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疼痛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张文祥 倪家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疼痛与抑郁、焦虑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住院的慢性疼痛患者131例。根据疼痛种类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三叉神经痛组(Ⅰ组)45例,颈腰椎源性疼痛组(Ⅱ组)39例,复杂神...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疼痛与抑郁、焦虑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住院的慢性疼痛患者131例。根据疼痛种类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三叉神经痛组(Ⅰ组)45例,颈腰椎源性疼痛组(Ⅱ组)39例,复杂神经痛组(Ⅲ组)47例。入院后均采用神经微创介入方法治疗疼痛。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疾病程度,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RS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1)治疗前Ⅰ组患者疼痛程度与Ⅱ组比较,治疗后Ⅰ组患者疼痛程度与Ⅲ组比较,治疗后3个月Ⅰ组患者疼痛程度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1例慢性疼痛住院患者中,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9.62%和57.25%。治疗前Ⅲ组患者抑郁发生率(72.3%)与Ⅰ组(37.8%)、Ⅱ组(3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Ⅲ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4%、10.3%和25.5%)及治疗后3个月抑郁发生率(分别为0、15.2%和17.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Ⅲ组患者焦虑发生率(68.1%)与Ⅱ组(4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Ⅰ、Ⅱ、Ⅲ组患者焦虑发生率(分别为57.8%、43.6%和68.1%)与治疗结束后(分别为13.3%、15.4%和27.7%)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0、24.2%和2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焦虑发生率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疼痛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最高,而复杂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最高;疼痛微创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抑郁、焦虑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玲 倪家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疼痛像其他感觉(如听觉、视觉)一样,是机体的一种基本感觉,但又不同于其他感觉。首先,疼痛不是一种独立的感觉,往往与其他感觉一起存在,构成不同的复合感觉,如胀痛、绞痛等;其次疼痛常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组成一种复杂的心理... 疼痛像其他感觉(如听觉、视觉)一样,是机体的一种基本感觉,但又不同于其他感觉。首先,疼痛不是一种独立的感觉,往往与其他感觉一起存在,构成不同的复合感觉,如胀痛、绞痛等;其次疼痛常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组成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如害怕、焦虑等。上述两方面是密切不可分的。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不单纯是生理学的感觉问题,也是心理学的复杂情绪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抑郁症状 心理活动 感觉 生理学 心理学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唐可 倪家骧 +2 位作者 武百山 何明伟 杨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3-905,909,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33例),B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术后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31例)。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对...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33例),B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术后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31例)。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JO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B组治疗后12个月VAS值、JOA值较A组明显改善(P<0.05)。A组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为81.8%,B组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为93.5%,B组治疗后12个月疗效优于A组。结论: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优于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腔镇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解术 盘外置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腔植入髓核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TNF-α和IL-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挺杰 倪家骧 +2 位作者 张春雷 李娟红 于翠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7-898,903,共3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植入异体髓核对大鼠L6-S1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和IL-1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发病机制提供细胞生物学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60—280g)随机分为4组:脂肪+生理盐水组(FS组)、脂肪+胶原酶组(FE)、髓核...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植入异体髓核对大鼠L6-S1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和IL-1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发病机制提供细胞生物学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60—280g)随机分为4组:脂肪+生理盐水组(FS组)、脂肪+胶原酶组(FE)、髓核+生理盐水组(NS)、髓核+胶原酶组(NE组),每组6只。术后第15天取L6-S1脊髓背根神经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髓核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炎性介质TNF-α和IL-1表达的影响。结果:术后15天FE组大鼠与FS组相比,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NS组与FE组相比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5);NE组与NS组相比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5),接近于FS组水平(P>0.05)。IL-1在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未染色。结论:硬膜外腔植入异体髓核可引起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背根神经节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对CCI大鼠DRG细胞SP、CGRP表达及胃液PH值和胃粘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挺杰 倪家骧 +2 位作者 张春雷 李娟红 于翠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5-289,共5页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机械痛敏、背根神经节(DRG)SP和CGRP表达、胃液pH和胃窦粘膜的影响。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建立右侧CCI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11=6)、曲马多1mg/kg组(T1组,n=8)和曲马多4mg/k...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机械痛敏、背根神经节(DRG)SP和CGRP表达、胃液pH和胃窦粘膜的影响。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建立右侧CCI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11=6)、曲马多1mg/kg组(T1组,n=8)和曲马多4mg/kg组(他组,n=8)。自术后第8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曲马多1mg/kg和4mg/kg灌胃,每日两次共7天。观察大鼠后肢机械痛阈,M~5DRGSP和CGRP表达,胃液pH值和胃窦粘膜变化。结果:(1)灌胃第3天和第7天,T1组和他组右后肢痛阈与NS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2)灌胃第7天,右侧DRGSP和CGRP表达与Ns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3)灌胃后第3天和第7天,T1组和T2组胃液pH值显著升高(P〈0.05),且胃窦粘膜未见异常。结论:曲马多降低CCI大鼠机械痛敏,减少DRGSP和CGRP表达,提高胃液pH值,对胃窦粘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背根神经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 P物质 钙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对大鼠硬膜外腔植入髓核所致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挺杰 倪家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观察胶原酶对硬膜外腔异体髓核植入引起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体重260~280g)随机分为脂肪+胶原酶(FE)组、髓核+生理盐水(NS)组和髓核+胶原酶(NE)组(n=6)。所有大鼠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下于L6~S1间隙手术... 目的:观察胶原酶对硬膜外腔异体髓核植入引起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体重260~280g)随机分为脂肪+胶原酶(FE)组、髓核+生理盐水(NS)组和髓核+胶原酶(NE)组(n=6)。所有大鼠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下于L6~S1间隙手术暴露硬膜外腔,FE组植入异体脂肪(约3~4mg)+胶原酶(20μl,125万u/ml),NS组植入异体髓核(约3~4mg)+生理盐水(20μl),NE组植入异体髓核(约3~4mg)+胶原酶(20μl,125万u/ml)。异体脂肪和髓核由另外9只雄性SD大鼠获得。在手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第15天及术后第30天分别测定鼠尾对伤害性电刺激、温度刺激及机械刺激的反应。结果:FE组和NE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与术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NS组大鼠从术后7天至30天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强(P<0.05)。结论:胶原酶可以消除硬膜外腔植入髓核诱发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腔 髓核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胶强骨口服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英文)
7
作者 郭向飞 倪家骧 +1 位作者 沈霖 杨卫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研究阿胶强骨口服液(donkey-hide glue reinforcing bone oral solution,DGRBOS)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SD大鼠I型胶原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DGRBOS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机制。方法6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 目的研究阿胶强骨口服液(donkey-hide glue reinforcing bone oral solution,DGRBOS)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SD大鼠I型胶原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DGRBOS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机制。方法6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C组(卵巢切除+阿胶强骨口服液组),每组12只。6个月后取材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对I型胶原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免疫印迹法对I型胶原蛋白进行分析。结果C组I型胶原蛋白与B组比较明显增高,已接近A组(P〈0.01),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I型胶原基因荧光定量PCR(FQ-PCR)结果B组与C组相比,(P〈0.01),说明扩增效率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胶强骨口服液可以上调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显著提高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含量,这是阿胶强骨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强骨口服液 Ⅰ型胶原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