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频次及负荷对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全美燕 华琦 任海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VC)患者的期前收缩频次及负荷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PVC患者67例,根据期前收缩频次及负荷,采用四分位数间距法分为频次A组和负荷A组17例,频次B组和负荷B组17例,频次C组和负荷C组17例,频次D组和... 目的探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VC)患者的期前收缩频次及负荷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PVC患者67例,根据期前收缩频次及负荷,采用四分位数间距法分为频次A组和负荷A组17例,频次B组和负荷B组17例,频次C组和负荷C组17例,频次D组和负荷D组16例;另选择无PVC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析期前收缩频次及负荷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期前收缩频次C组、频次D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心肌重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期前收缩负荷C组LVIDD、负荷D组LVI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收缩末客积、每搏心输出量明显升高(P<0.05,P<0.01),LVEF明显降低(P<0.05)。期前收缩负荷与左心室心肌重量、LVIDD、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41 5、r=0.426、r=0.269,P<0.05,P<0.01);期前收缩频次与LVEF呈负相关(r=-0.432,P<0.01),与LVIDD呈正相关(r=0.390,P<0.01)。结论期前收缩频次与PVC心脏结构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相关,提示随着期前收缩频次增加其功能下降、左心室扩大;随着期前收缩负荷增大,左心室肥厚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何婧瑜 周玉杰 +9 位作者 付研 秦俭 覃数 陈晓敏 郭金城 王德昭 詹红 关卫 徐亚伟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676-680,共5页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我国10个研究中心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心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及乌拉地尔组,其中硝酸甘...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我国10个研究中心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心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及乌拉地尔组,其中硝酸甘油组125例,男性64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70.75±11.31)岁;乌拉地尔组123例,男性61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69.33±12.76)岁。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d、2d、3d、7d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d、7d后乌拉地尔组较治疗前左心室收缩末容积[(71.36±40.72)ml、(67.69±39.11)ml vs(75.23±42.69)ml,P=0.035]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139.61±52.08)ml、(140.93±53.10)ml vs(150.27±54.89)ml,P=0.027]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52.09±11.41)%、(56.74±11.48)%vs(50.94±8.90)%,P=0.042],乌拉地尔组胆固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2组患者7d及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0d再住院或心功能恶化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4.8%vs11.2%,P=0.000)。结论乌拉地尔为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血管扩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血管舒张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博宇 华琦 +2 位作者 李静 高英旭 汤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情况及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收治入院的女性患者共336例,根据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298例,非老年组38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和发病后30...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情况及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收治入院的女性患者共336例,根据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298例,非老年组38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和发病后30d内死亡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结果老年组患者年龄、血肌酐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患者近期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25.8% vs5.3%,P<0.01)。年龄≥60岁的女性是急性心肌梗死后3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死亡危险较非老年组患者高6.6倍(OR=6.553,95% CI:1.183~36.294,P<0.01)。结论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高的近期病死率。年龄≥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空腹血糖、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是预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死亡 每搏输出量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症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小宇 秦俭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症患者并发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原因、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及入住ICU年龄≥60岁的67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所有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数目、类别及住院期间病死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死率... 目的探讨老年急症患者并发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原因、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及入住ICU年龄≥60岁的67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所有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数目、类别及住院期间病死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随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数目的增加,病死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器官功能障碍的病死率依次为脑(33.3%)、肾脏(30.1%)、胃肠(23.2%)、心脏(17.7%)、肺脏(17.1%,P〈0.01);低蛋白血症患者病死率3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死率与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及低蛋白血症相关(OR=4.550,95%CI:3.274~6.324,P=0.000;OR=3.330,95%CI:1.860~5.961,P=0.000)。结论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病死率高,预后差,应在治疗主要病因的同时注意保护各器官功能,尽早采用营养支持以纠正低蛋白血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营养支持 低蛋白血症 医院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小宇 杨淑芳 +1 位作者 秦俭 华琦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12期908-911,共4页
目的: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老年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检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影响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病房收治的417例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基础疾... 目的: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老年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检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影响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病房收治的417例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基础疾病、并发症、NYHA分级、器官衰竭数目等因素以及氨基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17例,年龄60~95(78.7±6.6)岁,男性190例,女性227例;其中≥80岁占50.6%;住院天数(12.4±8.6)d,≥2个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占86.8%。住院期间死亡74例,病死率为17.7%;随合并器官功能障碍数目增加,病死率显著增加( P=0.001)。入院前NT-proBNP的水平及住院期间最高值在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根据NT-proBNP水平的变化趋势分组,与入院前比较, NT-proBNP水平增高的患者组较该值下降或稳定的患者组住院病死率明显增高,分别为43.2%(35/81)与11.6%(39/336;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合并器官功能障碍数目、合并呼吸衰竭、NYHA分级、NT-proBNP变化趋势、NT-proBNP住院期间最高水平、急性心肌梗死、低蛋白血症。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复杂,病情重,易合并器官功能障碍,预后差,应尽早明确诊断,尽早实施脏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力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 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6
