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神经环路研究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彦熹 徐志栋 +3 位作者 刘婷婷 马连素 孙芳玲 王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2,128,共10页
神经环路由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相互连接而形成,是大脑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基本单元,在神经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卒中后,脑梗死区域及梗死周围区域与远程区域的神经连接受损,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然而,随着检测技术进... 神经环路由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相互连接而形成,是大脑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基本单元,在神经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卒中后,脑梗死区域及梗死周围区域与远程区域的神经连接受损,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然而,随着检测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研究已证实卒中患者在慢性期时能产生一定的功能恢复,可能与突触连接和神经环路的重新建立有关。因此,开发特定的技术来识别和操纵神经元活动模式,以及使用高时空分辨率成像策略解读这些神经变化过程,使我们能够了解卒中恢复的全脑网络动力学和神经环路重建的发生机制,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理解卒中病理学发展到行为结果的闭环关系。目前研究神经环路的技术主要集中于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在体钙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本文将介绍这4种主要技术的工作原理,重点总结各自在解析卒中后神经重塑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并简要分析了每种技术的应用场景、优劣性和未来发展趋势,帮助临床及基础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技术发现新的治疗策略以及评估康复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环路 光遗传学 化学遗传学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房亚兰 罗玉敏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我国成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溶栓,但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短、颅内出血风险大,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限。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活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我国成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溶栓,但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短、颅内出血风险大,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限。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大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缺血性脑血管病 炎性反应 活性氧自由基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研究生教育中的能力培养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86,共2页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制,并于1983年5月27日授予了首批博士学位。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十年时间,我国高校及科研单位已经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室从事学术研究和...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制,并于1983年5月27日授予了首批博士学位。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十年时间,我国高校及科研单位已经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室从事学术研究和学术管理工作。当然,由于我们研究生教育历程短,也由于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的差距,具体到每一位导师所培养的研究生,难免存在良莠不齐,研究生教育的具体过程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但无论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导师的水平,首先要使导师理解和认识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研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能力培养 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水平 博士学位 学术研究 科研单位 管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房亚兰 黄语悠 +5 位作者 赵咏梅 李锦程 段云霞 赵海苹 高利 罗玉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小鼠再灌注后脑内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CHR保护脑... 目的探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小鼠再灌注后脑内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CHR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18只健康雄性C57BL小鼠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MCAO组、CHR组(小鼠造模当天按0.1 mg/kg腹腔注射CHR,此后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每组6只。使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45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小鼠肛温,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于再灌注后14 d处死小鼠,迅速取脑,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COX2和MMP-9的表达,并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对COX2和MMP-9在缺血脑组织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结果 1)Sham组小鼠偶见COX2或MMP-9染色阳性细胞。与Sham组相比,MCAO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COX2和MMP-9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2)与MCAO组相比,给予CHR治疗后,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COX2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3)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COX2或MMP-9免疫荧光染色分别与神经元标志物Neu N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结论 CHR可能通过抑制COX2和MMP-9的蛋白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长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黄酚 炎性反应 大脑中动脉梗死 环氧化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表达的时程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闫峰 赵咏梅 +4 位作者 罗玉敏 尹洁 李森 房亚兰 刘克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4-698,共5页
