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杨宇 乔洪文 +4 位作者 帅冬梅 崔春蕾 马素文 张春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正电...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多种示踪剂显像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110例受检者全部顺利完成示踪剂注射、图像采集、采集后观察的检查流程,未发生不良事件,经临床医生读片确认,获得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310,P<0.01),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4.348,P<0.01)。结论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可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检查在有限时间窗内顺利完成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示踪剂 规范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低灌注强度比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核心进展及预后
2
作者 逯瑶 曹文博 +3 位作者 李京凯 张苗 费晓璐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目的观察CT灌注成像(CTP)低灌注强度比(HIR)用于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梗死核心进展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AIS患者,根据梗死增长率(IGR)将其分为快速进展组(A组,n=92)与缓慢进展组(B组,n=179),比较组间临床资料、CTP参数... 目的观察CT灌注成像(CTP)低灌注强度比(HIR)用于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梗死核心进展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AIS患者,根据梗死增长率(IGR)将其分为快速进展组(A组,n=92)与缓慢进展组(B组,n=179),比较组间临床资料、CTP参数、治疗策略及转归;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HIR预测AIS梗死核心快速进展的效能;分析HIR、IGR及治疗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的中介关系。结果组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发病-CTP间隔时间、梗死核心体积、低灌注体积、HIR、是否静脉溶栓及治疗后90天m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R预测AIS梗死核心进展的AUC为0.856,以0.42为最佳截断值,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3.91%及81.56%。IGR为HIR与治疗后90天mRS评分间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CTP HIR可有效预测AIS梗死核心进展;完全通过中介变量IGR影响AIS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影像学表现
3
作者 王艳 杜祥颖 +1 位作者 姚新宇 卢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2-574,共3页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是较为罕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细胞核中存在嗜酸性透明包涵体[1]为特征,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现有针对其影像学表现...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是较为罕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细胞核中存在嗜酸性透明包涵体[1]为特征,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现有针对其影像学表现的报道多为个案。本研究报道17例成人型NIID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成人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磁化率成像评估的脑小血管病患者灰质核团铁沉积情况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冯萌萌 王媛 +3 位作者 刘霄翊 张森皓 於帆 卢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5-602,共8页
目的基于定量磁化率成像(QSM)评估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灰质核团铁沉积情况,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CSVD患者和2022年9月至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 目的基于定量磁化率成像(QSM)评估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灰质核团铁沉积情况,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CSVD患者和2022年9月至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既往其他研究招募的健康对照者。收集和比较CSV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收集所有CSV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头部MRI,包括三维T1加权成像、QSM、T2加权成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成像。根据CSVD患者头部MRI评估相关影像学特征及CSVD总负荷评分,将患者分为CSVD轻微(CSVD-m)组和CSVD严重(CSVD-s)组;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基于QSM获取所有CSV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灰质核团磁化率值。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比较3组灰质核团磁化率值,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灰质核团的磁化率值与MoCA量表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CSVD患者61例,其中CSVD-s组29例,CSVD-m组32例;对照组共纳入健康对照者32名。(1)CSVD-s组、CSVD-m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VD-s组、CSVD-m组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25.0(22.5,27.5)分、27.0(25.0,29.0)分比28.0(27.0,29.0)分,H=15.006,P<0.01]。