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硬化缓解期患者康复治疗神经功能和疲劳度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朱琳 宋为群 +3 位作者 岳月红 刘霖 张大华 张金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7-810,817,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治疗对缓解期多发性硬化患者功能、疲劳度的恢复。方法:将29例多发性硬化后两个月以内的患者,按照入院病历号的奇偶性将患者分为神经康复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发性硬化的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治疗对缓解期多发性硬化患者功能、疲劳度的恢复。方法:将29例多发性硬化后两个月以内的患者,按照入院病历号的奇偶性将患者分为神经康复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发性硬化的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神经康复观察组同时给予接受30min/次,1次/d的神经康复的功能锻炼方法,训练时间均为4周。在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且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进行Kurtzke功能障碍状态评分、Lindmark运动功能评定中体位转移及行走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疲劳严重程度评分(FSS)。结果:治疗4周后,疗效判定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0%,对照组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983,P<0.05).在Kurtzke功能障碍状态评分、Lindmark运动功能评定中体位转移及行走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中,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分别为6.32±1.83、12.37±6.92、57.63±15.40,观察组表现为,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在Kurtzke量表中治疗后评分为7.30±0.95,表现为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在FSS量表中,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为29.84±7.01,疲劳度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神经康复治疗对缓解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功能恢复和降低疲劳度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康复 疲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琳 宋为群 +1 位作者 岳月红 刘霖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508-512,共5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方法,选择脑损伤后18 d至1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6例)和传统康复训练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方法,选择脑损伤后18 d至1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6例)和传统康复训练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Bobath、Brunnstrom等神经发育促进技术,2次/d,30~40 min/次)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辅助训练组患者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30 min/次,2次/d。训练时间均为5周。认知功能判断采用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检查量表(NC2SE)和画钟试验,并结合临床判定;抑郁状态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分为抑郁)。结果训练前,辅助训练组与传统康复训练组NCSE量表的定向能力、专注能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结构组织能力评分,画钟试验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训练后,两组NCSE量表各项评分及画钟试验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或P<0.01);与传统康复训练组比较,辅助训练组除结构组织能力外,NCSE其他各项评分及画钟试验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训练后,辅助训练组HAMD评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1),传统康复训练组无明显改变;辅助训练组HAMD评分较传统康复训练组下降(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能够改善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并使抑郁症状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计算机辅助 脑损伤 认知障碍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