治疗仅限于改善症状,尚缺乏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一种位于神经元突触前末端、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对PD的药物治疗仅限于改善症状,尚缺乏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一种位于神经元突触前末端、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的突变、聚集和过度积累与包括PD在内的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开发针对α-syn及其相关靶点的药物,可能是控制PD等突触核蛋白病进程的有效途径。该文主要从抑制α-syn表达和聚集、促进其解聚和降解、调节其修饰状态等方面,对以α-syn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帕金森病 药物发现 神经退行性疾病 突触核蛋白病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晓锋 陈乃宏 王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54-957,共4页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有良好应用,但其出血不良反应仍存在,一些新药机制不明确。因此,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研究还需加快。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终将诞生,如EP3受体抑制剂,为新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有良好应用,但其出血不良反应仍存在,一些新药机制不明确。因此,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研究还需加快。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终将诞生,如EP3受体抑制剂,为新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翠翠 李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9期2006-2008,共3页
随着中药临床疗效的肯定和中药药效学的发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中药药动学研究是阐明中药作用机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药与西药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药药物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其动力学研究相对而言有较大的困... 随着中药临床疗效的肯定和中药药效学的发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中药药动学研究是阐明中药作用机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药与西药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药药物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其动力学研究相对而言有较大的困难。近年来,药动学领域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使中药药动学尤其是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综述近几年中药有效成分药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有效成分 药物代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微管相关蛋白Tau为靶点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郐学先 于建春 张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4,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微管相关蛋白tau的改变与AD发病和进展密切相关。以tau蛋白为靶标进行AD防治药物研究已成为近年AD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主要包括抑制tau蛋白磷酸化、聚集,加速tau蛋白解聚。本文对以ta...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微管相关蛋白tau的改变与AD发病和进展密切相关。以tau蛋白为靶标进行AD防治药物研究已成为近年AD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主要包括抑制tau蛋白磷酸化、聚集,加速tau蛋白解聚。本文对以tau蛋白为靶标的AD防治药物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纤维缠结 药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贺芬芬 李哈妮 +4 位作者 孙芳玲 艾厚喜 张丽 蒋莹 王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4-938,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而斑块损伤以及随之发生的血栓形成则是此类疾病致残、致死的真正元凶,如何稳定AS易损斑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但目前临床用药稳定AS易损斑块的证据仍很缺乏。他汀类等多种药物虽然有...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而斑块损伤以及随之发生的血栓形成则是此类疾病致残、致死的真正元凶,如何稳定AS易损斑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但目前临床用药稳定AS易损斑块的证据仍很缺乏。他汀类等多种药物虽然有效,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中药多环节、多靶点治疗疾病且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使其在稳定AS易损斑块方面具有潜在的治疗优势。本文对药物稳定易损斑块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炎症 药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童颗粒治疗拟抽动秽语综合征模型大鼠的药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如意 张丽 +3 位作者 艾厚喜 叶翠飞 孙雪静 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10-912,共3页
目的建立拟抽动秽语综合征(TS)大鼠模型,观察临床验方金童颗粒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IDPN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拟TS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童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氟哌啶醇组。观察动物一般... 目的建立拟抽动秽语综合征(TS)大鼠模型,观察临床验方金童颗粒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IDPN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拟TS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童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氟哌啶醇组。观察动物一般行为,旷场分析实验检测动物空间认知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金童颗粒(4.5g/kg,9g/kg,18g/kg)可明显减少模型动物的异常旋转圈数和仰头次数(P<0.05),金童颗粒(9g/kg)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P<0.05),金童颗粒(18g/kg)能明显提高模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比例(P<0.05)。结论金童颗粒可以明显改善TS模型大鼠行为学,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影响模型动物的多巴胺系统。同时,金童颗粒具有改善模型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刻板行为 多巴胺 动物模型 金童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郑娜 王奇 尹琳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3-575,共3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目前,临床上对MS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中医主要采用...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目前,临床上对MS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中医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加以治疗。根据MS不同的临床表现,中医将MS归属为"痿证"、"痹证"范畴,认为该病病位在"脑与髓"。中医理论认为"肾虚"为本病的根本病因,由于肾主骨生髓,髓汇于脊柱为脊髓、汇于脑为脑髓,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肾虚为本的角度探讨补肾药物对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补肾中药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童颗粒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模型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如意 李林 +2 位作者 张丽 艾厚喜 楚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2期1065-1066,共2页
目的观察金童颗粒治疗实验性抽动秽语小鼠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苯丙胺腹腔注射及阿朴吗啡皮下注射方法建立拟抽动小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金童颗粒大、小剂量组和氟哌啶醇对照组,观察动物的自主活动和攀爬行... 目的观察金童颗粒治疗实验性抽动秽语小鼠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苯丙胺腹腔注射及阿朴吗啡皮下注射方法建立拟抽动小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金童颗粒大、小剂量组和氟哌啶醇对照组,观察动物的自主活动和攀爬行为,检测动物脑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在苯丙胺模型中,金童颗粒组小鼠的自主活动和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在阿朴吗啡模型中,金童颗粒组小鼠异常攀爬时间较模型组缩短(P<0.05)。结论金童颗粒能够改善拟抽动模型小鼠异常增高的自主活动,降低其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苯丙胺 阿朴吗啡 金童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老化小鼠SAMP8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延峥 李林 张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9-1122,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记忆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减退、突触和树突棘缺失等为阿尔茨海默病特征性病理改变。快速老化小鼠SAMP8在早期即出现学习记忆功... 阿尔茨海默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记忆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减退、突触和树突棘缺失等为阿尔茨海默病特征性病理改变。快速老化小鼠SAMP8在早期即出现学习记忆功能障碍、Aβ异常沉积、tau蛋白磷酸化、神经递质改变、突触结构和功能障碍、生理节律紊乱,以及基因表达等多方面的特征性改变,与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较为一致,可以作为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用于阿尔茨海默病防治药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快速老化小鼠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蕊 华学思 张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4-538,共5页
