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质量改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22
1
作者 应波 关欣 +3 位作者 陈丽鸥 王娜 杨文艺 韩斌如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40-1045,共6页
目的: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建立质量改善最佳路径,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升。方法:以寻找质量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护理质量的项目改善,改善的过程被全程监控,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质量改善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对这一质量管理形式的推... 目的: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建立质量改善最佳路径,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升。方法:以寻找质量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护理质量的项目改善,改善的过程被全程监控,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质量改善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对这一质量管理形式的推荐程度。结果:护理质量改善的项目管理初步建立了包含长效机制、过程管理和评价标准三个维度的管理体系;项目改善过程中的选题难度最大;对项目管理的净推荐值逐年提高,第5年与第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部质量控制团队为质量改善提供的帮助相邻两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质量改善的项目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多种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模式,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质量改善 项目管理 体系建立 净推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镜观察糖尿病模型大鼠神经网膜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6
2
作者 卢艳 姬志娟 +2 位作者 吴航 赵志炜 盛树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5-48,共4页
为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是否早于视网膜微循环改变 ,用链脲佐菌素 (STZ ,6 0mg/kg)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 ,分别于模型建立后 1周、2周、1月处死大鼠 ,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及其微血管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糖... 为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是否早于视网膜微循环改变 ,用链脲佐菌素 (STZ ,6 0mg/kg)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 ,分别于模型建立后 1周、2周、1月处死大鼠 ,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及其微血管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糖尿病大鼠于模型建立后 1周、2周 ,其神经网膜神经细胞和视网膜微血管无明显改变 ;模型建立后 1月 ,其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神经网膜微血管基底膜和周细胞无明显改变 ,但其神经网膜从外丛状层至神经纤维层有明显变化 ,表现为线粒体数目减少 ,线粒体肿胀 ,嵴变短、消失和髓样变性。神经纤维层和内、外网状层细胞突起水肿 ,在神经纤维层尤其明显 ,在神经节细胞层可见暗细胞形成。由于神经纤维层细胞突起水肿明显 ,压迫其周围微血管 ,导致微血管管腔狭窄 ,甚至闭锁 ,但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未见异常。结果提示 :糖尿病早期大鼠在视网膜神经细胞损害已发生时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超微结构未见异常 ,神经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早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网膜 理改变 电镜观察 超微结构 大鼠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原因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叶楠 卢海 刘大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是导致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处...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是导致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305例2型糖尿病PDR患者305例305眼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4例14眼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的原因、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糖尿病PDR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者14例,发生率为4.6%,其中3例眼底病变为PDRⅣ期,4例为Ⅴ期,7例为Ⅵ期.14眼均经标准睫状体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均给予眼内激光光凝,1眼行巩膜外冷凝术,8眼行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首次玻璃体切割术后6眼视力提高,4眼术后视力无改变,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的时间为术后1~7d者9眼,术后8d~3个月者1眼,术后3~6个月者2眼,术后6个月以上者2眼.玻璃体再积血的原因主要为新生血管膜残留、激光光凝范围和强度不足、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糖浓度不稳定.5眼药物治疗后玻璃体积血吸收,9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最终9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13眼患眼视网膜复位,1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仍未复位.结论 PDR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残留、眼内激光光凝不充分及血糖水平控制欠佳有关.出血量较少的患者玻璃体积血可以自行吸收或可行药物治疗,出血量较大且持续不吸收的患者需要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增生 视网膜病变/治疗 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再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抗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卢艳 郭丽 +1 位作者 王明扬 李霞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242-243,共2页