CSVD-s组与CSVD-m组脑微出血、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影像学特征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组间左侧壳核(F=4.790)、苍白球(F=12.896)、海马(F=3.904)及右侧壳核(F=36.278)、苍白球(F=39.449)、尾状核(F=6.797)、丘脑(F=6.525)磁化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onferroni校正后,CSVD-s组左侧壳核、苍白球及右侧壳核、苍白球、尾状核、丘脑磁化率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CSVD-m组左侧苍白球及右侧苍白球、壳核、丘脑磁化率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左侧海马磁化率值低于对照组(P=0.045)。(3)左侧壳核及右侧壳核磁化率值与MoCA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左侧:r s=-0.316,P=0.015;右侧:r s=-0.316,P=0.014)。结论CSVD患者灰质核团中铁代谢异常,双侧壳核铁沉积均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铁沉积 定量磁化率成像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PET及PET/MR脑成像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 被引量:3
5
作者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与额颞叶痴呆(FTD)均为常见痴呆类型。MRI、PET及PET/MRI可无创精准评估AD及FTD患者脑结构、功能及分子水平改变,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MR、PET及PET/MR脑成像鉴别AD与FTD现状进行述评。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伴步态障碍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晶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4-826,共3页
脑梗死为全球致残率最高的脑疾病之一,患者常遗留远期步态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步态障碍包括步速减慢、步态不对称等多种临床症状,其进展、转归与发病后大脑结构的损伤和神经可塑性密切相关。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脑梗死为全球致残率最高的脑疾病之一,患者常遗留远期步态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步态障碍包括步速减慢、步态不对称等多种临床症状,其进展、转归与发病后大脑结构的损伤和神经可塑性密切相关。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活体、无创、可视化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影像学技术,可定量监测脑白质微结构在生理、疾病状态下的动态变化,为无创探究脑梗死后白质损伤与重构提供有力方法,现已初步应用于各类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本综述旨在探讨DTI在评估脑梗死伴步态障碍患者脑白质损伤与重构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步态障碍 神经性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交互视角下缺血性心脏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7
作者 卢洁 李小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0-1206,共7页
心脑轴为调控人体稳态的核心,其功能异常是连接心血管与神经系统病变的关键。缺血性心脏病(IHD)不仅损害心肌结构、功能,还通过心脑交互通路紊乱引发认知功能障碍;其本质为心脏病理状态对脑结构及功能的多维度损害。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技... 心脑轴为调控人体稳态的核心,其功能异常是连接心血管与神经系统病变的关键。缺血性心脏病(IHD)不仅损害心肌结构、功能,还通过心脑交互通路紊乱引发认知功能障碍;其本质为心脏病理状态对脑结构及功能的多维度损害。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技术对于研究心脑交互机制具有显著价值;MRI和PET可精准评估脑结构功能损伤、代谢异常及神经炎症等病理改变。本文就神经影像学早期识别IH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制定心脑同治策略及提升管理水平等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技术的发展助力癫痫临床精准诊疗
8
作者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59-1462,共4页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所致反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MRI技术能无创评估脑结构与功能变化,对于病因诊断,以及术前评估癫痫和术后随访等均有重要价值,进而为精准个体化诊疗癫痫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围绕MRI在癫...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所致反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MRI技术能无创评估脑结构与功能变化,对于病因诊断,以及术前评估癫痫和术后随访等均有重要价值,进而为精准个体化诊疗癫痫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围绕MRI在癫痫中的应用进展展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磁共振成像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霍光研 杨志云 龚志文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关注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情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因职业紧张给医务人员造成的职业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笔者从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的研究对象、职业紧张的评价手段... 