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治疗延迟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金成 许敏 +3 位作者 温宇梅 马长生 华琦 刘东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治疗延迟的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11月潞河和宣武两院连续住院并确诊的STEMI患者,将门-治疗时间分为门-CCU、CCU-签字和签字-治疗三个环节,调查其时间分布并分析...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治疗延迟的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11月潞河和宣武两院连续住院并确诊的STEMI患者,将门-治疗时间分为门-CCU、CCU-签字和签字-治疗三个环节,调查其时间分布并分析影响院内治疗延迟的因素。结果412例入选患者,各环节中位时间:门-CCU 30.0min,252例患者在发病12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溶栓145例,介入治疗107例,CCU-签字同意治疗时间分别为15.0min和46.5min。签字-溶栓治疗10min,签字-介入治疗45min,门-针(DTN)和门-球囊(DTB)时间分别为65min和135m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门-CCU时间延迟的独立变量是:门诊就医,院内就诊次数,不愿打扰他人和直接转运到指定医院。影响门-囊时间延迟的变量是认为是非心脏起源疾病,CCU-签字同意治疗时间和女性。结论院内治疗时间明显高于指南标准。院内治疗环节过多,家属签字时间过长是导致院内治疗延迟的主要因素,应建立积极治疗的院内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谭静 华琦 +1 位作者 刘荣坤 杨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25-725,共1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老年急性 特征比较 临床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年轻化趋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晓慧 华琦 +5 位作者 高敬 范振兴 何婧瑜 王艳玲 谭静 李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70例,硝酸甘油组7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和3d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情况,并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70例,硝酸甘油组7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和3d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情况,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d观察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LVEF的变化,评价2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乌拉地尔组治疗后1、2和3d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35.33±20.63)mm Hg,1mm Hg=0.133kPa,(127.13±16.67)mm Hg,(123.86±11.54)mm Hg vs(159.84±31.73)mm Hg,(73.00±12.85)mm Hg,(70.10±10.09)mm Hg,(67.86±7.03)mm Hg vs(83.84±17.32)mm Hg;(78.53±15.73)/min,(75.90±14.86)/min,(74.09±11.26)/min vs(85.99±19.66)/min;P<0.05]。乌拉地尔组治疗后2d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858.81±4264.48)ng/L vs(4978.10±6772.53)ng/L,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乌拉地尔在降低血压、稳定心率、改善心功能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力衰竭 硝酸甘油 乌拉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老年人体重指数与代谢指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钰聪 关绍晨 +5 位作者 吴晓光 刘洪军 孙菲 刁丽君 汤哲 方向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各代谢指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2000年起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1827例老年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多项血液代谢指标的检查,同时进行人口学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查。结果女...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各代谢指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2000年起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1827例老年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多项血液代谢指标的检查,同时进行人口学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查。结果女性BMI、超重及肥胖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BMI、超重及肥胖的比例显著下降;患代谢综合征的女性高于男性。随着BMI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逐渐增高,而平均年龄逐渐降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中的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糖尿病、高TG血症增加,高TC血症及高LDL-C血症也显著增加;冠心病患病率增高。结论随着BMI的增加,老年人多种代谢异常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体重 代谢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福辛普利及硝苯地平控释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作用之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华琦 XING Xiu-rong +2 位作者 邢绣荣 刘荣坤 何士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方法 8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氯沙坦50mg/d(L组,30例) 、福辛普利10mg/d(F组,28例) 和硝苯地平控释剂30mg... 目的 探讨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方法 8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氯沙坦50mg/d(L组,30例) 、福辛普利10mg/d(F组,28例) 和硝苯地平控释剂30mg/d(N组,29例), 应用超声心动图(UCG),观察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末及16周末诊所血压(CBP),心脏功能及左室心肌肥厚的逆转情况。结果 高血压病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L组18.2%、F组39.4%、N组43.8%。治疗4周后CBP均有显著性降低,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硝苯地平控释剂组作用显著。16周末各组总有效率均达85%以上。4周末各组左室舒张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0.001)。16周末各组左室肥厚逆转,以福辛普利与氯沙坦组作用显著(P<0.05)。结论 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均能有效持续地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病早期的左室舒张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选择素A561C (S128R)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海翎 华琦 +1 位作者 刘荣坤 杨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418,共5页
