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潇 崔晟岩 +3 位作者 徐然 李家耀 焦力群 王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2-637,共6页
近年来,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放射治疗引发的颈动脉狭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放射治疗后颈动脉狭窄具有多发、长节段及病变不稳定等特点,传统治疗手段难以应对。作者系统性总结了放射治疗... 近年来,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放射治疗引发的颈动脉狭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放射治疗后颈动脉狭窄具有多发、长节段及病变不稳定等特点,传统治疗手段难以应对。作者系统性总结了放射治疗引发颈动脉狭窄的病理特征及机制,探讨了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滋养血管损伤在其中的作用,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及防治策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放射治疗 分子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健康和创新
2
作者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共2页
2024年过去了,岁末年初,我们历来有一个很好的词,叫做“辞旧迎新”,饱含对过去的尊重,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每个人都会回顾一下去年的得与失,前瞻一下明年的好光景。2024年又是中国脑血管病领域丰收的一年,诸多研究者的大型临床研究发... 2024年过去了,岁末年初,我们历来有一个很好的词,叫做“辞旧迎新”,饱含对过去的尊重,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每个人都会回顾一下去年的得与失,前瞻一下明年的好光景。2024年又是中国脑血管病领域丰收的一年,诸多研究者的大型临床研究发布于国际顶刊,尤其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各种治疗策略方面,这是中国临床研究能力大幅提升的标志,更是众多中国医师辛苦工作积累的成果。但另一方面,就像凌锋教授对我说的,急诊取栓技术很成功,有越来越多的光环,但病死率如此之高值得关注,作为医师,不应该更重视每一位患者的生死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 健康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神经放射学泰斗——吴恩惠教授
3
作者 杨丕丕 高勇安 邹左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488-491,共4页
关键词 神经放射学 吴恩惠 教授 新中国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北美放射学会 荣誉会员 外科医师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胆囊腺瘤误诊为胆囊癌1例报告
4
作者 王悦华 江华 +3 位作者 滕梁红 段焕利 崔壁霄 王冬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4-796,共3页
1例胆囊肿物患者,曾出现一过性黄疸,经腹部超声、增强CT、MRCP及PET-CT检查,均诊断为胆囊癌。手术探查见胆囊增大,胆囊颈部肿物挤压肝门部,但没有肿瘤侵犯表现,肝脏未见肿瘤转移征象,仅为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胆囊管状腺瘤,未... 1例胆囊肿物患者,曾出现一过性黄疸,经腹部超声、增强CT、MRCP及PET-CT检查,均诊断为胆囊癌。手术探查见胆囊增大,胆囊颈部肿物挤压肝门部,但没有肿瘤侵犯表现,肝脏未见肿瘤转移征象,仅为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胆囊管状腺瘤,未见癌变。本病例特点是胆囊肿瘤巨大,影像未见肿瘤边缘浸润,病理未见恶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腺瘤 胆囊切除术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操纵导管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晟岩 杨宜璠 +1 位作者 罗继昌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0-485,共6页
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经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导管作为介入治疗重要的手术器械,常常需要通过精确控制头端,以通过血管迂曲的位置。传统导管存在着头端形状固定、近端力矩传导受限、操控困难... 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经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导管作为介入治疗重要的手术器械,常常需要通过精确控制头端,以通过血管迂曲的位置。传统导管存在着头端形状固定、近端力矩传导受限、操控困难等缺点,这增加了患者介入手术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延长了手术暴露时间。随着材料学和工程学的飞速发展,可操纵导管开始应用于临床介入治疗,使精准“控弯”成为可能。该文系统性阐述了可操纵导管的分类,着重介绍其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的运用,并对可操纵导管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可操纵导管 拉线驱动 磁导航驱动 软材料驱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早期鉴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剂 被引量:24
6
作者 吴芳 杜祥颖 +3 位作者 张苗 杨旗 祝小莲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0-774,共5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早期鉴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剂的价值。方法纳入7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治疗后采用第三代双源CT行脑部CT双能量(80kV/Sn150kV)扫描,经后处理得到碘分布图和虚拟平扫图...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早期鉴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剂的价值。方法纳入7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治疗后采用第三代双源CT行脑部CT双能量(80kV/Sn150kV)扫描,经后处理得到碘分布图和虚拟平扫图像。以发病24~48h后常规脑部CT图像为参考,计算双能量CT(DECT)诊断颅内出血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共31例患者(53个颅内高密度灶)纳入分析,其中DECT正确诊断26个高密度灶为存在出血,23个高密度灶为碘对比剂;1个钙化灶误诊为出血合并对比剂,3个DECT诊断为对比剂的病灶出现延迟性出血转化。DECT鉴别诊断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9.66%(26/29)、95.83%(23/24)和92.45%(49/53),PPV为96.30%(26/27),NPV为88.46%(23/26)。结论第三代双源CT能早期准确诊断AIS血管内治疗后的出血转化,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颅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的脑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74
7
作者 王葳 李坤成 +10 位作者 单保慈 闫镔 郝晶 鲁娜 杨延辉 刘华 许建阳 秦文 赵澄 郝晋东 李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9-832,共4页
