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次临床及CT表现对长期存在≤10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芳 蔡祖龙 +5 位作者 田树平 金鑫 景瑞 杨越清 金梅 赵绍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10 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拟定≤10 mm p GGN进展的风险分层策略,以提出合理的随访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最大径≤10 mm的100例p GGN患者(108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CT... 目的探讨≤10 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拟定≤10 mm p GGN进展的风险分层策略,以提出合理的随访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最大径≤10 mm的100例p GGN患者(108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比较进展组(病灶增大或/和出现实性成分)与未进展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灶的CT征象;应用Cox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CT表现与病变进展的关系;根据Cox回归分析结果及文献报道的对肺腺癌相关因素的界定,计算病变进展的风险指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指数与病变进展的关系,绘制风险指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求得风险指数的界值,检验风险指数预测病变进展的效度。结果 100例(108个病灶)患者中有15例(15个病灶)出现进展,所有病灶平均随访时间为(1016.36±486.00)d;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病变的大小、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改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03,P=0.030);Cox回归模型显示病变的密度(CT值≥-542.5 HU)和空气支气管征为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P=0.003,P=0.021);预测病变进展的风险指数的界值为4.25(灵敏度为46.7%、特异度为89.2%、符合率为83.3%)。结论对于长期存在≤10 mm的p GGN,病灶密度≥-542.5 HU和空气支气管征的出现可以预测病变的进展;风险指数<4.25提示病变进展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肺肿瘤 腺癌 随访研究 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对脑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志华 李慎茂 +2 位作者 朱凤水 宋庆斌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状况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脑血管造影发现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62例(6例闭塞)分为有症状组(41例)和无症状组(21例),根据头部MRI上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形状,将梗死灶分为小穿支动...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状况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脑血管造影发现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62例(6例闭塞)分为有症状组(41例)和无症状组(21例),根据头部MRI上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形状,将梗死灶分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区梗死。通过观察Willis环的完整性及其他次级侧支循环途径,分析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①有症状组患者在MRI上均有脑梗死灶,表现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8例、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6例、分水岭区梗死10例,大、小穿支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9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4例、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2例、大面积梗死2例;在无症状组,有分水岭区梗死1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7例,其余13例无梗死灶。②有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5例、前半循环完整12例、后半循环完整8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6例;无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14例、前半循环完整4例、后半循环完整2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例。症状组Willis环的开放程度均低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症状组次级侧支代偿——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侧支代偿分别为3、8和5例,无症状组分别为1、6和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是否出现脑梗死与Willis环开放的程度有关,可能与次级侧支代偿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3
作者 贺雄军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521-525,共5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内科治疗 缺血性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华法林 乙酰水杨酸 颅内动脉狭窄 治疗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