目的 研究E 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组 347 例,健康对照组315例,均进行诊室血压及生化指标测量。以 PCR-RFLP方法进行 DNA多态性分析,电泳判断基因型并测序。对高血压组检测超声心动... 目的 研究E 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组 347 例,健康对照组315例,均进行诊室血压及生化指标测量。以 PCR-RFLP方法进行 DNA多态性分析,电泳判断基因型并测序。对高血压组检测超声心动图。结果 检测到AA、AC、CC三种基因型。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之间,基因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血压组AC 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6.92%和 4.76%)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3.17%,2.22%),P值分别为0.029和0.013。C等位基因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性是A等位基因的2.197倍(OR=2.197, 95% CI为1.164~4.144)。CC-AC基因型MAP与CDBP显著高于AA基因型(P值分别为0.024和0.049)。并且AC-CC基因型具有更大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P值分别为0.032和0.036)。结论 E 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有显著影响,A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发生高血压风险较大,收缩压与平均动脉压较高,并且更倾向于发生左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选择素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远程缺血适应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心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艳玲 杨旗 +4 位作者 胡程艳 褚研研 孙峥 赵欢 刘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 探讨综合远程缺血适应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3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实验组165例(急诊PCI联合... 目的 探讨综合远程缺血适应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3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实验组165例(急诊PCI联合综合远程缺血适应)和对照组163例(单纯急诊PCI)。心脏MRI分析急诊PCI术后5~7 d心肌可挽救指数。心脏超声分析急诊PCI术后24 h、6个月及1年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及LVEF。记录急诊PCI术后肌钙蛋白I峰值、1个月及1年的堪萨斯城生存质量表临床评分(KCCQ-CSS)、6 min步行试验(6MWD)及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实验组急诊PCI术后5~7 d心肌可挽救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6(0.4,0.7)vs 0.5(0.4,0.6),P=0.037]。实验组急诊PCI术后1个月及1年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335(258,360)m vs 303(250,345)m,P<0.01;425(360,445)m vs 403(345,432)m,P<0.05]。实验组急诊PCI术后1个月及1年KCCQ-CSS明显高于对照组[81(47,87)分vs 70(39,82)分,P<0.01;86(55,93)分vs 76(46,89)分,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可挽救指数与术后1年LVEF、KCCQ-CSS、6MWD呈正相关(r=0.452,P<0.01;r=0.440,P<0.01;r=0.384,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2组1年时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5,P=0.685)。结论 综合远程缺血适应可显著提高老年STEMI患者行急诊PCI的心肌可挽救指数、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且易于操作、耐受性好,可以作为老年STEMI患者的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处理 磁共振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室重构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之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皮林 华琦 +1 位作者 刘荣坤 杨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 比较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不同。方法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组 ,对 3 88例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和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结果 非杓型组 2 4hSBP、2 4hDBP、nSBP、nDBP均... 目的 比较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不同。方法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组 ,对 3 88例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和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结果 非杓型组 2 4hSBP、2 4hDBP、nSBP、nDBP均显著高于杓型组 ,IVS、PW、LVM、LVMI、LAD、A、ATVI、A/E显著增加 ,而FS、ESV显著降低。结论 非杓型组夜间血压显著高于杓型组 ,左室肥厚 (LVH)及舒张功能减退 (LVDF)比杓型组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 心脏结构 杓型原发性高血压 夜间血压下降率 动态血压 超声心动图 E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军 华琦 +7 位作者 李小明 薛淞 王云飞 王丽 范振兴 孔强 王艳玲 李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自发再灌注的临床预测指标及其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26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初发STEMI患...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自发再灌注的临床预测指标及其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26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初发STEMI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为自发再灌注(spontaneous reperfusion,SR)组(TIMI 3级)和无自发再灌注(nonspontaneous reperfusion,NSR)组(TIMI 0~2级)。比较2组的各项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SR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术前ST段回落〉50%、术前胸痛缓解〉5、血红蛋白、肌酐、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OR=1.064,95%CI:1.036~1.094,P=0.000)、超敏C反应蛋白(OR=0.811,95%CI:0.713~0.923,P=0.001)和术前ST段回落〉50%(OR=3.638,95%CI:1.793~7.318,P=0.000)是自发再灌注的影响因素;3者联合对自发再灌注诊断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63.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其95%CI为0.72~0.85。结论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术前ST段回落〉50%对于SR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自发再灌注 ST段回落 血红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转运延迟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金成 华琦 +3 位作者 刘东霞 陈海翎 许骥 温宇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决定就医到转运至医院的时间的因素。方法2003年9月~2004年7月,连续住院(宣武和潞河医院)并确诊为STEMI的患者329例,根据决定就医后是否1h内到达指定医院分为两组:短转运组和长...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决定就医到转运至医院的时间的因素。方法2003年9月~2004年7月,连续住院(宣武和潞河医院)并确诊为STEMI的患者329例,根据决定就医后是否1h内到达指定医院分为两组:短转运组和长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有192(58.4%)例惠者决定就医后1h内到指定医院,仅有26.75%的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到院。单因素分析与转运时间有关的因素是:冷汗.症状能忍受,自费,转运距离,突然发作,症状进展,直接转运至指定医院,心肌梗死家族史,听说过心肌梗死,服用非硝酸酯类药物。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冷汗,转运距离≤10km,直接转运至指定医院是预测转运时间短的因素,而症状能忍受和服用非硝酸酯类药物则是预测转运时间长的因素。