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温少红 吴迪 +1 位作者 刘向荣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9-163,共5页
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我国是脑血管病发病与死亡的高发区域,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80%左右。研究显... 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我国是脑血管病发病与死亡的高发区域,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80%左右。研究显示,炎性反应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脑内炎性反应的第一步即是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极化,进而启动效应分子和其他免疫细胞的释放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调控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过程中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珏 赵海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9-374,共6页
脑血管病为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及致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免疫反应为引起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缺血或出血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激活的小... 脑血管病为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及致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免疫反应为引起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缺血或出血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及细胞死亡产物可诱导级联免疫反应,造成血管及脑实质的损伤。免疫反应的激活离不开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其产生受转录或者转录后调控,转录调控主要依赖于转录因子,如A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免疫反应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保护药转化医学的现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小蒙 罗玉敏 陈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550-555,共6页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唯一被国际认可的治疗急性期脑缺血有效的药物。然而,因溶栓时间窗及溶栓禁忌证的限制,能成功进行溶栓的患者极少。即使成功溶栓后恢复脑血流,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并无神经保护作用,且本身存...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唯一被国际认可的治疗急性期脑缺血有效的药物。然而,因溶栓时间窗及溶栓禁忌证的限制,能成功进行溶栓的患者极少。即使成功溶栓后恢复脑血流,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并无神经保护作用,且本身存在神经毒性,还需要其他神经保护药物进行治疗。抗栓治疗虽可降低卒中的复发率及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且可增加出血性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保护药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中国卒中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转化医学论坛会议纪要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海苹 罗玉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35-336,共2页
"2012中国卒中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于2012年5月3—6日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卫生部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是继"2011年中国卒中大会"后又一次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者的盛会。2012年5月4日下午... "2012中国卒中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于2012年5月3—6日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卫生部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是继"2011年中国卒中大会"后又一次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者的盛会。2012年5月4日下午,本届大会的分会——"转化医学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100余名来自北京、上海、山东、辽宁等地的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转化医学 会议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424参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海苹 刘萍 罗玉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82,共7页
近20余年大量研究发现miRs靶向mRNA,通过降解mRNA或抑制其翻译,控制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参与个体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研究发现miR-424是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对miR-42... 近20余年大量研究发现miRs靶向mRNA,通过降解mRNA或抑制其翻译,控制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参与个体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研究发现miR-424是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对miR-424在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中的表达变化、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24 血管生成 神经系统 脑卒中 生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494参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广文 赵海苹 罗玉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09-1915,共7页
微小 RNA ( microRNA, miRNA, miR )是一种由20~22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它可以在后转录水平通过以完全互补或不完全互补的形式与mRNA的3' UTR区结合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多个生理病理过程。其中, miR... 微小 RNA ( microRNA, miRNA, miR )是一种由20~22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它可以在后转录水平通过以完全互补或不完全互补的形式与mRNA的3' UTR区结合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多个生理病理过程。其中, miR-494是一种来源于染色体14q32.31的 mi-RNA。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494参与人体多个生理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肿瘤、缺血缺氧疾病中其表达水平发生上调或下调。本文就miR-494在多种疾病中的表达变化、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494 肿瘤 缺血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现状 被引量:48
7
作者 马舒贝 吉训明 罗玉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2-276,共5页
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10%~20%[1],是目前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治疗手段较少的卒中之一[2]。规范治疗和综合管理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脑出血的结局。超早期止血、控制颅内高压、急性期合理降低血压、脑室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和微创手... 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10%~20%[1],是目前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治疗手段较少的卒中之一[2]。规范治疗和综合管理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脑出血的结局。超早期止血、控制颅内高压、急性期合理降低血压、脑室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和微创手术等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望改变目前脑出血匮乏的临床治疗策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止血 颅内高压 超早期止血治疗 血压管理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小蒙 王荣亮 罗玉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08-212,共5页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动物脑缺血模型的研究对探索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必不可缺。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2],是造成供血区卒中常见的原因。故用线栓法制成的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动物脑缺血模型的研究对探索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必不可缺。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2],是造成供血区卒中常见的原因。故用线栓法制成的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是最常用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模型 动物 神经行为学表现 大鼠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营 赵海苹 +2 位作者 吉训明 高素琴 罗玉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44-850,共7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缺血2 h再灌注,即刻进行RIPostC 3个循环。神经功能评分采用Longa评分法、前肢踩空试...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缺血2 h再灌注,即刻进行RIPostC 3个循环。神经功能评分采用Longa评分法、前肢踩空试验和12分评分法3种方法分别在脑缺血后8、24 h,3、7、14和30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留取脑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部分大鼠应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扫描进一步明确了大鼠的脑缺血状况。结果 Longa评分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在7 d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肢踩空试验和12分评分法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3 d和7 d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分析显示,RIPostC组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8和24 h、3和7 d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ostC可以减少大鼠脑缺血后8和24 h、3和7 d的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3d和7d的神经功能评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远隔缺血后适应 神经功能评分 脑梗死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424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萍 赵海苹 罗玉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9-534,共6页