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但敏感性和准确性有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可通过葡萄糖代谢成像以及生物标记物成像较为准确地早期诊断AD;磁共振成像技术则通过结构成像以及功能成像,为A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 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但敏感性和准确性有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可通过葡萄糖代谢成像以及生物标记物成像较为准确地早期诊断AD;磁共振成像技术则通过结构成像以及功能成像,为A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基础。近年来,多模态成像技术将放射学与核医学紧密结合,可更为准确地诊断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示踪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症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娜 王奇 尹琳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80,共4页
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涉及多种信号传导途径改变,这就为我们研发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提出了更大挑战。已知在多发性硬化症中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信号传导异常,根据其下游效应分子不同分为:Jak/Stat,NF-κB,ERK1/2,p38 or Jun/Fos通路等。... 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涉及多种信号传导途径改变,这就为我们研发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提出了更大挑战。已知在多发性硬化症中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信号传导异常,根据其下游效应分子不同分为:Jak/Stat,NF-κB,ERK1/2,p38 or Jun/Fos通路等。目前仅有部分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靶向上述信号通路,本文将综述系统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分别阐述多发性硬化症发生发展过程中信号通路的异常,为今后靶向上述通路的新药研发提供个体化或复合型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信号传导通路 药物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u蛋白高度磷酸化致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翠翠 李林 张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1-74,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过度磷酸化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为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近年来对tau蛋白磷酸化的研究备受关注。在AD的实验研究中,探索理想的AD动物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过度磷酸化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为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近年来对tau蛋白磷酸化的研究备受关注。在AD的实验研究中,探索理想的AD动物模型对于明确A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的研发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对Tau蛋白磷酸化致AD主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Tau转基因动物模型、激酶和磷酸化酶系统失衡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损伤模型、降低Tau蛋白糖基化致Tau过度磷酸化模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蛋白磷酸化 阿尔茨海默病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娜 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0期905-907,共3页
建立良好的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对其机制研究和治疗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几种主要的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进展、制备方法、应用范围、各模型的特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复制理想动物模型的几点标准。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突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细胞间通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一帆 王奇 尹琳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0-992,共3页
正常生理情况下,大脑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存在广泛的细胞通讯,但少突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细胞通讯却知之甚少。当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发生时,少突胶质细胞是主要受损细胞。其实少突胶质细胞也具有较强免疫功能,它可通过... 正常生理情况下,大脑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存在广泛的细胞通讯,但少突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细胞通讯却知之甚少。当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发生时,少突胶质细胞是主要受损细胞。其实少突胶质细胞也具有较强免疫功能,它可通过表达多种受体调节中枢神经免疫反应、启动一系列保护或再生机制应对大脑应激并阻止进一步神经退行性变的发生。加强对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之间细胞通讯的认识将有助于发现脑中免疫调节的新途径,有利于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将对这两种细胞之间的细胞通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热休克蛋白 免疫反应 神经退行性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4/趋化因子配体12轴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瑾 王一晨 +2 位作者 胡园 刘屏 董宪喆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8-1084,共7页
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轴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XCR4/CXCL12轴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包括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信号... 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轴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XCR4/CXCL12轴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包括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信号分子——上皮间充质转化原癌基因、磷酸甘油酸激酶1、多巴胺和cAMP调节的磷蛋白32的表达参与胃癌进程,靶向抑制CXCR4/CXCL12轴的拮抗剂和药物参与对胃癌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趋化因子受体4 趋化因子配体12 靶向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突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争宇 顾丽红 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3-547,共5页
寻求纯度高、简便易行的体外培养少突胶质细胞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大鼠皮层胶质细胞混合培养、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纯化、少突胶质细胞诱导分化及细胞体系各发育分化阶段细胞表面抗原的鉴定等体外培养方法。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细胞培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xTg-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祝艳秋 张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66,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其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老年斑(SP)形成;神经元丢失、神经元细胞内出现神经元纤维丝缠结(NFT)。3x Tg-AD小鼠作为首个能...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其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老年斑(SP)形成;神经元丢失、神经元细胞内出现神经元纤维丝缠结(NFT)。3x Tg-AD小鼠作为首个能同时产生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AD的研究,本文旨在针对3x Tg-AD小鼠相关药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3x Tg-AD小鼠基本描述和以3x Tg-AD小鼠为研究对象的多种药物研究的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3xTg-AD小鼠 抗AD药物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宁 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556-558,共3页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受损神经元和轴突不能再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适当的生长环境下,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些受损的神经元轴突能有少许再生,并能与靶细胞形成功能性的突触联系。...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受损神经元和轴突不能再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适当的生长环境下,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些受损的神经元轴突能有少许再生,并能与靶细胞形成功能性的突触联系。应用神经营养因子、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修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