目的讨论小梁切除术、巩膜咬切术和虹膜嵌顿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1996年在我院眼科进行3种抗青光眼手术的390只各种青光眼病例。结果(1)术前眼压≤21mmHg(1mmHg=0.133k... 目的讨论小梁切除术、巩膜咬切术和虹膜嵌顿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1996年在我院眼科进行3种抗青光眼手术的390只各种青光眼病例。结果(1)术前眼压≤21mmHg(1mmHg=0.133kPa)者109只眼,小梁切除术64只眼,术后浅前房9只眼,占14.1%,巩膜咬切术31只眼,术后浅前房7只眼,占20.6%,虹膜嵌顿术11只眼,术后无浅前房发生;(2)术前眼压22~35mmHg者175只眼,小梁切除术103只眼,术后浅前房26只眼,占25.2%,巩膜咬切术46只眼,术后浅前房15只眼,占32.6%,虹膜嵌顿术26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19.2%;(3)术前眼压>35mmHg者106只眼,小梁切除术42只眼,术后浅前房13只眼,占31%,巩膜咬切术23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21.7%,虹膜嵌顿术41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12.2%.结论3种抗青光眼手术中,虹膜嵌顿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术前眼压控制正常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 被引量:17
5
作者 袁玮 张健 张旭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6-990,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方法退行性下睑内翻52例(65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手术经下睑皮肤入路,打开眶隔,切除部分眶脂肪,将下睑缩肌缝合固定于睑板下缘,分离出5 mm的睑板前轮匝肌...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方法退行性下睑内翻52例(65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手术经下睑皮肤入路,打开眶隔,切除部分眶脂肪,将下睑缩肌缝合固定于睑板下缘,分离出5 mm的睑板前轮匝肌条,剪除部分睑板前眼轮匝肌,褥式缝合于外侧眶骨膜上。术后随访12~16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符合纳入标准65眼,61眼下睑内翻矫正良好,治愈率93.85%。2例复发患者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外侧睑板条悬吊术,术后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睑外翻伴下睑退缩,行双眼下睑缩肌后徙联合外侧睑板缩短术治愈。结论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对于保持下眼睑稳定性有更持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内翻 退行性 下睑缩肌 睑内翻矫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8
6
作者 吴航 刘大川 +4 位作者 吉训明 张旭香 杨慧清 宫丽萍 李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及黄斑OCT改变,了解溶栓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收集在我科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7例,溶栓前、溶栓后...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及黄斑OCT改变,了解溶栓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收集在我科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7例,溶栓前、溶栓后48h行眼底彩照、黄斑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术后1个月复查眼底彩照和OCT改变。结果患眼溶栓前及溶栓后48h,OCT显示黄斑明显增厚,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分别为(265.00±105.93)μm及(269.00±99.04)μm,与对侧健眼的(161.00±18.06)μ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黄斑变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39.00±34.11)μm,与治疗前、治疗后48h及对侧健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底彩照显示,溶栓前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变细,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樱桃红;溶栓后48h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恢复,视网膜水肿仍同前;溶栓后1个月,视网膜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30.65±7.11)s及(39.82±7.06)s;溶栓后48h则显著缩短,分别为(14.58±2.79)s及(22.76±4.84)s,溶栓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臂-视网膜显影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17肽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元表达NT-3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吴航 姬志娟 +3 位作者 卢艳 赵志炜 郭丽 盛树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表达 NT- 3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情况 ,并观察 APP17肽的作用。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复制 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 ,于模型建立 2周后 ,皮下注射 APP17肽 ,1月后处死大鼠取视网膜 ,进... 目的 观察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表达 NT- 3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情况 ,并观察 APP17肽的作用。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复制 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 ,于模型建立 2周后 ,皮下注射 APP17肽 ,1月后处死大鼠取视网膜 ,进行神经免疫组化 ,观察 APP17肽对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中神经营养因子 3(neurotrophin- 3,NT- 3)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DM组 )视网膜神经元 NT- 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但APP17+DM组阳性细胞数多于 DM组 (P<0 .0 1) ,并且对照组与 APP17+DM组中星形胶质细胞 GFAP阳性数少于 DM组 (P<0 .0 1)。结论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存在视网膜神经细胞 NT- 3表达减少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APP17肽可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17肽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元素表达 NT-3 神经营养因子3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旭乡 凌锋 +8 位作者 王梅英 吉训明 缪中荣 朱风水 李慎茂 刘大川 吴航 郭丽 杨惠青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眼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9例发病6 h内的急性CRAO患者行眼动脉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后接受降低眼压、神经营养、改善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传统治疗。溶栓后第2、28天和... 目的探讨选择性眼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9例发病6 h内的急性CRAO患者行眼动脉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后接受降低眼压、神经营养、改善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传统治疗。溶栓后第2、28天和6个月分别进行视力和视野检查。结果溶栓前、溶栓后第2、28天和6个月患眼平均视力分别为1.5±0.1、4.2±0.2、4.4±0.3和4.6±0.5。溶栓后第2、28天和6个月,患者视野缺损<3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1.3%、34.7%和44.9%。患者视力改善与溶栓前患者的残余视力密切相关(r=0.292,P<0.05)。未发生脑缺血发作和颅内出血并发症。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CRAO能获得短期和长期的视觉功能改善,未增加与动脉内溶栓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 视神经病 缺血性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激光虹膜成形术 被引量:29