MiR-424是miR-16家族成员。近年研究表明miR-424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miR-424在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肝癌及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及白血病中的表达变化、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miR-424的表达受多种因素... MiR-424是miR-16家族成员。近年研究表明miR-424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miR-424在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肝癌及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及白血病中的表达变化、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miR-424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miR-424可作为肿瘤诊断、分期、预后的生物标记物,可用于明确肿瘤范围,也可作为肿瘤的治疗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24 肿瘤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兆晶 吉训明 +1 位作者 牛小媛 罗玉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54-157,共4页
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很多方面。大量研究显示,急性炎性反应也参与其中。脑缺血后神经元能量衰竭、坏死,即可引发炎性反应,导致外周循环的白细胞浸润脑实质,脑内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血管再通或... 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很多方面。大量研究显示,急性炎性反应也参与其中。脑缺血后神经元能量衰竭、坏死,即可引发炎性反应,导致外周循环的白细胞浸润脑实质,脑内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建立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炎性反应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肢体缺血预适应对远隔组织器官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春 罗玉敏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自1986年首次发现后,短短二十余年问,大量动物实验不断推动该研究向前发展。在此基础上,缺血后适应,远程缺血预适应或后适应,肢体远程缺血预适应或后适应以及药物预适应等新概念不断... 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自1986年首次发现后,短短二十余年问,大量动物实验不断推动该研究向前发展。在此基础上,缺血后适应,远程缺血预适应或后适应,肢体远程缺血预适应或后适应以及药物预适应等新概念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再灌注损伤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志 赵海苹 +2 位作者 罗玉敏 曾现伟 吉训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78-82,共5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具有极强危害性的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尽管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原因在于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具有极强危害性的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尽管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原因在于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将对其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防治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多种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期望对今后SAH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与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营 吉训明 罗玉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497-500,共4页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占45.5%~75.9%.因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善脑血流,抢救缺血半暗带和...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占45.5%~75.9%.因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善脑血流,抢救缺血半暗带和神经功能保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血管障碍 白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行为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志 赵海苹 +1 位作者 罗玉敏 吉训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68-72,共5页
在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小鼠的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模型应用广泛。除了测量脑梗死体积外,神经功能缺损的行为学评价也是判定脑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评价指标大多移植于大... 在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小鼠的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模型应用广泛。除了测量脑梗死体积外,神经功能缺损的行为学评价也是判定脑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评价指标大多移植于大鼠的评价体系,方法较多,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本文对小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的行为学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及侧重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小鼠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局灶性脑中风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峰 左玮 罗玉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3,共4页
中风是包括大脑缺血性中风,大脑出血性中风(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性中风(SAH)在内的一类神经系统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制作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是研究中风损伤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可或缺的载体,损伤位置、体积... 中风是包括大脑缺血性中风,大脑出血性中风(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性中风(SAH)在内的一类神经系统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制作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是研究中风损伤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可或缺的载体,损伤位置、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流量变化,都可以用来评估模型对于各种治疗方法的潜力。本文将对小鼠的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模型的制作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介绍几种小鼠中风模型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脑出血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44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海苹 罗玉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80-85,共6页
微小RNA(microRNAs,miRs)通过靶向降解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或抑制mRNA翻译参与个体发育,细胞增生、分化、凋亡,肿瘤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近年的研究证实循环中的miRs以稳定的形式存在于各种体液包括血浆、尿液中,可作为疾病的... 微小RNA(microRNAs,miRs)通过靶向降解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或抑制mRNA翻译参与个体发育,细胞增生、分化、凋亡,肿瘤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近年的研究证实循环中的miRs以稳定的形式存在于各种体液包括血浆、尿液中,可作为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已经鉴定的哺乳动物miRs中约50%在基因组中成簇存在,转录为多顺反子的最初转录本,而miR-144前体以miR-144/miR-451簇形式存在。近年研究表明,miR-144既是红系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也参与肿瘤、心脑血管病等的发生,本文对miR-144在血液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中的表达变化、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4 红细胞生成 血液病 癌症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血管内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联合tPA注射对大鼠脑缺血的影响
18
作者 王荣亮 赵海苹 +3 位作者 武晓宁 高金环 吉训明 罗玉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讨局部血管内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注射是否可以降低t PA单独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 目的探讨局部血管内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注射是否可以降低t PA单独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将健康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缺血2 h和4 h,再灌注30 min后通过大脑中动脉单独注射t PA,或联合注射EPO(800 IU/kg)及t PA。结果局部血管内低剂量EPO联合t PA注射可以减小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的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脑水肿和脑出血,并且没有产生血液学不良反应。局部血管内低剂量EPO联合t PA注射组与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联合t PA注射组比较,p-AKT和p-ERK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大鼠脑缺血后,局部血管内低剂量EPO和t PA联合使用,可减少t PA单独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并发挥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AKT和ERK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神经保护 脑缺血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届老化与疾病国际会议纪要
19
作者 张红霞 阮林辉 +8 位作者 潘梦 郑程才 胡江南 杨建静 黄胜威 诸葛启钏 金坤林 任长虹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4-336,共3页
2014年11月1至2日,由国际老化与疾病协会和中华医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承办的第一届老化与疾病国际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举办大会的目的是研讨老化与老化相关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此次... 2014年11月1至2日,由国际老化与疾病协会和中华医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承办的第一届老化与疾病国际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举办大会的目的是研讨老化与老化相关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此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张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吉训明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与疾病 会议纪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酒精干预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锦程 赵海苹 罗玉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3,83,共5页
酒精与脑缺血发生和预后都密切相关,用不同动物模型研究酒精与脑缺血的关系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酒精干预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为酒精干预脑缺血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酒精 脑缺血 脑卒中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