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关注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情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因职业紧张给医务人员造成的职业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笔者从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的研究对象、职业紧张的评价手段、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职业紧张对医务人员健康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改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提出建议,以期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的管理和改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紧张 职业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及斑块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昕 张森皓 +2 位作者 於帆 王静娟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3,共3页
颈动脉斑块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影响中国约21%的20岁或以上的人群[1]。易损/不稳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仅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而且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易损颈动脉斑块的早期... 颈动脉斑块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影响中国约21%的20岁或以上的人群[1]。易损/不稳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仅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而且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易损颈动脉斑块的早期识别对于预防上述神经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网膜内恶性胃肠道外间质瘤伴盆腔内出血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贝宁 陈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6-396,402,共2页
1病例简介男,45岁,主诉:间断右下腹痛20 d余。行超声检查发现腹部肿物入院。查体:腹部稍膨隆,可触及下腹部包块,质韧,无移动,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未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术前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大网膜团... 1病例简介男,45岁,主诉:间断右下腹痛20 d余。行超声检查发现腹部肿物入院。查体:腹部稍膨隆,可触及下腹部包块,质韧,无移动,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未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术前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大网膜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并伴有盆腔出血,提示大网膜囊实性富血供占位性病变伴盆腔出血,考虑大网膜恶性病变可能性大(图1A~F)。患者行全麻下腹腔探查+腹腔肿瘤切除术。术中显示:腹腔巨大肿物由多个实性、囊性、脂肪成分及大网膜组织组成,其中囊性成分壁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胃肠道 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患者岛叶亚区功能连接及葡萄糖代谢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12
作者 毕晟 陈志庚 +7 位作者 何雨洁 薛寒笑 齐志刚 马杰 杨宏伟 武力勇 闫少珍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观察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患者岛叶亚区脑功能连接和葡萄糖代谢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38例bvFTD患者(bvFTD组)及44名健康人(对照组),基于功能MRI(fMRI)和18 F-FDG PET数据提取以岛叶亚区为种子点的平均时... 目的观察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患者岛叶亚区脑功能连接和葡萄糖代谢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38例bvFTD患者(bvFTD组)及44名健康人(对照组),基于功能MRI(fMRI)和18 F-FDG PET数据提取以岛叶亚区为种子点的平均时间序列信号,获得全脑功能连接图;以脑桥为参考,计算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比较组间上述参数,分析bvFTD组岛叶亚区SUVR与临床认知功能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bvFTD组岛叶各亚区与双侧额叶、颞叶、楔前叶、前扣带回及中扣带回功能连接均减弱,部分亚区与双侧顶叶及枕叶功能连接减弱(GRF校正后体素水平P均<0.001、团簇水平P均<0.05);各亚区SUVR均显著降低(GRF校正后体素水平P均<0.001、团簇水平P均<0.05)。bvFTD组右侧腹侧无颗粒岛叶(vIa)、背侧无颗粒岛叶(dIa)、背侧异颗粒岛叶(dId)及左侧背侧无颗粒岛叶(dIa)SUVR与额叶行为量表(FBI)评分呈负相关(r=-0.452~-0.330,P均<0.05)。结论bvFTD患者岛叶亚区存在功能连接及葡萄糖代谢改变,且其右侧vIa、dIa、dId及左侧dIa的SUVR与FBI评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大脑皮层 磁共振成像 F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阴性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临床特征分析
13