目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研究缺血脑组织再灌注后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时程变化,探讨ROS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25只健康雄性SD大鼠... 目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研究缺血脑组织再灌注后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时程变化,探讨ROS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2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MCAO组(缺血90 min,再灌注3、6、12、24 h),每组5只大鼠。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及肛温,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每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后3、6、12、24 h时处死,迅速取脑组织进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并制作新鲜脑组织冰冻切片,采用ROS特异性染色方法——H2DCF-DA荧光染色法,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区ROS的表达。结果 1)在MCAO手术过程中,Sham组以及MCAO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及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Sham组大鼠脑内无缺血半暗带区,其相应脑区内只可见极少量的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而MCAO组大鼠再灌注后3,6,12,24 h 4个时间点,脑组织半暗带区域均可见大量的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且从再灌注3 h起,MCAO组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域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量持续增加,其中再灌注6 h与3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24 h与12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TC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无脑梗死发生。MCAO组大鼠脑组织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从3 h到24 h),相对梗死体积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CAO组大鼠脑组织H2DCF-DA阳性细胞数目与脑梗死体积比率呈正相关(r=0.833,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中ROS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ROS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自由基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梗死 再灌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锌离子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暗带区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房亚兰 李森 +4 位作者 赵咏梅 闫峰 尹洁 罗玉敏 刘克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630,共5页
目的利用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动态变化,并给予脑缺血大鼠锌离子螯合剂[N,N,N’,N’-tetrakis(2-py... 目的利用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动态变化,并给予脑缺血大鼠锌离子螯合剂[N,N,N’,N’-tetrakis(2-pyridylmethyl)ethylenediamine,TPEN]进行干预,研究锌离子对MCAO大鼠脑组织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锌离子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45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MCAO组和MCAO+TPEN组(于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TPEN,剂量为15 mg/kg),每组15只。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肛温及平均动脉压,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分别于再灌注3、12和24 h处死大鼠,迅速取脑,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内缺血半暗带区HIF-1α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双标对HIF-1α在缺血脑组织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见HIF-1α染色阳性细胞,MCAO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HIF-1α的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1)。给予15 mg/kg TPEN后,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内HIF-1α的表达比MCAO组明显减少(P<0.01)。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内,HIF-1α免疫荧光染色与神经元标志物Neu N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元内HIF-1α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螯合细胞内锌离子下调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HIF-1α浓度,提示锌离子可能通过促进HIF-1α表达介导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 低氧诱导因子-1Α 脑缺血 再灌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闫峰 尹洁 +3 位作者 罗玉敏 李森 王玉兰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RIPC保护脑缺血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RIPC保护脑缺血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2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n=7),MCAO组(n=7),RIPC+MCAO组(n=7)。在MCAO手术前连续3 d,进行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处理(双侧股动脉夹闭10 min/放开10 min,每天3次)。在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梗死侧脑组织的i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在MCAO手术过程中,3组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而RIPC+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较MCAO组大鼠得到明显改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2)再灌注24 h时,与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脑梗死侧iN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MCAO组相比,RIPC+MCAO组大鼠脑梗死侧i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RIPC处理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脑缺血大鼠脑内iNOS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脑缺血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普拉克索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尹洁 闫峰 +3 位作者 罗玉敏 李森 刘克建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25-230,共6页