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双侧太冲穴和合谷穴)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针刺13例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同时进行全脑fMRI扫描。为避免针刺后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数据采用SPM99进行分析。... 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双侧太冲穴和合谷穴)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针刺13例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同时进行全脑fMRI扫描。为避免针刺后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数据采用SPM99进行分析。图像中每个体素的t值形成统计参数图,以P<0.05(经比较修正后)的体素作为激活体素。结果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丘脑、后扣带回和前扣带回。针刺“四关穴”所激活的脑区,并非是单独针刺太冲穴和合谷穴所激活脑区的简单叠加。结论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后扣带回和额叶,这可能是该组合穴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中枢神经机制。fMRI是一种客观显示针刺治疗脑改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视觉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宋为群 李永忠 +8 位作者 杜博琪 徐倩 杜巨豹 潘钰 吴东宇 杨远滨 周景升 罗跃嘉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3-486,I0001,共5页
目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治疗前后忽略的变化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14例脑血管意外后伴视觉空间忽略两周后无自然恢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治疗组采用rTMS进行... 目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治疗前后忽略的变化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14例脑血管意外后伴视觉空间忽略两周后无自然恢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治疗组采用rTMS进行治疗,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0%,频率0.5Hz,刺激位点位于患者健侧大脑的顶叶后部(EEG10-20标准的P3点)。每次治疗15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并连续观察治疗两周后忽略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rTMS对左侧大脑的顶叶后部进行连续刺激两周后,患者的忽略明显改善。其中线段划消及直线二等分测试均表现为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使用rTMS后,患者的视觉空间忽略明显改善。经颅磁刺激治疗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法,对视觉空间忽略有效。本结果支持注意网络的半球竞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空间忽略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螺距双源CT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扫描的可行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凯 韩瑞娟 +5 位作者 王利军 王臣 陈楠 杜祥颖 李立刚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评价Flash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选择246例连续性患者,分为3组,每组82例:A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行心脏与头颈血管联合扫描;B组采用Flash Sp... 目的评价Flash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选择246例连续性患者,分为3组,每组82例:A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行心脏与头颈血管联合扫描;B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心脏成像;C组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行头颈部CTA。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CT值及CNR,测量颈总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起始部、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V4段CT值及图像噪声,评价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A组与B组冠状动脉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头颈部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头颈部ED显著低于C组(t=24.215,P<0.01)。结论大螺距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部血管一站式联合扫描图像质量好,成功率高,对比剂用量少,辐射剂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螺距双源CT 心脏 头颈血管 一站式联合扫描 可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两种低剂量CT迭代重建法与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重建法的图像质量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杨晶 高艳 +2 位作者 李坤成 杜祥颖 李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对比低剂量腹部和盆腔增强扫描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与常规剂量下传统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的图像质量和剂量减低率。方法 31例患者接受腹部和盆腔增强常规剂量CT扫描、FBP重建;复查时,接受增强低... 目的对比低剂量腹部和盆腔增强扫描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与常规剂量下传统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的图像质量和剂量减低率。方法 31例患者接受腹部和盆腔增强常规剂量CT扫描、FBP重建;复查时,接受增强低剂量扫描、40%ASIR和MBIR。由2名医师通过锐利度、噪声、伪影和诊断接受度对图像进行评分,并测量噪声值和CT值,计算SNR。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剂量减低率。结果低剂量扫描的DLP值和CTDI值分别为(328.95±206.35)mGy/cm和(7.96±4.30)mGy,而常规剂量FBP重建的DLP值和CTDI分别为(689.27±339.63)mGy/cm和(16.81±7.19)mGy。对于腹部和盆腔脏器,低剂量MBIR图像比低剂量40%ASIR图像和常规剂量FBP图像有更低噪声值和更高SNR(P均<0.0167)。低剂量40%ASIR图像和常规剂量FBP图像的客观评价结果相似(P>0.0167)。MBIR和40%ASIR可以提高图像的密度分辨力,降低硬化伪影,且MBIR比40%ASIR图像有更低噪声和伪影,主观评价结果更佳。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相比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低剂量扫描MBIR和ASIR可以明显降低扫描剂量;相比ASIR法,MBIR法能提供更佳图像质量,具有进一步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增强扫描诊断卵巢常见囊性肿瘤 被引量:29
11