作者 王洁妤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766-769,共4页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1定义及诊断标准在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基金会(Ameri...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1定义及诊断标准在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基金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CCF)和AHA联合发布的2013年心衰治疗指南中将心衰分为两类4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每搏输出量 高血压 冠心病 呼吸困难 高血压 肺性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收缩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敬 华琦 +3 位作者 罗鸿宇 朱玮玮 王钢 刘建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794-79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根据LVEF不同分为SHF(LVEF〈50%)组55例和...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根据LVEF不同分为SHF(LVEF〈50%)组55例和DHF(LVEF≥50%)组35例。另选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5例无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DW在SHF与DHF患者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结果SHF组RDW、尿酸、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大于DHF组[(13.9±1.0)%vs(13.0±0.5)%、(417.6±151.0)μmol/L vs(339.9±89.7)μmol/L、(41.8±7.1)mmvs(33.9±7.2)mm、(58.5±12.5)mmvs(48.6±8.8)mm,P〈0.05],而室间隔厚度显著小于DHF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VEF与RDW、尿酸、B型钠尿肽、左心房内径呈负相关(P〈0.01)。RDW鉴别诊断SHF与DHF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RDW取值13.35%作为界值的敏感性为67.3%,特异性为74.3%。结论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SHF比DHF的RDW水平更高,RDW对鉴别诊断SHF和DHF可能有一定帮助,当RDW〉13.35%时,诊断SHF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红细胞分布宽度 尿酸 利钠肽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期前收缩负荷及血尿酸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罗鸿宇 华琦 +1 位作者 朱玮玮 刘建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室性期前收缩(PVC)患者期前收缩负荷、血尿酸及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PVC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是否合并MS分2组,PVC合并MS为合并组60例,PVC未合并MS为未合并组91例,分析2组PVC负荷和心功能参数...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室性期前收缩(PVC)患者期前收缩负荷、血尿酸及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PVC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是否合并MS分2组,PVC合并MS为合并组60例,PVC未合并MS为未合并组91例,分析2组PVC负荷和心功能参数等。结果与未合并组比较,合并组PVC频次、PVC负荷、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15808.5±10202.9)次vs(12151.8±7215.9)次、(15.7±9.5)%vs(12.2±6.9)%、(339.27±101.95)μmol/Lvs(307.85±83.56)μmol/L,P<0.05];合并组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P<0.05)。结论MS可能促进血尿酸升高及PVC的发展,引起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应早期给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疾病 室性早搏复合征 尿酸 期前收缩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指标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诸国华 华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397-401,共5页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血小板也涉及其中.心衰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血流动力学、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等机制,激活血小板[1-3],而血小板激活后...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血小板也涉及其中.心衰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血流动力学、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等机制,激活血小板[1-3],而血小板激活后参与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小板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腰臀比关系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玲 华琦 +1 位作者 汤青 高英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腰臀比关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1例,男63例,女48例,对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血脂水平、hs-CRP、腰臀比进行比...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腰臀比关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1例,男63例,女48例,对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血脂水平、hs-CRP、腰臀比进行比较。结果男性与女性高血压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分级、糖尿病及冠心病发生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TG、LDL-C、肌酐、hs-CRP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女性高血压患者TC、HDL-C、腰臀比明显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女性高血压患者吸烟和饮酒率明显低于男性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与女性高血压患者hs-CRP与腰臀比呈正相关(男:r=0.210,P<0.05;女:r=0.397,P<0.01),女性腰臀比相关系数高于男性。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中心型肥胖,腰臀比与hs-CRP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腰臀比 肥胖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敬 华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03-2011-05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住院且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438例,根据RDW值的中位数分为低RDW组(RDW...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03-2011-05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住院且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438例,根据RDW值的中位数分为低RDW组(RDW〈13.0%)和高RDW组(RDW≥13.0%)。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远期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与低RDW组比较,高RDW组患者年龄更大,脉压增大,患高血压病史居多,白细胞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RDW组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较低RDW组高(P〈0.05)。全因死亡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RDW组生存曲线的下降速度明显比低RDW组快(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RDW、年龄、高血压史、血小板平均容积是经PCI术的ACS患者远期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DW对行PCI术的ACS患者远期预后有预测价值,高RDW值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明显高于低RDW值患者。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史、血小板平均容积后,RDW仍然是经PCI术的ACS患者远期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急性冠脉综合征 远期预后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获益
12
作者 华琦 谭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7-918,共2页
有研究表明,即使经系统降压治疗,血压控制正常水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高于无高血压的老年人,这提示我们单纯降压治疗是不够的,一些非压力因素可能参与预后的调控。2005年美四高血压学会将高血压新... 有研究表明,即使经系统降压治疗,血压控制正常水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高于无高血压的老年人,这提示我们单纯降压治疗是不够的,一些非压力因素可能参与预后的调控。2005年美四高血压学会将高血压新定义为:由许多病因引起的不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临床上其心血管事件表现各异,但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利尿药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动脉硬化、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德昭 华琦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三者在预测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将472例行CAG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为冠状动脉正常组(66例)、单支病变组(138例)、双支病变...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三者在预测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将472例行CAG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为冠状动脉正常组(66例)、单支病变组(138例)、双支病变组(174例)和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组(9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照相、BaPwv及ABI检测,同时收集病史、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生化检查等指标,评价眼底动脉硬化程度、BaPwv及ABI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意义。结果眼底动脉无硬化的病例中有86%的患者冠状动脉正常;眼底动脉硬化在Ⅱ级以上的病例中有71%的患者冠脉病变在双支以上。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组患者BaPwv较冠脉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BaPwv在单支病变组[(11.53±1.96)m/s]、双支病变组[(12.45±1.23)m/s]、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组[(14.20±3.24)m/s]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眼底动脉硬化,BaPwv,ABI及其他危险因素后,发现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OR=11.82,95%CI(7.65~14.91),P<0.01]及BaPwv>14m/s[OR=10.02,95%CI(5.85~12.14),P<0.01]是冠脉多支病变的强有力预测因子。结论眼底动脉硬化及BaPwv均可反应冠脉病变的支数;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及BaPwv>14m/s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早期指标,是冠脉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的强有力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 动脉 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