目的研究R(+)-普拉克索[R(+)-PPX]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以及脑损伤的影响,探讨R(+)-PPX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寻找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30只... 目的研究R(+)-普拉克索[R(+)-PPX]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以及脑损伤的影响,探讨R(+)-PPX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寻找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大脑中动脉梗死组(MCAO组,n=10);MCAO+R(+)-PPX组[于MCAO前30 min一次性腹腔注射R(+)-PPX,剂量为1 mg/kg,n=10]。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肛温,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每组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 h取脑组织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并制作脑组织冰冻切片,采用H2DCF-DA染色法计数半暗带区ROS阳性细胞数目并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1)在MCAO手术过程中,Sham组、MCAO组和MCAO+R(+)-PPX组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肛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Sham组大鼠无脑梗死发生。缺血再灌注6 h及24 h,MCAO组、MCAO+R(+)-PPX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均比Sham组显著增加(P<0.05)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P<0.05)。再灌注6 h时,MCAO+R(+)-PPX组与MCAO组相比,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24 h时,MCAO+R(+)-PPX组脑梗死体积与MCA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ham组大鼠脑内无缺血半暗带区。缺血再灌注6 h及24 h,MCAO组、MCAO+R(+)-PPX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域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均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P<0.05)。再灌注6 h时,与MCAO组相比,MCAO+R(+)-PPX组的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24 h时,MCAO+R(+)-PPX组大鼠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与MCA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给予R(+)-PPX可在缺血再灌注早期(6 h)明显减少MCAO大鼠脑内的ROS生成,减少脑梗死体积。R(+)-PPX防治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梗死 再灌注 R(+)-普拉克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高浓度氧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师文娟 梁佳 +2 位作者 董雯 戚智锋 刘克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9-713,共5页
目的观察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 目的观察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5只(280~320 g)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正常氧浓度组(Normoxia)和NBO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h。Sham组和Normoxia组术后呼吸普通空气,NBO组于缺血后5 min至再灌注前呼吸100%常压氧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方法,研究NBO治疗对脑缺血皮质和基底节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Cx43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侧皮质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突起减少、荧光强度减弱。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结果显示: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皮质和基底节区GFAP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皮质著降低(P〈0.05),表达变化与免疫荧光结果一致;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侧皮质和基底节区Cx43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缺血侧皮质Cx43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皮质Cx43蛋白显著升高(P〈0.01),NBO组缺血基底节区Cx43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BO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缺血侧皮质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脑缺血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从而实现脑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常压高浓度氧治疗 星形胶质细胞 皮质 基底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诺苷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神经发生治疗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芳玲 艾厚喜 王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山茱萸的有效成分莫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修复的作用,以及Wn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其调节神经发生过程.方法SD♂大鼠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死模型(MCAO).缺血30min后再灌注,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探讨中药山茱萸的有效成分莫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修复的作用,以及Wn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其调节神经发生过程.方法SD♂大鼠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死模型(MCAO).缺血30min后再灌注,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低剂量组(30mg·kg^-1)、莫诺苷中剂量组(90mg·kg^-1)、莫诺苷高剂量组(270mg·kg^-1).术后当天和术后7d应用LudmilaBelayev评分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观察莫诺苷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术后7d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莫诺苷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SVZ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Wnt3a,β-catenin,GSK-3β,Tcf-4等的表达,观察莫诺苷对对Wnt信号通路以及相关促神经发生调控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1)MCAO造模后7d,莫诺苷中、大剂量能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P〈0.05,P〈0.01,n≥11).(2)采用核磁共振3.0Tesla成像系统,冠状面及矢状面T1和T2加权像扫描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莫诺苷中,高剂量组能够明显减小梗死体积(P〈0.05,P〈0.01,n=8).(3)MCAO造模后7d,莫诺苷明显增加SVZ区Ki-67阳性细胞以及Nestin阳性细胞的数量,但莫诺苷对假手术组大鼠的细胞增殖没有促进作用.(4)IHC检测结果显示,MCAO造模后SVZ区β-catenin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加,提示Wnt通路可能参与脑缺血后的神经发生过程.免疫印迹检测Wnt通路蛋白的表达发现,虽然造模后7d模型组与假手术相比几种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给予莫诺苷能明显促进大鼠患侧皮层Wnt3a,β-catenin,Tcf-4的表达.(5)造模后1d和3d,WB检测患侧皮层Wnt3a的表达,结果显示造模后1dWnt3a表达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5,n=3),但造模后3d该蛋白的表达已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莫诺苷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SVZ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缩小脑梗死体积,最终改善神经功能.脑缺血后1d内Wnt信号通路被激活,但莫诺苷可维持该信号通路的激活至少到缺血后7d,因此推测莫诺苷促进神经发生的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苷 缺血性脑损伤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高浓度氧下调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师文娟 戚智锋 刘克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以及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和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的影响... 