作者 俱京涛 陈昕 +3 位作者 刘佳宾 胡永生 王雷明 陈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MRI阳性与MRI阴性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临床特征、病理学类型及预后。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致痫灶切除术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共96例。根据术前FLAIR成像有无异常表现分... 目的 对比分析MRI阳性与MRI阴性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临床特征、病理学类型及预后。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致痫灶切除术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共96例。根据术前FLAIR成像有无异常表现分为MRI阳性组(39例)和MRI阴性组(57例)。MRI阴性组FCDⅡA型比例高于MRI阳性组(χ^(2)=8.370,P=0.004)。两组癫痫发作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7),其中MRI阴性组完全性失神发作(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6)和多种类型发作(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6)比例高于MRI阳性组局灶性知觉性发作患者比例,MRI阴性组完全性失神发作(校正χ^(2)=4.728,P=0.030)和多种类型发作(校正χ^(2)=4.728,P=0.030)比例高于MRI阳性组局灶性知觉障碍性发作患者比例。MRI阴性组术后癫痫发作比例高于MRI阳性组(χ^(2)=9.013,P=0.003)。结论 MRI阴性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术后2年癫痫发作比例高于MRI阳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FCDⅡA型在MRI阴性患者中比例高于MRI阳性患者,MRI阴性患者多以完全性失神发作和多种类型发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发育畸形 癫痫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变化模式
14
作者 何雨洁 闫少珍 +5 位作者 陈志庚 毕晟 薛寒笑 崔碧霄 马杰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FC)变化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AD(AD组)及41名健康对照(HC组)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基于基底前脑亚区(Ch123和Ch4)种子点分析F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HC组,AD组左侧Ch4与左侧海...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FC)变化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AD(AD组)及41名健康对照(HC组)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基于基底前脑亚区(Ch123和Ch4)种子点分析F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HC组,AD组左侧Ch4与左侧海马及左侧后扣带回间FC明显减弱,右侧Ch4与右侧中央前回及右侧中央后回间FC明显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左侧Ch123与左侧颞上回及左侧脑岛间FC明显增强,右侧Ch123与右侧眶部额上回及右侧眶部额下回间FC明显减弱、而与左侧颞上回及左侧颞极间FC明显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结论AD患者不同基底前脑亚区FC变化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松果体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15
作者 王玫茜 杨延辉 +2 位作者 朴月善 赵志莲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3-684,共2页
患者女,59岁,体检发现松果体区占位1年,头晕、恶心伴双下肢乏力2个月;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CT:松果体区2.7cm×2.1cm类圆形稍高密度占位,内见点状钙化(图1A)。颅脑MRI:松果体区2.7cm×2.1cm×... 患者女,59岁,体检发现松果体区占位1年,头晕、恶心伴双下肢乏力2个月;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CT:松果体区2.7cm×2.1cm类圆形稍高密度占位,内见点状钙化(图1A)。颅脑MRI:松果体区2.7cm×2.1cm×2.2cm类圆形占位呈T1WI等信号(图1B)、T2WI低信号(图1C)、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LAIR)等-低信号(图1D)、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稍低信号;包绕大脑大静脉及双侧大脑内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腺 孤立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lortaucipir tau PET联合APOEε4基因诊断轻度认知障碍
16
作者 闫少珍 陈志庚 +6 位作者 毕晟 何雨洁 薛寒笑 许潇尹 齐志刚 刘勇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观察^(18)F-flortaucipir tau PET联合APOEε4基因携带状态对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诊断价值。方法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成像倡议(ADNI)数据集中选取213例MCI(MCI组)及402名健康对照(HC组),对比分析其神经心理学信息、APOEε4基因携带... 目的观察^(18)F-flortaucipir tau PET联合APOEε4基因携带状态对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诊断价值。方法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成像倡议(ADNI)数据集中选取213例MCI(MCI组)及402名健康对照(HC组),对比分析其神经心理学信息、APOEε4基因携带状态、tau PET及高分辨结构MRI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法筛选tau PET诊断MCI的重要脑区,比较tau PET鉴别携带/未携带APOEε4基因MCI与HC的效能。结果利用tau PET诊断MCI的重要脑区依次为杏仁核、海马旁回、内嗅皮层、后扣带回、颞下回、梭状回及颞中回。基于上述7个脑区ROI构建的tau PET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模型鉴别携带APOEε4基因MCI与HC的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68%及0.784,高于其鉴别MCI与HC、未携带APOEε4基因MCI与HC(准确率分别为70.57%及75.05%,AUC分别为0.711及0.609)。结论基于杏仁核、海马旁回、内嗅皮层、后扣带回、颞下回、梭状回及颞中回构建的^(18)F-flortaucipir tau PET SUVR模型可用于诊断MCI;联合APOEε4基因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TAU蛋白 载脂蛋白Eε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颈段椎管内非典型脊膜瘤影像学表现
17
作者 杨畅 赵志莲 +2 位作者 李倩文 张春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2-853,共2页
