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部分出租车司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丽萍 刘佑琴 +1 位作者 吴晓光 汤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出租车司机 危险因素 北京市 脂肪性肝炎 单纯性脂肪肝 病理综合征 脂肪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编制的社区抑郁状态电话筛查问卷与常用抑郁和焦虑评定量表的一致性研究(下)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德财 张新卿 +3 位作者 周景升 姜凤英 刘学娜 方向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18-620,共3页
目的研究自行编制的社区抑郁状态电话筛查问卷(community depression status screeningquestionnaire via telephone,CDSQ-T)与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 目的研究自行编制的社区抑郁状态电话筛查问卷(community depression status screeningquestionnaire via telephone,CDSQ-T)与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对14~86岁458例门诊患者同时先后进行CDSQ-T与HAMD、HAMA、SDS、SAS量表的评估。比较CDSQ-T与四个量表总分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线性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DSQ-T总分与HAMD、HAMA、SDS、SAS的总分均明显相关(r分别为0.79、0.71、0.76、0.72,P均小于0.05);CDSQ-T总分与HAMD、HAMA、SDS、SAS总分的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分别为0.56、0.61、0.91、0.81(P<0.05);CDSQ-T总分与HAMD、HAMA、SDS、SAS总分散点图拟合直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3、0.50、0.57、0.52(P<0.05)。结论 CDSQ-T与HAMD、HAMA、SDS、SAS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尤其是与自评的抑郁量表的一致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抑郁状态电话筛查问卷 HAMILTON抑郁量表 ZUNG抑郁自评量表 相关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饮酒对中老年原发性震颤发病的纵向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孙虹 陈彪 +4 位作者 孙菲 张新卿 汤哲 刘宏军 方向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对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发病的影响。方法研究人群为北京老龄纵向研究队列,该队列为1992年在北京市3个社区随即抽取的3257名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2000年随访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筛查和... 目的分析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对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发病的影响。方法研究人群为北京老龄纵向研究队列,该队列为1992年在北京市3个社区随即抽取的3257名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2000年随访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筛查和临床诊断两步法确诊患者。采用回顾性前瞻设计的方法,分析1992年确认未患病研究对象当时的吸烟、饮酒等暴露情况在2000年随访时诊断为ET患者的相关关系。结果2000年共诊断出1992年调查时无症状的86例新发ET患者。吸烟人群在ET和非ET组所占比例分别为34.9%、33.3%,不同吸烟情况人群在两组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Х^2=0.412,P=0.814)。饮酒人群在ET和非ET组所占比例分别为16.3%、24.8%,无统计学差异(Х^2=2.675,P=0.102)。男性ET饮酒比例为23.6%,明显低于对照组(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860,P=0.049,OR=0.50,95%CI:0.23~1.06)。结论吸烟对ET发病没有显著性影响,饮酒对男性ET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震颤 吸烟 饮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例纤维蛋白原增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洁 王莉 +3 位作者 吴晓光 相燕红 寇桂平 王培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增高的病因、伴发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纤维蛋白原测定值增高的老年患者(Fib增高组)和45例纤维蛋白原测定值正常老年患者(对照组)的检验项目结果和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Fib...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增高的病因、伴发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纤维蛋白原测定值增高的老年患者(Fib增高组)和45例纤维蛋白原测定值正常老年患者(对照组)的检验项目结果和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Fib增高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测定值增高,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诊断分析显示Fib增高组老年患者的急重症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纤维蛋白原增高提示其急重症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危险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纤维蛋白原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7例住院肝硬化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立东 张玫 汤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住院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和生存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37例肝硬化住院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与统计,并随访预后情况,分析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肌酐、尿素... 目的探讨住院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和生存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37例肝硬化住院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与统计,并随访预后情况,分析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血红蛋白、白蛋白、腹水与住院期间预后显著相关。②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及年龄与5年预后显著相关。③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与5年转归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低密度脂蛋白和腹水、年龄。④住院期间生存率为89.0%,3个月生存率87.8%,6个月生存率82.2%,1年生存率77.4%,3年生存率59.1%,5年生存率46.9%。结论①较多常用临床指标与肝硬化预后相关,肝功能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②腹水及年龄亦与5年病死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预后 病死率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