目的观察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以及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和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80~320 g)采用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正常氧浓度组(Normoxia)和NBO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模型大鼠缺血1.5 h,再灌注24 h。Sham组和Normoxia组大鼠术后呼吸普通空气,NBO组大鼠术后至再灌注前呼吸100%常压氧气。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脑缺血半影区VDAC、Cyt C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1)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侧半影区VDAC显著升高(P<0.05);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侧半影区VDAC显著降低(P<0.05);2)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侧半影区凋亡蛋白Cyt C和cleaved caspase-3显著减少(P<0.05)。结论 NBO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缺血侧半影区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VDAC的表达来抑制脑缺血诱发的细胞凋亡,从而实现脑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常压高浓度氧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诺苷促脑卒中后神经血管单元微血管功能修复
12
作者 王文 孙芳玲 艾厚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83-183,共1页
目的针对脑卒中,目前临床上除溶栓外,仍缺乏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手段.基于脑卒中治疗“神经血管稳态重构”假说,本研究探讨莫诺苷对血脑屏障重构和微血管功能完整性的作用,包括对脑卒中早期的血脑屏障通透性作用和修复期血管新生作用.方... 目的针对脑卒中,目前临床上除溶栓外,仍缺乏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手段.基于脑卒中治疗“神经血管稳态重构”假说,本研究探讨莫诺苷对血脑屏障重构和微血管功能完整性的作用,包括对脑卒中早期的血脑屏障通透性作用和修复期血管新生作用.方法选取体重在260~280g的SD♂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30min后再灌注,待大鼠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评估造模是否成功.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低剂量组(30mg·kg^-1)、莫诺苷中剂量组(90mg·kg^-1)和莫诺苷高剂量组(270mg·kg^-1).给药3d、7d和28d后分别用灌注取脑和新鲜取脑的方式,收集实验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法以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血管发生相关指标.结果(1)MCAO造模72h后,大鼠患侧大脑EB染液渗透量增加,表明血脑屏障被破坏.而给予莫诺苷可通过下调梗死半暗带皮层MMP-9和MMP-2的表达,降低患侧皮层IL-1β的水平,进而抑制脑缺血早期血管的通透性.(2)MCAO造模7d后,内皮祖细胞激活,梗死半暗带皮层的新生血管数量比假手术组有所增加;同时脑缺血刺激引起促血管新生因子Ang-1及其受体Tie-2,以及NRP-1、FGF-2、VEGF等蛋白的表达升高.莫诺苷能进一步激活内皮祖细胞增殖,提高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水平,增加皮层梗死半暗带血管数量,并将血管新生维持到28d,促进脑缺血后期微血管完整性修复,最终促进血脑屏障的重构.结论莫诺苷对脑缺血后早期BBB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够提高脑缺血/再灌注7d后皮层梗死区域周边新生血管数量,促进血管新生,对恢复神经血管单元微血管功能完整性有明显的作用.结合我们前期对莫诺苷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发生作用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脑卒中治疗“神经血管单元稳态重构”假说,将为脑卒中神经保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苷 脑卒中 神经血管稳态重构 血脑屏障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其衍生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语悠 房亚兰 +1 位作者 刘克建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1,共5页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脑缺血损伤能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形成。过量的NO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O可能通过直接攻击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破坏线...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脑缺血损伤能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形成。过量的NO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O可能通过直接攻击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破坏线粒体功能,或间接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基因调控,从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过量的NO可能具有神经毒性,导致兴奋性神经毒性级联反应、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然而,NO也可能在脑缺血过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拟对NO及其衍生物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缺血性脑血管病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三氧化二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AC2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TBC蛋白家族成员的表观调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雪 范俊芬 +3 位作者 王荣亮 马青峰 罗玉敏 赵海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1,共10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后介导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和吞噬功能的分子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选取3例前循环缺血发病6 h内未接受...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后介导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和吞噬功能的分子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选取3例前循环缺血发病6 h内未接受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60~80岁男性患者,另选3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进行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分析AI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转录组差异;另外,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ChIP-seq)分析中性粒细胞中与HDAC2结合的基因。结果(1)RNA-seq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IS后13个TBC1D家族分子转录水平变化显著,其中TBC蛋白家族成员-TBC1D10A、TBC1D31、TBC1D5共3个分子的转录水平显著下调,TBC1D10B、TBC1D10C、TBC1D17、TBC1D2、TBC1D22A、TBC1D26、TBC1D29、TBC1D3H、TBC1D8、TBC1D9B共10个分子转录水平显著上调。(2)ChIP-seq分析显示,AIS患者的HDAC2结合的TBC1D家族基因差异性表达,对HDAC2结合的差异基因启动子进行甲基化分析,发现这些TBC1D家族分子存在高度甲基化和中度甲基化修饰,受表观遗传学乙酰化和甲基化双重调节。结论TBC1D家族分子可能是调节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和吞噬的潜在靶点,HDAC2与该家族的基因组可能有广泛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中性粒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TBC1D 脱颗粒 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由基与锌离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房亚兰 尹洁 +1 位作者 刘克建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3-377,共5页