结论基层医院转运延迟明显,应提高对STEMI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发现STEMI患者应当及早转运并提倡急救车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急诊医疗服务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炎性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军 华琦 +6 位作者 李康 王丽 范振兴 王艳玲 李博宇 谭静 李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血清炎性指标及其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CI的初发STEMI患者260例,按照TIMI分级分为A组209例(TIMI 3级)和B组51例(TIMI 0~2级)。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血清炎性指标及其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CI的初发STEMI患者260例,按照TIMI分级分为A组209例(TIMI 3级)和B组51例(TIMI 0~2级)。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NLR、MPV、hs-CRP、替罗非班、症状至球囊时间、支架长度、住院期间病死率和术后1年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1.941,95%CI:1.276~2.953,P=0.002)、MPV(OR=1.755,95%CI:1.269~2.427,P=0.001)和hs-CRP(OR=1.085,95%CI:1.031~1.141,P=0.002)是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论 NLR、MPV和hs-CRP对于无复流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生物学标记 冠状血管造影术 C反应蛋白质 无复流现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立立 诸国华 +1 位作者 孙希鹏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门诊确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4例,所有入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并完成各项相关检查:血压、身高和体...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门诊确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4例,所有入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并完成各项相关检查:血压、身高和体质量检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生化检查、CYP11B2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基因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 C-344T位点CC基因型患者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心室质量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患者[(11.46±0.97)mmvs (10.01±0.95)mm、(10.18±0.89)mm,P=0.000,(95.39±20.76)g/m2 vs (84.73±12.68)g/m2、(79.81±14.53)g/m2,P=0.000,(174.69±31.27)g vs (151.85±16.24)g、(146.08±19.08)g,P=0.00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服用降压药物种类、BMI、吸烟史、饮酒史、TG、TC、LDL-C、HDL-C、心率、血压及空腹血糖后,C-344T基因型与LVMI密切相关(P<0.001)。结论 CYP11B2(C-344T)存在基因多态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合酶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基因型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非心脏并发症的诊治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金成 华琦 +6 位作者 刘力松 姚立云 李康 张学坤 万云高 张立新 张海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84-86,共3页
为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非心脏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对 4 4 35例次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非心脏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非心脏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1.3% (5 7/44 35 ) ,其中穿刺部位严重外出血 0 .0 9% (4/44 35 ) ,腹膜... 为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非心脏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对 4 4 35例次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非心脏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非心脏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1.3% (5 7/44 35 ) ,其中穿刺部位严重外出血 0 .0 9% (4/44 35 ) ,腹膜后血肿 0 .0 2 % (1/44 35 ) ,假性动脉瘤 0 .9% (40 /44 35 ) ,肺动脉栓塞 0 .0 2 % (1/44 35 ) ,紫趾综合征 0 .0 5 % (2 /44 35 ) ,股动脉夹层 0 .0 7% (3/44 35 ) ,股动脉穿孔 0 .0 2 % (1/44 35 ) ,造影剂过敏性休克 0 .0 5 % (2 /44 35 ) ,脑卒中 0 .0 5 %(2 /44 35 ) ,股动脉血栓形成 0 .0 2 % (1/44 35 )。仅死亡 1例 (肺动脉栓塞 ) ,占 0 .0 2 % (1/44 35 ) ,其余病例经处理未留后遗症。提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非心脏并发症并非少见 ,如能及时发现、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 ,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并发症 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经皮穿刺 肺动脉栓塞 疗法 诊断 提示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治疗延迟时间分布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金成 华琦 +4 位作者 李东宝 刘东霞 温玉梅 陈海翎 许冀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10-512,521,共4页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症状发作至治疗各个环节的时间。方法前瞻性调查412例STEMI患者,按患者发病-治疗顺序分别记录如下时间:患者延迟(PD)、转运延迟(TD)、院前延迟(PHD)、门-CCU时间、CCU-签字同意治疗时间以及门-...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症状发作至治疗各个环节的时间。方法前瞻性调查412例STEMI患者,按患者发病-治疗顺序分别记录如下时间:患者延迟(PD)、转运延迟(TD)、院前延迟(PHD)、门-CCU时间、CCU-签字同意治疗时间以及门-针(DTN)和门-囊(DTB)时间。结果412例患者发病-治疗各环节中位数时间记录如下:PD 75 min,TD 50min,PHD 170 min,门-CCU时间30 min。252例患者入院12 h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溶栓145例,急诊介入治疗107例,CCU-签字同意溶栓和介入治疗时间分别为15 min和46.5 min,DTN和DTB分别为65 min和135 min。DTN在60 min内者占48.3%(70/145)。DTB在90 min和120 min者分别为23.4%(25/107)和43.9%(47/107)。结论患者延迟在院前延迟中起关键性作用,获取知情同意时间过长严重影响患者及时治疗,院内治疗延迟仍然高于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延迟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刘力松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比较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诊的轻 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118例。所有入选病例测量非同日 3次诊所血压、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水平各分为 3... 目的 比较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诊的轻 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118例。所有入选病例测量非同日 3次诊所血压、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水平各分为 3组 ,并分别比较。结果 动态脉压与年龄、高血压病史、左心室重量指数、动脉僵硬度指数和体重指数呈显著的相关性。动脉僵硬度随分组脉压的增大呈显著递增 ,其与动态脉压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脉压。动态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脉压。