患者男,5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跛行6年,逐渐加重伴双上肢疼痛、肌肉萎缩2年;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病史。查体:右侧大鱼际肌感觉异常,左肩肌肉萎缩;双侧霍夫曼征(+),双侧巴宾斯基征(+)。颈椎MRI:于C3~C5椎体水平见椎管内髓外... 患者男,5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跛行6年,逐渐加重伴双上肢疼痛、肌肉萎缩2年;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病史。查体:右侧大鱼际肌感觉异常,左肩肌肉萎缩;双侧霍夫曼征(+),双侧巴宾斯基征(+)。颈椎MRI:于C3~C5椎体水平见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偏左侧条片状异常信号,T1WI及T2WI均呈稍低信号(图1A~1C),脂肪抑制(fat suppression,FS)-T1WI呈稍高信号(图1D);邻近脊髓内见条状异常信号,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变沿C2~C5左侧椎间孔向外生长,长约5.1 cm、最大横截面3.1 cm×1.4 cm,致邻近脊髓受压移位并与病变分界不清,C2~C5左侧椎间孔区椎动脉被包绕、推移;增强扫描见上述条片状病变呈均匀明显强化,邻近颈髓左侧条片状明显强化(图1E、1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脊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产褥期精神行为异常发病的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18
作者 赖厚霖 李京凯 +1 位作者 唐娜 段建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9-516,共8页
目的 报道1例以产褥期精神行为异常发病的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变化,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与结果 女性患者,34岁,分娩后1个月以精神行为异常发病,被家属误以为“产后抑郁”,外院诊断为“精神... 目的 报道1例以产褥期精神行为异常发病的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变化,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与结果 女性患者,34岁,分娩后1个月以精神行为异常发病,被家属误以为“产后抑郁”,外院诊断为“精神障碍原因待查”,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精神行为异常仍进一步加重,直至出现右侧肢体力弱后,结合影像学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为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经补液、抗凝、降低纤维蛋白原、激素抗炎症、抗精神病药物等治疗后,精神行为异常和右侧肢体力弱症状缓解,预后良好。结论 以精神行为异常发病的脑静脉血栓形成较为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多种精神疾病存在重叠,尤其对于产褥期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常误诊为“产后抑郁”,故此类患者出现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应警惕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尽早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磁共振成像 产后期 精神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19
作者 李秋璇 张苗 +3 位作者 苏壮志 於帆 逯瑶 卢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9-793,共5页
常规CT可以定位诊断,对于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组织密度变化敏感度不足。能量CT能够提供高质量、高精度的图像,有利于准确判断责任血管、评估脑组织缺血程度和梗死体积。能量CT还具有鉴别物质组分的优势,能够分析血栓成分、鉴别颅内... 常规CT可以定位诊断,对于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组织密度变化敏感度不足。能量CT能够提供高质量、高精度的图像,有利于准确判断责任血管、评估脑组织缺血程度和梗死体积。能量CT还具有鉴别物质组分的优势,能够分析血栓成分、鉴别颅内出血、微钙化和对比剂外渗,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预测患者功能结局。因此,能量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评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卒中 颅内出血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MR MAGiC序列用于定位难治性癫痫致痫灶
20
作者 王静娟 许惠娟 +5 位作者 候亚琴 KHAREL Sudeep 姚晨阳 胡杰 张思琪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68-1472,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LR)的MR MAGiC序列用于定位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50例难治性癫痫(癫痫组),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行颅脑MR MAGiC序列扫描,分别以传统重建(逆傅里叶变换)及以DLR进行重建,获得MAGiC及...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LR)的MR MAGiC序列用于定位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50例难治性癫痫(癫痫组),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行颅脑MR MAGiC序列扫描,分别以传统重建(逆傅里叶变换)及以DLR进行重建,获得MAGiC及MAGiC DLR 2种图像,经后处理生成相应定量参数图,即T1 mapping、T2 mapping及质子密度(PD)mapping图,对比其图像噪声、伪影、结构清晰度及整体质量主观评分。计算癫痫组患侧与对侧、对侧或可疑致痫灶与HC组间定量参数(T1、T2和PD值)的不对称指数(AI),根据MAGiC与MAGiC DLR相应定量参数图表现、结合定量参数值AI定位致痫灶;基于手术结果、随访复查和/或脑电图及PET结果计算2种图像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结果相比MAGiC定量参数图,MAGiC DLR定量参数图噪声降低、结构清晰度及整体质量主观评分均改善(P均<0.05);基于MAGiC及MAGiC DLR图像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分别为82.00%(41/50)及88.00%(44/50)。结论基于DLR的MR MAGiC序列有助于提高定位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深度学习 图像质量 致痫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