作者 姚新宇 许卫 +2 位作者 万璐 陈楠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MR DWI联合MR增强扫描对卵巢常见囊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肿瘤(其中卵巢囊腺癌35例,交界性卵巢囊腺瘤21例,卵巢囊腺瘤24例)患者行术前MR检查,分析肿瘤的DWI表现及强化特征,并进行... 目的探讨MR DWI联合MR增强扫描对卵巢常见囊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肿瘤(其中卵巢囊腺癌35例,交界性卵巢囊腺瘤21例,卵巢囊腺瘤24例)患者行术前MR检查,分析肿瘤的DWI表现及强化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种卵巢囊性肿瘤的侧别及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卵巢囊腺癌的ADC值[(930.77±291.77)×10^(-6) mm^2/s]明显低于交界性卵巢囊腺瘤[(1 326.18±294.41)×10^(-6) mm^2/s,P<0.05]。卵巢囊腺瘤的ADC值[(1 932.64±295.35)×10^(-6) mm^2/s]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型肿瘤(P<0.05)。增强扫描后,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卵巢囊腺瘤及卵巢囊腺瘤明显强化率分别为91.43%(32/35)、57.14%(12/21)和12.50%(3/24)。将交界性肿瘤归入恶性肿瘤,ADC值对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7%和91.7%,增强扫描对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87.5%,而两者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4%、91.7%。结论MR DWI联合MR增强扫描可反映卵巢囊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对良性与非良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性肿瘤 扩散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Mori分型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秋萍 华扬 +3 位作者 刘佳宾 杨洁 杜利勇 侯伟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1-287,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Mori分型颅内段椎动脉重度狭窄(SIVAS)的颅内、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特点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因症状性单侧SIVAS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22例(122支),通过CT血...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Mori分型颅内段椎动脉重度狭窄(SIVAS)的颅内、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特点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因症状性单侧SIVAS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22例(122支),通过CT血管成像或DSA影像,按照Mori分型的标准分为MoriA、B、C型,分别检测椎动脉狭窄段的CDFI血流特征、狭窄段与狭窄近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平均流速(MFV)、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2例(122支)患者,MoriA型46例(46支),MoriB型55例(55支),MoriC型21例(21支)。不同Mori分型间患者年龄、性别、病变侧别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以及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oriC型组平均病变长度[(16.0±6.3)mm]明显高于MoriB型[(7.0±1.6)mm]和MoriA型[(3.4±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297,P<0.01)。MoriA型和B型颅内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表现为狭窄段局限性血流充盈不全,血流束变细,呈“五彩相间”血流信号;MoriC型中12支(57.1%)椎动脉显示间断性血流成像或血流中断征。MoriC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处及颅外段的PSV、EDV、MFV均明显低于A型和B型[颅内段:分别为34(8,198)cm/s比231(206,296)、234(205,294)cm/s,13(0,88)cm/s比107(85,143)、115(91,152)cm/s,19(3,128)cm/s比142(127,193)、155(129,196)cm/s;颅外段:分别为38(34,45)cm/s比50(41,58)、47(41,56)cm/s,8(7,13)cm/s比18(14,20)、17(12,24)cm/s,19(16,23)cm/s比28(23,33)、26(22,35)cm/s],PI值、RI值明显高于A型和B型[分别为0.98(0.78,1.26)比0.87(0.74,1.02)、0.78(0.71,0.90),0.75(0.68,0.82)比0.64(0.61,0.69)、0.64(0.59,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而MoriA型与B型间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MoriC型病变中74.1%(15支)未达到重度狭窄的血流速度标准。结论SIVAS的MoriC型病变的局部彩色多普勒显像特点、颅内及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与MoriA型和B型病变存在差异,可表现为颅外段低速高阻和颅内段血流信号不连续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Mori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太冲、合谷两穴位引起的小脑响应的差异:fMRI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刘华 单保慈 +5 位作者 高殿帅 许建阳 王葳 李永忠 李坤成 支联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应用fMRI研究针刺太冲、合谷两穴位所致小脑响应的差异。方法37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9例接受在太冲针刺,8例接受右侧太冲附近的假穴针刺,10例接受在合谷的针刺,10例接受右侧合谷附近的假穴针刺。在针刺时进行全脑功能成像扫描,... 目的应用fMRI研究针刺太冲、合谷两穴位所致小脑响应的差异。方法37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9例接受在太冲针刺,8例接受右侧太冲附近的假穴针刺,10例接受在合谷的针刺,10例接受右侧合谷附近的假穴针刺。在针刺时进行全脑功能成像扫描,用SPM2处理图像。结果发现针刺两穴位激活了小脑的不同区域:针刺太冲的激活了对侧小脑前叶,同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针刺合谷激活了对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及同侧小脑后叶上半月小叶。两穴位针刺均未引起小脑的负激活。结论不同穴位引起的小脑激活区域不同,提示小脑在针灸不同穴位作用机制中具有特异性;小脑后叶可能是不同穴位作用的共同神经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太冲 合谷 功能磁共振成像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在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4