结论 脉压升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与诊所脉压比较 ,动态脉压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肥大 左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至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荣品 王立立 +3 位作者 刘延俊 李如意 李艳茹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至入院首次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不同时间的临床预后情况,探讨其时间差(ΔT)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女性AMI患者114例,根据患者首次发病时间到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ΔT中位数188...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至入院首次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不同时间的临床预后情况,探讨其时间差(ΔT)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女性AMI患者114例,根据患者首次发病时间到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ΔT中位数188min为界值,将患者分为≤188min组和>188min组,每组57例,比较分析2组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及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 114例AMI患者中,发生MACE 44例,其中死亡17例,心律失常6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16例,心力衰竭5例。≤188min组与>188 min组心律失常(7.0%vs 3.5%),心肌梗死后心绞痛(7.0%vs 21.1%),心力衰竭(7.0%vs1.8%),死亡(15.8%vs 1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ΔT、高脂血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P<0.01)。结论尽可能地缩短ΔT,及时进行临床治疗程序,开通罪犯血管,挽救缺血心肌,对预防老年女性AMI患者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闭塞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心肌再灌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功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的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征 汪家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抗人活化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放射...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抗人活化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放射免疫法测定17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并将其与心肌酶、心肌梗死和缺血面积作相关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小板GMP-140数目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MP-140与血清肌酸激酶及其MB同工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梗死和缺血面积均呈正相关(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小板膜GPⅡb/Ⅲa分子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两组分子数与心肌梗死和缺血面积均不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心绞痛 血小板活化功能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现状调查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敏 郭金成 华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现状,分析影响老年STEMI患者二级预防的因素以及二级预防状况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现状,分析影响老年STEMI患者二级预防的因素以及二级预防状况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7月间在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CCU连续住院并好转的老年STEMI患者107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6.54±6.19)岁,门诊随访时间6~15月。根据二级预防状况分为良好组45例和不良组62例,分析老年STEMI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MACE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2.1%患者二级预防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预测二级预防状况,独立变量是为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OR=9.14,95%CI:1.57~53.31)、医疗保险类型(OR=9.32,95%CI:1.80~48.22)。二级预防良好组MACE和临床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二级预防不良组(8.9%vs 40.3%,17.8%vs 57.8%,P<0.05)。结论老年STEMI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现状与指南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医疗保险类型、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是预测二级预防状况的独立变量。良好的二级预防可明显降低老年STEMI患者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二级预防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临床预后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恒剑 李耘 +2 位作者 李康 魏嘉平 汪家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 (CAVB)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早期预后。方法 :对发病 12小时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且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3 9例 ,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 (CAVB)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早期预后。方法 :对发病 12小时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且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3 9例 ,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是否出现CAVB分为CAVB组 (n =3 5 )和无完全性房室阻滞 (NAVB)组 (n =10 4) ,进行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心功能及早期预后分析。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梗塞相关血管闭塞 (TIMI 0~ 1级 )率CAVB组高于NAVB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AVB组多支病变、无有效侧支循环、严重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发生率均高于NAVB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肌酸激酶峰值、合并右心室梗死及院内病死率CAVB组高于NAVB组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多因素分析完全性房室阻滞不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发生的完全性房室阻滞 ,与梗死区域的残余血流 (前向血流与侧支血流 )减少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者即使介入治疗成功仍有较高的病死率 ,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和严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阻滞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患者 冠状动脉病变 完全性 临床预后 梗塞 合并 特点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应激事件对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学文 华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87-489,共3页
关键词 重大应激事件 人群 身心健康 应激源 抑郁症状 焦虑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