9
作者 戴惟葭 郭丽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55-56,59,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成形术作为首选处理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均为首次发作,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后行360°氪激光虹膜成形术。监测术前和术后30min、60min和120min眼压、视力变化,并观察术...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成形术作为首选处理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均为首次发作,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后行360°氪激光虹膜成形术。监测术前和术后30min、60min和120min眼压、视力变化,并观察术后24h内房角开放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眼压在激光虹膜成形术后不同时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前平均眼压(69.76±10.25)mmHg(1kPa=7.5mm-Hg),术后30min平均眼压(42.41±9.42)mmHg,术后60min平均眼压(20.53±8.99)mmHg,术后2h眼压下降至(13.06±3.07)mmHg(F=155.24,P<0.001);同时所有患者视力提高,角膜水肿消退,激光术后24h内房角开放大于3/4象限11眼,大于1/2象限小于3/4象限6眼。结论激光虹膜成形术可替代传统的紧急药物治疗,作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明确、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发作 激光 前房角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龄大鼠晶状体老化过程中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能力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艳 赵可浩 +2 位作者 李林 王蓉 张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了解大鼠晶状体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能力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按月龄不同分为1月龄组、3月龄组、6月龄组、12月龄组、18月龄组、24月龄组共6组,每组10只;处死动物取出眼球,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与化学发光法... 目的了解大鼠晶状体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能力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按月龄不同分为1月龄组、3月龄组、6月龄组、12月龄组、18月龄组、24月龄组共6组,每组10只;处死动物取出眼球,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 hormone,GSH)、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大鼠晶状体GSH含量1月龄组、3月龄组、6月龄组、12月龄组、18月龄组、24月龄组分别为(30.49±7.39)mg、(33.32±6.13)mg、(29.04±3.06)mg、(28.65±4.84)mg、(22.03±4.24)mg、(20.53±3.22)mg;各增龄组GSH含量经F检验P<0.01,GSH含量与月龄负相关(P<0.01);大鼠晶状体SOD含量1月龄组、3月龄组、6月龄组、12月龄组、18月龄组、24月龄组分别为(24.63±1.25)U、(25.39±1.64)U、(23.17±1.81)U、(23.24±3.11)U、(20.47±1.08)U、(19.11±2.97)U;各增龄组SOD含量经F检验P<0.01,SOD含量与月龄负相关(P<0.01)。大鼠晶状体MDA含量1月龄组、3月龄组、6月龄组、12月龄组、18月龄组、24月龄组分别为(49.63±4.38)nmol、(52.19±3.82)nmol、(53.09±6.45)nmol、(53.59±4.66)nmol、(59.80±4.23)nmol、(62.21±3.93)nmol;各增龄组MDA含量F检验P<0.01,MDA含量与月龄正相关(P<0.01)。结论大鼠晶状体GSH、SOD及MDA随年龄增长分别呈降低、降低、升高趋势,提示晶状体老化过程伴随晶状体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谷胱甘肽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与恶性青光眼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卢艳 戴惟葭 郭丽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 讨论抗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与恶性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住院病人小梁切除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并发恶性青光眼8例8只眼。结果 8只眼均于术后1月内出现扁平前房,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贴,眼压24~50mmHg,平均... 目的 讨论抗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与恶性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住院病人小梁切除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并发恶性青光眼8例8只眼。结果 8只眼均于术后1月内出现扁平前房,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贴,眼压24~50mmHg,平均295mmHg,其中7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注气术,1眼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脉络膜上腔放液术,术中8眼均于脉络膜上腔放出淡黄色液体,术后前房加深,眼压降至正常。结论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可能是恶性青光眼发病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或二者为同一病体中的两种表现。抗青光眼术后出现扁平前房,眼压正常或偏高应警惕恶性青光眼。脉络膜上腔放液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 脉络膜脱离 恶性 青光眼 闭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叶楠 胡运韬 +5 位作者 马志中 王常观 窦宏亮 冯学峰 许艺民 王习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严重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收集1999年7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眼科诊断为严重玻璃体积血的高龄患者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严重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收集1999年7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眼科诊断为严重玻璃体积血的高龄患者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眼压、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扩瞳后间接检眼镜检查及眼科B型超声检查。