作者 钱坤 支修益 +4 位作者 张毅 李岩 胡牧 李京凯 沈翀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在肺部磨玻璃影和小结节胸腔镜手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单纯肺部磨玻璃影(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 GGO)患者10例和肺孤立性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在肺部磨玻璃影和小结节胸腔镜手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单纯肺部磨玻璃影(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 GGO)患者10例和肺孤立性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患者15例,术前在CT引导下向病灶旁注射医用胶后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术。结果 25例病灶均定位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17.1±6.1)min,穿刺后出现气胸1例(4%),胸痛5例(20%),刺激性咳嗽6例(24%),手术p GGO组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3.1±5.6)min,病理结果肺腺癌7例(70%),非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20%),子宫内膜异位1例(10%),SPN组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4±5.9)min,病理结果肺腺癌9例(60%),转移癌1例(6.7%)良性结节5例(33.3%),全部手术无中转开胸及重大合并症。结论 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是一种安全、简便并且准确的定位方法,对胸腔镜肺部磨玻璃影和小结节的术中定位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状阴影 孤立性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医用胶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凝血状态分析 被引量:55
15
作者 黄莹 王春梅 +6 位作者 张毅 宁雅婵 隗立兵 宋礼坡 支修益 鄢丹 吉训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4-867,共4页
背景与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与凝血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受物理预防血栓的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将... 背景与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与凝血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受物理预防血栓的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将床旁下肢静脉超声、血常规、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结果完善的病例纳入研究,对发生血栓人群的一般信息、病种、手术方式、凝血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50例,年龄22岁-80岁,男34例,女16例。共有11例患者出现小腿深静脉血栓(22.0%),男性发生术后血栓的比例为29.4%(10/34),女性为6.3%(1/16)。恶性肿瘤的DVT发生率为23.5%(8/34),非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18.6%(3/16)。比较发生血栓和未发生血栓组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除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显著延长外,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即便在充分物理预防的基础上,胸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仍为高发,且男性、恶性肿瘤患者多见;术后超声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术后 深静脉血栓 凝血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闭塞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杨旗 吴芳 +4 位作者 段祥攻 杨晓旭 武晔 宋海庆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 MRI,HR-MRI)在头颈部动脉闭塞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25例,采用32通道头颈联合专用线圈行头颈一体化HR-MRI成像...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 MRI,HR-MRI)在头颈部动脉闭塞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25例,采用32通道头颈联合专用线圈行头颈一体化HR-MRI成像,分析闭塞血管节段局部管壁特征和闭塞中远段腔内血栓信号特征。由2名神经内科医师结合纳入患者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闭塞病因进行评价并作为参考标准,比较常规管腔成像技术与常规管腔成像联合HR-MRI在病因分类中的准确率。结果 (1)25例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均完成HR-MRI检查,共诊断闭塞血管31段,其中常规管腔成像诊断了21段,常规管腔成像+HR-MRI诊断了30段;动脉硬化性闭塞24段(19例),动脉夹层性闭塞4段(4例),动脉炎性闭塞3段(2例)。(2)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中,闭塞节段近端管壁均可见偏心性增厚;动脉夹层性闭塞均见典型的双腔征或新月形高信号壁内血肿;血管炎性闭塞血管节段中可见长节段环形增厚及强化。(3)常规管腔成像技术与常规管腔成像联合HR-MRI对病因分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7.7%(21/31)和96.8%(3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较于常规管腔成像技术,头颈联合HR-MRI可显示闭塞起始段动脉管壁特征,对判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和动脉炎性病变等病因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成像 颈动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100例肺部肿瘤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宝东 刘磊 +5 位作者 李岩 王鸿 胡牧 钱坤 王若天 支修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35-339,共5页
背景与目的手术切除是治疗肺部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而对高龄、肺功能差的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文总结了射频消融治疗100例肺部肿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不能手术的100例肺部肿瘤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定期复查胸... 背景与目的手术切除是治疗肺部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而对高龄、肺功能差的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文总结了射频消融治疗100例肺部肿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不能手术的100例肺部肿瘤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定期复查胸部增强CT扫描、肿瘤SPECT或PET显像并随访,观察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00例肺部肿瘤病例的106个病灶接受了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36岁-91岁,平均66.6岁。原发性肺癌86例,肺转移瘤14例。所有病例完成射频消融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总生存时间为13.0个月,1年生存率51.0%,2年生存率32.5%,原发性肺癌与肺转移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922)。早期肺癌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57.7%。