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量的自由基产生,引发氧化应激,并且引起细胞内锌离子(Zn^(2+))通过多种方式大量聚集,细胞内Zn^(2+)释放和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是神经元中许多毒性信号传导机制中的常见成分。已证明Zn^(... 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量的自由基产生,引发氧化应激,并且引起细胞内锌离子(Zn^(2+))通过多种方式大量聚集,细胞内Zn^(2+)释放和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是神经元中许多毒性信号传导机制中的常见成分。已证明Zn^(2+)和ROS在缺氧缺血性应激过程中积累,并在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释放的Zn^(2+)通过多种机制诱导ROS产生,包括线粒体ROS产生,并且还通过与NADPH氧化酶相互作用等促进ROS在线粒体外的形成。Zn^(2+)释放与ROS产生相互作用,最终通过影响细胞凋亡途径或信号转导导致神经元损伤。然而在特定条件下,Zn^(2+)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脑损伤。因此,本文拟对自由基及Zn^(2+)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 自由基 氧化应激 活性氧自由基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Beclin1及Bax的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房亚兰 黄语悠 +5 位作者 赵咏梅 师文娟 李锦程 段云霞 高利 罗玉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3-708,共6页
目的研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自噬蛋白Beclin1及缺血侧大脑半球促凋亡蛋白Bax水平的影响,探究CHR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18只健康C57BL/B6雄性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 目的研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自噬蛋白Beclin1及缺血侧大脑半球促凋亡蛋白Bax水平的影响,探究CHR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18只健康C57BL/B6雄性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CHR组(自造模当天至再灌注后14 d每天按0.1 mg/kg腹腔注射CHR),每组6只。按照线栓法制作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45 min再灌注模型。再灌注14 d时将小鼠处死后,迅速断头、取脑,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自噬Beclin1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Bax蛋白水平。结果1)Sham组小鼠脑内偶见Beclin1阳性细胞。MCAO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Beclin1表达水平比Sham组显著升高(P<0.05)。给予CHR治疗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半暗带区Beclin1的表达水平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2)在脑缺血半暗带区,Beclin1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定位。3)MCAO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Bax蛋白水平比Sham组明显升高(P<0.05)。CHR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Bax蛋白水平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CHR可能通过抑制Bax蛋白表达水平,减少Beclin1蛋白产生,减轻神经元凋亡,避免自噬过度激活,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长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脑缺血再灌注 大脑中动脉梗死 自噬 BECLIN1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p-CREB、BDNF和p-STAT3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房亚兰 黄语悠 +4 位作者 赵咏梅 李锦程 段云霞 高利 罗玉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0-365,共6页
目的研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 目的研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缺血侧脑组织磷酸化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究CHR保护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健康C57BL小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CHR组(自造模当天至再灌注后14 d按0.1 mg/kg腹腔注射CHR),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45 min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14 d处死小鼠,迅速断头、取脑,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p-CREB和BDNF的水平,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对p-CREB和BDNF在缺血脑组织内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侧脑组织p-STAT3蛋白水平。结果 1)Sham组小鼠脑组织可见p-CREB阳性染色细胞。MCAO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p-CREB表达水平比Sham组明显降低(P<0.05)。给予CHR治疗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半暗带区p-CREB的表达水平比MCAO组明显增多(P<0.05)。在半暗带区,p-CREB与神经元标志物Neu N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2)Sham组小鼠脑组织可见BDNF阳性细胞。MCAO组小鼠半暗带区BDNF水平比Sham组明显降低(P<0.05)。CHR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BDNF水平比MCAO组明显增多(P<0.05)。在半暗带区,BDNF与神经元标志物Neu N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3)MCAO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p-STAT3蛋白水平比Sham组明显升高(P<0.05)。CHR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p-STAT3蛋白水平比MCAO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CHR可能通过上调p-CREB和BDNF表达水平,抑制p-STAT3蛋白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长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脑缺血再灌注 大脑中动脉梗死 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磷酸化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抑制剂R(+) -普拉克索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JAK2-STAT3通路及炎性因子TNF-α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丁锚 杨楠 +4 位作者 黄语悠 师文娟 闫峰 赵咏梅 刘克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抑制剂R(+)-普拉克索[R(+)-PPX]对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再灌注6 h后内源性酪氨酸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换器和转录激... 