30眼均给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术后对患者定期随访,观察视力、眼压、眼前节及眼底情况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80~91岁,平均(81.33±1.25)岁。扩瞳后间接检眼镜检查:30眼玻璃体浓厚积血,眼底不能窥入。视力检查:数指8眼,手动5眼,光感16眼,无光感1眼。眼部B型超声检查显示所有患眼玻璃体腔内均可见高回声密集光点或光团,完全/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PVD);5眼不同程度视网膜脱离;3眼机化条索与球壁粘连。PPV术后证实视网膜静脉不全阻塞(RVO)10眼,占33.33%;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7眼,占23.33%;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7眼,占23.33%;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4眼,占13.33%,以上4种病因共28眼,占93.33%。其他为眼外伤2眼,占6.67%。结论高龄患者发生严重玻璃体积血的病因主要为RVO,其次是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PCV和PDR,眼外伤少见。PPV是诊断性治疗,可清除玻璃体积血,提高患者视力,又可明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严重玻璃体积血 病因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鞘减压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颅内高压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旭乡 杨惠青 +1 位作者 吉训明 刘大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鞘减压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颅内高压患者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07年6月—2010年12月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颅内高压所致的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患者36例,经结膜入路实施视神经鞘减压手... 目的探讨视神经鞘减压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颅内高压患者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07年6月—2010年12月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颅内高压所致的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患者36例,经结膜入路实施视神经鞘减压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3、7、30、90、180、360 d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值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评价手术的有效性。观察围手术期患者颅内压变化和手术部位出血情况,评价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36例患者的67只眼(双眼31例,单眼5例)接受手术治疗。发病至手术的时间为30~72 d,术前颅内压为(335±45)mmH2O;视力为0.40±0.24;视野平均缺损值为(-16±7)dB,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269±63)μm;所有患者手术7 d后视力和视野较术前改善,术后30 d颅内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80 d时视力趋于稳定。患者均无围手术期颅内高压加重和眶后出血。结论视神经鞘减压术可改善颅内静脉窦血栓后颅内高压造成的视神经损伤患者的视力、视野及视乳头水肿,对视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颅内高压 视神经鞘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神经网膜上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8
14
作者 卢艳 盛树力 吴航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 GF)、神经营养因子 3 (N T- 3 )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 F)在大鼠神经视网膜上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4 0 g· L- 1多聚甲醛灌注成年 Wistar大鼠 ,断头取眼球 ,放入 4 0 g· L- 1多聚甲醛 -蔗糖 (3...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 GF)、神经营养因子 3 (N T- 3 )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 F)在大鼠神经视网膜上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4 0 g· L- 1多聚甲醛灌注成年 Wistar大鼠 ,断头取眼球 ,放入 4 0 g· L- 1多聚甲醛 -蔗糖 (3 0 0 g· L- 1)固定液中过夜。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测定视网膜神经网膜上 N GF、BDN F、N T- 3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NG F、BDN F、NT - 3在 W 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网膜内均有表达 ,而且 3种神经营养因子主要分布于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 ,NT- 3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 ,而N GF和 BDN F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内。结论  W 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网膜内含有丰富的神经营养因子 N GF、BDN F、N T-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神经网膜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龄大鼠视网膜老化过程中各层细胞数目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艳 赵可浩 +2 位作者 李林 王蓉 张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321-322,326,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细胞数目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按1个月龄、3个月龄、6个月龄、12个月龄、18个月龄、24个月龄分为6组,采用眼球视网膜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分层计数各层视网...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细胞数目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按1个月龄、3个月龄、6个月龄、12个月龄、18个月龄、24个月龄分为6组,采用眼球视网膜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分层计数各层视网膜细胞数目。