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具有安全、有效、定位准确和微创的优点,是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的选择之一,对中晚期肺癌是一种局部减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射频消融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病程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杨旗 杨晓旭 +5 位作者 段祥攻 吴芳 武晔 杜祥颖 段建钢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20-423,共4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MR黑血血栓成像(BTI)技术评价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在病程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7例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VT的患者,均另行BT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出现至BT...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MR黑血血栓成像(BTI)技术评价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在病程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7例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VT的患者,均另行BT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出现至BTI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组(≤14 d,23例)和慢性组(>15 d,14例)。测量BTI图像上检测到的血栓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两组血栓信号的差异。以MR静脉成像(MRV)检查结果作为参照,计算血管节段水平BT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血栓SNR在急性组和慢性组分别为206±97和94±41,CNR为201±96和8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和5.0,均P<0.01)。(2)37例CVT患者中,MRV共检出159处脑静脉及静脉窦节段存在血栓,BTI在其中152处准确识别血栓,在352处排除血栓,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152/159)和98.0%(352/359)。结论 BTI技术实现脑静脉血栓直接成像,能够准确区分急性与慢性血栓,具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成像 黑血血栓成像 颅内静脉血栓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及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3
19
作者 马青峰 贾建平 +4 位作者 薛素芳 黄小钦 于跃怡 卢洁 张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erfusion,CTP)参数的关系,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5例发病6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记录CT...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erfusion,CTP)参数的关系,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5例发病6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记录CTP各参数,同时评价病灶侧大血管情况;分别在发病时、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cale,mR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①75例患者CTA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2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狭窄6例,颈内动脉闭塞16例。②病灶侧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及血管正常组比较,患者缺血区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异常面积、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异常面积、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异常面积、梗死区相对CBF(relative CBF,rCBF)及相对CBV(relative CBV,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参数异常改变均比血管正常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组CTP的脑灌注参数仅CBF面积比血管正常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异常范围(CBF面积、TTP面积、CBV面积)均明显大于血管狭窄组(P<0.05)。③患者发病时仅NIHS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正常组明显优于血管狭窄组和血管异常组;在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的NIHSS、BI、mR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CTP显示的缺血范围相关,并且可以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T灌注成像 脑血管闭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数低频振幅技术观察脑梗死患者大脑基线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辉 卢洁 +2 位作者 李坤成 张苗 王晓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41-2044,共4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数低频振幅(fALFF)技术,探讨脑梗死患者大脑基线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fALFF算法观察右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的变化。收集10例脑梗死患者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并...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数低频振幅(fALFF)技术,探讨脑梗死患者大脑基线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fALFF算法观察右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的变化。收集10例脑梗死患者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并选择1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计算受试者的fALFF值,观察患者在不同时期fALFF相对正常人升高和降低的区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亚急性期患侧楔前叶、扣带回前部及双侧前额皮质内侧的fALFF降低,双侧上纵束区域的fALFF显著降低;边缘叶fALFF信号紊乱而健侧杏仁核fALFF升高;双侧额下回、直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梭状回和患侧颞横回fALFF升高;慢性期双侧楔前叶fALFF升高。结论 fALFF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对脑梗死的脑功能损伤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分数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