目的研究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抑制剂R(+)-普拉克索[R(+)-PPX]对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再灌注6 h后内源性酪氨酸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换器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R(+)-PPX在再灌注早期保护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MCAO组和R(+)-PPX组,每组10只。大鼠MCAO模型制作采用改良线栓法,并于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90 min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术中监测大鼠肛温,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于再灌注后6 h处死大鼠,迅速取脑,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p-JAK2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p-STAT3、TNF-α的表达,采用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ihydroethidium,DHE)荧光染色法计数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ROS阳性细胞数目,应用荧光双标法将ROS分别和p-STAT3、TNF-α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进行共定位,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对p-STAT3和TNF-α共定位。结果1)与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再灌注6 h后,缺血侧脑组织p-JAK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R(+)-PPX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p-JAK2蛋白水平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2)Sham组大鼠脑内未见p-STAT3阳性细胞。MCAO组大鼠再灌注6 h脑缺血半暗带区p-STAT3阳性细胞数比Sham组显著增加(P<0.05)。R(+)-PPX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p-STAT3阳性细胞数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且ROS与p-STAT3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共定位。3)Sham组大鼠脑内未见TNF-α阳性细胞。MCAO组大鼠再灌注6 h脑缺血半暗带区TNF-α阳性细胞数比Sham组显著增加(P<0.05)。R(+)-PPX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TNF-α阳性细胞数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且ROS与TNF-α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共定位。4)MCAO组大鼠再灌注6 h脑缺血半暗带区内,p-STAT3与TNF-α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结论线粒体ROS抑制剂R(+)-PPX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6 h大鼠缺血脑组织JAK2-STAT3通路激活,降低TNF-α的水平,从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 R(+)-普拉克索 JAK2-STAT3通路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高浓度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核心区核转录因子-κB的适度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师文娟 赵咏梅 +3 位作者 戚智锋 黄语悠 房亚兰 刘克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究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其抑制蛋白(inhi... 目的探究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其抑制蛋白(inhibitor ofκB,I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BO治疗对脑缺血后NF-κB介导的炎性反应损伤的作用。方法将15只健康雄性SD大鼠(280~320g)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n=3)、正常氧浓度组(Normoxia,n=6)和NBO(n=6)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Sham组和Normoxia组大鼠术后呼吸普通空气,NBO组大鼠术后至再灌注前呼吸100%常压氧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的检测方法,研究NBO治疗对脑缺血核心区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转录调节因子NF-κB及其抑制蛋白IκB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核心区IL-1β、TNF-α及核移位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荧光强度增强;(2)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核心区IL-1β、TNF-α及核移位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荧光强度减弱。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1)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核心区NF-κB p65显著升高,IκB明显降低(P<0.05),(2)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核心区NF-κB p65水平显著降低,IκB明显升高(P<0.05)。结论 NBO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缺血核心区转录调控因子NF-κB的适度活化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从而实现脑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常压高浓度氧 炎性反应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HIF-1α与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房亚兰 杨楠 +5 位作者 赵咏梅 黄语悠 李锦程 段云霞 高利 罗玉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研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究CHR对脑缺血再灌注损... 目的研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究CHR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长期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18只健康雄性2月龄C57BL小鼠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CHR组(自造模当日至脑缺血再灌注后14 d按0.1 mg·kg^(-1)·d^(-1)腹腔注射CHR),每组6只。线栓法制作小鼠MCAO模型,缺血45 min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于再灌注14 d将小鼠处死、取脑,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内HIF-1α及VEGF水平,并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确定HIF-1α、VEGF是否在神经元中表达。结果1)Sham组小鼠脑内偶见HIF-1α阳性细胞。MCAO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HIF-1α的表达水平比Sham组显著升高(P<0.05)。经CHR治疗14 d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半暗带区内HIF-1α的表达水平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2)Sham组小鼠脑内可见大量的VEGF阳性细胞。MCAO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VEGF的表达水平比Sham组显著降低(P<0.05)。经CHR治疗14 d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半暗带区内VEGF的表达水平比MCAO组显著增加(P<0.05)。3)在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HIF-1α或VEGF分别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定位。结论CHR可能通过下调HIF-1α的表达水平、上调VEGF的表达水平,减少神经元损伤,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长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脑缺血再灌注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