结果1个月龄、3个月龄、6个月龄、12个月龄、18个月龄、24个月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平均数目分别为6.83±1.47、6.67±1.63、6.27±1.17、5.73±1.51、5.40±1.79、5.00±1.41;各月龄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数目平均分别为38.33±3.50、37.17±7.55、37.17±3.31、36.17±7.70、37.83±4.11、35.50±4.51;各月龄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平均数目分别为72.50±10.19、71.17±7.65、67.00±8.07、66.83±10.50、63.67±8.12、61.83±7.50。1个月龄组及24个月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外核层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龄及24个月龄外核层细胞数目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层视网膜各组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目及外核层细胞数目与月龄呈负相关(R=-0.673,-0.589;P<0.05),内核层细胞数目与月龄无相关关系(R=-0.120;P>0.05)。结论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目及外核层细胞数目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内核层细胞数目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提示视网膜组织在老化过程中细胞数目的减少主要发生在神经节细胞层及外核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细胞计数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青光眼药的使用及其副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婧 卢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707-710,共4页
抗青光眼药种类繁多,其用法、效果以及各自的毒副作用都不相同,在临床工作中,要做到合理有效使用每种药物并且避免毒副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抗青光眼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的文章,概述抗青光眼药引起的眼部非特异性炎症,分别... 抗青光眼药种类繁多,其用法、效果以及各自的毒副作用都不相同,在临床工作中,要做到合理有效使用每种药物并且避免毒副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抗青光眼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的文章,概述抗青光眼药引起的眼部非特异性炎症,分别总结了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毒副作用,最后总结了国外关于联合用药的原则和不良反应。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眼液 作用机制 毒性 防腐剂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因素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边俊杰 戴惟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因素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房角关闭的关联性。方法选取首次单眼发作AACG患者40例(40眼)作为急性发作眼组,以年龄、性别为匹配条件,选择正常人(非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以AACG患者的未发作眼(40眼... 目的探讨晶状体因素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房角关闭的关联性。方法选取首次单眼发作AACG患者40例(40眼)作为急性发作眼组,以年龄、性别为匹配条件,选择正常人(非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以AACG患者的未发作眼(40眼)作为发作对侧眼组。比较急性发作眼组、发作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眼组的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晶状体位置(LP)、前房拥挤率(CC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急性发作眼组、发作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眼组的LT(分别为5.43±0.37、5.36±0.33、4.84±0.65mm),LP(分别为4.69±0.24、4.66±0.20、5.23±0.34mm),CCR(分别为2.77±0.30、2.73±0.38、1.77±0.45)均有显著差异(P<0.001);采用LSD-t检验对LT、LP、CCR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表明:除了浅前房等公认因素外,晶状体增厚、位置前移以及由此造成的前房内相对拥挤状态是导致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的重要因素,而对侧眼具有与发作眼相同的危险因素,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进一步明确了晶状体因素(LT、LP)及CCR对判断人群中原发性房角关闭(PAC)发生的意义,针对发病因素采取正确的早期干预措施,可以减少AACG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晶体 房角关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检查在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向东 郭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6-277,共2页
目的确定B超检查在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了96例经手术证实视网膜脱离的B超检查资料。结果B超图像特点为浅脱离,弧形、V形、Y形、T形、ㄚ字形脱离。眼底窥不进的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B超检查对视网膜脱离是一... 目的确定B超检查在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了96例经手术证实视网膜脱离的B超检查资料。结果B超图像特点为浅脱离,弧形、V形、Y形、T形、ㄚ字形脱离。眼底窥不进的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B超检查对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简便、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对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视网膜脱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氏眼压计与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秀云 刘大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783-783,共1页
关键词 青光眼 修氏眼压计 非接触眼压计 测量结果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对比敏感度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军 张健 蒋慧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近年来,因对比敏感度比标准视力表检查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及评估视功能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不同的人工晶状体如球面与非球面、单焦与多焦、蓝光滤过与非蓝光滤过与对比敏感度的可能不同变... 近年来,因对比敏感度比标准视力表检查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及评估视功能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不同的人工晶状体如球面与非球面、单焦与多焦、蓝光滤过与非蓝光滤过与对比敏感度的可能不同变化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敏感度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